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衣之下之二公子的绣春刀》第 214 章:铳守蓟州?暗流渐显
正德四年(1509 年)?春(三月初五)
寅时?蓟州边军大营东门
寅时的蓟州草原仍带着寒意,大营东门的火把却将夜空照得通红。三十辆火器马车缓缓驶入营门,车厢上 “蓟州边军专供” 的朱红印章在火光下格外醒目 —— 陈猛带领两百名雄狮卫,历经五日行程,将三百支带刺刀的奔雷短铳准时送达,这是陆砚昭赴任蓟州总兵前,为边军准备的 “防御利器”。
蓟州副将吴磊身着玄色铠甲,快步迎上前,与陈猛拱手相握:“陈统领,辛苦你了!陆大人三日前已传信,说新火器今日到,边军将士们早就在营外等着了!”
“吴副将客气了!” 陈猛擦了擦额头的薄汗,“指挥特意交代,蓟州靠近蒙古部落,春季常有小股骑兵袭扰,让你们尽快组织训练,熟悉新火器的射击与刺击,月底他赴任时,要看到训练成果。”
两人正说着,营内传来一阵骚动 —— 边军士兵们围着马车,好奇地抚摸短铳的枪管与刺刀,眼中满是期待。一名老兵拿起短铳,掂了掂重量,感慨道:“这新火器比旧火铳沉些,却看着就有劲儿,有它在,蒙古骑兵再敢来,定让他们有来无回!”
陈猛笑着拿起一支短铳,对准五十步外的铁甲靶:“你们看好了!” 扳机扣动,“砰” 的一声,弹丸穿透铁甲,在靶心留下深孔;紧接着,他拔出刺刀,刺穿三步外的草人,动作干脆利落。士兵们欢呼起来,营内的寒意仿佛被这股热情驱散,只剩下对新火器的期待与守护边疆的坚定。
辰时?蓟州边军训练场
辰时的阳光驱散晨雾,蓟州边军的训练场上,三百名士兵分成十组,在虎豹营教官的指导下开始训练。教官李武手持短铳,详细讲解操作要点:“蓟州春季多风,射击时要预判风向,调整瞄准角度;近战刺击时,要注意脚下的碎石,别被绊倒 —— 蒙古骑兵擅长突袭,咱们得做到‘铳响敌倒,刀出敌亡’!”
士兵们认真听讲,逐一上前试练。吴磊与陈猛站在观礼台旁,看着士兵们从生疏到熟练,眼中满是欣慰。“按这个进度,月底陆大人赴任时,士兵们定能熟练掌握,” 吴磊道,“蒙古部落去年冬天下雪少,牧草不足,春季大概率会来袭扰,有这新火器,咱们有信心守住蓟州。”
陈猛点头,目光望向草原深处:“指挥已传信给宣府的陆砚青将军,若蓟州遇袭,宣府会派骑兵支援,形成夹击之势。你们安心训练,我明日就回京城复命,让指挥放心。”
训练场上的铳声此起彼伏,弹丸穿透铁甲的脆响、刺刀划破空气的锐响,与士兵们的呐喊声交织在一起,回荡在蓟州草原上空 —— 这是蓟州边军许久未有的昂扬士气,也是新火器带来的底气。
巳时?京城水师大营
同一时刻,京城水师大营的海面上,五艘战船列成一字阵,正进行新火器试训。水师统领张平站在旗舰甲板上,看着士兵们用水师适配短铳射击 —— 短铳枪管尾部的防水槽泛着金属光泽,枪身的防锈铜皮在阳光下格外醒目,士兵们瞄准五十步外的靶船,“砰” 的一声,弹丸穿透船板,留下一个个深孔。
“好!防水效果比预期还好!” 张平兴奋地喊道,“在海水中泡了半个时辰,短铳照样能正常使用,刺刀也没生锈,虎豹营的工匠们真是厉害!”
沈知薇身着飞鱼纹锦衣卫制服,站在张平身边,手中拿着试训记录:“张统领,按计划,三月底会再送一百支水师短铳,四月陆砚昭赴任蓟州前,会来水师指导近战训练,确保士兵们能熟练掌握‘射击 - 刺击’连贯动作。”
张平点头,目光扫过甲板上的士兵:“有了这新火器,咱们水师对付倭寇更有把握了!苏州大战后,倭寇虽暂时不敢来犯,但东南沿海仍需防备,等所有战船都配上新火器,大明的海疆就能彻底安稳。”
正说着,远处的海面上,一艘哨船快速驶来,船上的士兵高声喊道:“统领!锦衣卫暗卫传来消息,江南沿海发现少量倭寇探子,似在打探水师动向!”
沈知薇眼中闪过一丝厉色:“张统领,立刻派战船巡逻,防止倭寇探子靠近;我会让江南锦衣卫加强监视,若有异常,及时传信。”
张平点头,立刻下令:“传我将令,派三艘战船去江南沿海巡逻,发现倭寇探子,就地抓捕,绝不让他们泄露水师动向!”
午时?京城后宫慈宁宫
午时的慈宁宫,暖意融融。张太后坐在主位,皇后沈云舒站在一旁,看着刘瑾指挥宫女们打包送往蓟州的物资 —— 五百床防潮棉被、一千袋伤药,还有御膳房准备的滋补汤药,都是陆砚昭赴任前,后宫为蓟州边军准备的。
“刘瑾,这些物资要仔细清点,别漏了,” 张太后道,“蓟州春季多风,棉被要加厚的,伤药要分外伤和风寒两种,都贴好标签,免得边军弄混。”
“奴才遵旨!” 刘瑾躬身应道,手中的清单核对得格外仔细,每一样物资都亲自过目,确保数量无误。他动作麻利,安排宫女们分类打包,井井有条,连沈云舒都暗自点头 —— 刘瑾做事确实周全,难怪太后会让他负责后宫物资调配。
“太后,” 刘瑾整理完物资,上前躬身道,“奴才已安排好锦衣卫暗卫护送,明日一早就出发,十日内能到蓟州,不耽误陆大人赴任后的防务。另外,御花园的桃花快开了,奴才已让人整理好观花台,等桃花盛开,请太后和陛下赏玩。”
张太后笑着点头:“你有心了。赏白银三十两,继续用心打理后宫事务,别让哀家失望。”
刘瑾心中一喜,连忙谢恩:“奴才谢太后恩典!定尽心做事,不辜负太后信任!”
沈云舒站在一旁,看着刘瑾谢恩的模样,心中却多了几分警惕 —— 刘瑾借物资调配获得太后信任,又提议赏桃花讨好陛下,步步为营,虽暂时无实权,却已能参与后宫核心事务,需让暗卫加强监视,防止他暗中串联。
未时?京城锦衣卫衙门
未时的锦衣卫衙门,密探房内气氛肃穆。沈知薇与王勇坐在桌前,手中拿着江南锦衣卫送来的密报 —— 莲党残余在苏州、杭州一带仍有活动,试图联系倭寇,计划在四月陆砚昭赴任蓟州后,袭扰江南铁矿,阻碍新火器量产。
“莲党真是死性不改,” 王勇眉头紧锁,“苏州大战后,林清已被押解回京受审,没想到还有残余敢搞破坏。江南铁矿是虎豹营新火器量产的关键,绝不能让他们得手。”
沈知薇点头,从怀中取出一份舆图:“我已传信给江南锦衣卫,让他们清查铁矿周围的莲党残余,同时派暗卫伪装成矿工,混入铁矿,暗中监视;另外,让虎豹营派五十名雄狮卫,护送下月的陨铁运输,防止莲党袭扰。”
王勇道:“我已让暗卫审讯林清,他招认莲党在京城还有一个联络点,藏在南城的贫民窟,今日就去抓捕,彻底清算莲党残余,绝不让他们再干扰新火器革新。”
沈知薇起身,目光望向窗外:“陆砚昭月底赴任蓟州,京城的暗线清算必须在他走前完成,不能让他有后顾之忧。另外,刘瑾近期在后宫愈发活跃,需让暗卫多留意他的动向,防止他与莲党残余有勾结。”
“放心!” 王勇道,“暗卫已盯上刘瑾,他的一举一动都在监视中,若有异常,会第一时间汇报。”
申时?镇国公府
申时的镇国公府,正厅内一片忙碌。陆砚昭坐在桌前,整理蓟州的防务资料,沈知薇坐在一旁,帮他核对物资清单 —— 盔甲、短铳、防冻火帽,还有老夫人准备的棉衣与伤药,每一样都整理得井井有条。
“蓟州的蒙古部落以骑兵为主,春季常袭扰边境村落,” 陆砚昭指着舆图,“我计划赴任后,先在边境修建战壕,布置三排铳阵,再派骑兵巡逻,形成‘防御 突袭’的战术,让蒙古骑兵不敢靠近。”
沈知薇点头,递给他一份密报:“江南锦衣卫已开始清查莲党残余,京城的联络点今日也会抓捕,你赴任前,暗线清算能完成,不用操心京城的事。刘瑾近期在后宫负责物资调配,虽暂无异常,却也需多留意,我会让暗卫加强监视。”
老夫人端着茶水走进来,看着两人忙碌的模样,眼中满是不舍:“昭儿,赴任蓟州要多注意安全,蓟州比大同冷,记得多穿衣服,别冻着。知薇在京城,也要照顾好自己,常回府看看。”
陆砚昭接过茶水,笑着道:“母亲放心,我会照顾好自己,蓟州的防务已有规划,等新火器训练完成,蒙古骑兵不敢来犯。知薇在京城有父亲和锦衣卫协助,我也放心。”
陆崇渊走进来,递上一封密信:“这是镇国公府暗卫在蓟州的联络方式,若遇紧急情况,可随时联系。另外,我已传信给蓟州的官员,让他们配合你的防务部署,你赴任后,不用担心地方协调问题。”
陆砚昭接过密信,心中满是踏实 —— 有家人的支持,有新火器的助力,他有信心守住蓟州,为大明的边疆再添一道屏障。
酉时?京城虎豹营
酉时的虎豹营兵工厂,灯火通明。熔炉的火焰烧得正旺,工匠们正在赶工水师短铳与蓟州后续的短铳订单。赵小匠拿着刚造好的水师短铳,快步走到陆砚昭面前,脸上满是兴奋:“指挥,水师短铳已造好一百支,蓟州的后续三百支也在赶工,月底前能完成!刚才试了防水效果,在海水中泡一个时辰,照样能正常使用,防锈铜皮也没出现脱落!”
陆砚昭接过短铳,仔细查看,又走到试射台旁,对准铁甲靶射击 —— 弹丸穿透铁甲,刺刀刺击草人时依旧锋利。“好!” 他满意地说,“月底我赴任蓟州后,你要继续加快量产,确保水师和其他边军能及时用上新火器。另外,沈知薇已安排雄狮卫护送陨铁运输,不用担心莲党袭扰,专心造铳即可。”
“放心!” 赵小匠拍着胸脯,“工匠们都干劲十足,定能按时完成量产!等您在蓟州打退蒙古骑兵,咱们的新火器,就能传遍大明的每一支军队!”
作坊内的敲打声、熔炉的滋滋声与铳声交织在一起,夜色中,虎豹营的灯火愈发明亮 —— 这里不仅是新火器的产地,更是大明强军梦的根基。陆砚昭望着忙碌的工匠们,心中满是坚定 —— 无论边疆的蒙古骑兵,还是海疆的倭寇,亦或是朝堂的暗流,都无法阻挡军事革新的脚步,无法动摇他守护家国的决心。
戌时?京城水师大营
戌时的水师大营,夜色笼罩海面。三艘水师战船列成三角阵,在江南沿海巡逻,船上的士兵们手持新火器,目光警惕地盯着海面 —— 倭寇探子的出现,让巡逻多了几分紧张。
“仔细观察!发现可疑船只,立刻汇报!” 水师校尉高声喊道,手中的短铳握得更紧。士兵们齐声应和,短铳的枪管在月光下泛着冷光,随时准备应对突发情况。
远处的海面上,一艘小船悄悄靠近,船上的倭寇探子正试图打探水师动向,却被巡逻战船发现。“开火!” 校尉下令,短铳声在夜色中响起,弹丸落在小船周围,激起阵阵水花。倭寇探子吓得魂飞魄散,连忙调转船头,想要逃跑,却被另一艘战船拦截,当场抓获。
“押回大营审问!” 校尉下令,心中满是庆幸 —— 有了新火器,水师在夜间巡逻也能应对自如,再也不用怕倭寇的突袭。
夜色中的海面渐渐恢复平静,巡逻战船继续前行,灯火在海面上连成一条光带,守护着大明的海疆。陆砚昭与沈知薇知道,蓟州的边疆防御、水师的海疆守护、新火器的全域推广,还有朝堂暗流的防备,都需要他们继续并肩前行。而这场关乎大明安稳的 “持久战”,才刚刚开启新的篇章。
正德四年(1509 年)?春(三月初五)
寅时?蓟州边军大营东门
寅时的蓟州草原仍带着寒意,大营东门的火把却将夜空照得通红。三十辆火器马车缓缓驶入营门,车厢上 “蓟州边军专供” 的朱红印章在火光下格外醒目 —— 陈猛带领两百名雄狮卫,历经五日行程,将三百支带刺刀的奔雷短铳准时送达,这是陆砚昭赴任蓟州总兵前,为边军准备的 “防御利器”。
蓟州副将吴磊身着玄色铠甲,快步迎上前,与陈猛拱手相握:“陈统领,辛苦你了!陆大人三日前已传信,说新火器今日到,边军将士们早就在营外等着了!”
“吴副将客气了!” 陈猛擦了擦额头的薄汗,“指挥特意交代,蓟州靠近蒙古部落,春季常有小股骑兵袭扰,让你们尽快组织训练,熟悉新火器的射击与刺击,月底他赴任时,要看到训练成果。”
两人正说着,营内传来一阵骚动 —— 边军士兵们围着马车,好奇地抚摸短铳的枪管与刺刀,眼中满是期待。一名老兵拿起短铳,掂了掂重量,感慨道:“这新火器比旧火铳沉些,却看着就有劲儿,有它在,蒙古骑兵再敢来,定让他们有来无回!”
陈猛笑着拿起一支短铳,对准五十步外的铁甲靶:“你们看好了!” 扳机扣动,“砰” 的一声,弹丸穿透铁甲,在靶心留下深孔;紧接着,他拔出刺刀,刺穿三步外的草人,动作干脆利落。士兵们欢呼起来,营内的寒意仿佛被这股热情驱散,只剩下对新火器的期待与守护边疆的坚定。
辰时?蓟州边军训练场
辰时的阳光驱散晨雾,蓟州边军的训练场上,三百名士兵分成十组,在虎豹营教官的指导下开始训练。教官李武手持短铳,详细讲解操作要点:“蓟州春季多风,射击时要预判风向,调整瞄准角度;近战刺击时,要注意脚下的碎石,别被绊倒 —— 蒙古骑兵擅长突袭,咱们得做到‘铳响敌倒,刀出敌亡’!”
士兵们认真听讲,逐一上前试练。吴磊与陈猛站在观礼台旁,看着士兵们从生疏到熟练,眼中满是欣慰。“按这个进度,月底陆大人赴任时,士兵们定能熟练掌握,” 吴磊道,“蒙古部落去年冬天下雪少,牧草不足,春季大概率会来袭扰,有这新火器,咱们有信心守住蓟州。”
陈猛点头,目光望向草原深处:“指挥已传信给宣府的陆砚青将军,若蓟州遇袭,宣府会派骑兵支援,形成夹击之势。你们安心训练,我明日就回京城复命,让指挥放心。”
训练场上的铳声此起彼伏,弹丸穿透铁甲的脆响、刺刀划破空气的锐响,与士兵们的呐喊声交织在一起,回荡在蓟州草原上空 —— 这是蓟州边军许久未有的昂扬士气,也是新火器带来的底气。
巳时?京城水师大营
同一时刻,京城水师大营的海面上,五艘战船列成一字阵,正进行新火器试训。水师统领张平站在旗舰甲板上,看着士兵们用水师适配短铳射击 —— 短铳枪管尾部的防水槽泛着金属光泽,枪身的防锈铜皮在阳光下格外醒目,士兵们瞄准五十步外的靶船,“砰” 的一声,弹丸穿透船板,留下一个个深孔。
“好!防水效果比预期还好!” 张平兴奋地喊道,“在海水中泡了半个时辰,短铳照样能正常使用,刺刀也没生锈,虎豹营的工匠们真是厉害!”
沈知薇身着飞鱼纹锦衣卫制服,站在张平身边,手中拿着试训记录:“张统领,按计划,三月底会再送一百支水师短铳,四月陆砚昭赴任蓟州前,会来水师指导近战训练,确保士兵们能熟练掌握‘射击 - 刺击’连贯动作。”
张平点头,目光扫过甲板上的士兵:“有了这新火器,咱们水师对付倭寇更有把握了!苏州大战后,倭寇虽暂时不敢来犯,但东南沿海仍需防备,等所有战船都配上新火器,大明的海疆就能彻底安稳。”
正说着,远处的海面上,一艘哨船快速驶来,船上的士兵高声喊道:“统领!锦衣卫暗卫传来消息,江南沿海发现少量倭寇探子,似在打探水师动向!”
沈知薇眼中闪过一丝厉色:“张统领,立刻派战船巡逻,防止倭寇探子靠近;我会让江南锦衣卫加强监视,若有异常,及时传信。”
张平点头,立刻下令:“传我将令,派三艘战船去江南沿海巡逻,发现倭寇探子,就地抓捕,绝不让他们泄露水师动向!”
午时?京城后宫慈宁宫
午时的慈宁宫,暖意融融。张太后坐在主位,皇后沈云舒站在一旁,看着刘瑾指挥宫女们打包送往蓟州的物资 —— 五百床防潮棉被、一千袋伤药,还有御膳房准备的滋补汤药,都是陆砚昭赴任前,后宫为蓟州边军准备的。
“刘瑾,这些物资要仔细清点,别漏了,” 张太后道,“蓟州春季多风,棉被要加厚的,伤药要分外伤和风寒两种,都贴好标签,免得边军弄混。”
“奴才遵旨!” 刘瑾躬身应道,手中的清单核对得格外仔细,每一样物资都亲自过目,确保数量无误。他动作麻利,安排宫女们分类打包,井井有条,连沈云舒都暗自点头 —— 刘瑾做事确实周全,难怪太后会让他负责后宫物资调配。
“太后,” 刘瑾整理完物资,上前躬身道,“奴才已安排好锦衣卫暗卫护送,明日一早就出发,十日内能到蓟州,不耽误陆大人赴任后的防务。另外,御花园的桃花快开了,奴才已让人整理好观花台,等桃花盛开,请太后和陛下赏玩。”
张太后笑着点头:“你有心了。赏白银三十两,继续用心打理后宫事务,别让哀家失望。”
刘瑾心中一喜,连忙谢恩:“奴才谢太后恩典!定尽心做事,不辜负太后信任!”
沈云舒站在一旁,看着刘瑾谢恩的模样,心中却多了几分警惕 —— 刘瑾借物资调配获得太后信任,又提议赏桃花讨好陛下,步步为营,虽暂时无实权,却已能参与后宫核心事务,需让暗卫加强监视,防止他暗中串联。
未时?京城锦衣卫衙门
未时的锦衣卫衙门,密探房内气氛肃穆。沈知薇与王勇坐在桌前,手中拿着江南锦衣卫送来的密报 —— 莲党残余在苏州、杭州一带仍有活动,试图联系倭寇,计划在四月陆砚昭赴任蓟州后,袭扰江南铁矿,阻碍新火器量产。
“莲党真是死性不改,” 王勇眉头紧锁,“苏州大战后,林清已被押解回京受审,没想到还有残余敢搞破坏。江南铁矿是虎豹营新火器量产的关键,绝不能让他们得手。”
沈知薇点头,从怀中取出一份舆图:“我已传信给江南锦衣卫,让他们清查铁矿周围的莲党残余,同时派暗卫伪装成矿工,混入铁矿,暗中监视;另外,让虎豹营派五十名雄狮卫,护送下月的陨铁运输,防止莲党袭扰。”
王勇道:“我已让暗卫审讯林清,他招认莲党在京城还有一个联络点,藏在南城的贫民窟,今日就去抓捕,彻底清算莲党残余,绝不让他们再干扰新火器革新。”
沈知薇起身,目光望向窗外:“陆砚昭月底赴任蓟州,京城的暗线清算必须在他走前完成,不能让他有后顾之忧。另外,刘瑾近期在后宫愈发活跃,需让暗卫多留意他的动向,防止他与莲党残余有勾结。”
“放心!” 王勇道,“暗卫已盯上刘瑾,他的一举一动都在监视中,若有异常,会第一时间汇报。”
申时?镇国公府
申时的镇国公府,正厅内一片忙碌。陆砚昭坐在桌前,整理蓟州的防务资料,沈知薇坐在一旁,帮他核对物资清单 —— 盔甲、短铳、防冻火帽,还有老夫人准备的棉衣与伤药,每一样都整理得井井有条。
“蓟州的蒙古部落以骑兵为主,春季常袭扰边境村落,” 陆砚昭指着舆图,“我计划赴任后,先在边境修建战壕,布置三排铳阵,再派骑兵巡逻,形成‘防御 突袭’的战术,让蒙古骑兵不敢靠近。”
沈知薇点头,递给他一份密报:“江南锦衣卫已开始清查莲党残余,京城的联络点今日也会抓捕,你赴任前,暗线清算能完成,不用操心京城的事。刘瑾近期在后宫负责物资调配,虽暂无异常,却也需多留意,我会让暗卫加强监视。”
老夫人端着茶水走进来,看着两人忙碌的模样,眼中满是不舍:“昭儿,赴任蓟州要多注意安全,蓟州比大同冷,记得多穿衣服,别冻着。知薇在京城,也要照顾好自己,常回府看看。”
陆砚昭接过茶水,笑着道:“母亲放心,我会照顾好自己,蓟州的防务已有规划,等新火器训练完成,蒙古骑兵不敢来犯。知薇在京城有父亲和锦衣卫协助,我也放心。”
陆崇渊走进来,递上一封密信:“这是镇国公府暗卫在蓟州的联络方式,若遇紧急情况,可随时联系。另外,我已传信给蓟州的官员,让他们配合你的防务部署,你赴任后,不用担心地方协调问题。”
陆砚昭接过密信,心中满是踏实 —— 有家人的支持,有新火器的助力,他有信心守住蓟州,为大明的边疆再添一道屏障。
酉时?京城虎豹营
酉时的虎豹营兵工厂,灯火通明。熔炉的火焰烧得正旺,工匠们正在赶工水师短铳与蓟州后续的短铳订单。赵小匠拿着刚造好的水师短铳,快步走到陆砚昭面前,脸上满是兴奋:“指挥,水师短铳已造好一百支,蓟州的后续三百支也在赶工,月底前能完成!刚才试了防水效果,在海水中泡一个时辰,照样能正常使用,防锈铜皮也没出现脱落!”
陆砚昭接过短铳,仔细查看,又走到试射台旁,对准铁甲靶射击 —— 弹丸穿透铁甲,刺刀刺击草人时依旧锋利。“好!” 他满意地说,“月底我赴任蓟州后,你要继续加快量产,确保水师和其他边军能及时用上新火器。另外,沈知薇已安排雄狮卫护送陨铁运输,不用担心莲党袭扰,专心造铳即可。”
“放心!” 赵小匠拍着胸脯,“工匠们都干劲十足,定能按时完成量产!等您在蓟州打退蒙古骑兵,咱们的新火器,就能传遍大明的每一支军队!”
作坊内的敲打声、熔炉的滋滋声与铳声交织在一起,夜色中,虎豹营的灯火愈发明亮 —— 这里不仅是新火器的产地,更是大明强军梦的根基。陆砚昭望着忙碌的工匠们,心中满是坚定 —— 无论边疆的蒙古骑兵,还是海疆的倭寇,亦或是朝堂的暗流,都无法阻挡军事革新的脚步,无法动摇他守护家国的决心。
戌时?京城水师大营
戌时的水师大营,夜色笼罩海面。三艘水师战船列成三角阵,在江南沿海巡逻,船上的士兵们手持新火器,目光警惕地盯着海面 —— 倭寇探子的出现,让巡逻多了几分紧张。
“仔细观察!发现可疑船只,立刻汇报!” 水师校尉高声喊道,手中的短铳握得更紧。士兵们齐声应和,短铳的枪管在月光下泛着冷光,随时准备应对突发情况。
远处的海面上,一艘小船悄悄靠近,船上的倭寇探子正试图打探水师动向,却被巡逻战船发现。“开火!” 校尉下令,短铳声在夜色中响起,弹丸落在小船周围,激起阵阵水花。倭寇探子吓得魂飞魄散,连忙调转船头,想要逃跑,却被另一艘战船拦截,当场抓获。
“押回大营审问!” 校尉下令,心中满是庆幸 —— 有了新火器,水师在夜间巡逻也能应对自如,再也不用怕倭寇的突袭。
夜色中的海面渐渐恢复平静,巡逻战船继续前行,灯火在海面上连成一条光带,守护着大明的海疆。陆砚昭与沈知薇知道,蓟州的边疆防御、水师的海疆守护、新火器的全域推广,还有朝堂暗流的防备,都需要他们继续并肩前行。而这场关乎大明安稳的 “持久战”,才刚刚开启新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