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衣之下之二公子的绣春刀》第 183 章:量产破局?铳声砺兵
正德三年(1508 年)?夏(六月二十八日)?虎豹营工坊兵工厂
晨光刚透过兵工厂的天窗洒进铸铳作坊,陆砚昭就踩着露水走进来。地上散落着数十支半成型的枪管,工匠们正围着水力砂轮忙碌,火星顺着砂轮转动的轨迹飞溅,落在铺着的防火毯上,烫出一个个小黑点。赵小匠蹲在角落,手中拿着个特制的木质模具,正往里面填陨铁粉末 —— 这是他昨夜熬了半宿琢磨出的 “膛线预制法”,能让螺旋膛线的间距误差控制在半分以内,比纯手工凿刻精准太多。
“指挥,您看这个!” 赵小匠举起模具,模具内壁刻着与膛线一致的螺旋纹路,边缘还留着细微的校准刻度,“按您之前说的‘等距螺旋’原理,我把陨铁粉末和高岭土按三比一的比例混合,填入模具烧制后,能直接套进枪管里加固。昨天试了两支,膛线光滑度比手工凿的好三成,还省了一半时间。”
陆砚昭接过模具,指尖顺着内壁纹路滑动,触感细腻且间距均匀。他对着晨光举起模具,纹路在光下形成规整的螺旋阴影:“好办法!老周、老郑,你们带五个徒弟负责预制件烧制,温度控制在一千二百度,烧好后必须用冷水淬火,保证硬度。陈猛,让猛虎卫调两百人来帮忙,一半负责搬运预制件,一半协助工匠打磨枪管,争取今天出十支完整枪管。”
陈猛刚领命转身,沈知薇就提着食盒走进来,肩上的飞鱼纹制服沾着些晨露 —— 她特意绕路去京城老字号 “冯记点心铺” 买了热乎的肉包子,给工匠们当早食。“王勇指挥使让我带话,宫里刚传了口谕,陛下后天上午在文华殿见你,让你把改良的火器带上。” 她打开食盒,热气裹着肉香散开,“另外,锦衣卫库房里的燧石火帽还剩两百枚,王指挥说都给咱们送来,下午就能到,正好装在面圣的火器上。”
陆砚昭接过一个肉包子,咬了一口,温热的肉馅驱散了晨寒:“太好了,有这火帽,演示时就不用担心点火问题。赵小匠,一会儿把待组装的母管都整理出来,等火帽到了,优先给面圣的十支铳装上。”
午时?兵工厂组装区
正午的日头毒辣,组装区的帆布棚却挡不住热浪,工匠们额头上的汗水顺着脸颊往下淌,滴在枪管上,瞬间被高温蒸成白雾。老周正用细砂纸打磨子铳的储弹槽,砂纸在他手中灵活转动,槽壁渐渐变得光滑如玉。“指挥,按您的要求把储弹槽加深半分后,装药量能多一成,刚才试射时,弹丸初速度快了不少,射程比之前又远了十步!” 他举起刚组装好的盘龙铳,枪管上的螺旋膛线在阳光下泛着幽蓝光泽,像藏着一汪冷泉。
陆砚昭接过铳,走到组装区外的空地上 —— 百步外的老槐树树干上,猎鹰卫早已用红漆画了个碗口大的圈。他双脚分开与肩同宽,左手托住铳身,右手扣住扳机,目光稳稳锁定红圈。深吸一口气后,手指轻扣,“砰” 的一声巨响,弹丸带着尖锐的破空声飞出,精准命中红圈中心,树皮碎片飞溅而出。
“精度够了!” 围观的工匠们齐声喝彩,赵小匠拿着游标卡尺跑过去,测量弹孔直径:“指挥,弹孔偏差不到两寸,比传统火铳的精度强五倍都不止!”
陆砚昭放下铳,指着扳机处道:“再把扳机的弹簧调软些,士兵们长时间握铳,手指容易酸,调软后扣动更省力。另外,子铳的尾部加个防滑纹,换铳时能抓得更稳。”
组装区外,猛虎卫的士兵们早已围得水泄不通。一名叫吴二的年轻士兵忍不住伸手摸了摸子母铳的枪管,眼中满是向往:“要是去年在大同府有这铳,咱们也不用跟瓦剌骑兵拼刀了,百步外就能把他们打跑!”
“急什么?” 陈猛拍了拍他的肩,笑着递过一支子母铳,“现在就教你们用,三息内换完子铳才算合格。” 他演示着动作:拇指按下母管上的卡榫,空子铳 “啪” 地脱落,新子铳对准储弹槽一推,“咔” 的一声卡紧,整个过程行云流水,只用了两息。
士兵们立刻分成几组,轮流练习。刚开始时,不少人因为紧张,要么卡榫按不下去,要么子铳装偏,老周和老郑耐着性子在一旁指导:“别慌,子铳上有对准线,跟母管的槽对齐就行。” 陆砚昭也没闲着,时不时上前纠正姿势:“换铳时手腕要稳,不用低头看,凭手感就能找准位置 —— 战场上哪有时间给你低头?”
沈知薇看着士兵们笨拙却认真的模样,忍不住笑道:“当年你教我用绣春刀时,也这么有耐心。” 她想起正德元年成婚那天,陆砚昭在府中的演武场,手把手教她握刀的姿势,指尖一遍遍调整她的手腕角度,如今教士兵们用铳,还是一样的细致。
陆砚昭回头笑了笑,目光又落回士兵身上:“他们要拿着这些铳上战场,每一个动作都得练到肌肉记忆,才能在生死关头保住自己的命,守住咱们的防线。”
未时?试射场
未时的风终于带来些许凉意,试射场周围已围满了人。陆砚昭挑选了五名练得最熟练的士兵,每人配备一支盘龙铳和一支子母铳,要进行实战模拟演练 —— 靶子换成了用绳子牵引的移动稻草人,模拟战场上冲锋的敌人,速度比固定靶快了三成。
“开始!” 随着陆砚昭一声令下,第一名士兵举起盘龙铳,对准移动的稻草人扣动扳机,弹丸精准命中胸口。第二名士兵紧接着用子母铳射击,三发弹丸接连射出,全中稻草人的要害。士兵们轮流上阵,十次射击中,有八次命中目标,远超传统火铳 “百步外难中靶” 的窘境。
“好!” 工匠们兴奋地拍手,赵小匠拿着纸笔记录数据:“移动靶命中率八成,射程一百六十步,子母铳换铳最快两息 —— 指挥,这数据比咱们预期的还好!”
陆砚昭却没放松,指着一名士兵道:“换铳时别低头,凭手感装!你刚才低头那一下,要是在战场上,敌人的箭早就到了。” 他让士兵们围成圈,每人手里拿一支子母铳,闭眼练习换铳:“现在练盲装,半个时辰后抽查,不合格的晚上加练。”
士兵们立刻认真起来,试射场的铳声此起彼伏,与远处兵工厂的打铁声交织在一起,像一首激昂的战歌。沈知薇走到陆砚昭身边,递过一壶凉茶:“猎鹰卫刚传回消息,浣衣局那边一切正常,刘瑾和马永成除了捶衣裳,就是跟其他太监一起干活,没任何异常。京营库房的陨铁也清点过了,数量没少,雄狮卫的守卫都很尽责。”
陆砚昭接过凉茶,喝了一口,凉意顺着喉咙滑入腹中:“那就好,咱们专心准备面圣的事。后天演示时,不仅要让陛下看到火器的威力,还要让他知道,咱们的士兵已经能熟练使用了。”
酉时?兵工厂库房
夕阳西下时,十支合格的火器终于全部完成 —— 五支盘龙铳,五支子母铳,整齐地摆放在库房的楠木架上。每支铳的枪管都刻着虎豹营的虎豹徽记,子铳和火帽一一对应,用红绸仔细包裹着,连扳机处都垫了软布,防止运输时磕碰。
陆砚昭逐一检查,从膛线的间距到火帽的安装,每个细节都不放过。他拿起一支盘龙铳,对着库房的窗户瞄准,调整了下准星:“赵小匠,明天一早把这些铳装在特制的木箱里,里面垫三层棉絮,木箱外面刷防水漆,再套层油布,就算下雨也不怕。”
“放心吧指挥,木箱早就准备好了!” 赵小匠指着墙角的木箱,上面印着虎豹营的徽记,“我还在箱子里放了防潮的石灰包,保证火器运到宫里还是干燥的。”
沈知薇看着整齐的火器,眼中满是欣慰:“明天陛下看到这些,肯定会高兴的。说不定会下令在全军推广,到时候咱们大明的军队,就能靠这些火器少牺牲些兄弟了。”
陆砚昭点头,目光落在库房角落的陨铁堆上 —— 这些是从京营调来的上等陨铁,还有三百多斤,足够再造五十支火器。“等面圣回来,咱们就开始量产,先给猛虎卫和夜枭卫配齐,再逐步推广到其他分队。” 他顿了顿,又道,“明天你带五十名锦衣卫跟着,在文华殿外候着,虽然没什么异常,但多些人总是稳妥的。另外,让猎鹰卫盯着宫中的侍卫,确保陛下的安全。”
夜色渐深,兵工厂的灯火却一盏盏亮了起来,将整个作坊照得如同白昼。工匠们还在赶制后续的火器零件,猛虎卫的士兵们则在试射场继续练习盲装子铳。陆砚昭站在库房前,手中握着一支盘龙铳,枪管上的虎豹纹在灯光下愈发清晰 —— 这不仅是一支武器,更是无数工匠的心血,是大明士兵的希望,是他对江山百姓的承诺。
远处的钟楼传来戌时的钟声,浑厚的声响在夜空中扩散。陆砚昭最后检查了一遍库房的门锁,才转身离开。走在回营的路上,他抬头望向星空,繁星点点,月光皎洁 —— 这样的夜晚,这样的江山,值得他们用最好的武器去守护,值得他们用全部的心力去扞卫。
正德三年(1508 年)?夏(六月二十八日)?虎豹营工坊兵工厂
晨光刚透过兵工厂的天窗洒进铸铳作坊,陆砚昭就踩着露水走进来。地上散落着数十支半成型的枪管,工匠们正围着水力砂轮忙碌,火星顺着砂轮转动的轨迹飞溅,落在铺着的防火毯上,烫出一个个小黑点。赵小匠蹲在角落,手中拿着个特制的木质模具,正往里面填陨铁粉末 —— 这是他昨夜熬了半宿琢磨出的 “膛线预制法”,能让螺旋膛线的间距误差控制在半分以内,比纯手工凿刻精准太多。
“指挥,您看这个!” 赵小匠举起模具,模具内壁刻着与膛线一致的螺旋纹路,边缘还留着细微的校准刻度,“按您之前说的‘等距螺旋’原理,我把陨铁粉末和高岭土按三比一的比例混合,填入模具烧制后,能直接套进枪管里加固。昨天试了两支,膛线光滑度比手工凿的好三成,还省了一半时间。”
陆砚昭接过模具,指尖顺着内壁纹路滑动,触感细腻且间距均匀。他对着晨光举起模具,纹路在光下形成规整的螺旋阴影:“好办法!老周、老郑,你们带五个徒弟负责预制件烧制,温度控制在一千二百度,烧好后必须用冷水淬火,保证硬度。陈猛,让猛虎卫调两百人来帮忙,一半负责搬运预制件,一半协助工匠打磨枪管,争取今天出十支完整枪管。”
陈猛刚领命转身,沈知薇就提着食盒走进来,肩上的飞鱼纹制服沾着些晨露 —— 她特意绕路去京城老字号 “冯记点心铺” 买了热乎的肉包子,给工匠们当早食。“王勇指挥使让我带话,宫里刚传了口谕,陛下后天上午在文华殿见你,让你把改良的火器带上。” 她打开食盒,热气裹着肉香散开,“另外,锦衣卫库房里的燧石火帽还剩两百枚,王指挥说都给咱们送来,下午就能到,正好装在面圣的火器上。”
陆砚昭接过一个肉包子,咬了一口,温热的肉馅驱散了晨寒:“太好了,有这火帽,演示时就不用担心点火问题。赵小匠,一会儿把待组装的母管都整理出来,等火帽到了,优先给面圣的十支铳装上。”
午时?兵工厂组装区
正午的日头毒辣,组装区的帆布棚却挡不住热浪,工匠们额头上的汗水顺着脸颊往下淌,滴在枪管上,瞬间被高温蒸成白雾。老周正用细砂纸打磨子铳的储弹槽,砂纸在他手中灵活转动,槽壁渐渐变得光滑如玉。“指挥,按您的要求把储弹槽加深半分后,装药量能多一成,刚才试射时,弹丸初速度快了不少,射程比之前又远了十步!” 他举起刚组装好的盘龙铳,枪管上的螺旋膛线在阳光下泛着幽蓝光泽,像藏着一汪冷泉。
陆砚昭接过铳,走到组装区外的空地上 —— 百步外的老槐树树干上,猎鹰卫早已用红漆画了个碗口大的圈。他双脚分开与肩同宽,左手托住铳身,右手扣住扳机,目光稳稳锁定红圈。深吸一口气后,手指轻扣,“砰” 的一声巨响,弹丸带着尖锐的破空声飞出,精准命中红圈中心,树皮碎片飞溅而出。
“精度够了!” 围观的工匠们齐声喝彩,赵小匠拿着游标卡尺跑过去,测量弹孔直径:“指挥,弹孔偏差不到两寸,比传统火铳的精度强五倍都不止!”
陆砚昭放下铳,指着扳机处道:“再把扳机的弹簧调软些,士兵们长时间握铳,手指容易酸,调软后扣动更省力。另外,子铳的尾部加个防滑纹,换铳时能抓得更稳。”
组装区外,猛虎卫的士兵们早已围得水泄不通。一名叫吴二的年轻士兵忍不住伸手摸了摸子母铳的枪管,眼中满是向往:“要是去年在大同府有这铳,咱们也不用跟瓦剌骑兵拼刀了,百步外就能把他们打跑!”
“急什么?” 陈猛拍了拍他的肩,笑着递过一支子母铳,“现在就教你们用,三息内换完子铳才算合格。” 他演示着动作:拇指按下母管上的卡榫,空子铳 “啪” 地脱落,新子铳对准储弹槽一推,“咔” 的一声卡紧,整个过程行云流水,只用了两息。
士兵们立刻分成几组,轮流练习。刚开始时,不少人因为紧张,要么卡榫按不下去,要么子铳装偏,老周和老郑耐着性子在一旁指导:“别慌,子铳上有对准线,跟母管的槽对齐就行。” 陆砚昭也没闲着,时不时上前纠正姿势:“换铳时手腕要稳,不用低头看,凭手感就能找准位置 —— 战场上哪有时间给你低头?”
沈知薇看着士兵们笨拙却认真的模样,忍不住笑道:“当年你教我用绣春刀时,也这么有耐心。” 她想起正德元年成婚那天,陆砚昭在府中的演武场,手把手教她握刀的姿势,指尖一遍遍调整她的手腕角度,如今教士兵们用铳,还是一样的细致。
陆砚昭回头笑了笑,目光又落回士兵身上:“他们要拿着这些铳上战场,每一个动作都得练到肌肉记忆,才能在生死关头保住自己的命,守住咱们的防线。”
未时?试射场
未时的风终于带来些许凉意,试射场周围已围满了人。陆砚昭挑选了五名练得最熟练的士兵,每人配备一支盘龙铳和一支子母铳,要进行实战模拟演练 —— 靶子换成了用绳子牵引的移动稻草人,模拟战场上冲锋的敌人,速度比固定靶快了三成。
“开始!” 随着陆砚昭一声令下,第一名士兵举起盘龙铳,对准移动的稻草人扣动扳机,弹丸精准命中胸口。第二名士兵紧接着用子母铳射击,三发弹丸接连射出,全中稻草人的要害。士兵们轮流上阵,十次射击中,有八次命中目标,远超传统火铳 “百步外难中靶” 的窘境。
“好!” 工匠们兴奋地拍手,赵小匠拿着纸笔记录数据:“移动靶命中率八成,射程一百六十步,子母铳换铳最快两息 —— 指挥,这数据比咱们预期的还好!”
陆砚昭却没放松,指着一名士兵道:“换铳时别低头,凭手感装!你刚才低头那一下,要是在战场上,敌人的箭早就到了。” 他让士兵们围成圈,每人手里拿一支子母铳,闭眼练习换铳:“现在练盲装,半个时辰后抽查,不合格的晚上加练。”
士兵们立刻认真起来,试射场的铳声此起彼伏,与远处兵工厂的打铁声交织在一起,像一首激昂的战歌。沈知薇走到陆砚昭身边,递过一壶凉茶:“猎鹰卫刚传回消息,浣衣局那边一切正常,刘瑾和马永成除了捶衣裳,就是跟其他太监一起干活,没任何异常。京营库房的陨铁也清点过了,数量没少,雄狮卫的守卫都很尽责。”
陆砚昭接过凉茶,喝了一口,凉意顺着喉咙滑入腹中:“那就好,咱们专心准备面圣的事。后天演示时,不仅要让陛下看到火器的威力,还要让他知道,咱们的士兵已经能熟练使用了。”
酉时?兵工厂库房
夕阳西下时,十支合格的火器终于全部完成 —— 五支盘龙铳,五支子母铳,整齐地摆放在库房的楠木架上。每支铳的枪管都刻着虎豹营的虎豹徽记,子铳和火帽一一对应,用红绸仔细包裹着,连扳机处都垫了软布,防止运输时磕碰。
陆砚昭逐一检查,从膛线的间距到火帽的安装,每个细节都不放过。他拿起一支盘龙铳,对着库房的窗户瞄准,调整了下准星:“赵小匠,明天一早把这些铳装在特制的木箱里,里面垫三层棉絮,木箱外面刷防水漆,再套层油布,就算下雨也不怕。”
“放心吧指挥,木箱早就准备好了!” 赵小匠指着墙角的木箱,上面印着虎豹营的徽记,“我还在箱子里放了防潮的石灰包,保证火器运到宫里还是干燥的。”
沈知薇看着整齐的火器,眼中满是欣慰:“明天陛下看到这些,肯定会高兴的。说不定会下令在全军推广,到时候咱们大明的军队,就能靠这些火器少牺牲些兄弟了。”
陆砚昭点头,目光落在库房角落的陨铁堆上 —— 这些是从京营调来的上等陨铁,还有三百多斤,足够再造五十支火器。“等面圣回来,咱们就开始量产,先给猛虎卫和夜枭卫配齐,再逐步推广到其他分队。” 他顿了顿,又道,“明天你带五十名锦衣卫跟着,在文华殿外候着,虽然没什么异常,但多些人总是稳妥的。另外,让猎鹰卫盯着宫中的侍卫,确保陛下的安全。”
夜色渐深,兵工厂的灯火却一盏盏亮了起来,将整个作坊照得如同白昼。工匠们还在赶制后续的火器零件,猛虎卫的士兵们则在试射场继续练习盲装子铳。陆砚昭站在库房前,手中握着一支盘龙铳,枪管上的虎豹纹在灯光下愈发清晰 —— 这不仅是一支武器,更是无数工匠的心血,是大明士兵的希望,是他对江山百姓的承诺。
远处的钟楼传来戌时的钟声,浑厚的声响在夜空中扩散。陆砚昭最后检查了一遍库房的门锁,才转身离开。走在回营的路上,他抬头望向星空,繁星点点,月光皎洁 —— 这样的夜晚,这样的江山,值得他们用最好的武器去守护,值得他们用全部的心力去扞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