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6章 瓦剌生隙?火器戍边-《锦衣之下之二公子的绣春刀》

  《锦衣之下之二公子的绣春刀》第 226 章:瓦剌生隙?火器戍边

  正德四年(1509 年)?秋(八月初一)

  卯时的蓟州草原寒风渐起,望楼哨兵赵奎手持单筒望远镜,紧盯着西北方向的边境线 —— 三日前,他便发现瓦剌亲明派与反明派的骑兵在三十里外的河谷频繁对峙,空气中弥漫着剑拔弩张的气息。

  “队长,你看!” 身旁的士兵突然惊呼,指向河谷方向。赵奎定睛望去,只见反明派首领巴图的骑兵队突然冲向亲明派的牧地,马刀挥舞间,已有数名亲明派牧民倒在血泊中。

  “快!传信给吴总兵,同时发信号给宣府、大同边军,按三镇联防预案集结!” 赵奎厉声下令,手中的信号旗随即挥动,红色烟火在晨雾中升起,划破了边疆的宁静。

  片刻后,中军帐内,吴磊看着急报,脸色凝重。他对着传令兵道:“立刻按陆大人留下的密令行事 —— 调两千步兵驻守贸易口岸,防止冲突扩散;让远程铳手队占据河谷两侧高地,若反明派敢越界,即刻开火!”

  “末将领命!” 传令兵领命离去,吴磊望着帐外的 “陆” 字大旗,心中暗叹 —— 陆砚昭回京前的部署,竟真的派上了用场,只是他没想到,刘瑾挑拨瓦剌的动作会来得这么快。

  辰时的兵部衙门内,陆砚昭正与几位郎中商议连发火铳的边军调配方案,突然,蓟州的 “八百里加急” 军报被送到案前。他快速浏览后,眉头瞬间拧紧:“刘瑾果然动手了!瓦剌反明派突袭亲明派牧地,边境已爆发小规模冲突。”

  “定远伯,需不需要奏请陛下派兵增援?” 郎中急切问道。

  “不必,” 陆砚昭摆手,“蓟州、宣府、大同三镇联防已有准备,吴磊能应对小规模冲突。当务之急,是加快连发火铳的边军调拨 —— 传我命令,虎豹营先行调拨三百支连发火铳,由秦安率领夜枭分队护送,今日午时出发,三日内务必抵达蓟州!”

  “末将领命!” 恰好前来汇报训练情况的秦安立刻躬身应道,转身便去筹备调拨事宜。

  沈知薇这时从侧门走进来,递上西厂送来的密报:“马永成查到,刘瑾派去瓦剌的密使是东厂掌刑千户王三,此人已潜入反明派营地,正煽动巴图进攻蓟州边境。”

  “让马永成密切盯着王三,” 陆砚昭道,“若能抓住他通敌的证据,便可一举扳倒张永与刘瑾!另外,你派人去通知马永成,让西厂配合锦衣卫,在京城搜捕王三的同党,切断刘瑾与瓦剌的联系。”

  “明白!” 沈知薇领命离去,陆砚昭则拿起笔,快速写下给吴磊的密信 —— 他要让吴磊 “以守为攻”,既要守住边境,又不能扩大冲突,为朝廷解决瓦剌内乱争取时间。

  巳时的西厂衙门内,马永成身着厂督官服,看着东厂密使王三的行踪地图,对属下道:“王三现在藏在瓦剌反明派的黑松林营地,派最得力的暗卫潜入,务必拿到他煽动巴图的证据 —— 记住,只许观察取证,不许动手,以免打草惊蛇!”

  “是,厂督!” 属下领命离去。

  这时,锦衣卫千户王勇前来交接情报,看着马永成有条不紊的部署,拱手道:“马厂督行事周密,定远伯果然没看错人。”

  “不敢当,” 马永成淡淡道,“我与刘瑾有旧怨,扳倒他也是为了自己。另外,京城的王三同党已查到三人,都在东厂当差,何时动手?”

  “等暗卫拿到王三的证据再说,” 王勇道,“定远伯交代,要一网打尽,让刘瑾无从狡辩。”

  马永成点头,目光落在墙上的 “刘瑾党羽名单” 上,嘴角勾起一抹冷笑 —— 他在浣衣局受的屈辱,今日终于有机会一一讨回了。

  午时的阳光洒在虎豹营火器库前,秦安正带领夜枭分队的士兵清点连发火铳。三百支铳整齐排列,枪身泛着冷光,每支铳都配有五十发弹药,装在特制的木盒中。

  “都仔细检查清楚!” 秦安厉声吩咐,“这是第一批调拨给边军的连发火铳,绝不能出任何差错!三日后抵达蓟州,要立刻协助吴总兵布防,明白吗?”

  “明白!” 士兵们齐声应和,手中的动作愈发谨慎。

  赵小匠这时赶来,递上一本《连发火铳使用手册》:“秦副指挥使,这是我连夜赶制的手册,每支铳配一本,让边军士兵尽快熟悉操作 —— 里面特别标注了弹仓保养的注意事项,一定要提醒他们。”

  秦安接过手册,郑重道:“多谢赵总领!我定会亲自督促边军学习,不辜负你与定远伯的心血。”

  午时三刻,护送队伍准时出发。三百名士兵骑着战马,背负连发火铳,在尘土飞扬中朝着蓟州方向疾驰而去 —— 这支承载着大明强军希望的火器队伍,正奔赴边疆,守护着国门的安稳。

  未时的司礼监内,刘瑾正焦急地等待着瓦剌的消息。张永站在一旁,小心翼翼道:“公公,王三已煽动巴图集结五千骑兵,预计明日便会进攻蓟州贸易口岸,只要冲突扩大,陛下定会怪罪陆砚昭防务不力,到时候咱们就能重掌主动权。”

  刘瑾点头,眼中闪过一丝得意:“很好!再派人去通知魏彬,让他以‘粮草不足’为由,拖延给蓟州的粮草调拨 —— 没有粮草,陆砚昭的火器再厉害,士兵也撑不了多久!”

  “是!” 张永领命离去,刚走到门口,就见东厂小旗慌张跑来:“公公,不好了!马永成派暗卫潜入瓦剌,好像在查王三大人的行踪,京城的三名同党也被锦衣卫盯上了!”

  刘瑾脸色骤变:“废物!这点小事都办不好!传我命令,让王三立刻停止煽动,若事不可为,就杀了巴图灭口,绝不能留下证据!”

  “是!” 小旗连滚带爬地离去,刘瑾烦躁地踱步 —— 他没想到,马永成复起后如此难缠,陆砚昭更是步步紧逼,这场博弈,似乎正朝着他不愿看到的方向发展。

  申时?蓟州边军大营河谷阵地

  申时的河谷阵地,吴磊正带领士兵加固防御工事。远程铳手队已占据两侧高地,枪口对准河谷入口;步兵则在阵地前挖设壕沟,埋设尖刺 —— 一切都按陆砚昭留下的预案部署。

  “总兵大人,瓦剌反明派的骑兵来了!” 哨兵突然喊道。

  吴磊举起望远镜,只见五千余名瓦剌骑兵浩浩荡荡地冲向阵地,为首的正是巴图。他厉声下令:“远程铳手准备!没有我的命令,不许开火!”

  瓦剌骑兵越来越近,距离阵地只有两百步时,巴图突然勒住马,高声喊道:“大明守军听着!立刻交出贸易口岸,否则踏平你们的阵地!”

  吴磊站在阵前,高声回应:“贸易口岸是大明与瓦剌亲明派的通商之地,岂容你放肆?再不退兵,休怪我们火器无情!”

  巴图冷笑一声,正欲下令冲锋,突然,身后传来一阵骚动 —— 亲明派首领帖木儿率领三千骑兵赶来,高声道:“巴图,你勾结大明阉党,挑起内乱,今日我要替瓦剌清理门户!”

  巴图大惊失色:“帖木儿?你怎么会来?”

  “是西厂暗卫告诉我你的阴谋!” 帖木儿怒吼道,“王三已被我的人抓获,你的罪证确凿,还不束手就擒!”

  巴图见状,知道大势已去,转身就要逃跑。吴磊厉声喝道:“开火!”

  刹那间,高地上的连发火铳齐鸣,密集的弹雨朝着瓦剌反明派骑兵射去。骑兵纷纷倒地,阵型大乱。帖木儿趁机率领亲明派骑兵冲锋,与大明守军前后夹击,不到半个时辰,反明派骑兵便全军覆没,巴图被生擒。

  戌时的暖阁内,朱厚照看着蓟州送来的捷报与西厂呈上的王三供词,脸上满是欣慰。陆砚昭与马永成站在殿下,躬身听旨。

  “陆爱卿调度有方,马爱卿侦缉得力,此次边疆危机得以化解,你们二人功不可没!” 朱厚照笑着道,“王三通敌叛国,罪该万死;张永纵容下属,革去东厂掌印之职,由马爱卿兼管东厂部分事务;刘瑾监管不力,罚俸三月,闭门思过!”

  “臣遵旨!” 陆砚昭与马永成齐声应道。

  刘瑾跪在地上,浑身发抖,却不敢有半句辩解 —— 他知道,自己这次是彻底输了。

  朱厚照又道:“连发火铳在此次战役中表现出色,陆爱卿需加快量产,尽快装备所有边军。马爱卿要好好整顿东厂,与锦衣卫相互配合,守护京城与边疆安稳。”

  “臣遵旨!”

  离开暖阁时,夜色已深。陆砚昭看着身旁的马永成,道:“刘瑾虽受惩处,但根基未动,日后仍需小心。”

  马永成点头:“定远伯放心,我定会与你联手,绝不让他再兴风作浪!”

  两人相视一眼,朝着不同的方向离去。皇宫的灯火映照着他们的身影,也映照着大明朝堂新的权力平衡 —— 火器革新的步伐愈发坚定,阉党与文官的博弈仍在继续,而这场关乎大明命运的棋局,正朝着更复杂的方向发展。

  亥时的虎豹营试射场,陆砚昭看着新研发的 “五连发铳” 样品,眼中满是期待。赵小匠兴奋道:“定远伯,这支铳能连续发射五枚弹丸,射程提升到一百步,下月便可投入研发!”

  陆砚昭点头,抚摸着铳身:“好!有了它,大明的军事实力定会再上一个台阶。通知秦安,让他在蓟州推广连发火铳的同时,收集士兵的使用反馈,为五连发铳的优化提供依据。”

  “是!” 赵小匠领命离去。

  陆砚昭站在试射场中央,望着满天繁星,心中满是坚定 —— 边疆的危机虽已化解,但他知道,这只是暂时的。刘瑾不会善罢甘休,瓦剌的隐患仍未根除,海外的倭寇也在蠢蠢欲动。唯有不断推进火器革新,打造一支强大的军队,才能真正守护大明的万里江山。

  夜色中,虎豹营的灯火依旧明亮,工匠们的敲打声与士兵们的训练声交织在一起,奏响了大明强军的序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