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剑道初窥-《从伪君子到逍遥仙:道侣伴我行》

  岳不群磨磨蹭蹭地挪到了朝阳峰顶,脚步拖沓得像是灌了铅。

  峰顶罡风凛冽,吹得他衣袂猎猎作响。

  他寻了棵枝繁叶茂、勉强能遮住些刺眼阳光的老松树,一屁股坐在虬结的树根上,背靠着粗糙的树干,长长吁出一口气,眼神放空地望着远处翻涌的云海,彻底发起呆来。

  心里头像塞了团乱麻:“师妹马上就要跟着风师叔学那神鬼莫测的《独孤九剑》了!”

  “这剑法名头响彻武林,据说能破尽天下武功。”

  “师妹本就天资聪颖,剑法底子扎实,悟性又高,一旦学成……他脑海里不由自主地浮现出宁中则手持长剑,身姿翩若惊鸿,剑光所指,对手溃不成军的画面。”

  “唉,以前在剑法上,自己就常常被师妹压过一头,若是这次再被她远远甩开……那这张脸,可真要没处搁了!”

  他下意识地摸了摸自己的脸颊,感觉有点发烫。

  他烦躁地闭上眼,强迫自己静下心来,仔细梳理自己的武学进境:“华山派赖以立身的基础剑法,自己早已练得滚瓜烂熟,心到手到,再想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只能靠日积月累的水磨工夫,急也急不来。”

  “师父传授的‘养吾剑’、‘希夷剑’,博大精深,自己却只摸到了皮毛,堪堪初窥门径,离登堂入室还远着呢。”

  “倒是‘太岳三青峰’和‘朝阳一气剑’,练起来格外顺手,仿佛天生就契合自己的筋骨与心性,如今已算得上略有小成。”

  “尤其是那‘朝阳一气剑’,每日于朝阳峰顶迎着初升旭日演练,感觉那股磅礴的剑意越来越清晰,似乎快要捅破那层窗户纸,达到融会贯通的境界了。”

  “难道……真要把所有精力都押在这‘朝阳一气剑’上?”

  他猛地睁开眼,眉头紧锁。

  “是不是自己太心急了?”

  “从当初急吼吼地抛下根基稳固的‘华山心法’,转而强练更高深的‘紫霞神功’开始?

  基础剑法刚练得像个样子,就迫不及待地去钻研那些威力巨大的绝招?

  如今内力是有了些火候,在江湖上也算挤进了一流高手的门槛,可想要再往上突破,却总觉得前路茫茫,后劲乏力,像被一道无形的墙堵住了去路。

  剑法更是驳杂不纯,样样通点,样样稀松,活像个半满不满、晃晃荡荡的水瓶子,听着响,实则虚!

  不行!

  不能再这样像头蒙眼拉磨的驴子,只知道闷头苦练了!”

  岳不群眼神骤然变得锐利而坚定。

  他猛地站起身,拍了拍衣袍上的尘土。

  得换个法子!

  他决定去找书,找那些讲最根本的练气、养气、导气、存气的理论典籍,好好夯实自己的根基,把那些懵懵懂懂的地方彻底弄明白!

  沉下心,系统地学习,给自己找到一条能踏踏实实走下去的通天大道!

  先停下那些花哨的剑招,只练最根本的基础剑法,在其中寻求突破!

  主意已定,他不再耽搁,转身就朝山下走去,步履比来时轻快了许多,带着一种拨云见日的急切。

  ……

  岳不群找到正在庭院里缓缓打着华山十段锦的宁清林,开门见山道:“师父,弟子想求些书看。”

  宁清林缓缓收势,有些讶异地看向他:“哦?不群想看什么书?莫非是新的剑谱?”

  岳不群摇摇头,神情认真:“不是剑谱,师父。弟子想看的,是最基础的,讲如何练气、养气、导引周天、存神丹田这些根本道理的书。弟子想……把根基理论好好补一补。”

  宁清林更惊讶了,上上下下打量着徒弟,差点以为他练功走火入魔,把脑子烧糊涂了:“不群,你……你确定?放着高深武功不练,回头去看那些入门的东西?”

  岳不群迎着师父探询的目光,坦然道:“师父,弟子这些日子总觉得内力运转有些滞涩,剑法也似乎到了瓶颈。弟子在想,与其等到瓶颈真的卡死自己,束手无策时才去想办法,不如现在就把可能成为瓶颈的隐患,在无形中化解掉!未雨绸缪,总好过临渴掘井。”

  这番话如同醍醐灌顶,让宁清林眼中精光一闪,随即露出欣慰赞许的神色:“好!说得好!不群,你能有此见地,为师心甚慰!这才是真正的求道之心!你要哪些书?为师给你找来。”

  岳不群早有准备,立刻道:“首先是‘华山心法’和‘紫霞神功’的秘籍原本,弟子想对照着心法口诀,细细揣摩其中关窍。还有‘基础剑法’的详解。另外……”

  他顿了顿,带着期待问,“师父,咱们华山派,可有专门收藏典籍的地方?弟子想进去好好翻阅一番。”

  宁清林捋须沉吟片刻,点头道:“有倒是有……只是荒废多年了。也罢,你随我来。”

  他领着岳不群绕过几重院落,穿过一片人迹罕至、野草疯长的荒地,来到一栋极其不起眼、甚至有些破败的二层小楼前。

  楼前荒草没膝,蛛网密布,门窗上的朱漆早已剥落,显然很久无人问津了。

  宁清林指着小楼,语气带着几分感慨与萧索:“喏,就是这里了。早年华山鼎盛时,历代前辈搜集了不少道家典籍,还有许多他们练功的心得手札、批注感悟,都存放在里面。只是后来……唉,疏于打理了。你想看什么,自己进去找吧。”

  说着,他从怀中珍而重之地取出几本薄厚不一、边角磨损的书册,递给岳不群:“这些,是你目前所学武功的秘籍原典,你一并拿去吧。”

  岳不群接过一看,心中一震。

  正是《紫霞神功》、《华山心法》、《朝阳一气剑》、《养吾剑法》、《希夷剑法》、《太岳三青峰》、《华山基本剑式详解》以及《金雁功》!他学过的武功,尽在于此!

  宁清林看着徒弟郑重的神色,脸上浮现一丝愧疚,叹息道:“不群啊……是为师太心急了。华山遭逢大难,为师心中焦虑,只想尽快重振门楣,无形中给了你太多压力,也让你跟着急躁起来。我华山内功,最重根基稳固,讲究顺其自然,水到渠成。这两年……为师对你,实有揠苗助长之嫌,险些误了你的根基,让你走了弯路。为师……对不住你啊!”

  他语声低沉,充满了自责。

  岳不群心头一热,眼眶微湿,连忙躬身道:“师父切莫如此说!若非师父日夜督促,倾囊相授,弟子焉能有今日之修为?亡羊补牢,犹未为晚!弟子相信自己的基础还算牢固,只要沉下心来梳理弥补,定无大碍!”

  宁清林拍了拍他的肩膀,眼中忧虑尽去,只剩下期许:“好孩子!你能这样想,为师就放心了。距离嵩山会盟,满打满算也就两个月光景。这点时间,再想武功突飞猛进,难如登天。不如就按你的想法,好好沉淀下来,把这根基理论吃透,为将来铺就一条更宽更稳的大道!”

  “弟子明白!”岳不群用力点头,眼中闪烁着求知的渴望。

  送走师父,岳不群撸起袖子,花了足足大半天的功夫,将这栋尘封已久的藏书小楼里里外外彻底清扫了一遍。

  扫帚挥过,灰尘弥漫如雾;抹布擦过,蛛网纷纷掉落。

  当最后一块窗棂被擦亮,夕阳的金辉终于能顺畅地照进楼内时,看着焕然一新的书架和整洁的地面,岳不群才满意地擦了把汗。

  打扫完毕,他便一头扎进了这座小小的武学宝库。

  他首先拿起那本早已翻烂、却从未真正细读过的《华山心法》。

  这一次,他不再是为了练功而机械地背诵口诀,而是逐字逐句地推敲琢磨:何为“气”?如何“感气”?如何“导引”?如何“存纳”?如何“搬运周天”?那些以前只是囫囵吞枣、似懂非懂的概念,在专注的研读下,渐渐变得清晰、立体起来。

  宁清林也时常过来,坐在一旁,耐心解答他提出的种种基础疑问,师徒俩常常一讨论就是小半个时辰。

  时光在书页的翻动和思想的碰撞中悄然流逝。

  一个月的光阴,就在岳不群每日雷打不动地攀登朝阳峰强健筋骨,其余时间全部沉浸在书海与师父的答疑解惑中度过。

  他完全沉醉在这种系统学习、填补认知空白、打通关节的乐趣里。

  这一个月的沉淀,如同清泉洗涤蒙尘的宝石,将他过去练功时许多不明所以的滞涩处冲刷得干干净净,许多以前忽略的细节也被重新重视起来,明白了其在整个武学体系中的关键作用。

  在修炼上,岳不群彻底放下了急于突破‘紫霞神功’第三重的执念。

  他决定重打根基,从第一层开始,一丝不苟地重新修炼。

  他盘膝静坐,心神沉入丹田,引导着那一缕微弱的紫霞真气,按照第一层的行功路线,极其缓慢、极其专注地运转着。

  不追求速度,不贪图进度,只求每一个呼吸都契合心法要旨,每一次内息的流转都圆融无碍,真正做到气随心动,如臂使指。

  如此稳扎稳打,一个月过去,他只将‘紫霞神功’推进到第二重圆满,距离第三重尚有距离。

  然而,此刻他体内的真气,却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精纯、凝练、运转自如,运用起来更是得心应手,再无半分滞涩之感。

  一种前所未有的踏实感充盈心间。

  至于剑法,这一个月里,岳不群一次也没有演练过任何招数。

  他把所有关于剑法的精力,都投入到了对《华山基本剑式详解》和《太岳三青峰剑谱》的反复研读与静思冥想之中。

  尤其是那本《基本剑式详解》,他几乎翻烂了。

  最终,他从中精挑细选出九式作为核心,反复揣摩其神髓:白云出岫之飘渺,有凤来仪之华贵,天绅倒悬之奇险,白虹贯日之决绝,苍松迎客之雍容,金雁横空之迅捷,无边落木之萧瑟,青山隐隐之幽远,古柏森森之沉凝。

  他越琢磨越发现,这九式看似简单的基础剑招,彼此之间竟存在着奇妙的联系与呼应,招与招之间似乎可以随意组合衔接,并无固定的顺序,仿佛蕴含着无穷的变化可能!

  岳不群激动地将这个发现告诉了宁清林。

  宁清林仔细听完他的阐述,又让他将这九式随意组合演示了几遍,眼中异彩连连,抚掌赞道:“妙!不群,你这发现非同小可!这九式若真能融会贯通,随心组合,其威力恐怕不下于任何一套上乘剑法!只是……”

  他微微皱眉,“如何将这些招式完美衔接、转换、发挥出最大威力,这其中的精微变化与实战运用,非为师所长。”

  他立刻想到了一个人——风清扬!这位师弟剑术通神,于剑理变化一道,堪称登峰造极。

  宁清林当即便拉着岳不群去找风清扬。

  风清扬起初还不甚在意,待听岳不群演示并讲解了一番自己的想法后,浑浊的老眼也亮了起来。

  他捻着几根稀疏的胡子,绕着岳不群走了两圈,难得地点了点头:“小子,眼光倒是不差。这套东西……有点意思!行吧,老夫和你师父琢磨琢磨,看能不能把这九招揉碎了、掰开了,给你整出点名堂来!”

  至于最终能完善到什么程度,岳不群暂时也无暇多问了,他的心思已飞向了更深处。

  岳不群没有选择那与自己最为契合、威力也最大的‘朝阳一气剑’作为主攻方向。

  原因很简单——消耗太大!以他目前精纯深厚的紫霞内力,倾尽全力施展此剑,最多三剑,丹田便会贼去楼空,内力告罄。

  这在对敌时,无疑是巨大的隐患。

  他最终选择了内力消耗相对较小、爆发力却极强的‘太岳三青峰’作为突破口。

  在反复研读剑谱和静思中,他惊喜地发现,‘太岳三青峰’的精髓远不止于连环三击!这剑招真正的可怕之处,在于其连绵不绝、层层递进的叠加之势!一剑快似一剑,一剑重似一剑,三剑过后,其势非但未尽,反而如同华山叠嶂,一峰更比一峰险峻!理论上,只要内力足够雄浑,身体经脉承受得住,剑势便可以一剑接一剑,无限叠加下去!

  这个发现让他兴奋不已。

  在宁清林和风清扬的帮助下,他在后山僻静处开始了尝试。

  起初极为艰难,第四剑的衔接总是差之毫厘,力道也远不如前三剑。

  但他毫不气馁,结合着新领悟的运劲法门和身法配合,不断调整、修正。

  终于,在一次次的失败和汗水浸透衣衫后,伴随着一声清越的剑啸,一道比前三剑更快更沉的剑光撕裂空气!第四剑,成了!

  虽然施展完这四剑,他也累得气喘吁吁,手臂酸麻,但这无疑证明了他的想法是可行的!

  剩下的,就是持之以恒的苦练与内力的精进了。

  然而,这一个月最大的收获,并非内力的精纯、剑招的突破,而是他终于看清了自己未来要走的路——修炼剑意!

  沉浸于典籍与静思之中,岳不群豁然开朗:为何自己与‘朝阳一气剑’如此契合?因为他每日在朝阳峰顶练剑,亲眼目睹、亲身感受着那轮红日如何撕裂黑暗,将第一缕磅礴浩荡的光芒洒向人间!那是一种无坚不摧、沛然莫御的天地伟力!

  而‘朝阳一气剑’的剑意,正是模拟、引动了这天地间最初始、最强大的生机与破灭之力!

  同样,‘太岳三青峰’的剑意,便如同华山那奇绝险峻、直插云霄的山峰,每一剑都带着山岳的厚重、险峰的奇崛、以及刺破苍穹的锐利!每一式上乘剑法,其核心都蕴含着一种独特的精神意境,一种与天地自然共鸣的“势”!

  想通了这一点,岳不群心中一片澄明。

  他决定,不再仅仅追求招式的精妙和内力的深厚,而是要走一条更贴近武道本源的路——感悟剑法所蕴含的天地意境,将自身的精神意志融入其中,借天地之势,成无上剑道!这条路或许艰难漫长,却直指武学至境!

  ……

  这一个月里,武功进境最快的,自然是跟随风清扬修习《独孤九剑》的宁中则。

  她在剑道上的天赋堪称惊才绝艳,加上风清扬这位绝世高手的倾囊相授,进境可谓一日千里。

  短短一月,她已将《独孤九剑》最为根本、包罗万象的“总诀式”练得纯熟,剑理领悟突飞猛进。

  风清扬私下对宁清林感叹,照此速度,再过一月,“破剑式”也必定能有所成。

  如今的宁中则,在内力修为上或许还略逊岳不群一筹,但在剑法的精妙、眼光的毒辣、以及临敌变化的机敏上,已将岳不群甩开了不小的距离。

  不过,此刻的岳不群心中却是一片宁静,再无丝毫焦虑攀比之意。

  看清了方向,脚下便有了路。

  虽然明白自己的路会比师妹更艰险、更漫长,进步的速度也会显得缓慢,但他走得无比踏实,每一步都踩在坚实的根基之上。

  他甚至主动找到宁中则,诚恳地建议道:“师妹,独孤九剑博大精深,包罗万象。但贪多嚼不烂,也容易迷失在繁复的剑理之中。依我看,你不如专注于‘总决式’、‘破剑式’这两式根本。将其彻底吃透、练到骨子里,化为自己的本能。至于后面的‘破刀’、‘破枪’等诸式,暂时不必急于求成。根基打牢了,将来若想脱出独孤九剑的藩篱,创出自己的道路,也会更容易些。”

  宁中则对师兄向来信服,闻言认真想了想,点头应道:“师兄说得在理!我也觉得这‘总决式’和‘破剑式’奥妙无穷,值得穷尽一生去钻研体悟。后面的几式,确实可以暂缓。”

  她明亮的眼眸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

  一旁看似闭目养神的风清扬,嘴角几不可察地微微向上弯了一下,心中暗道:这小子,自己剑道未成,点拨起别人来,眼光倒是不差!知道根基和化用的重要性,孺子可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