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耀”危机的警报级别在黎明前降至了黄色。入侵者在成功“窃取”了那份带有追踪标记的假资料后,攻势明显减缓,最终如同潮水般退去,消失在网络的汪洋中。顾氏的核心数据得以保全,最危险的时刻似乎已经过去。
一号安全会议室内,疲惫却带着劫后余生庆幸的技术团队开始进行善后工作。李明看向顾晏舟的眼神充满了敬佩,虽然他不明白顾总为何能如此精准地预判并设下圈套,但结果证明了一切。
顾晏舟却没有丝毫放松。他遣散了团队成员,只留下李明进行最后的指令。
“关于那个暗中协助我们的人,”顾晏舟的声音在空旷的会议室里显得格外清晰,“查到任何线索了吗?”
李明摇了摇头,脸上带着困惑和一丝敬畏:“没有,顾总。对方的手法……简直像鬼魅。没有任何直接入侵的痕迹,所有的操作都像是利用了系统本身的‘特性’和我们在防御过程中产生的数据间隙。如果不是结果摆在这里,我甚至怀疑是我们自己的系统产生了‘免疫’反应。这种级别的高手……国际上屈指可数。”
顾晏舟沉默着,指尖在光滑的会议桌面上无意识地敲击。不是国际上那些已知的对手。那会是谁?在这个关键时刻,谁会无缘无故地帮助顾氏?而且是以这种匿名的、不留痕迹的方式?
一个模糊的、几乎不可能的猜测,如同黑暗中划过的流星,骤然照亮了他的脑海。
他想起之前艺术中心项目竞标时,苏晚那份“水墨惊雷”的方案陈述,她对空间结构和数据视觉化的理解,远超普通设计师。他想起她偶尔在书房对着电脑时,屏幕上闪过的那些他看不太懂的、复杂的代码界面(他原以为是设计软件)。他想起她身上那种与年龄不符的沉稳和偶尔流露出的、洞悉一切的锐利眼神……
还有,这次危机爆发的时间点,如此巧合地在她深夜通常工作的时段。
难道……?
这个念头太过荒诞,连他自己都觉得不可思议。他的妻子,那个在设计中追求极致美学、在生活中会抱着蜂蜜罐子撒娇的苏晚,会是那个在网络世界叱咤风云、技术堪比国家级专家的神秘黑客“零”?
可如果不是她,又如何解释那份恰到好处的匿名警告?如何解释那与他心意相通、完美配合的暗中援手?如何解释这种神乎其技、却又带着某种独特“美学”痕迹的操作风格?
顾晏舟的心跳,不受控制地加快了几分。他需要证实。
他没有立刻回家,也没有再试图从技术层面去追查。他采取了更迂回,也更直接的方式。
他首先调取了别墅区的安保记录和智能家居系统的后台日志(权限对他完全开放)。记录显示,在危机发生期间,书房区域的网络流量确实有不同寻常的、短暂的高峰波动,与攻击的几个关键时间点高度吻合。而家中的其他区域网络则保持平稳。
这增加了他的怀疑,但还不是铁证。
接着,他拨通了苏晚工作室运营总监David刘的电话。
“David,苏晚最近工作室的网络,有没有什么异常?或者,她有没有提及需要特别强大的计算资源来处理设计?”顾晏舟的语气听起来像是寻常的关心。
David虽然疑惑,但还是如实回答:“网络一切正常,顾总。苏总监最近主要在忙‘织梦’系列的后续和艺术中心项目,用的都是常规的设计软件和渲染农场,没有特别提及需要额外算力。”
挂断电话,顾晏舟基本可以确定,如果“零”是苏晚,她动用的绝非工作室的常规设备。
最后,也是最关键的一步——试探。
他处理完手头最紧急的事务,在天色将明未明之时,回到了家。
别墅里一片静谧。他放轻脚步,走上二楼。书房的门紧闭着,门缝下没有透出灯光。
他推开卧室的门,借着晨曦微光,看到苏晚侧躺在床上,似乎睡得正沉。她的呼吸平稳绵长,脸上带着恬静,看不出任何熬夜奋战后的疲惫。
顾晏舟走到床边,静静地看了她片刻。她的睡颜纯净美好,与那个在网络世界翻云覆雨的“零”的形象,无论如何也无法重叠。
他俯下身,极其轻柔地,仿佛只是为她掖好被角,指尖却状似无意地拂过她放在枕边的手。她的指尖微凉,但并没有长时间高强度敲击键盘后可能留下的僵硬或微颤。
一切如常。
难道……真的是他想多了?只是巧合?
顾晏舟直起身,眼神复杂。他既希望自己的猜测是错的,因为那意味着苏晚无需背负那样沉重的秘密和风险;心底深处,却又有一丝难以言喻的悸动,如果那是真的……他的妻子,远比他想象的更加不凡。
他没有叫醒她,也没有留下任何询问或探寻的痕迹。他就像每一个加班晚归的丈夫一样,悄无声息地洗漱,然后在她身边躺下。
他决定等待。
他不再主动去调查,也不再进行任何明显的试探。他将这份巨大的疑问和震惊深埋心底,选择了绝对的耐心。
如果她真的是“零”,她选择匿名,选择隐藏,必然有她的理由。他尊重她的选择,也相信,总有一天,当她觉得时机合适,当信任足够深厚时,她会亲自向他揭开这层面纱。
而他要做的,就是让她感受到,无论她是谁,拥有怎样的过去和秘密,他都是她可以完全信赖、无需隐瞒的港湾。
这是一种比任何质问都更高级的信任和包容。
顾晏舟闭上眼,感受着身边人平稳的呼吸和淡淡的馨香,心中那片因危机和猜测掀起的波澜,渐渐平息,化为一片深沉而温柔的海。
他等着她。无论多久。
一号安全会议室内,疲惫却带着劫后余生庆幸的技术团队开始进行善后工作。李明看向顾晏舟的眼神充满了敬佩,虽然他不明白顾总为何能如此精准地预判并设下圈套,但结果证明了一切。
顾晏舟却没有丝毫放松。他遣散了团队成员,只留下李明进行最后的指令。
“关于那个暗中协助我们的人,”顾晏舟的声音在空旷的会议室里显得格外清晰,“查到任何线索了吗?”
李明摇了摇头,脸上带着困惑和一丝敬畏:“没有,顾总。对方的手法……简直像鬼魅。没有任何直接入侵的痕迹,所有的操作都像是利用了系统本身的‘特性’和我们在防御过程中产生的数据间隙。如果不是结果摆在这里,我甚至怀疑是我们自己的系统产生了‘免疫’反应。这种级别的高手……国际上屈指可数。”
顾晏舟沉默着,指尖在光滑的会议桌面上无意识地敲击。不是国际上那些已知的对手。那会是谁?在这个关键时刻,谁会无缘无故地帮助顾氏?而且是以这种匿名的、不留痕迹的方式?
一个模糊的、几乎不可能的猜测,如同黑暗中划过的流星,骤然照亮了他的脑海。
他想起之前艺术中心项目竞标时,苏晚那份“水墨惊雷”的方案陈述,她对空间结构和数据视觉化的理解,远超普通设计师。他想起她偶尔在书房对着电脑时,屏幕上闪过的那些他看不太懂的、复杂的代码界面(他原以为是设计软件)。他想起她身上那种与年龄不符的沉稳和偶尔流露出的、洞悉一切的锐利眼神……
还有,这次危机爆发的时间点,如此巧合地在她深夜通常工作的时段。
难道……?
这个念头太过荒诞,连他自己都觉得不可思议。他的妻子,那个在设计中追求极致美学、在生活中会抱着蜂蜜罐子撒娇的苏晚,会是那个在网络世界叱咤风云、技术堪比国家级专家的神秘黑客“零”?
可如果不是她,又如何解释那份恰到好处的匿名警告?如何解释那与他心意相通、完美配合的暗中援手?如何解释这种神乎其技、却又带着某种独特“美学”痕迹的操作风格?
顾晏舟的心跳,不受控制地加快了几分。他需要证实。
他没有立刻回家,也没有再试图从技术层面去追查。他采取了更迂回,也更直接的方式。
他首先调取了别墅区的安保记录和智能家居系统的后台日志(权限对他完全开放)。记录显示,在危机发生期间,书房区域的网络流量确实有不同寻常的、短暂的高峰波动,与攻击的几个关键时间点高度吻合。而家中的其他区域网络则保持平稳。
这增加了他的怀疑,但还不是铁证。
接着,他拨通了苏晚工作室运营总监David刘的电话。
“David,苏晚最近工作室的网络,有没有什么异常?或者,她有没有提及需要特别强大的计算资源来处理设计?”顾晏舟的语气听起来像是寻常的关心。
David虽然疑惑,但还是如实回答:“网络一切正常,顾总。苏总监最近主要在忙‘织梦’系列的后续和艺术中心项目,用的都是常规的设计软件和渲染农场,没有特别提及需要额外算力。”
挂断电话,顾晏舟基本可以确定,如果“零”是苏晚,她动用的绝非工作室的常规设备。
最后,也是最关键的一步——试探。
他处理完手头最紧急的事务,在天色将明未明之时,回到了家。
别墅里一片静谧。他放轻脚步,走上二楼。书房的门紧闭着,门缝下没有透出灯光。
他推开卧室的门,借着晨曦微光,看到苏晚侧躺在床上,似乎睡得正沉。她的呼吸平稳绵长,脸上带着恬静,看不出任何熬夜奋战后的疲惫。
顾晏舟走到床边,静静地看了她片刻。她的睡颜纯净美好,与那个在网络世界翻云覆雨的“零”的形象,无论如何也无法重叠。
他俯下身,极其轻柔地,仿佛只是为她掖好被角,指尖却状似无意地拂过她放在枕边的手。她的指尖微凉,但并没有长时间高强度敲击键盘后可能留下的僵硬或微颤。
一切如常。
难道……真的是他想多了?只是巧合?
顾晏舟直起身,眼神复杂。他既希望自己的猜测是错的,因为那意味着苏晚无需背负那样沉重的秘密和风险;心底深处,却又有一丝难以言喻的悸动,如果那是真的……他的妻子,远比他想象的更加不凡。
他没有叫醒她,也没有留下任何询问或探寻的痕迹。他就像每一个加班晚归的丈夫一样,悄无声息地洗漱,然后在她身边躺下。
他决定等待。
他不再主动去调查,也不再进行任何明显的试探。他将这份巨大的疑问和震惊深埋心底,选择了绝对的耐心。
如果她真的是“零”,她选择匿名,选择隐藏,必然有她的理由。他尊重她的选择,也相信,总有一天,当她觉得时机合适,当信任足够深厚时,她会亲自向他揭开这层面纱。
而他要做的,就是让她感受到,无论她是谁,拥有怎样的过去和秘密,他都是她可以完全信赖、无需隐瞒的港湾。
这是一种比任何质问都更高级的信任和包容。
顾晏舟闭上眼,感受着身边人平稳的呼吸和淡淡的馨香,心中那片因危机和猜测掀起的波澜,渐渐平息,化为一片深沉而温柔的海。
他等着她。无论多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