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衣之下之二公子的绣春刀》第 301 章:内鬼现形?刀锋追影
正德十八年(1523 年)?四月廿六
卯时?锦衣卫总署议事厅
晨雾如纱,缠绕在议事厅的窗棂外,将天光滤得朦胧。厅内已点起牛油烛,跳跃的火光映着沈知薇绯色的官服,案头的军工总院安防名册与值守记录上,红笔圈注的痕迹在烛光下格外醒目。“四月廿五卯时到巳时,负责工坊西角门值守的是哪两名校尉?” 她声音冰冷,目光扫过下方垂首的千户们,指尖在 “西角门” 三字上重重一点。
千户连忙上前回话:“回指挥使,是李虎与张彪,两人都是三年前进的锦衣卫,去年曾随王大人查过粮商案。” 沈知薇指尖敲击着名册,木质案面发出与烛火噼啪声交织的沉闷响:“传他们来见我,昨日锻炉爆炸时,西角门是唯一无人值守的侧门,绝非巧合。”
半个时辰后,李虎与张彪被带到议事厅。晨雾渐散,一缕微光从窗缝渗入,刚好落在李虎慌乱的脸上。面对沈知薇的质问,李虎眼神不停躲闪,而张彪却脊背挺直,神色过于镇定:“指挥使,昨日我们是去如厕,回来时就见工坊起火了,绝不是故意离岗!”
沈知薇冷笑一声,从袖中抛出一枚刻着 “宸” 字的青铜令牌,令牌砸在青砖地上发出清脆声响:“这是在西角门墙角砖缝里找到的,边缘还沾着锻炉焦炭的煤屑,是你们谁的?” 李虎的目光刚触及令牌,双腿一软,当场跪倒在地,冷汗瞬间浸湿了后背的衣料。
辰时?锦衣卫总署审讯室
晨雾散尽,晨光穿透铁窗,在青砖地上投下狭长的光影,刚好将锁在木柱上的李虎劈成明暗两半。他脸色惨白如纸,冷汗顺着额角滑落,在囚服上晕开深色的痕迹,铁链随着呼吸微微晃动,发出细碎的 “哗啦” 声。沈知薇坐在对面的梨花木椅上,指尖摩挲着那枚 “宸” 字令牌 —— 令牌背面有一道极浅的划痕,像是某种暗号,与正面的煤屑形成诡异的对比。
“李虎,你且说实话,昨日为何离岗?这令牌背面的划痕,是怎么来的?” 沈知薇声音平静,却带着穿透人心的压迫感,将令牌翻转,露出那道隐秘的痕迹,晨光恰好落在划痕处,勾勒出细密的纹路。
李虎浑身一颤,眼神慌乱移开:“回…… 回指挥使,那日我腹痛难忍,张彪陪我去如厕,回来时工坊就起火了!这令牌…… 属下从未见过!那划痕…… 更是不知!” 他死死咬住 “如厕” 的说辞,手指却不自觉地抠着掌心的老茧 —— 那是常年握刀留下的痕迹,与撬棍使用的发力习惯截然不同。
沈知薇冷笑一声,示意千户递上值守记录:“这是你本月的值守签到,每日卯时到巳时从未离岗,偏巧在王大人葬礼、锻炉试机的关键日子腹痛?再说西角门旁就有值守房的便桶,为何要跑到半里之外的杂役房?” 她起身走到李虎面前,目光如刀,“更巧的是,这令牌上的煤屑,与军工总院锻炉的焦炭成分一致;而这背面的划痕,与张敬府中搜出的密信火漆印纹路,刚好吻合。”
李虎的脸色瞬间褪去最后一丝血色,嘴唇哆嗦着,齿间漏出含混的气音,突然剧烈挣扎起来,铁链撞击木柱发出 “哐当” 巨响:“不是我!是张彪!是他逼我做的!他说要是不配合,就杀了我家人!” 他的额头青筋暴起,泪水混着冷汗淌下来,“我娘去年得了肺痨,全靠张彪托人找太医诊治,他拿我娘的药引要挟我,让我在葬礼当天故意离岗,引开巡逻的注意力…… 我真的不知道他要炸锻炉啊!”
沈知薇眼神一凝,追问:“张彪何时找你的?他具体让你做什么?离岗后你去了哪里?” 她示意千户上前记录,笔尖在纸上划过的声响,在寂静的审讯室里格外清晰。
“三日前!三日前他在酒肆找到我,说只要帮他这一次,就给我五十两白银,还能让我娘住进太医院附属的养病院。” 李虎哭着摇头,声音嘶哑,“他让我卯时三刻以如厕为由离开西角门,往杂役房方向走,拖延一刻钟再回来。我照做了,走到杂役房拐角就看见他从工坊方向出来,手里拿着个黑乎乎的东西,还催我快点回去…… 我真的没碰锻炉,求指挥使饶命啊!”
沈知薇盯着他的眼睛,见其瞳孔震颤、神色崩溃,不似作伪,便对千户道:“取纸笔来,让他把张彪的原话、见面细节都写下来。” 她转身走向门口,晨光在她的官帽孔雀翎上流转,“若有半句虚言,你娘的养病院名额,还有你的性命,都保不住。” 李虎连连磕头,额头撞得青砖作响:“不敢虚言!不敢虚言!”
巳时?军工总院工坊
巳时的阳光已带了暖意,透过工坊破损的屋顶洒下,照亮了空气中浮动的炭灰,细小的尘埃在光柱里翻滚。烧焦的木料气味与一丝若有若无的异香交织弥漫,呛得人喉咙发紧。陆砚昭身着玄色劲装,外罩沾着炭灰的披风,蹲在受损的蒸汽锻炉旁,手中拿着黄铜放大镜,镜片反射着阳光,仔细查看安全阀上的划痕 —— 划痕呈不规则锯齿状,边缘有明显的撬动痕迹,更诡异的是,划痕深处沾着一点淡紫色粉末,在阳光下泛着暗哑的光,遇空气后渐渐发黑,化作细小的黑点。
“国公,稽查组已将工坊划分为四个区域,正在逐寸排查。” 藏锋队稽查组组长林墨快步走来,他身着玄色劲装,腰间佩着特制的侦查匕首,靴底沾着炭屑,手中捧着一个木盒,“这是在杂役房柴火堆里找到的铁撬棍,还有三小包可疑粉末,已用瓷瓶分装好了。” 他身后跟着两名稽查组校尉,一人拿着纸笔记录,一人提着装有物证的布包,正蹲在柴火堆旁标记位置。
陆砚昭接过木盒,先用银簪挑起一点淡紫色粉末,放在鼻尖轻嗅 —— 除了焦糊味,还有一丝极淡的杏仁味。他再拿起铁撬棍,棍头的金属碎屑与锻炉安全阀的材质色泽一致,柄上裹着的蜡油已凝固,指甲刮开表层,内里露出深褐色的檀香木纹理。“这撬棍的重量至少有七斤,李虎的臂力不足以留下这样的划痕。” 他用放大镜照着棍柄的痕迹,“上面有两处模糊的指印轮廓,一处浅淡零散,像是无意触碰;另一处深且集中在握柄前端,发力痕迹明显,应是真正使用撬棍之人留下的。”
林墨立刻上前:“属下明白,李虎若只是接应,多半是无意碰过撬棍,真正动手的另有其人。另外,杂役房的地面有新鲜的拖拽痕迹,像是有人藏过东西,墙角还有半个鞋印,尺码与张彪的靴码吻合。” 他指向工坊西侧,“那边的水缸里发现了一块沾着蜡油的布巾,正在取样。”
“赵主事,当日负责给锻炉添煤的是哪几名杂役?” 陆砚昭转头问道,目光扫过不远处列队待命的工匠。赵小匠裹着伤布,袖口沾着油污,指着三名蹲在地上的杂役:“是他们三个,爆炸时就在工坊外添煤,最先发现起火的也是他们。”
陆砚昭走到杂役面前,林墨立刻递上干净的帕子:“你们别怕,仔细想想,爆炸前有没有看到陌生人靠近,或者张彪、李虎有什么异常举动?” 一名年长的杂役接过帕子擦了擦手,声音发颤:“卯时三刻左右,我看到张校尉从杂役房出来,手里拎着个黑布包,包角往下滴水,好像是蜡油化了。他走得很急,撞到我手里的煤筐都没道歉,身上的檀香味比平时浓多了,呛得我打了个喷嚏。”
另一名年轻杂役补充道:“后来李校尉也来了,站在杂役房门口东张西望,好像在等什么人,没一会儿就往工坊反方向走了,走的时候还回头看了好几眼。” 林墨立刻让记录的校尉记下细节,在 “张彪?黑布包?檀香蜡油”“李虎?张望?离岗方向” 等字样旁画了红圈。
陆砚昭起身,走到受损的锻炉旁,踢开脚下的碎砖:“林墨,带两人去查张彪的住处,重点找檀香蜡油与类似的紫色粉末;另外两人去银号调取张彪近三个月的存取记录,看看有没有大额不明款项。” 他将铁撬棍放回木盒,“所有物证立刻送回藏锋队那里,安排人化验,尤其是这粉末,务必查清成分。”
“属下遵令!” 林墨躬身领命,转身对稽查组校尉下达指令,两名校尉立刻提着物证包快步离开,其余人继续在工坊内细致排查,连砖缝里的炭屑都用小刷清理出来,装入纸袋标记。
午时?锦衣卫总署议事厅
午时的日头正盛,阳光透过雕花窗棂,在议事厅的青砖地上投下繁复的花纹。张彪被带到厅中时,神色比李虎镇定得多,他身着校尉制服,腰间的绣春刀已被卸下,却仍站姿笔直,身上的檀香味在燥热的空气里愈发明显,隔着三步都能闻到。
“沈指挥使,召属下前来,不知有何要事?” 他躬身行礼,眼神坦然,甚至主动提及,“是为昨日锻炉爆炸之事?属下已将值守情况写成文书,正要上报。”
沈知薇将铁撬棍与令牌放在他面前,指尖点在撬棍柄的蜡油上:“张彪,这根撬棍是稽查组林墨在杂役房找到的,棍头的粉末与安全阀上的一致,柄上的檀香蜡油,与你腰间常挂的檀香木牌材质相同。李虎已招供,是你逼他配合,还拿他家人要挟,可有此事?”
张彪瞥了一眼证物,语气平静得近乎诡异:“指挥使明察,李虎素来胆小,定是怕担罪责才攀咬属下。这檀香蜡油是家中母亲祈福所用,许是不慎蹭到的;至于这令牌,属下从未见过。” 他抬手拂过衣襟,露出腰间的檀香木牌 —— 牌上刻着 “平安” 二字,边缘确实有磨损,像是常年摩挲所致。
沈知薇却笑了,从袖中取出半张烧焦的纸片:“这是林墨带人从你值守房的炉灰里筛出来的,虽已烧毁大半,却仍能辨认出‘佛郎机’‘图纸’‘五十两’几个字。更巧的是,你三月底给家中寄了五十两白银,而张敬的管家在同一时间,从银号取走了一百两,其中五十两的银票编号,与你家收到的刚好相连。” 她顿了顿,加重语气,“杂役亲眼看到你拿着沾有紫色粉末的布包,你还想狡辩?”
张彪的脸色终于变了,喉结滚动了一下,突然拔高声音:“是又如何!张敬许诺我,事成之后让我当千户!那蒸汽机图纸本就不该留在大明,佛郎机人给的报酬,比陛下给的俸禄多十倍!” 他猛地抬头,眼中闪过疯狂,“可惜啊,我没能拿到图纸,还被你们这群蠢货识破了!”
未时?紫禁城御书房
未时的阳光透过暖阁的窗纱,变得柔和温润,洒在朱厚照素色的龙袍上。他看着案上李虎与张彪的供词,还有那半张烧焦的密信残片,脸色铁青,手中的朱笔重重拍在案上:“两个吃里扒外的东西!王勇刚走,他们就敢勾结逆贼、通敌叛国,简直是找死!”
陆砚昭躬身禀报:“陛下,据供词所述,张敬早就在锦衣卫安插了眼线,张彪是主谋,李虎是被胁迫。那淡紫色粉末是佛郎机商人提供的‘速燃粉’,本想在爆炸后烧毁图纸,没想到被林墨察觉了痕迹。更可疑的是,张彪说佛郎机人在京城有秘密据点,专门负责收买官员、窃取机密。”
“佛郎机商人?” 朱厚照眼中闪过寒光,“传旨,立刻封锁京城所有码头,严查佛郎机商船,凡与张敬、张彪有往来者,一律扣押审讯!另外,让林墨带稽查组彻查京城的檀香木铺,这檀香蜡油定有来源!” 他顿了顿,又道,“李虎胁从,贬为庶民,流放边疆;张彪按通敌叛国罪论处,明日午时斩首示众!其家人贬为奴籍,终身不得入仕!”
“臣遵旨!” 陆砚昭叩首应道。朱厚照缓和语气,看着他:“那淡紫色粉末与檀香蜡油,要尽快查明成分,免得逆贼再用此等阴毒手段。锻炉的零件何时能修好?”
“赵主事已找到粉末的解毒方法,零件今日已造出雏形,预计四月三十能组装调试。” 陆砚昭答道,“臣已让萧策加派五百直属营士兵守在工坊,图纸锁入密室,由林墨与两名千户轮流看守,绝无外泄可能。”
申时?王勇府邸
申时的阳光斜照进王勇府邸的正屋,在灵堂的白菊上镀上一层暖光。沈知薇正陪着苏氏整理王勇的遗物,两人相对蹲在樟木箱前,指尖轻抚过叠得整齐的青色官袍 —— 那是王勇生前常穿的锦衣卫制服,领口还绣着磨损的 “忠” 字。
“苏姐姐,慢点翻,别累着。” 沈知薇拿起一件浆洗得发白的旧袄,轻轻叠好放进旁边的木盒,“这是王大人刚入锦衣卫时穿的衣服吧?我记得他说过,是你亲手给他缝的衬里。” 苏氏眼眶一红,点头拭泪:“是啊,那年他刚当校尉,冬天执勤冻得发抖,我就把家里仅有的棉袄拆了,给他加了层兔毛衬里。”
案上摆着刚送来的供词抄本与那枚 “宸” 字令牌,沈知薇拿起令牌,指尖摩挲着背面的划痕,忽然想起什么,问道:“苏姐姐,你见过这令牌上的纹路吗?看着像是某种信物。” 苏氏凑过来一看,脸色骤变,立刻从箱底翻出一本旧册 —— 那是王勇当年提拔校尉时的记录,张彪的名字旁写着 “慎用,性贪,曾私吞贼赃”。
“这痕迹我见过!” 苏氏红着眼睛指着划痕,“去年张敬来府中拜访,腰间的玉佩上就有一模一样的纹路,他说是宁王赐的信物,当时勇哥就觉得不对劲,私下查过他,可惜没找到实据。” 她攥紧册子,声音发颤,“这两个白眼狼!当年勇哥还提拔过张彪,没想到竟真的背叛了!”
沈知薇握住她的手,轻声安慰:“苏姐姐,你别气坏了身子。张彪明日就要伏法,王大人的冤屈能申了。陛下还让念勇入宫读书,以后有我们照拂,绝不会让你们母子受委屈。” 她转头看向门口,王念勇正攥着小绣春刀站在那里,小脸上满是认真。
“沈阿姨,爹爹说过,坏人脸上不会写字,但眼神会骗人。” 王念勇走进来,仰着小脸道,“张叔叔上次来家里,看我的眼神怪怪的,一点都不亲切。” 沈知薇摸了摸他的头,眼中泛起暖意与坚定:“对,念勇说得对,坏人再狡猾,也藏不住心虚的眼神。以后你要像你爹爹一样,做个明辨是非的忠勇之人。”
正德十八年(1523 年)?四月廿六
卯时?锦衣卫总署议事厅
晨雾如纱,缠绕在议事厅的窗棂外,将天光滤得朦胧。厅内已点起牛油烛,跳跃的火光映着沈知薇绯色的官服,案头的军工总院安防名册与值守记录上,红笔圈注的痕迹在烛光下格外醒目。“四月廿五卯时到巳时,负责工坊西角门值守的是哪两名校尉?” 她声音冰冷,目光扫过下方垂首的千户们,指尖在 “西角门” 三字上重重一点。
千户连忙上前回话:“回指挥使,是李虎与张彪,两人都是三年前进的锦衣卫,去年曾随王大人查过粮商案。” 沈知薇指尖敲击着名册,木质案面发出与烛火噼啪声交织的沉闷响:“传他们来见我,昨日锻炉爆炸时,西角门是唯一无人值守的侧门,绝非巧合。”
半个时辰后,李虎与张彪被带到议事厅。晨雾渐散,一缕微光从窗缝渗入,刚好落在李虎慌乱的脸上。面对沈知薇的质问,李虎眼神不停躲闪,而张彪却脊背挺直,神色过于镇定:“指挥使,昨日我们是去如厕,回来时就见工坊起火了,绝不是故意离岗!”
沈知薇冷笑一声,从袖中抛出一枚刻着 “宸” 字的青铜令牌,令牌砸在青砖地上发出清脆声响:“这是在西角门墙角砖缝里找到的,边缘还沾着锻炉焦炭的煤屑,是你们谁的?” 李虎的目光刚触及令牌,双腿一软,当场跪倒在地,冷汗瞬间浸湿了后背的衣料。
辰时?锦衣卫总署审讯室
晨雾散尽,晨光穿透铁窗,在青砖地上投下狭长的光影,刚好将锁在木柱上的李虎劈成明暗两半。他脸色惨白如纸,冷汗顺着额角滑落,在囚服上晕开深色的痕迹,铁链随着呼吸微微晃动,发出细碎的 “哗啦” 声。沈知薇坐在对面的梨花木椅上,指尖摩挲着那枚 “宸” 字令牌 —— 令牌背面有一道极浅的划痕,像是某种暗号,与正面的煤屑形成诡异的对比。
“李虎,你且说实话,昨日为何离岗?这令牌背面的划痕,是怎么来的?” 沈知薇声音平静,却带着穿透人心的压迫感,将令牌翻转,露出那道隐秘的痕迹,晨光恰好落在划痕处,勾勒出细密的纹路。
李虎浑身一颤,眼神慌乱移开:“回…… 回指挥使,那日我腹痛难忍,张彪陪我去如厕,回来时工坊就起火了!这令牌…… 属下从未见过!那划痕…… 更是不知!” 他死死咬住 “如厕” 的说辞,手指却不自觉地抠着掌心的老茧 —— 那是常年握刀留下的痕迹,与撬棍使用的发力习惯截然不同。
沈知薇冷笑一声,示意千户递上值守记录:“这是你本月的值守签到,每日卯时到巳时从未离岗,偏巧在王大人葬礼、锻炉试机的关键日子腹痛?再说西角门旁就有值守房的便桶,为何要跑到半里之外的杂役房?” 她起身走到李虎面前,目光如刀,“更巧的是,这令牌上的煤屑,与军工总院锻炉的焦炭成分一致;而这背面的划痕,与张敬府中搜出的密信火漆印纹路,刚好吻合。”
李虎的脸色瞬间褪去最后一丝血色,嘴唇哆嗦着,齿间漏出含混的气音,突然剧烈挣扎起来,铁链撞击木柱发出 “哐当” 巨响:“不是我!是张彪!是他逼我做的!他说要是不配合,就杀了我家人!” 他的额头青筋暴起,泪水混着冷汗淌下来,“我娘去年得了肺痨,全靠张彪托人找太医诊治,他拿我娘的药引要挟我,让我在葬礼当天故意离岗,引开巡逻的注意力…… 我真的不知道他要炸锻炉啊!”
沈知薇眼神一凝,追问:“张彪何时找你的?他具体让你做什么?离岗后你去了哪里?” 她示意千户上前记录,笔尖在纸上划过的声响,在寂静的审讯室里格外清晰。
“三日前!三日前他在酒肆找到我,说只要帮他这一次,就给我五十两白银,还能让我娘住进太医院附属的养病院。” 李虎哭着摇头,声音嘶哑,“他让我卯时三刻以如厕为由离开西角门,往杂役房方向走,拖延一刻钟再回来。我照做了,走到杂役房拐角就看见他从工坊方向出来,手里拿着个黑乎乎的东西,还催我快点回去…… 我真的没碰锻炉,求指挥使饶命啊!”
沈知薇盯着他的眼睛,见其瞳孔震颤、神色崩溃,不似作伪,便对千户道:“取纸笔来,让他把张彪的原话、见面细节都写下来。” 她转身走向门口,晨光在她的官帽孔雀翎上流转,“若有半句虚言,你娘的养病院名额,还有你的性命,都保不住。” 李虎连连磕头,额头撞得青砖作响:“不敢虚言!不敢虚言!”
巳时?军工总院工坊
巳时的阳光已带了暖意,透过工坊破损的屋顶洒下,照亮了空气中浮动的炭灰,细小的尘埃在光柱里翻滚。烧焦的木料气味与一丝若有若无的异香交织弥漫,呛得人喉咙发紧。陆砚昭身着玄色劲装,外罩沾着炭灰的披风,蹲在受损的蒸汽锻炉旁,手中拿着黄铜放大镜,镜片反射着阳光,仔细查看安全阀上的划痕 —— 划痕呈不规则锯齿状,边缘有明显的撬动痕迹,更诡异的是,划痕深处沾着一点淡紫色粉末,在阳光下泛着暗哑的光,遇空气后渐渐发黑,化作细小的黑点。
“国公,稽查组已将工坊划分为四个区域,正在逐寸排查。” 藏锋队稽查组组长林墨快步走来,他身着玄色劲装,腰间佩着特制的侦查匕首,靴底沾着炭屑,手中捧着一个木盒,“这是在杂役房柴火堆里找到的铁撬棍,还有三小包可疑粉末,已用瓷瓶分装好了。” 他身后跟着两名稽查组校尉,一人拿着纸笔记录,一人提着装有物证的布包,正蹲在柴火堆旁标记位置。
陆砚昭接过木盒,先用银簪挑起一点淡紫色粉末,放在鼻尖轻嗅 —— 除了焦糊味,还有一丝极淡的杏仁味。他再拿起铁撬棍,棍头的金属碎屑与锻炉安全阀的材质色泽一致,柄上裹着的蜡油已凝固,指甲刮开表层,内里露出深褐色的檀香木纹理。“这撬棍的重量至少有七斤,李虎的臂力不足以留下这样的划痕。” 他用放大镜照着棍柄的痕迹,“上面有两处模糊的指印轮廓,一处浅淡零散,像是无意触碰;另一处深且集中在握柄前端,发力痕迹明显,应是真正使用撬棍之人留下的。”
林墨立刻上前:“属下明白,李虎若只是接应,多半是无意碰过撬棍,真正动手的另有其人。另外,杂役房的地面有新鲜的拖拽痕迹,像是有人藏过东西,墙角还有半个鞋印,尺码与张彪的靴码吻合。” 他指向工坊西侧,“那边的水缸里发现了一块沾着蜡油的布巾,正在取样。”
“赵主事,当日负责给锻炉添煤的是哪几名杂役?” 陆砚昭转头问道,目光扫过不远处列队待命的工匠。赵小匠裹着伤布,袖口沾着油污,指着三名蹲在地上的杂役:“是他们三个,爆炸时就在工坊外添煤,最先发现起火的也是他们。”
陆砚昭走到杂役面前,林墨立刻递上干净的帕子:“你们别怕,仔细想想,爆炸前有没有看到陌生人靠近,或者张彪、李虎有什么异常举动?” 一名年长的杂役接过帕子擦了擦手,声音发颤:“卯时三刻左右,我看到张校尉从杂役房出来,手里拎着个黑布包,包角往下滴水,好像是蜡油化了。他走得很急,撞到我手里的煤筐都没道歉,身上的檀香味比平时浓多了,呛得我打了个喷嚏。”
另一名年轻杂役补充道:“后来李校尉也来了,站在杂役房门口东张西望,好像在等什么人,没一会儿就往工坊反方向走了,走的时候还回头看了好几眼。” 林墨立刻让记录的校尉记下细节,在 “张彪?黑布包?檀香蜡油”“李虎?张望?离岗方向” 等字样旁画了红圈。
陆砚昭起身,走到受损的锻炉旁,踢开脚下的碎砖:“林墨,带两人去查张彪的住处,重点找檀香蜡油与类似的紫色粉末;另外两人去银号调取张彪近三个月的存取记录,看看有没有大额不明款项。” 他将铁撬棍放回木盒,“所有物证立刻送回藏锋队那里,安排人化验,尤其是这粉末,务必查清成分。”
“属下遵令!” 林墨躬身领命,转身对稽查组校尉下达指令,两名校尉立刻提着物证包快步离开,其余人继续在工坊内细致排查,连砖缝里的炭屑都用小刷清理出来,装入纸袋标记。
午时?锦衣卫总署议事厅
午时的日头正盛,阳光透过雕花窗棂,在议事厅的青砖地上投下繁复的花纹。张彪被带到厅中时,神色比李虎镇定得多,他身着校尉制服,腰间的绣春刀已被卸下,却仍站姿笔直,身上的檀香味在燥热的空气里愈发明显,隔着三步都能闻到。
“沈指挥使,召属下前来,不知有何要事?” 他躬身行礼,眼神坦然,甚至主动提及,“是为昨日锻炉爆炸之事?属下已将值守情况写成文书,正要上报。”
沈知薇将铁撬棍与令牌放在他面前,指尖点在撬棍柄的蜡油上:“张彪,这根撬棍是稽查组林墨在杂役房找到的,棍头的粉末与安全阀上的一致,柄上的檀香蜡油,与你腰间常挂的檀香木牌材质相同。李虎已招供,是你逼他配合,还拿他家人要挟,可有此事?”
张彪瞥了一眼证物,语气平静得近乎诡异:“指挥使明察,李虎素来胆小,定是怕担罪责才攀咬属下。这檀香蜡油是家中母亲祈福所用,许是不慎蹭到的;至于这令牌,属下从未见过。” 他抬手拂过衣襟,露出腰间的檀香木牌 —— 牌上刻着 “平安” 二字,边缘确实有磨损,像是常年摩挲所致。
沈知薇却笑了,从袖中取出半张烧焦的纸片:“这是林墨带人从你值守房的炉灰里筛出来的,虽已烧毁大半,却仍能辨认出‘佛郎机’‘图纸’‘五十两’几个字。更巧的是,你三月底给家中寄了五十两白银,而张敬的管家在同一时间,从银号取走了一百两,其中五十两的银票编号,与你家收到的刚好相连。” 她顿了顿,加重语气,“杂役亲眼看到你拿着沾有紫色粉末的布包,你还想狡辩?”
张彪的脸色终于变了,喉结滚动了一下,突然拔高声音:“是又如何!张敬许诺我,事成之后让我当千户!那蒸汽机图纸本就不该留在大明,佛郎机人给的报酬,比陛下给的俸禄多十倍!” 他猛地抬头,眼中闪过疯狂,“可惜啊,我没能拿到图纸,还被你们这群蠢货识破了!”
未时?紫禁城御书房
未时的阳光透过暖阁的窗纱,变得柔和温润,洒在朱厚照素色的龙袍上。他看着案上李虎与张彪的供词,还有那半张烧焦的密信残片,脸色铁青,手中的朱笔重重拍在案上:“两个吃里扒外的东西!王勇刚走,他们就敢勾结逆贼、通敌叛国,简直是找死!”
陆砚昭躬身禀报:“陛下,据供词所述,张敬早就在锦衣卫安插了眼线,张彪是主谋,李虎是被胁迫。那淡紫色粉末是佛郎机商人提供的‘速燃粉’,本想在爆炸后烧毁图纸,没想到被林墨察觉了痕迹。更可疑的是,张彪说佛郎机人在京城有秘密据点,专门负责收买官员、窃取机密。”
“佛郎机商人?” 朱厚照眼中闪过寒光,“传旨,立刻封锁京城所有码头,严查佛郎机商船,凡与张敬、张彪有往来者,一律扣押审讯!另外,让林墨带稽查组彻查京城的檀香木铺,这檀香蜡油定有来源!” 他顿了顿,又道,“李虎胁从,贬为庶民,流放边疆;张彪按通敌叛国罪论处,明日午时斩首示众!其家人贬为奴籍,终身不得入仕!”
“臣遵旨!” 陆砚昭叩首应道。朱厚照缓和语气,看着他:“那淡紫色粉末与檀香蜡油,要尽快查明成分,免得逆贼再用此等阴毒手段。锻炉的零件何时能修好?”
“赵主事已找到粉末的解毒方法,零件今日已造出雏形,预计四月三十能组装调试。” 陆砚昭答道,“臣已让萧策加派五百直属营士兵守在工坊,图纸锁入密室,由林墨与两名千户轮流看守,绝无外泄可能。”
申时?王勇府邸
申时的阳光斜照进王勇府邸的正屋,在灵堂的白菊上镀上一层暖光。沈知薇正陪着苏氏整理王勇的遗物,两人相对蹲在樟木箱前,指尖轻抚过叠得整齐的青色官袍 —— 那是王勇生前常穿的锦衣卫制服,领口还绣着磨损的 “忠” 字。
“苏姐姐,慢点翻,别累着。” 沈知薇拿起一件浆洗得发白的旧袄,轻轻叠好放进旁边的木盒,“这是王大人刚入锦衣卫时穿的衣服吧?我记得他说过,是你亲手给他缝的衬里。” 苏氏眼眶一红,点头拭泪:“是啊,那年他刚当校尉,冬天执勤冻得发抖,我就把家里仅有的棉袄拆了,给他加了层兔毛衬里。”
案上摆着刚送来的供词抄本与那枚 “宸” 字令牌,沈知薇拿起令牌,指尖摩挲着背面的划痕,忽然想起什么,问道:“苏姐姐,你见过这令牌上的纹路吗?看着像是某种信物。” 苏氏凑过来一看,脸色骤变,立刻从箱底翻出一本旧册 —— 那是王勇当年提拔校尉时的记录,张彪的名字旁写着 “慎用,性贪,曾私吞贼赃”。
“这痕迹我见过!” 苏氏红着眼睛指着划痕,“去年张敬来府中拜访,腰间的玉佩上就有一模一样的纹路,他说是宁王赐的信物,当时勇哥就觉得不对劲,私下查过他,可惜没找到实据。” 她攥紧册子,声音发颤,“这两个白眼狼!当年勇哥还提拔过张彪,没想到竟真的背叛了!”
沈知薇握住她的手,轻声安慰:“苏姐姐,你别气坏了身子。张彪明日就要伏法,王大人的冤屈能申了。陛下还让念勇入宫读书,以后有我们照拂,绝不会让你们母子受委屈。” 她转头看向门口,王念勇正攥着小绣春刀站在那里,小脸上满是认真。
“沈阿姨,爹爹说过,坏人脸上不会写字,但眼神会骗人。” 王念勇走进来,仰着小脸道,“张叔叔上次来家里,看我的眼神怪怪的,一点都不亲切。” 沈知薇摸了摸他的头,眼中泛起暖意与坚定:“对,念勇说得对,坏人再狡猾,也藏不住心虚的眼神。以后你要像你爹爹一样,做个明辨是非的忠勇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