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衣之下之二公子的绣春刀》第 299 章:忠魂归京?新政扬帆
正德十八年(1523 年)?四月廿一
卯时?京杭大运河通州码头
晨雾尚未散尽,码头已响起整齐的脚步声。直属营两千名精锐身着银色鳞甲,列队肃立,手中步枪斜指地面;萧策牵着载有王勇灵柩的马车,灵柩上覆盖着明黄色锦缎,绣着 “忠勇侯” 三个大字,在晨光中格外肃穆。
陆砚昭身着玄色孝服,腰间佩着王勇的银簪,站在码头最前端。他昨夜率队抵达通州,连夜休整后便准备入城 —— 按朱厚照旨意,王勇灵柩需从正阳门入城,先送回其家中安置灵堂,再接受百官吊唁。“萧策,通知锦衣卫总署,让沈指挥使率同僚在正阳门等候。” 他声音低沉,眼中满是疲惫却带着坚定,“灵柩行进时放慢速度,让百姓也能送王大人最后一程。”
辰时?紫禁城午门
朱厚照身着素色龙袍,站在午门城楼之上,脸色比往日更显苍白,却执意要亲自迎接王勇灵柩。杨廷和、梁储等内阁重臣侍立两侧,均身着素服,气氛庄重肃穆。
“陛下,陆国公率队已过崇文门,预计一刻钟后抵达。” 李德全轻声禀报,递上暖炉,“天凉,陛下保重龙体。” 朱厚照摇头,目光望向正阳门方向:“王勇跟着朕二十年,出生入死,家中只留妻小,朕岂能让他寒心。” 他想起正德十年遇刺时,王勇扑在他身上挡刀的模样,眼眶微微泛红,“等会儿灵柩经过,朕要亲自敬他一杯酒。”
巳时?正阳门
百姓们自发站在街道两侧,手中捧着白色绢花,低声啜泣。当载着灵柩的马车缓缓驶过,人群中响起压抑的哭声 —— 不少百姓都记得,去年冬天王勇带人在雪地里排查粮商克扣案,帮他们追回了被克扣的粮食。
沈知薇身着绯色官服,外罩素色披风,率锦衣卫千户们跪在路边,见灵柩靠近,重重叩首:“王大人,您安息吧,锦衣卫的担子,属下接好了!” 陆砚昭走上前,扶起她,眼中闪过黯然:“知薇,辛苦你了。先送王大人回府,他的家人还在等他。”
灵柩行至午门,朱厚照走下城楼,亲自端起酒杯,洒在灵柩前:“王勇,你护了朕二十年,朕欠你一句多谢。忠勇祠已选址,你的功绩,大明百姓会永远记得。” 说完,他对着灵柩深深一揖,百官随之跪拜,声响震彻午门。
午时?紫禁城御书房
暖阁内气氛凝重,朱厚照坐在龙榻上,案头摆着严蒿与张敬的供词,还有王勇的遗物清单。陆砚昭躬身禀报:“陛下,太湖小岛的火炮已全部炸毁,严蒿、张敬及其党羽共一百三十七人已全部抓获,供词已录好,皆承认受宁王余党指使,意图在辽东军演时谋反。”
“这群逆贼,罪该万死!” 朱厚照拍案怒斥,随即缓和语气,“陆兄一路辛苦,先去王勇府中看看吧,他妻子苏氏与幼子王念勇怕是已哭晕好几次。” 他顿了顿,又道,“载霖今日在东宫问了好几次,说要给王大人献花,你午后带他去灵堂拜拜,也让孩子陪陪念勇。”
陆砚昭叩首应道:“臣遵旨。另外,军工总院的赵小匠传来消息,春耕铁犁已造好五千具,明日便可运往江南与山西,工部已派监工跟进分发。” 朱厚照点头欣慰:“这才是新政的根本,强兵也要利民。赏赵小匠白银百两,加授工部主事衔,再赐王勇家白银千两,供养其妻儿。”
未时?东宫文华殿
暖阁内摆着一束白色菊花,是朱载霖让宫女采摘的。三岁的小皇子穿着素色小袍,手里捧着菊花,见陆砚昭进来,立刻跑过去:“陆先生,王大人是不是去天上了?这朵花送给他,他会不会
正德十八年(1523 年)?四月廿一
卯时?京杭大运河通州码头
晨雾尚未散尽,码头已响起整齐的脚步声。直属营两千名精锐身着银色鳞甲,列队肃立,手中步枪斜指地面;萧策牵着载有王勇灵柩的马车,灵柩上覆盖着明黄色锦缎,绣着 “忠勇侯” 三个大字,在晨光中格外肃穆。
陆砚昭身着玄色孝服,腰间佩着王勇的银簪,站在码头最前端。他昨夜率队抵达通州,连夜休整后便准备入城 —— 按朱厚照旨意,王勇灵柩需从正阳门入城,先送回其家中安置灵堂,再接受百官吊唁。“萧策,通知锦衣卫总署,让沈指挥使率同僚在正阳门等候。” 他声音低沉,眼中满是疲惫却带着坚定,“灵柩行进时放慢速度,让百姓也能送王大人最后一程。”
辰时?紫禁城午门
朱厚照身着素色龙袍,站在午门城楼之上,脸色比往日更显苍白,却执意要亲自迎接王勇灵柩。杨廷和、梁储等内阁重臣侍立两侧,均身着素服,气氛庄重肃穆。
“陛下,陆国公率队已过崇文门,预计一刻钟后抵达。” 李德全轻声禀报,递上暖炉,“天凉,陛下保重龙体。” 朱厚照摇头,目光望向正阳门方向:“王勇跟着朕二十年,出生入死,家中只留妻小,朕岂能让他寒心。” 他想起正德十年遇刺时,王勇扑在他身上挡刀的模样,眼眶微微泛红,“等会儿灵柩经过,朕要亲自敬他一杯酒。”
巳时?正阳门
百姓们自发站在街道两侧,手中捧着白色绢花,低声啜泣。当载着灵柩的马车缓缓驶过,人群中响起压抑的哭声 —— 不少百姓都记得,去年冬天王勇带人在雪地里排查粮商克扣案,帮他们追回了被克扣的粮食。
沈知薇身着绯色官服,外罩素色披风,率锦衣卫千户们跪在路边,见灵柩靠近,重重叩首:“王大人,您安息吧,锦衣卫的担子,属下接好了!” 陆砚昭走上前,扶起她,眼中闪过黯然:“知薇,辛苦你了。先送王大人回府,他的家人还在等他。”
灵柩行至午门,朱厚照走下城楼,亲自端起酒杯,洒在灵柩前:“王勇,你护了朕二十年,朕欠你一句多谢。忠勇祠已选址,你的功绩,大明百姓会永远记得。” 说完,他对着灵柩深深一揖,百官随之跪拜,声响震彻午门。
午时?紫禁城御书房
暖阁内气氛凝重,朱厚照坐在龙榻上,案头摆着严蒿与张敬的供词,还有王勇的遗物清单。陆砚昭躬身禀报:“陛下,太湖小岛的火炮已全部炸毁,严蒿、张敬及其党羽共一百三十七人已全部抓获,供词已录好,皆承认受宁王余党指使,意图在辽东军演时谋反。”
“这群逆贼,罪该万死!” 朱厚照拍案怒斥,随即缓和语气,“陆兄一路辛苦,先去王勇府中看看吧,他妻子苏氏与幼子王念勇怕是已哭晕好几次。” 他顿了顿,又道,“载霖今日在东宫问了好几次,说要给王大人献花,你午后带他去灵堂拜拜,也让孩子陪陪念勇。”
陆砚昭叩首应道:“臣遵旨。另外,军工总院的赵小匠传来消息,春耕铁犁已造好五千具,明日便可运往江南与山西,工部已派监工跟进分发。” 朱厚照点头欣慰:“这才是新政的根本,强兵也要利民。赏赵小匠白银百两,加授工部主事衔,再赐王勇家白银千两,供养其妻儿。”
未时?东宫文华殿
暖阁内摆着一束白色菊花,是朱载霖让宫女采摘的。三岁的小皇子穿着素色小袍,手里捧着菊花,见陆砚昭进来,立刻跑过去:“陆先生,王大人是不是去天上了?这朵花送给他,他会不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