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衣之下之二公子的绣春刀》第 312 章:朝堂议防?强军备战
正德十八年(1523 年)?六月初八?辰时?紫禁城文华殿
辰时的阳光透过文华殿的格窗,洒在铺着明黄色绸缎的议事桌上。朱厚照身着常服,坐在主位,两侧依次坐着内阁成员(首辅徐阶、新补次辅高拱、阁臣张居正)、兵部尚书张鹤鸣、户部尚书李三才,以及陆砚昭 —— 需特别说明的是,原内阁次辅杨廷和因去年推行新政时与部分大臣政见分歧,加之年近花甲、偶感风寒致身体欠佳,于今年正月上疏请求致仕,朱厚照念其多年辅政有功,准其归乡调养;原阁臣王恕(杨廷和致仕后补入内阁)因年岁已高(七十有五),上月亦上疏告老还乡,故朝廷提拔高拱补次辅之位,张居正则因在泉州海战后勤保障中献策有功,破格入阁。
“今日召诸位前来,主要商议两件事:一是枭龙卫兵力补充与训练督促,二是边军轮训计划。” 朱厚照率先开口,手指轻轻敲击桌面,目光落在张鹤鸣身上,“张尚书,昨日陆兄提出整合福建、广东卫所组建海防部队,雄狮营、猎鹰营各调五千人驻守,两营兵力空缺,你可有补充方案?”
张鹤鸣立刻起身拱手,语气恭敬:“回陛下,臣已拟好补充方案 —— 从山东、河南卫所筛选年轻力壮、训练合格的士兵,每营补充五千人,确保雄狮营、猎鹰营恢复万人满编规模。补充士兵即日起程,预计十日可抵达营区,由原营将领负责接收。”
“筛选标准需严格把控,不可滥竽充数。” 内阁首辅徐阶适时插话,他须发微白,语气沉稳,“山东、河南卫所近年训练成效尚可,但仍需派专人核查士兵体能与基础战力。此前杨廷和在任时,便极重兵员筛选,曾制定‘三考五查’标准,今日可沿用此制,确保补充兵力质量,莫让劣质兵员拉低枭龙卫整体战力。”
高拱点头附和:“首辅所言极是!杨廷和大人当年制定的标准确实严苛有效,臣建议,从兵部抽调二十名监察御史,分赴山东、河南卫所,严格按‘三考五查’标准监督筛选,每日上报筛选名单与考核成绩,确保公平公正,为枭龙卫输送真正的精锐。” 朱厚照赞同:“杨廷和虽已致仕,但其留下的规制可用!就按徐首辅与高次辅说的办,监察御史今日便出发,不可延误。”
“兵力补充后,训练是关键。” 朱厚照话锋一转,看向陆砚昭,“陆兄,枭龙卫各营训练一向由你统筹,两营补充新兵后,如何确保机动作战能力不变?”
陆砚昭起身躬身,条理清晰地回道:“回陛下,臣有三点计划:其一,从枭龙卫苍狼营、夜枭营抽调两百名骨干教官,分别入驻雄狮营、猎鹰营,针对新兵开展为期一个月的专项训练,重点强化近战格斗与新式武器使用;其二,每月组织枭龙卫各营联合演练,模拟海上突袭、近海防御等实战场景,提升各营协同作战能力;其三,臣会每月亲赴两营巡查训练情况,提交详细训练报告,供陛下审阅。”
“好!一切从实战出发,不可搞花架子!” 朱厚照满意点头,又看向内阁,“边军轮训计划,诸位有何看法?朕意将边军分批调回京城,到枭龙卫学习海上战术与新式武器使用,为期三个月。”
张居正此时开口,他虽入阁不久,却敢言善谏:“陛下此计长远!边军常年守边境,对海上作战陌生,轮训可补其短板。但臣有一忧:边军调回后,边境防务恐有空缺。此前杨廷和大人在任时,处理边境防务常以‘动静结合’之策,臣建议效仿此策,从枭龙卫抽调部分兵力临时驻守边境,同时从地方卫所调兵补充边军空缺,双管齐下,确保边境安全。”
徐阶补充道:“居正所言有理!杨廷和的‘动静结合’之策确实稳妥。枭龙卫苍狼营擅长机动侦察,夜枭营精通夜间作战,可各抽三千人,分驻宣府、大同两大关隘,与剩余边军协同防守。地方卫所调兵需严格筛选,优先挑选有边境作战经验者,避免因兵力更换影响防务。”
陆砚昭接过话:“首辅与居正考虑周全!苍狼营、夜枭营抽调兵力今日便可出发,由两营统领亲自带队,确保快速接管边境防务。轮训方面,臣会安排泉州海战有功的将领与军工总院工匠,共同制定训练大纲,让边军不仅会用新式武器,更懂海上战术,轮训结束后能成为海防后备力量。”
“各项计划落地,离不开物资支持。” 朱厚照看向李三才,“李尚书,户部能否保障枭龙卫补充兵力与边军轮训的物资需求?”
李三才起身,脸上带着难掩的喜色,语气激昂得声音都微微发颤:“回陛下!臣今日正想借议事之机,向陛下与诸位汇报一份天大的喜讯 —— 自五年前陆国公力主开海贸易,陛下力排众议推行以来,如今已迎来爆发式增长!去年一年,仅福建、广东、浙江三大港口的海贸获利便达一千两百万两白银,较开海初期翻了近二十倍;今年截至六月,海贸获利已突破两千万两白银,照此势头,年底有望冲击三千万两!”
他顿了顿,伸手从袖中取出户部账本,双手捧起:“再看国库储备 —— 全国各类税银(田税、商税、盐铁税、海贸税等)去年合计征收两千一百万两,今年上半年已收一千八百万两,当前国库现储银已达五千三百万两,创大明开国以来新高!别说支撑此次枭龙卫补充兵力(二十万两)与边军轮训(十五万两)的开支,即便未来遭遇连续十年大灾,按每年赈灾五百万两计算,国库储备也足以从容应对,绝无半分粮荒银紧之虞!”
说到此处,李三才话锋一转,笑着看向朱厚照:“更值得庆贺的是,陛下的内帑也因海贸分红、贡品增收而充盈无比 —— 去年内帑新增八百万两,今年上半年已新增一千万两,如今内帑储银也突破三千万两,比当年先帝在位时的国库还充裕!”
朱厚照闻言,当即哈哈大笑,手指着李三才打趣道:“好你个李尚书!倒把朕的内帑也算得明明白白!不过朕可告诉你,内帑虽满当当,却是朕留着应急、赏功的私产,可不给你户部挪用!你有国库五千多万两,还想打朕内帑的主意不成?”
文华殿内顿时一片笑声,徐阶笑着拱手道:“陛下玩笑话风趣!不过国库与内帑双充盈,实乃大明之福、百姓之福!如今有如此雄厚的经济基础,海防备战、强军计划定能顺利推进,再无物资之忧。”
李三才也笑着躬身:“陛下说笑了!臣哪敢打内帑的主意?有国库五千多万两支撑,臣已底气十足!不过臣仍要再次感谢陆国公 —— 当年若不是陆国公以‘海贸兴则国库足,国库足则军力强’的远见说服陛下,哪有今日这般国富兵强的大好局面?臣由衷佩服陆国公的战略眼光!”
朱厚照收住笑声,眼神变得郑重:“李尚书所言极是!陆兄当年的开海建议,是大明新政的点睛之笔!如今物资充足,你只需按计划推进各项开支,确保海防备战与强军计划不受半分延误。” 李三才躬身应道:“臣遵令!定不负陛下信任与陆国公远见!”
午时三刻?紫禁城御书房
议事结束后,朱厚照留下陆砚昭单独谈话。御书房内,朱厚照指着福建、广东沿海地图,语气带着轻松:“陆兄,方才李三才把国库与内帑的家底一报,朕这心里彻底踏实了!当年你力主开海时,不少大臣说‘海贸风险大,恐损国本’,如今看来,那些人都是短视之辈!若不是你坚持,哪有今日‘国库五千多万、内帑三千万’的底气?”
陆砚昭点头:“陛下过誉了!开海之策能成功,全赖陛下的信任与魄力,以及户部、地方官员的通力执行。臣已给萧策、林墨发去密信,告知他们国库与内帑充盈的消息,让他们安心整合海防部队,无需担忧物资短缺,只管放手训练、建炮台。”
“10 连发步枪改造进展如何?全铁战船何时能试航?” 朱厚照追问,眼中满是期待。陆砚昭回道:“赵小匠汇报,改造后的 10 连发步枪已完成测试,装填速度提升三成,一个月内可批量生产;全铁战船的船体焊接已近尾声,蒸汽机调试顺利,预计一个半月后可进行首次试航,届时请陛下亲临视察。”
朱厚照大喜,拍了拍陆砚昭的肩膀:“好!试航之日,朕定要去看看!陆兄,大明海疆安危、强军大业,朕全靠你了!切勿辜负这‘国富兵强’的大好局面!” 陆砚昭躬身:“臣定不辱使命!为大明守疆,臣万死不辞!”
未时?京城枭龙卫议事厅
枭龙卫议事厅内,陆砚昭正根据文华殿议事结果,部署具体工作。他对着苍狼营统领魏无羡、夜枭营统领秦安道:“你们两营各抽三千人,今日下午便出发,分别驻守宣府、大同,与边军协同防守。如今国库充盈,你们此去无需担忧粮草武器,只管严管军纪、勤练防务,按最高标准做好边境守卫!” 魏无羡、秦安齐声应道:“属下遵令!定不负国公嘱托!”
随后,他召来传令兵:“立刻给萧策、林墨发密信,让他们加快卫所整合与海防部队组建,训练、建炮台所需物资可随时向户部申请,无需节省。同时叮嘱他们,要学习杨廷和大人‘严谨务实’的作风,莫急于求成,确保每一项工作都落到实处。” 传令兵领命而去。
赵小匠此时赶来,手中拿着 10 连发步枪改造样品与全铁战船进度图纸:“国公,改造步枪已可批量生产,全铁战船的甲板铁板也已铺设完毕,您看是否符合要求?” 陆砚昭接过样品与图纸,仔细查看后满意点头:“很好!如今国库充足,物资不限,你要加快生产进度 —— 改造步枪每月至少造五千支,全铁战船争取一个月内完成试航!” 赵小匠兴奋应道:“属下遵令!有充足物资支持,定能提前完成任务!”
赵小匠离开后,陆砚昭将文华殿议事的决议整理成详细执行计划,文件首页用朱笔写下 “借开海兴邦之利,承严谨务实之风,建海防铁军”,时刻提醒自己与下属,珍惜当前国富兵强的局面,全力推进海防备战。
窗外月光皎洁,洒在议事厅的 “守疆卫国” 匾额上,反射出清冷的光芒。陆砚昭放下笔,走到窗前,望着远处灯火通明的军工总院方向,心中充满信心 —— 有充足的物资保障、先进的武器装备、精锐的军队与同心的君臣,无论佛郎机联合多少外敌来犯,大明都能从容应对,守护好每一寸海疆。
正德十八年(1523 年)?六月初八?辰时?紫禁城文华殿
辰时的阳光透过文华殿的格窗,洒在铺着明黄色绸缎的议事桌上。朱厚照身着常服,坐在主位,两侧依次坐着内阁成员(首辅徐阶、新补次辅高拱、阁臣张居正)、兵部尚书张鹤鸣、户部尚书李三才,以及陆砚昭 —— 需特别说明的是,原内阁次辅杨廷和因去年推行新政时与部分大臣政见分歧,加之年近花甲、偶感风寒致身体欠佳,于今年正月上疏请求致仕,朱厚照念其多年辅政有功,准其归乡调养;原阁臣王恕(杨廷和致仕后补入内阁)因年岁已高(七十有五),上月亦上疏告老还乡,故朝廷提拔高拱补次辅之位,张居正则因在泉州海战后勤保障中献策有功,破格入阁。
“今日召诸位前来,主要商议两件事:一是枭龙卫兵力补充与训练督促,二是边军轮训计划。” 朱厚照率先开口,手指轻轻敲击桌面,目光落在张鹤鸣身上,“张尚书,昨日陆兄提出整合福建、广东卫所组建海防部队,雄狮营、猎鹰营各调五千人驻守,两营兵力空缺,你可有补充方案?”
张鹤鸣立刻起身拱手,语气恭敬:“回陛下,臣已拟好补充方案 —— 从山东、河南卫所筛选年轻力壮、训练合格的士兵,每营补充五千人,确保雄狮营、猎鹰营恢复万人满编规模。补充士兵即日起程,预计十日可抵达营区,由原营将领负责接收。”
“筛选标准需严格把控,不可滥竽充数。” 内阁首辅徐阶适时插话,他须发微白,语气沉稳,“山东、河南卫所近年训练成效尚可,但仍需派专人核查士兵体能与基础战力。此前杨廷和在任时,便极重兵员筛选,曾制定‘三考五查’标准,今日可沿用此制,确保补充兵力质量,莫让劣质兵员拉低枭龙卫整体战力。”
高拱点头附和:“首辅所言极是!杨廷和大人当年制定的标准确实严苛有效,臣建议,从兵部抽调二十名监察御史,分赴山东、河南卫所,严格按‘三考五查’标准监督筛选,每日上报筛选名单与考核成绩,确保公平公正,为枭龙卫输送真正的精锐。” 朱厚照赞同:“杨廷和虽已致仕,但其留下的规制可用!就按徐首辅与高次辅说的办,监察御史今日便出发,不可延误。”
“兵力补充后,训练是关键。” 朱厚照话锋一转,看向陆砚昭,“陆兄,枭龙卫各营训练一向由你统筹,两营补充新兵后,如何确保机动作战能力不变?”
陆砚昭起身躬身,条理清晰地回道:“回陛下,臣有三点计划:其一,从枭龙卫苍狼营、夜枭营抽调两百名骨干教官,分别入驻雄狮营、猎鹰营,针对新兵开展为期一个月的专项训练,重点强化近战格斗与新式武器使用;其二,每月组织枭龙卫各营联合演练,模拟海上突袭、近海防御等实战场景,提升各营协同作战能力;其三,臣会每月亲赴两营巡查训练情况,提交详细训练报告,供陛下审阅。”
“好!一切从实战出发,不可搞花架子!” 朱厚照满意点头,又看向内阁,“边军轮训计划,诸位有何看法?朕意将边军分批调回京城,到枭龙卫学习海上战术与新式武器使用,为期三个月。”
张居正此时开口,他虽入阁不久,却敢言善谏:“陛下此计长远!边军常年守边境,对海上作战陌生,轮训可补其短板。但臣有一忧:边军调回后,边境防务恐有空缺。此前杨廷和大人在任时,处理边境防务常以‘动静结合’之策,臣建议效仿此策,从枭龙卫抽调部分兵力临时驻守边境,同时从地方卫所调兵补充边军空缺,双管齐下,确保边境安全。”
徐阶补充道:“居正所言有理!杨廷和的‘动静结合’之策确实稳妥。枭龙卫苍狼营擅长机动侦察,夜枭营精通夜间作战,可各抽三千人,分驻宣府、大同两大关隘,与剩余边军协同防守。地方卫所调兵需严格筛选,优先挑选有边境作战经验者,避免因兵力更换影响防务。”
陆砚昭接过话:“首辅与居正考虑周全!苍狼营、夜枭营抽调兵力今日便可出发,由两营统领亲自带队,确保快速接管边境防务。轮训方面,臣会安排泉州海战有功的将领与军工总院工匠,共同制定训练大纲,让边军不仅会用新式武器,更懂海上战术,轮训结束后能成为海防后备力量。”
“各项计划落地,离不开物资支持。” 朱厚照看向李三才,“李尚书,户部能否保障枭龙卫补充兵力与边军轮训的物资需求?”
李三才起身,脸上带着难掩的喜色,语气激昂得声音都微微发颤:“回陛下!臣今日正想借议事之机,向陛下与诸位汇报一份天大的喜讯 —— 自五年前陆国公力主开海贸易,陛下力排众议推行以来,如今已迎来爆发式增长!去年一年,仅福建、广东、浙江三大港口的海贸获利便达一千两百万两白银,较开海初期翻了近二十倍;今年截至六月,海贸获利已突破两千万两白银,照此势头,年底有望冲击三千万两!”
他顿了顿,伸手从袖中取出户部账本,双手捧起:“再看国库储备 —— 全国各类税银(田税、商税、盐铁税、海贸税等)去年合计征收两千一百万两,今年上半年已收一千八百万两,当前国库现储银已达五千三百万两,创大明开国以来新高!别说支撑此次枭龙卫补充兵力(二十万两)与边军轮训(十五万两)的开支,即便未来遭遇连续十年大灾,按每年赈灾五百万两计算,国库储备也足以从容应对,绝无半分粮荒银紧之虞!”
说到此处,李三才话锋一转,笑着看向朱厚照:“更值得庆贺的是,陛下的内帑也因海贸分红、贡品增收而充盈无比 —— 去年内帑新增八百万两,今年上半年已新增一千万两,如今内帑储银也突破三千万两,比当年先帝在位时的国库还充裕!”
朱厚照闻言,当即哈哈大笑,手指着李三才打趣道:“好你个李尚书!倒把朕的内帑也算得明明白白!不过朕可告诉你,内帑虽满当当,却是朕留着应急、赏功的私产,可不给你户部挪用!你有国库五千多万两,还想打朕内帑的主意不成?”
文华殿内顿时一片笑声,徐阶笑着拱手道:“陛下玩笑话风趣!不过国库与内帑双充盈,实乃大明之福、百姓之福!如今有如此雄厚的经济基础,海防备战、强军计划定能顺利推进,再无物资之忧。”
李三才也笑着躬身:“陛下说笑了!臣哪敢打内帑的主意?有国库五千多万两支撑,臣已底气十足!不过臣仍要再次感谢陆国公 —— 当年若不是陆国公以‘海贸兴则国库足,国库足则军力强’的远见说服陛下,哪有今日这般国富兵强的大好局面?臣由衷佩服陆国公的战略眼光!”
朱厚照收住笑声,眼神变得郑重:“李尚书所言极是!陆兄当年的开海建议,是大明新政的点睛之笔!如今物资充足,你只需按计划推进各项开支,确保海防备战与强军计划不受半分延误。” 李三才躬身应道:“臣遵令!定不负陛下信任与陆国公远见!”
午时三刻?紫禁城御书房
议事结束后,朱厚照留下陆砚昭单独谈话。御书房内,朱厚照指着福建、广东沿海地图,语气带着轻松:“陆兄,方才李三才把国库与内帑的家底一报,朕这心里彻底踏实了!当年你力主开海时,不少大臣说‘海贸风险大,恐损国本’,如今看来,那些人都是短视之辈!若不是你坚持,哪有今日‘国库五千多万、内帑三千万’的底气?”
陆砚昭点头:“陛下过誉了!开海之策能成功,全赖陛下的信任与魄力,以及户部、地方官员的通力执行。臣已给萧策、林墨发去密信,告知他们国库与内帑充盈的消息,让他们安心整合海防部队,无需担忧物资短缺,只管放手训练、建炮台。”
“10 连发步枪改造进展如何?全铁战船何时能试航?” 朱厚照追问,眼中满是期待。陆砚昭回道:“赵小匠汇报,改造后的 10 连发步枪已完成测试,装填速度提升三成,一个月内可批量生产;全铁战船的船体焊接已近尾声,蒸汽机调试顺利,预计一个半月后可进行首次试航,届时请陛下亲临视察。”
朱厚照大喜,拍了拍陆砚昭的肩膀:“好!试航之日,朕定要去看看!陆兄,大明海疆安危、强军大业,朕全靠你了!切勿辜负这‘国富兵强’的大好局面!” 陆砚昭躬身:“臣定不辱使命!为大明守疆,臣万死不辞!”
未时?京城枭龙卫议事厅
枭龙卫议事厅内,陆砚昭正根据文华殿议事结果,部署具体工作。他对着苍狼营统领魏无羡、夜枭营统领秦安道:“你们两营各抽三千人,今日下午便出发,分别驻守宣府、大同,与边军协同防守。如今国库充盈,你们此去无需担忧粮草武器,只管严管军纪、勤练防务,按最高标准做好边境守卫!” 魏无羡、秦安齐声应道:“属下遵令!定不负国公嘱托!”
随后,他召来传令兵:“立刻给萧策、林墨发密信,让他们加快卫所整合与海防部队组建,训练、建炮台所需物资可随时向户部申请,无需节省。同时叮嘱他们,要学习杨廷和大人‘严谨务实’的作风,莫急于求成,确保每一项工作都落到实处。” 传令兵领命而去。
赵小匠此时赶来,手中拿着 10 连发步枪改造样品与全铁战船进度图纸:“国公,改造步枪已可批量生产,全铁战船的甲板铁板也已铺设完毕,您看是否符合要求?” 陆砚昭接过样品与图纸,仔细查看后满意点头:“很好!如今国库充足,物资不限,你要加快生产进度 —— 改造步枪每月至少造五千支,全铁战船争取一个月内完成试航!” 赵小匠兴奋应道:“属下遵令!有充足物资支持,定能提前完成任务!”
赵小匠离开后,陆砚昭将文华殿议事的决议整理成详细执行计划,文件首页用朱笔写下 “借开海兴邦之利,承严谨务实之风,建海防铁军”,时刻提醒自己与下属,珍惜当前国富兵强的局面,全力推进海防备战。
窗外月光皎洁,洒在议事厅的 “守疆卫国” 匾额上,反射出清冷的光芒。陆砚昭放下笔,走到窗前,望着远处灯火通明的军工总院方向,心中充满信心 —— 有充足的物资保障、先进的武器装备、精锐的军队与同心的君臣,无论佛郎机联合多少外敌来犯,大明都能从容应对,守护好每一寸海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