皇宫御书房里,朝槐和皇上坐在一起。
皇上现在已经开始放手让朝槐批奏折了。
朝槐有不懂的他就耐心指点。
好在朝槐很聪明,很多东西他一点就通。
就连帝王之术他也能掌握的得心应手。
皇上很满意,果然不愧是他的儿子,和他年轻时很像。
皇上手里拿着一份奏折,这是户部呈上来的关于划分哪些可种稻子的田地的奏折。
他看完了,觉得可行,把奏折递了过去。
“太子,你看看这个。”
朝槐接过来仔细看了起来,看完他点头道:
“父皇,儿臣觉得可行,这些田地都是比较好的,阳光充足,有些还靠近水源,利于水稻生长。”
皇上欣慰道:
“那就批了吧,尽快把这事办下去,民生是大事。”
得赶在他闭眼前看到稻子种下去他才放心。
他最近感觉自己越来越不得劲了,半夜醒来便再也睡不着了。
他怕他看不到这么好的稻种发芽。
趁着他还有一口气,帮着太子把这事做好,太子就是大功一件。
任朝中那些老顽固也不会多说什么。
朝槐点点头,在奏折上写下了准奏两个字。
自从左相入狱后,左相之位一直空悬。
皇上有意让朝槐自己选左相人选,一是看看他用人的标准,二是让提拔上来的人记着太子的好,从而好好辅佐。
“太子,这左相的人选,你看朝中可有合适的人?”
朝槐刚刚又批好一封奏折,闻言放下笔道:
“父皇,儿臣正要跟你说这事。”
他把刚批好的奏折递给皇上。
“父皇,这个是吴广亮呈上来的奏折,他奏请开通南北商路,打击匪寇勒索行为,推动与大烟的贸易往来,增进国库收入与边关民生。”
皇上接过奏折看了一下,点头道:
“嗯,这个呈广亮是个干实事的。”
他还注意到,奏折下面还提了一条,疏通河道,可在水上增加一些商船,风月阁可在水上划舟,也可比赛,选出最美花魁。
不过只有廖廖几笔,可能是考虑到太子尚未立妃,便让他决定这些风月之事不太妥。
他倒是觉得可行,大越的湖泊不多,倒是没想过要在湖上展开。
这倒是一条不错的主意。
朝槐看皇上也对他满意,开口道:
“父皇,儿臣觉得这个吴广亮还不错,可堪任左相,父皇觉得呢?”
皇上也点点头。
“嗯,吴广亮青州人士,进士出身,在职期间曾多次为民请命,是个踏实能干的人。”
而且他也是贫苦出身,更能体察民情,最主要的是他跟花尚荣常常意见相左,被左相排挤,被安排到了最末的位置,差点连上奏的机会都没有。
如果这回太子拉他一把,他会永远记着太子的好。
可提拔。
朝槐道:
“那儿臣就写一道任命下去,令吴广亮马上着手左相之职。”
花尚荣之前就因全副身心在谋反之上,公务积压了不少,而且他在位期间不顾民生,民间多有怨言。
各地县令早已呈上奏报,各地问题不断,尽早让这位踏实能干的新左相去烧三把火吧。
他马上拟好了任命书,令太监送到吴府。
太监屁颠颠的捧着任命书一路小跑着到了吴府。
吴广亮正在书房里写文件,他发现有些地方的收成不太好,百姓们收上来的粮食都不够家里开支,如果还要交赋税,那全家都没法过了。
他想再呈上一道奏折,这些收成不好的地方酌情减赋税,等到新的稻种种出来再补上去。
书房门开了,一位妇人走了进来,手里端着参汤。
“老爷,你都写了一上午了,先歇歇吧,喝点参汤。”
她走到桌子前,把参汤放了下来,见他还不肯停笔,砚台里已经没墨了,叹了一口气,帮他磨起墨来。
眼睛瞟到丈夫写的东西上,忍不住又叹了一口气。
吴广亮奋笔的手一顿,抬头看夫人道:
“夫人为何一直叹气?”
田氏低头看向他手中写的东西道:
“你啊,你可真是头犟驴,上次你为民请命,就被前左相贬的差点到地方去做县官了,好在你的好弟兄保了你一把。这次你又写,就不怕这次没人保你了?”
如果这次被贬到地方去,看他还怎么为民请命。
吴广亮继续低头写,笑道:
“如果这份奏折能批下来,我就算被贬到地方又有何妨,到哪不都是为百姓做事吗?”
何况这份奏折要是能批下来,能救多少人,为了无数人的命,牺牲他一个人实在算不了什么。
何况只是被贬到地方而已,不算牺牲。
如果真被贬了做县令,他更能为百姓做事了,当地县令可以直接参与民生,多去民间走走,可以了解到更多的民苦。
能让朝廷更了解百姓的苦。
田氏暗叹,得了,她还是先做好打算吧,不然哪天下放的圣旨下来了,措手不及。
正想着,外头响起一声尖利的声音。
“吴大人在吗。”
田氏一愣,这声音她熟,这是太监的声音。
不会是她心里想的倒霉事真的成真了吧。
啊呸,她双手合十闭上眼睛口中念念有词:
“菩萨保佑,我刚才是乱想的,您大人有大量,不要怪罪,老爷他是个好官,千万不要把他贬到穷山恶水的地方去。”
都说穷山恶水出刁民,老爷这文文弱弱的样子,可禁不住折腾啊。
田氏心里着急。
她怎么就不会往好的想呢,乱什么,现在圣旨到了,希望菩萨能听到她的祈祷,不要出什么不好的事才好。
吴广亮也听出来了,忙起身整了整衣冠,转头发现夫人的怪动作,愣然道:
“夫人,你在做什么呢?”
他这位夫人一直就有点神神叨叨的,一有点什么事就
皇上现在已经开始放手让朝槐批奏折了。
朝槐有不懂的他就耐心指点。
好在朝槐很聪明,很多东西他一点就通。
就连帝王之术他也能掌握的得心应手。
皇上很满意,果然不愧是他的儿子,和他年轻时很像。
皇上手里拿着一份奏折,这是户部呈上来的关于划分哪些可种稻子的田地的奏折。
他看完了,觉得可行,把奏折递了过去。
“太子,你看看这个。”
朝槐接过来仔细看了起来,看完他点头道:
“父皇,儿臣觉得可行,这些田地都是比较好的,阳光充足,有些还靠近水源,利于水稻生长。”
皇上欣慰道:
“那就批了吧,尽快把这事办下去,民生是大事。”
得赶在他闭眼前看到稻子种下去他才放心。
他最近感觉自己越来越不得劲了,半夜醒来便再也睡不着了。
他怕他看不到这么好的稻种发芽。
趁着他还有一口气,帮着太子把这事做好,太子就是大功一件。
任朝中那些老顽固也不会多说什么。
朝槐点点头,在奏折上写下了准奏两个字。
自从左相入狱后,左相之位一直空悬。
皇上有意让朝槐自己选左相人选,一是看看他用人的标准,二是让提拔上来的人记着太子的好,从而好好辅佐。
“太子,这左相的人选,你看朝中可有合适的人?”
朝槐刚刚又批好一封奏折,闻言放下笔道:
“父皇,儿臣正要跟你说这事。”
他把刚批好的奏折递给皇上。
“父皇,这个是吴广亮呈上来的奏折,他奏请开通南北商路,打击匪寇勒索行为,推动与大烟的贸易往来,增进国库收入与边关民生。”
皇上接过奏折看了一下,点头道:
“嗯,这个呈广亮是个干实事的。”
他还注意到,奏折下面还提了一条,疏通河道,可在水上增加一些商船,风月阁可在水上划舟,也可比赛,选出最美花魁。
不过只有廖廖几笔,可能是考虑到太子尚未立妃,便让他决定这些风月之事不太妥。
他倒是觉得可行,大越的湖泊不多,倒是没想过要在湖上展开。
这倒是一条不错的主意。
朝槐看皇上也对他满意,开口道:
“父皇,儿臣觉得这个吴广亮还不错,可堪任左相,父皇觉得呢?”
皇上也点点头。
“嗯,吴广亮青州人士,进士出身,在职期间曾多次为民请命,是个踏实能干的人。”
而且他也是贫苦出身,更能体察民情,最主要的是他跟花尚荣常常意见相左,被左相排挤,被安排到了最末的位置,差点连上奏的机会都没有。
如果这回太子拉他一把,他会永远记着太子的好。
可提拔。
朝槐道:
“那儿臣就写一道任命下去,令吴广亮马上着手左相之职。”
花尚荣之前就因全副身心在谋反之上,公务积压了不少,而且他在位期间不顾民生,民间多有怨言。
各地县令早已呈上奏报,各地问题不断,尽早让这位踏实能干的新左相去烧三把火吧。
他马上拟好了任命书,令太监送到吴府。
太监屁颠颠的捧着任命书一路小跑着到了吴府。
吴广亮正在书房里写文件,他发现有些地方的收成不太好,百姓们收上来的粮食都不够家里开支,如果还要交赋税,那全家都没法过了。
他想再呈上一道奏折,这些收成不好的地方酌情减赋税,等到新的稻种种出来再补上去。
书房门开了,一位妇人走了进来,手里端着参汤。
“老爷,你都写了一上午了,先歇歇吧,喝点参汤。”
她走到桌子前,把参汤放了下来,见他还不肯停笔,砚台里已经没墨了,叹了一口气,帮他磨起墨来。
眼睛瞟到丈夫写的东西上,忍不住又叹了一口气。
吴广亮奋笔的手一顿,抬头看夫人道:
“夫人为何一直叹气?”
田氏低头看向他手中写的东西道:
“你啊,你可真是头犟驴,上次你为民请命,就被前左相贬的差点到地方去做县官了,好在你的好弟兄保了你一把。这次你又写,就不怕这次没人保你了?”
如果这次被贬到地方去,看他还怎么为民请命。
吴广亮继续低头写,笑道:
“如果这份奏折能批下来,我就算被贬到地方又有何妨,到哪不都是为百姓做事吗?”
何况这份奏折要是能批下来,能救多少人,为了无数人的命,牺牲他一个人实在算不了什么。
何况只是被贬到地方而已,不算牺牲。
如果真被贬了做县令,他更能为百姓做事了,当地县令可以直接参与民生,多去民间走走,可以了解到更多的民苦。
能让朝廷更了解百姓的苦。
田氏暗叹,得了,她还是先做好打算吧,不然哪天下放的圣旨下来了,措手不及。
正想着,外头响起一声尖利的声音。
“吴大人在吗。”
田氏一愣,这声音她熟,这是太监的声音。
不会是她心里想的倒霉事真的成真了吧。
啊呸,她双手合十闭上眼睛口中念念有词:
“菩萨保佑,我刚才是乱想的,您大人有大量,不要怪罪,老爷他是个好官,千万不要把他贬到穷山恶水的地方去。”
都说穷山恶水出刁民,老爷这文文弱弱的样子,可禁不住折腾啊。
田氏心里着急。
她怎么就不会往好的想呢,乱什么,现在圣旨到了,希望菩萨能听到她的祈祷,不要出什么不好的事才好。
吴广亮也听出来了,忙起身整了整衣冠,转头发现夫人的怪动作,愣然道:
“夫人,你在做什么呢?”
他这位夫人一直就有点神神叨叨的,一有点什么事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