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9章 捷报送京?余孽未除-《锦衣之下之二公子的绣春刀》

  《锦衣之下之二公子的绣春刀》第 239 章:捷报送京?余孽未除

  正德八年(1513 年)?秋初

  宣府隘口的硝烟尚未散尽,陆砚昭已命人写下捷报,详细列明此战斩杀瓦剌骑兵三千余人、俘虏五百余人、缴获战马两千余匹的战果,派快马送往京城。随后,他与陆砚青一道巡视战场,看着清理战场的士兵们将缴获的弯刀、铠甲分类堆放,脸上露出些许轻松。

  “昭弟,此次能大胜,多亏了枭龙卫的连发八铳与神威炮,” 陆砚青捡起一把瓦剌弯刀,掂了掂重量,“脱欢经此一败,短时间内定不敢再犯宣府,只是亦不剌虽逃,却仍有一万残兵在草原上游荡,怕是会劫掠周边的牧民部落。”

  陆砚昭点头,目光望向草原深处:“我已派左营五千将士追击亦不剌,不求全歼,只求将他赶得再远些,让他无力劫掠。另外,我让人给周边牧民送了些粮草,告诉他们若遇袭可向宣府求援 —— 收拢民心,比单纯追击更重要。”

  正说着,李颖快步走来,手中拿着一份名册:“侯爷,俘虏的五百余名瓦剌士兵已登记完毕,其中有三十余人是被脱欢胁迫的小部落牧民,还有二十余名工匠,擅长打造马蹄铁与弯刀。”

  “牧民全部释放,给他们些干粮,让他们返回部落,” 陆砚昭下令,“工匠留下,编入枭龙卫装备后勤部,让赵小匠安排他们协助打造火器零件 —— 瓦剌的铁器锻造技艺有可取之处,正好借鉴。”

  三日后?京城皇宫

  朱厚照坐在御书房内,手中捧着宣府送来的捷报,笑得合不拢嘴。杨廷和、王琼等内阁与兵部官员站在一旁,脸上也满是喜色。

  “好!好一个枭龙卫!” 朱厚照将捷报递给杨廷和,“陆兄果然没让朕失望,不仅守住了宣府,还重创脱欢,瓦解了瓦剌与鞑靼的联盟,这功必须重赏!”

  杨廷和接过捷报,仔细看后躬身道:“陛下,陆侯爷此次驰援有功,枭龙卫将士奋勇杀敌,确实该赏。臣建议晋封陆侯爷为‘定远公’,赏黄金五百两;枭龙卫前、中营将士各升一级,赏银二十两;阵亡将士家属由户部发放抚恤金,确保无后顾之忧。”

  “准奏!” 朱厚照立刻应允,又对王琼道,“传朕旨意,命大同总兵率军返回大同,另派禁军三千人驻守宣府周边,协助枭龙卫巩固防务;再让户部调拨十万石粮草送往宣府,补充军粮与救济牧民。”

  王琼躬身领命,刚要退下,锦衣卫都指挥使王勇快步走进御书房,神色凝重:“陛下,不好了!南京孝陵传来消息,刘瑾旧部趁京城兵力空虚,派人劫狱,想救走刘瑾,虽未成功,却杀了十余名看守的锦衣卫!”

  朱厚照脸上的笑容瞬间消失,拍案怒斥:“胆大包天!刘瑾这逆贼,到了如今还不安分!王勇,你立刻带人去南京,务必将参与劫狱的刘瑾旧部一网打尽,若有反抗,格杀勿论!”

  “臣遵旨!” 王勇领命而去。

  杨廷和眉头紧锁:“陛下,刘瑾旧部此次劫狱,怕是不只是为了救刘瑾,更可能是想趁机扰乱朝局,牵制宣府的枭龙卫。臣建议加强京城防务,同时命陆侯爷速派一支兵力返回京城,协助镇守。”

  朱厚照沉吟片刻,摇头道:“宣府刚经历大战,防务要紧,不能轻易调兵。这样,命后营留守京城的将士接管锦衣卫的部分防务,再让都察院加强京城巡查,务必严防刘瑾旧部作乱。”

  同日?南京孝陵

  刘瑾被关押在孝陵旁的临时牢房内,虽穿着囚服,却依旧不改往日傲慢。听到外面传来的打斗声与惨叫声,他嘴角勾起一抹冷笑,对着看守的锦衣卫道:“看到了吗?老夫的人来了,你们若识相,就放了老夫,不然等老夫重掌大权,定让你们死无葬身之地!”

  看守的锦衣卫千户冷哼一声:“刘瑾,你死到临头还嘴硬!劫狱的乱党已被击退,王指挥使很快就到,你就等着受审吧!”

  刘瑾脸色一变,随即又恢复镇定:“老夫是先帝重用的人,就算犯了错,也轮不到你们这些锦衣卫处置!朱厚照若敢杀我,定遭天谴!”

  就在这时,王勇带着百名锦衣卫赶到,径直走进牢房,手中拿着一份名单:“刘瑾,你旧部张彪、李三等人参与劫狱,已被抓获,招认是受你指使。陛下有旨,将你押往京城诏狱,从严审讯!”

  刘瑾闻言,双腿一软,瘫坐在地上,往日的傲慢荡然无存。王勇挥了挥手,锦衣卫上前将刘瑾押走,牢房内只剩下散落的稻草与刘瑾掉落的囚帽。

  五日后?宣府隘口

  陆砚昭接到京城送来的圣旨与捷报,得知自己被晋封为定远公,枭龙卫将士获赏,心中感激,随即命人将赏银分发给将士们。春桃也派人送来书信,告知京城一切安好,刘瑾旧部劫狱失败,刘瑾已被押往京城,让他无需担忧。

  “老爷的书信我已读了,” 春桃派来的亲信小厮躬身道,“夫人还说,后勤部新赶制的两百支连发八铳已备好,明日便派人送往宣府;赵部长还让小人带话,说瓦剌工匠提出的‘冷锻炮管’之法很有用,已试造出一门神威炮,射程比之前远了五十步。”

  陆砚昭大喜:“告诉赵小匠,好好研究冷锻炮管之法,所需物料尽管向户部申请;再让春桃多留意京城动向,若有刘瑾旧部余党作乱,立刻派人告知我。”

  小厮领命退下,陆砚青走上前来,手中拿着一份边军送来的情报:“昭弟,草原上传来消息,脱欢退回部落後,被他的侄子也先夺权,脱欢本人被软禁,也先已派人来宣府,说想与大明议和,互通贸易。”

  “也先……” 陆砚昭若有所思,“此人比脱欢更狡猾,议和怕是假,想趁机打探大明虚实是真。这样,你派人去回复也先,说议和可以,但必须先放回之前劫掠的大明牧民,再赔偿一万匹良马,否则免谈。”

  陆砚青点头:“好,我这就去安排。另外,左营送来消息,亦不剌已逃到草原北部,与一个小部落合并,短期内不会再南下,左营将士已开始返回宣府。”

  陆砚昭望向京城的方向,心中暗忖:宣府的危机暂时解除,刘瑾也已被押往京城,看似一切安好,但也先的崛起与刘瑾旧部的余党,怕是日后的隐患。

  夕阳西下,宣府隘口的城门缓缓关闭,城头上的枭龙卫旗帜在风中猎猎作响。陆砚昭站在城头,看着渐暗的草原,眼中满是坚定 —— 无论未来有多少挑战,他都会带着枭龙卫,守护好大明的边疆,不让战火再燃。

  而此时的京城诏狱内,王勇正连夜审讯刘瑾,烛火摇曳中,刘瑾的惨叫声与审讯声交织在一起,一场肃清余孽的风暴,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