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衣之下之二公子的绣春刀》第 223 章:京阙述职?阉党重聚
正德四年(1509 年)?夏(六月二十日)
寅时的蓟州草原晨雾弥漫,中军帐内烛火通明。陆砚昭身着玄色铠甲,正与副总兵吴磊交接防务 —— 昨日申时,“六百里加急” 圣旨送达,命他即刻回京述职,蓟州总兵暂由吴磊代理,待新任命下达。
“吴将军,这是三镇联防的战术手册与边境布防图,” 陆砚昭将厚厚的卷宗递过去,语气凝重,“远程铳手队由赵奎统领,每日需与宣府、大同进行协同演练;贸易口岸的安保要格外留意,瓦剌亲明派虽掌权,却有小部落仍存异心,需让暗卫加强监视。我走后,若遇紧急情况,可直接传信给京城镇国公府或锦衣卫。”
吴磊双手接过卷宗,躬身道:“总兵大人放心!末将定严格按您的部署行事,守好蓟州,绝不让边疆再生事端。”
帐外传来马蹄声,雄狮卫已备好四匹快马,每匹都配了双鞍双蹬,以备换骑。陆砚昭最后看了一眼帐内的蓟州舆图,眼中满是不舍 —— 自赴任以来,他与士兵们同吃同住,早已将这片草原当作第二故乡。“替我向弟兄们道别,待京城事了,我定会再回蓟州看看。”
“末将领命!” 吴磊躬身相送,看着陆砚昭翻身上马,在晨雾中朝着京城方向疾驰而去,身后的 “陆” 字大旗渐渐消失在草原尽头。
巳时的阳光穿透晨雾,陆砚昭与四名雄狮卫骑行在蓟州至玉田县的官道上。按明代驿传制度,蓟州到京城约三百里路程,快马需三日可达,他们计划每日更换两次驿马,第一日宿玉田县驿站,第二日至通州,第三日清晨抵京。
“大人,前面就是玉田县驿站了,咱们换马歇息片刻?” 雄狮卫队长勒住马,指着前方的驿站旗帜。
陆砚昭点头,勒马停下 —— 连续骑行三个时辰,马已气喘吁吁,人也口干舌燥。驿站驿丞见是 “奉直大夫” 陆砚昭,连忙上前迎候:“陆大人一路辛苦,小的已备好热水与干粮,驿马也已喂饱,随时可换。”
陆砚昭接过水囊饮了一口,问道:“近日官道可有异常?瓦剌或蒙古部落的探子,可有活动迹象?”
驿丞躬身道:“回大人,官道一切安稳,昨日还有宣府的贸易商队经过,说瓦剌各部落都在按盟约准备通商,暂无异动。”
陆砚昭放下心来,歇息半个时辰后,换乘驿马继续前行。官道两旁的麦田金黄一片,农夫们正在收割,一派太平景象 —— 这正是他守护边疆的初心,也是无数将士浴血奋战的意义。
六月二十二日?京城德胜门
辰时的京城德胜门,晨雾尚未散尽,陆砚昭与雄狮卫已抵达城门下。经过三日疾驰,他们于昨日傍晚宿通州驿站,今日天未亮便出发,终于准时抵京。城门守卫见是陆砚昭,连忙放行:“陆大人,镇国公府已派人在城内等候,说让您先回府歇息,明日再入宫述职。”
陆砚昭谢过守卫,刚要策马前行,却见锦衣卫暗卫李青快步走来:“陆大人,沈同知让小人转告,陛下今日辰时要在太和殿议事,特意吩咐您若今日抵京,可直接入宫述职,不必延迟。”
陆砚昭心中一凛,立刻调转马头:“备马!即刻前往皇宫!”
雄狮卫连忙跟上,马蹄声在青石板路上疾驰,穿过熙熙攘攘的早市,朝着皇宫方向而去。街边的百姓纷纷驻足,认出是镇守蓟州的陆将军,低声议论着 “定是边疆有喜事”,眼中满是崇敬。
巳时的太和殿庄严肃穆,朱厚照身着明黄色龙袍坐在龙椅上,文武百官分列两侧,正等候议事。见陆砚昭身着铠甲、风尘仆仆地走进殿内,朱厚照笑着起身:“陆爱卿一路辛苦,快上前说话。”
陆砚昭躬身行礼:“臣陆砚昭,叩见陛下!蓟州防务交接妥当,三镇联防稳固,瓦剌盟约履行无虞,特来复命!”
朱厚照扶起他,目光扫过百官,高声道:“陆爱卿镇守蓟州一年有余,不仅击退蒙古袭扰,更促成三镇联防、瓦剌盟约,实乃大明栋梁!今日当着百官之面,朕要重重赏你!”
他对身边的传旨太监道:“宣旨!”
传旨太监上前一步,展开圣旨,高声宣读:“奉天承运皇帝,诏曰:陆砚昭,才兼文武,忠勇可嘉,镇守蓟州有功,特晋封定远伯,食禄一千石;任兵部左侍郎,掌全国军事装备调配;兼领虎豹营指挥使,统筹火器革新与边军训练。蓟州总兵一职,暂由吴磊代理,待三年考察期满再行实授。钦此!”
“臣陆砚昭,谢陛下隆恩!” 陆砚昭双膝跪地,双手接旨,心中满是震撼 —— 爵位、兵权、行政权集于一身,这不仅是信任,更是将大明军事革新的重任完全交托于他。
百官纷纷上前道贺,“定远伯” 的称呼此起彼伏,太和殿内的气氛热烈而庄重。唯有站在殿角的沈知薇,眼中闪过一丝隐忧 —— 陆砚昭权柄日重,又获封伯爵,恐会成为朝堂势力角逐的焦点,尤其是刚刚复起的阉党,绝不会坐视他独掌军权。
午时的后宫暖阁暖意融融,朱厚照斜倚在榻上,刘瑾身着崭新的绯色官服,正小心翼翼地为他剥着荔枝。自上次闭门思过后,刘瑾愈发谨小慎微,每日只专注于后宫杂务,却暗中托人向朱厚照递了数封 “请安折”,字里行间皆是悔过与忠心。
“陛下,这是岭南新贡的荔枝,奴才特意冰镇过,您尝尝。” 刘瑾双手递上荔枝,语气谦卑,眼神中却藏着不易察觉的期待。
朱厚照接过荔枝,看着刘瑾恭顺的模样,想起他往日的机灵,心中的芥蒂渐渐消散:“刘瑾,你往日伺候朕最为贴心,经上次教训后,也收敛了心性。朕念你办事细心,特升你为司礼监秉笔太监,掌奏章批红之权,你可愿再为朕分忧?”
刘瑾闻言,瞬间跪倒在地,泪水夺眶而出:“奴才谢陛下再造之恩!定尽心伺候陛下,严守本分,绝不敢再越雷池半步!”
“起来吧,” 朱厚照扶起他,“明日起,你便到司礼监当值,与张永、谷大用等人协同理事,务必用心批红,莫要辜负朕的信任。”
刘瑾躬身应下,退出暖阁时,强压着心中的狂喜 —— 司礼监秉笔太监掌 “批红权”,相当于间接参与朝政,而陆砚昭获封伯爵、掌兵部与虎豹营的消息,他早已得知。他暗自盘算:需尽快拉拢旧部,形成势力,才能与这位新晋的 “定远伯” 分庭抗礼。
未时的司礼监衙门,庭院内的石榴花开得正艳。刘瑾身着绯色秉笔太监官服,坐在正厅主位,两侧依次坐着张永、谷大用、魏彬、丘聚、高凤、罗祥 —— 这六人皆是早年与刘瑾一同伺候朱厚照的 “八虎” 成员,如今除了仍在浣衣局的马永成,其余七人终于重聚。
“刘公公,您能重掌大权,咱们兄弟也算熬出头了!” 谷大用端起茶杯,语气兴奋,“可那陆砚昭刚获封定远伯,又掌兵部与虎豹营,日后怕是会处处掣肘咱们!”
刘瑾摆手,语气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急什么?陛下虽重用陆砚昭,却也让咱们掌批红、东厂、御马监,摆明了是要相互制衡。” 他顿了顿,继续道,“陛下信任咱们,才给了这机会,咱们需谨言慎行,先把批红差事办好,再图其他。马永成的事,我会向陛下进言,若他能改过,早晚也能重回咱们身边。”
张永补充道:“刘公公说得是。火器乃陛下心头肉,陆砚昭掌虎豹营,咱们暂时动不得,但可从京营粮草、东厂侦缉入手,慢慢扩张势力。只要不触碰火器革新的底线,陛下便不会怪罪。”
刘瑾点头,目光扫过众人:“从今日起,各司其职 —— 张永掌东厂侦缉,密切关注文官与锦衣卫动向;谷大用管御马监,控制京营战马调配;魏彬负责京营粮草,卡住军需供应;丘聚、高凤、罗祥协助批红,筛选奏章,凡涉及火器、边军的,需先报我过目。咱们兄弟同心,才能长久立足。”
七人齐声应和,茶杯碰撞声清脆悦耳,庭院内的石榴花在风中摇曳,却掩不住这股重新凝聚的阉党势力,正悄然向朝堂渗透,与新晋的 “定远伯” 形成无形的对峙。
申时的镇国公府正厅,张灯结彩。老夫人坐在主位,看着身着伯爵官服的陆砚昭,眼中满是欣慰与疼爱:“昭儿,封了伯,又掌兵部与虎豹营,陛下对你的信任,真是没得说。快尝尝你最爱吃的酱肘子,补补身子。”
陆砚昭接过碗筷,笑着道:“母亲的手艺还是这么好,比军营的饭菜香多了。这伯爵之位,臣实在受之有愧,都是将士们奋勇作战、工匠们精心造铳的功劳。”
陆崇渊坐在一旁,递上一杯热茶:“陛下封你为定远伯,既是信任,也是考验。刘瑾升了司礼监秉笔太监,八虎七人聚首,已开始掌控批红、东厂、御马监,恐会借军需、侦缉之名干预军政,你需多加防备。尤其是虎豹营的火器研发,绝不能让他们插手。”
陆明瑶端着水果走进来,补充道:“兄长,宫里近日都在传,刘瑾复起后行事愈发低调,却暗中拉拢了不少后宫太监,连太后身边的宫女都对他毕恭毕敬。他还特意让人给镇国公府送了些御花园的新采荷花,说是‘恭贺定远伯荣升’,摆明了是想试探你的态度。”
陆砚昭放下碗筷,神色凝重:“我已知晓。明日我便去虎豹营交接,同时会与沈知薇商议,加强火器工坊的安保,所有涉及火器的奏章、军需申请,需经兵部、虎豹营、锦衣卫三重核验,方可提交陛下。至于刘瑾的试探,我只需按规矩应对,不卑不亢即可。”
正厅内的气氛虽温馨,却透着一丝无形的压力 —— 新晋的定远伯与复起的阉党领袖,注定会在朝堂掀起新的波澜。
当日夜间,虎豹营兵工厂,灯火通明。营内操场上,一万名虎豹营将士列成整齐方阵,按编制分为五支作战分队与一支工坊队伍,甲胄与火器在火光下泛着冷光 —— 这是陆砚昭升任定远伯、兼领虎豹营指挥使后,首次主持营内人事与防务交接。
陆砚昭身着伯爵官服,站在观礼台上,手持花名册,高声宣读任命:“虎豹营总兵力一万,现明确编制与任命 —— 夜枭分队一千五百人,专精夜袭与斥候,任命秦安为队长,升任虎豹营副指挥使;苍狼分队一千人,专精骑兵突袭,任命魏无羡为队长,升任虎豹营副指挥使;猎鹰分队八百人,专精远程狙击与侦察,任命李颖为队长,升任虎豹营副指挥使;猛虎分队两千二百人,专精阵地防御与攻坚,任命陈猛为队长,升任虎豹营副指挥使;雄狮分队四千人,为营内主力机动部队,任命林峰为队长,升任虎豹营副指挥使;工坊五百人,统筹火器研发与量产,赵小匠任工坊总领,全权负责所有工坊事务,享副指挥使待遇!”
五名队长与赵小匠快步上前,单膝跪地接过任命状,齐声喊道:“末将 / 奴才谢定远伯信任!定不负使命!”
将士们发出阵阵欢呼,声震营空。陆砚昭抬手示意安静,继续道:“秦安、魏无羡、陈猛、林峰四位副指挥使,需各司其职,明日起组织各分队进行‘连发火铳适应性训练’;李颖副指挥使率猎鹰分队,加强营区及工坊外围警戒,配合锦衣卫暗卫防范情报泄露;赵小匠总领需加快连发火铳优化,确保下月量产!”
“遵命!” 众人齐声应和。
随后,陆砚昭与赵小匠来到试射场,看着工匠们测试最新研发的 “连发火铳” 样品 —— 这支铳可连续发射三枚弹丸,射程虽比单发铳稍近(约八十步),却能在近战中形成密集火力。“赵总领,这连发火铳的弹仓设计还需优化,” 陆砚昭指着铳身,“若能将装弹时间缩短至十息以内,近战优势会更明显。”
赵小匠点头,递上设计图纸:“定远伯放心!奴才已让工匠们尝试‘旋转弹仓’设计,预计三日内能出改进样品。工坊现有五十名核心工匠专精火器研发,四百五十人负责量产,按目前进度,下月可交付首批五百支连发火铳,优先装备夜枭与猛虎分队。”
陆砚昭满意地点头,对身边的秦安道:“秦副指挥使,你率夜枭分队先熟悉连发火铳性能,制定夜战训练方案,月底前需完成与猎鹰分队的‘远程狙击 夜袭’协同演练。”
秦安躬身应道:“末将领命!夜枭分队已做好准备,明日即可开始适应性训练。”
沈知薇这时走进来,递上一份密报:“定远伯,八虎聚首后,张永已命东厂暗卫在工坊外围的茶馆、客栈安插眼线,似在打探连发火铳的研发进度。我已安排锦衣卫暗卫与李颖副指挥使的猎鹰分队对接,形成‘明哨 暗探’的双层警戒网。”
陆砚昭眉头微蹙:“传令李颖,若东厂暗卫只是监视,不必惊动;若敢试图收买工匠、偷取图纸,立刻拿下交锦衣卫审讯!另外,赵总领需严格管控研发图纸,除核心工匠外,任何人不得接触,所有零件生产实行‘分段负责制’,防止完整工艺泄露。”
“奴才明白!” 赵小匠连忙应道,心中暗自敬佩陆砚昭的周密。
试射场的铳声再次响起,连发火铳的密集弹雨穿透铁甲靶,在暮色中留下一道道火光 —— 这既是军事革新的新突破,也是这位定远伯整合虎豹营力量、守护大明强军梦的坚定誓言。
戌时的锦衣卫密探房,灯火通明。沈知薇与王勇看着东厂暗卫的活动地图,上面标注着张永派人监视的地点 —— 虎豹营、水师大营、兵部粮仓、三镇贸易口岸,皆是军事与经济要害之地。
“八虎刚聚首便迫不及待地扩张势力,显然是想与定远伯分庭抗礼,” 王勇攥紧拳头,“若让他们掌控京营粮草与东厂侦缉,日后定会借‘核查’之名刁难虎豹营,阻碍火器革新。”
沈知薇摇头,语气冷静:“陛下的心思很清楚 —— 让陆砚昭掌军权、火器,让阉党掌批红、侦缉,让咱们掌锦衣卫,形成‘三足鼎立’的制衡局面。咱们只需盯紧东厂,收集他们越界的证据,若他们敢干预火器、边军事务,便呈给陛下,不必主动出击。”
她顿了顿,继续道:“另外,派人密切关注马永成的动向,若刘瑾试图向陛下进言召回他,需提前禀报 —— 八虎若全员聚首,势力定会大增,需提前防备。”
密探房内的烛火摇曳,映着两人凝重的神情 —— 一场无声的权力博弈,已在京城悄然展开,而火器革新与边疆安稳,便是这场博弈中最关键的 “筹码”。
正德四年(1509 年)?夏(六月二十日)
寅时的蓟州草原晨雾弥漫,中军帐内烛火通明。陆砚昭身着玄色铠甲,正与副总兵吴磊交接防务 —— 昨日申时,“六百里加急” 圣旨送达,命他即刻回京述职,蓟州总兵暂由吴磊代理,待新任命下达。
“吴将军,这是三镇联防的战术手册与边境布防图,” 陆砚昭将厚厚的卷宗递过去,语气凝重,“远程铳手队由赵奎统领,每日需与宣府、大同进行协同演练;贸易口岸的安保要格外留意,瓦剌亲明派虽掌权,却有小部落仍存异心,需让暗卫加强监视。我走后,若遇紧急情况,可直接传信给京城镇国公府或锦衣卫。”
吴磊双手接过卷宗,躬身道:“总兵大人放心!末将定严格按您的部署行事,守好蓟州,绝不让边疆再生事端。”
帐外传来马蹄声,雄狮卫已备好四匹快马,每匹都配了双鞍双蹬,以备换骑。陆砚昭最后看了一眼帐内的蓟州舆图,眼中满是不舍 —— 自赴任以来,他与士兵们同吃同住,早已将这片草原当作第二故乡。“替我向弟兄们道别,待京城事了,我定会再回蓟州看看。”
“末将领命!” 吴磊躬身相送,看着陆砚昭翻身上马,在晨雾中朝着京城方向疾驰而去,身后的 “陆” 字大旗渐渐消失在草原尽头。
巳时的阳光穿透晨雾,陆砚昭与四名雄狮卫骑行在蓟州至玉田县的官道上。按明代驿传制度,蓟州到京城约三百里路程,快马需三日可达,他们计划每日更换两次驿马,第一日宿玉田县驿站,第二日至通州,第三日清晨抵京。
“大人,前面就是玉田县驿站了,咱们换马歇息片刻?” 雄狮卫队长勒住马,指着前方的驿站旗帜。
陆砚昭点头,勒马停下 —— 连续骑行三个时辰,马已气喘吁吁,人也口干舌燥。驿站驿丞见是 “奉直大夫” 陆砚昭,连忙上前迎候:“陆大人一路辛苦,小的已备好热水与干粮,驿马也已喂饱,随时可换。”
陆砚昭接过水囊饮了一口,问道:“近日官道可有异常?瓦剌或蒙古部落的探子,可有活动迹象?”
驿丞躬身道:“回大人,官道一切安稳,昨日还有宣府的贸易商队经过,说瓦剌各部落都在按盟约准备通商,暂无异动。”
陆砚昭放下心来,歇息半个时辰后,换乘驿马继续前行。官道两旁的麦田金黄一片,农夫们正在收割,一派太平景象 —— 这正是他守护边疆的初心,也是无数将士浴血奋战的意义。
六月二十二日?京城德胜门
辰时的京城德胜门,晨雾尚未散尽,陆砚昭与雄狮卫已抵达城门下。经过三日疾驰,他们于昨日傍晚宿通州驿站,今日天未亮便出发,终于准时抵京。城门守卫见是陆砚昭,连忙放行:“陆大人,镇国公府已派人在城内等候,说让您先回府歇息,明日再入宫述职。”
陆砚昭谢过守卫,刚要策马前行,却见锦衣卫暗卫李青快步走来:“陆大人,沈同知让小人转告,陛下今日辰时要在太和殿议事,特意吩咐您若今日抵京,可直接入宫述职,不必延迟。”
陆砚昭心中一凛,立刻调转马头:“备马!即刻前往皇宫!”
雄狮卫连忙跟上,马蹄声在青石板路上疾驰,穿过熙熙攘攘的早市,朝着皇宫方向而去。街边的百姓纷纷驻足,认出是镇守蓟州的陆将军,低声议论着 “定是边疆有喜事”,眼中满是崇敬。
巳时的太和殿庄严肃穆,朱厚照身着明黄色龙袍坐在龙椅上,文武百官分列两侧,正等候议事。见陆砚昭身着铠甲、风尘仆仆地走进殿内,朱厚照笑着起身:“陆爱卿一路辛苦,快上前说话。”
陆砚昭躬身行礼:“臣陆砚昭,叩见陛下!蓟州防务交接妥当,三镇联防稳固,瓦剌盟约履行无虞,特来复命!”
朱厚照扶起他,目光扫过百官,高声道:“陆爱卿镇守蓟州一年有余,不仅击退蒙古袭扰,更促成三镇联防、瓦剌盟约,实乃大明栋梁!今日当着百官之面,朕要重重赏你!”
他对身边的传旨太监道:“宣旨!”
传旨太监上前一步,展开圣旨,高声宣读:“奉天承运皇帝,诏曰:陆砚昭,才兼文武,忠勇可嘉,镇守蓟州有功,特晋封定远伯,食禄一千石;任兵部左侍郎,掌全国军事装备调配;兼领虎豹营指挥使,统筹火器革新与边军训练。蓟州总兵一职,暂由吴磊代理,待三年考察期满再行实授。钦此!”
“臣陆砚昭,谢陛下隆恩!” 陆砚昭双膝跪地,双手接旨,心中满是震撼 —— 爵位、兵权、行政权集于一身,这不仅是信任,更是将大明军事革新的重任完全交托于他。
百官纷纷上前道贺,“定远伯” 的称呼此起彼伏,太和殿内的气氛热烈而庄重。唯有站在殿角的沈知薇,眼中闪过一丝隐忧 —— 陆砚昭权柄日重,又获封伯爵,恐会成为朝堂势力角逐的焦点,尤其是刚刚复起的阉党,绝不会坐视他独掌军权。
午时的后宫暖阁暖意融融,朱厚照斜倚在榻上,刘瑾身着崭新的绯色官服,正小心翼翼地为他剥着荔枝。自上次闭门思过后,刘瑾愈发谨小慎微,每日只专注于后宫杂务,却暗中托人向朱厚照递了数封 “请安折”,字里行间皆是悔过与忠心。
“陛下,这是岭南新贡的荔枝,奴才特意冰镇过,您尝尝。” 刘瑾双手递上荔枝,语气谦卑,眼神中却藏着不易察觉的期待。
朱厚照接过荔枝,看着刘瑾恭顺的模样,想起他往日的机灵,心中的芥蒂渐渐消散:“刘瑾,你往日伺候朕最为贴心,经上次教训后,也收敛了心性。朕念你办事细心,特升你为司礼监秉笔太监,掌奏章批红之权,你可愿再为朕分忧?”
刘瑾闻言,瞬间跪倒在地,泪水夺眶而出:“奴才谢陛下再造之恩!定尽心伺候陛下,严守本分,绝不敢再越雷池半步!”
“起来吧,” 朱厚照扶起他,“明日起,你便到司礼监当值,与张永、谷大用等人协同理事,务必用心批红,莫要辜负朕的信任。”
刘瑾躬身应下,退出暖阁时,强压着心中的狂喜 —— 司礼监秉笔太监掌 “批红权”,相当于间接参与朝政,而陆砚昭获封伯爵、掌兵部与虎豹营的消息,他早已得知。他暗自盘算:需尽快拉拢旧部,形成势力,才能与这位新晋的 “定远伯” 分庭抗礼。
未时的司礼监衙门,庭院内的石榴花开得正艳。刘瑾身着绯色秉笔太监官服,坐在正厅主位,两侧依次坐着张永、谷大用、魏彬、丘聚、高凤、罗祥 —— 这六人皆是早年与刘瑾一同伺候朱厚照的 “八虎” 成员,如今除了仍在浣衣局的马永成,其余七人终于重聚。
“刘公公,您能重掌大权,咱们兄弟也算熬出头了!” 谷大用端起茶杯,语气兴奋,“可那陆砚昭刚获封定远伯,又掌兵部与虎豹营,日后怕是会处处掣肘咱们!”
刘瑾摆手,语气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急什么?陛下虽重用陆砚昭,却也让咱们掌批红、东厂、御马监,摆明了是要相互制衡。” 他顿了顿,继续道,“陛下信任咱们,才给了这机会,咱们需谨言慎行,先把批红差事办好,再图其他。马永成的事,我会向陛下进言,若他能改过,早晚也能重回咱们身边。”
张永补充道:“刘公公说得是。火器乃陛下心头肉,陆砚昭掌虎豹营,咱们暂时动不得,但可从京营粮草、东厂侦缉入手,慢慢扩张势力。只要不触碰火器革新的底线,陛下便不会怪罪。”
刘瑾点头,目光扫过众人:“从今日起,各司其职 —— 张永掌东厂侦缉,密切关注文官与锦衣卫动向;谷大用管御马监,控制京营战马调配;魏彬负责京营粮草,卡住军需供应;丘聚、高凤、罗祥协助批红,筛选奏章,凡涉及火器、边军的,需先报我过目。咱们兄弟同心,才能长久立足。”
七人齐声应和,茶杯碰撞声清脆悦耳,庭院内的石榴花在风中摇曳,却掩不住这股重新凝聚的阉党势力,正悄然向朝堂渗透,与新晋的 “定远伯” 形成无形的对峙。
申时的镇国公府正厅,张灯结彩。老夫人坐在主位,看着身着伯爵官服的陆砚昭,眼中满是欣慰与疼爱:“昭儿,封了伯,又掌兵部与虎豹营,陛下对你的信任,真是没得说。快尝尝你最爱吃的酱肘子,补补身子。”
陆砚昭接过碗筷,笑着道:“母亲的手艺还是这么好,比军营的饭菜香多了。这伯爵之位,臣实在受之有愧,都是将士们奋勇作战、工匠们精心造铳的功劳。”
陆崇渊坐在一旁,递上一杯热茶:“陛下封你为定远伯,既是信任,也是考验。刘瑾升了司礼监秉笔太监,八虎七人聚首,已开始掌控批红、东厂、御马监,恐会借军需、侦缉之名干预军政,你需多加防备。尤其是虎豹营的火器研发,绝不能让他们插手。”
陆明瑶端着水果走进来,补充道:“兄长,宫里近日都在传,刘瑾复起后行事愈发低调,却暗中拉拢了不少后宫太监,连太后身边的宫女都对他毕恭毕敬。他还特意让人给镇国公府送了些御花园的新采荷花,说是‘恭贺定远伯荣升’,摆明了是想试探你的态度。”
陆砚昭放下碗筷,神色凝重:“我已知晓。明日我便去虎豹营交接,同时会与沈知薇商议,加强火器工坊的安保,所有涉及火器的奏章、军需申请,需经兵部、虎豹营、锦衣卫三重核验,方可提交陛下。至于刘瑾的试探,我只需按规矩应对,不卑不亢即可。”
正厅内的气氛虽温馨,却透着一丝无形的压力 —— 新晋的定远伯与复起的阉党领袖,注定会在朝堂掀起新的波澜。
当日夜间,虎豹营兵工厂,灯火通明。营内操场上,一万名虎豹营将士列成整齐方阵,按编制分为五支作战分队与一支工坊队伍,甲胄与火器在火光下泛着冷光 —— 这是陆砚昭升任定远伯、兼领虎豹营指挥使后,首次主持营内人事与防务交接。
陆砚昭身着伯爵官服,站在观礼台上,手持花名册,高声宣读任命:“虎豹营总兵力一万,现明确编制与任命 —— 夜枭分队一千五百人,专精夜袭与斥候,任命秦安为队长,升任虎豹营副指挥使;苍狼分队一千人,专精骑兵突袭,任命魏无羡为队长,升任虎豹营副指挥使;猎鹰分队八百人,专精远程狙击与侦察,任命李颖为队长,升任虎豹营副指挥使;猛虎分队两千二百人,专精阵地防御与攻坚,任命陈猛为队长,升任虎豹营副指挥使;雄狮分队四千人,为营内主力机动部队,任命林峰为队长,升任虎豹营副指挥使;工坊五百人,统筹火器研发与量产,赵小匠任工坊总领,全权负责所有工坊事务,享副指挥使待遇!”
五名队长与赵小匠快步上前,单膝跪地接过任命状,齐声喊道:“末将 / 奴才谢定远伯信任!定不负使命!”
将士们发出阵阵欢呼,声震营空。陆砚昭抬手示意安静,继续道:“秦安、魏无羡、陈猛、林峰四位副指挥使,需各司其职,明日起组织各分队进行‘连发火铳适应性训练’;李颖副指挥使率猎鹰分队,加强营区及工坊外围警戒,配合锦衣卫暗卫防范情报泄露;赵小匠总领需加快连发火铳优化,确保下月量产!”
“遵命!” 众人齐声应和。
随后,陆砚昭与赵小匠来到试射场,看着工匠们测试最新研发的 “连发火铳” 样品 —— 这支铳可连续发射三枚弹丸,射程虽比单发铳稍近(约八十步),却能在近战中形成密集火力。“赵总领,这连发火铳的弹仓设计还需优化,” 陆砚昭指着铳身,“若能将装弹时间缩短至十息以内,近战优势会更明显。”
赵小匠点头,递上设计图纸:“定远伯放心!奴才已让工匠们尝试‘旋转弹仓’设计,预计三日内能出改进样品。工坊现有五十名核心工匠专精火器研发,四百五十人负责量产,按目前进度,下月可交付首批五百支连发火铳,优先装备夜枭与猛虎分队。”
陆砚昭满意地点头,对身边的秦安道:“秦副指挥使,你率夜枭分队先熟悉连发火铳性能,制定夜战训练方案,月底前需完成与猎鹰分队的‘远程狙击 夜袭’协同演练。”
秦安躬身应道:“末将领命!夜枭分队已做好准备,明日即可开始适应性训练。”
沈知薇这时走进来,递上一份密报:“定远伯,八虎聚首后,张永已命东厂暗卫在工坊外围的茶馆、客栈安插眼线,似在打探连发火铳的研发进度。我已安排锦衣卫暗卫与李颖副指挥使的猎鹰分队对接,形成‘明哨 暗探’的双层警戒网。”
陆砚昭眉头微蹙:“传令李颖,若东厂暗卫只是监视,不必惊动;若敢试图收买工匠、偷取图纸,立刻拿下交锦衣卫审讯!另外,赵总领需严格管控研发图纸,除核心工匠外,任何人不得接触,所有零件生产实行‘分段负责制’,防止完整工艺泄露。”
“奴才明白!” 赵小匠连忙应道,心中暗自敬佩陆砚昭的周密。
试射场的铳声再次响起,连发火铳的密集弹雨穿透铁甲靶,在暮色中留下一道道火光 —— 这既是军事革新的新突破,也是这位定远伯整合虎豹营力量、守护大明强军梦的坚定誓言。
戌时的锦衣卫密探房,灯火通明。沈知薇与王勇看着东厂暗卫的活动地图,上面标注着张永派人监视的地点 —— 虎豹营、水师大营、兵部粮仓、三镇贸易口岸,皆是军事与经济要害之地。
“八虎刚聚首便迫不及待地扩张势力,显然是想与定远伯分庭抗礼,” 王勇攥紧拳头,“若让他们掌控京营粮草与东厂侦缉,日后定会借‘核查’之名刁难虎豹营,阻碍火器革新。”
沈知薇摇头,语气冷静:“陛下的心思很清楚 —— 让陆砚昭掌军权、火器,让阉党掌批红、侦缉,让咱们掌锦衣卫,形成‘三足鼎立’的制衡局面。咱们只需盯紧东厂,收集他们越界的证据,若他们敢干预火器、边军事务,便呈给陛下,不必主动出击。”
她顿了顿,继续道:“另外,派人密切关注马永成的动向,若刘瑾试图向陛下进言召回他,需提前禀报 —— 八虎若全员聚首,势力定会大增,需提前防备。”
密探房内的烛火摇曳,映着两人凝重的神情 —— 一场无声的权力博弈,已在京城悄然展开,而火器革新与边疆安稳,便是这场博弈中最关键的 “筹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