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榜重试乃朝廷为防科场舞弊所设。
初试放榜后,落第举子若疑有弊,可联名上书要求重考。
届时中榜者需与质疑者同场再试,由御史台派员监考,文章当场批阅。此制施行以来,东南道尚属首次。
贡院门前,晨曦未露便已人声鼎沸。
数百名落第举子青衫磊落,将朱漆大门围得水泄不通。
有人捧着《四书集注》喃喃自语,有人攥着初试时被批文理不通的卷子浑身发抖。
来了!
随着一声高喊,八名衙役抬着丈余长的金榜缓步而出。人群如潮水般涌上前,却在看清榜文那刻骤然死寂——
临海府孙永平,中!
绍宁府赵文芳,中!
兴波府钱世荣,中!
……
这些名字像一记记耳光抽在举子们脸上。
那个在初试时当众晕厥的黄公子,那个连《论语》篇目都背不全的钱少爷,此刻竟仍赫然在列!
不可能!青衫褴褛的老举人突然冲出人群,枯枝般的手指戳着金榜,那钱世荣连《春秋》三传都分不清,怎会......
定是又做了手脚!年轻举子们已红了眼眶,让他们当场作文!
被点名的富家子弟们正要开溜,却被团团围住。锦衣华服的黄永平摇着折扇冷笑:诸位这是要造反?他腰间玉佩叮当作响,家父可是......
令尊是天王老子也得讲王法!有人一把扯过他的扇子,今日要么当场作文,要么咱们敲登闻鼓去!
突然贡院中门洞开,主考官左怀仁身着绯袍踏出,阴鸷的目光扫过人群:放肆!金榜题名乃天子钦定,尔等......
他话音未落,一本《孟子》地砸在脚前。书页散开,正好露出民为贵三个朱笔圈注的大字。
太过分了,你们实在是太过分了!
左怀仁一声暴喝,绯色官袖在风中猎猎作响。
他阴鸷的目光扫过群情激愤的举子,嘴角扯出一抹冷笑:初试不中,复试落榜,尔等不思己过,反倒聚众闹事——他猛地指向地上被践踏的圣贤书,可还记得圣人有云君子求诸己
好一个君子求诸己
人群中突然冲出一位白发老儒,粗布麻衣上还打着补丁。他抖着手举起一份答卷,纸张上朱批的文理不通四字刺目如血:左大人不妨解释解释,为何老朽这篇策论,与三十年前严济严大人的文章一字不差,却得了个狗屁不通
左怀仁眼角抽搐,瞳孔骤缩。当他环顾四周,发现本该出现的周平未见踪影,腰杆又硬了起来。
来人!他猛地挥动令签,嗓音因亢奋而尖利,将这些藐视王法的狂徒统统拿下!
锵——
数十名衙役钢刀出鞘,雪亮刀光映得金榜黯然失色。
人群顿时大乱,有举子被推搡倒地,束发的方巾散落泥中;更有人死死抱住廊柱,手指在朱漆上刮出道道血痕。
举子们散了,这桩发生在临海城贡院外的闹剧,最终以被抓的被抓,逃跑的逃跑收场。
贡院至公堂内,东南道各级官员齐聚一堂。
堂上为国求贤的金匾高悬,却映照出一张张铁青的面孔。
铜鹤香炉中青烟笔直,却驱不散满堂凝重的气息。
咳咳......黄瑜文轻抚腰间玉带,率先打破沉默:诸位同僚何必如此紧张?科场重典,自有朝廷法度。
他目光扫过众人,最后落在赵国良身上:赵大人,本次秋闱可有疏漏之处?
赵国良袖中的手指正死死掐着掌心。那夜周平在黄府的话,此刻又在他耳边炸响——明日放榜,真相自明。
他强咽下一口唾沫,喉结滚动:回...回黄大人,下官以项上人头担保,都是按规矩来的。
贡院内的空气仿佛凝固了。所有人都转过头去,目光都死死盯着大门方向,连呼吸都放轻了几分。
终于,左怀仁的身影出现在回廊尽头。
他绯红的官袍有些凌乱,额角还带着细汗,但神色却异常镇定。
堂内众官员不约而同地伸长了脖子,像一群被拎住后颈的鹅。
只有黄瑜文依旧端坐主位,手指有一下没一下地敲着案几,仿佛对一切都漠不关心。
左怀仁走到堂中央,微不可察地摇了摇头。
呼——
一阵如释重负的吐气声在堂内响起。紧绷的气氛瞬间松弛,几位官员甚至掏出手帕擦拭额头的冷汗。
我就说嘛!按察使刘大人突然提高嗓门,阴阳怪气道:某些人拿着鸡毛当令箭,还真当自己能翻天了?
盐运使立即附和:可不是?周参军不是信誓旦旦说要来贡院见证放榜吗?怎么连人影都不见?
该不会是......赵国良阴恻恻地拖长声调,自知理亏,躲起来了吧?
众人哄笑起来,方才的紧张仿佛从未存在过。
黄瑜文端起茶盏轻抿一口,嘴角勾起一抹若有若无的笑意:年轻人嘛,难免气盛。等碰了钉子,自然就懂规矩了。
贡院内的气氛陡然热络起来,仿佛方才的紧张从未存在。官员们脸上堆满笑容,纷纷起身向黄瑜文围拢过去。
黄大人运筹帷幄,此番为国选材,实乃东南士林之福啊!按察使刘大人抢先拱手,脸上的褶子笑得挤成一团。
盐运使不甘示弱,声音拔高了八度:下官早就说过,有黄大人坐镇,那些宵小之徒掀不起什么风浪!他意有所指地瞥了眼大门方向,不像某些人,仗着背后有人就不知天高地厚。
赵国良此刻腰杆挺得笔直,脸上带着劫后余生的亢奋:要我说,这次中榜的举子文章,篇篇都是经世致用之才!特别是黄公子的《论仁政》,简直字字珠玑!
黄瑜文端坐主位,手指轻抚茶盏边缘,脸上挂着恰到好处的谦逊:诸位过誉了。本官不过是尽忠职守...他话锋突然一转,倒是左大人连月来夙兴夜寐,着实辛苦。
左怀仁闻言,立即会意地接话:哪里哪里,能为朝廷选拔真才,是下官的福分。他捋着胡须,意有所指地补充道:只是有些人啊,自己不懂文章,反倒怀疑起科举的公正来了。
众人闻言,顿时爆发出一阵心照不宣的笑声。
满堂谄媚之声尚未散尽,一个清冷嗓音突然穿透这满堂欢愉。
诸位大人笑得这般开怀,不知有什么喜事,也说给在下听听?
这声音不紧不慢,却像一盆冰水当头浇下。方才还谈笑风生的官员们顿时僵在原地,脸上的笑容凝固成怪异的表情。
吱呀——
贡院大堂的门被缓缓推开。周平面带微笑独自一人踱步而入,玄色劲装上的银线暗纹在阳光下泛着冷光。
初试放榜后,落第举子若疑有弊,可联名上书要求重考。
届时中榜者需与质疑者同场再试,由御史台派员监考,文章当场批阅。此制施行以来,东南道尚属首次。
贡院门前,晨曦未露便已人声鼎沸。
数百名落第举子青衫磊落,将朱漆大门围得水泄不通。
有人捧着《四书集注》喃喃自语,有人攥着初试时被批文理不通的卷子浑身发抖。
来了!
随着一声高喊,八名衙役抬着丈余长的金榜缓步而出。人群如潮水般涌上前,却在看清榜文那刻骤然死寂——
临海府孙永平,中!
绍宁府赵文芳,中!
兴波府钱世荣,中!
……
这些名字像一记记耳光抽在举子们脸上。
那个在初试时当众晕厥的黄公子,那个连《论语》篇目都背不全的钱少爷,此刻竟仍赫然在列!
不可能!青衫褴褛的老举人突然冲出人群,枯枝般的手指戳着金榜,那钱世荣连《春秋》三传都分不清,怎会......
定是又做了手脚!年轻举子们已红了眼眶,让他们当场作文!
被点名的富家子弟们正要开溜,却被团团围住。锦衣华服的黄永平摇着折扇冷笑:诸位这是要造反?他腰间玉佩叮当作响,家父可是......
令尊是天王老子也得讲王法!有人一把扯过他的扇子,今日要么当场作文,要么咱们敲登闻鼓去!
突然贡院中门洞开,主考官左怀仁身着绯袍踏出,阴鸷的目光扫过人群:放肆!金榜题名乃天子钦定,尔等......
他话音未落,一本《孟子》地砸在脚前。书页散开,正好露出民为贵三个朱笔圈注的大字。
太过分了,你们实在是太过分了!
左怀仁一声暴喝,绯色官袖在风中猎猎作响。
他阴鸷的目光扫过群情激愤的举子,嘴角扯出一抹冷笑:初试不中,复试落榜,尔等不思己过,反倒聚众闹事——他猛地指向地上被践踏的圣贤书,可还记得圣人有云君子求诸己
好一个君子求诸己
人群中突然冲出一位白发老儒,粗布麻衣上还打着补丁。他抖着手举起一份答卷,纸张上朱批的文理不通四字刺目如血:左大人不妨解释解释,为何老朽这篇策论,与三十年前严济严大人的文章一字不差,却得了个狗屁不通
左怀仁眼角抽搐,瞳孔骤缩。当他环顾四周,发现本该出现的周平未见踪影,腰杆又硬了起来。
来人!他猛地挥动令签,嗓音因亢奋而尖利,将这些藐视王法的狂徒统统拿下!
锵——
数十名衙役钢刀出鞘,雪亮刀光映得金榜黯然失色。
人群顿时大乱,有举子被推搡倒地,束发的方巾散落泥中;更有人死死抱住廊柱,手指在朱漆上刮出道道血痕。
举子们散了,这桩发生在临海城贡院外的闹剧,最终以被抓的被抓,逃跑的逃跑收场。
贡院至公堂内,东南道各级官员齐聚一堂。
堂上为国求贤的金匾高悬,却映照出一张张铁青的面孔。
铜鹤香炉中青烟笔直,却驱不散满堂凝重的气息。
咳咳......黄瑜文轻抚腰间玉带,率先打破沉默:诸位同僚何必如此紧张?科场重典,自有朝廷法度。
他目光扫过众人,最后落在赵国良身上:赵大人,本次秋闱可有疏漏之处?
赵国良袖中的手指正死死掐着掌心。那夜周平在黄府的话,此刻又在他耳边炸响——明日放榜,真相自明。
他强咽下一口唾沫,喉结滚动:回...回黄大人,下官以项上人头担保,都是按规矩来的。
贡院内的空气仿佛凝固了。所有人都转过头去,目光都死死盯着大门方向,连呼吸都放轻了几分。
终于,左怀仁的身影出现在回廊尽头。
他绯红的官袍有些凌乱,额角还带着细汗,但神色却异常镇定。
堂内众官员不约而同地伸长了脖子,像一群被拎住后颈的鹅。
只有黄瑜文依旧端坐主位,手指有一下没一下地敲着案几,仿佛对一切都漠不关心。
左怀仁走到堂中央,微不可察地摇了摇头。
呼——
一阵如释重负的吐气声在堂内响起。紧绷的气氛瞬间松弛,几位官员甚至掏出手帕擦拭额头的冷汗。
我就说嘛!按察使刘大人突然提高嗓门,阴阳怪气道:某些人拿着鸡毛当令箭,还真当自己能翻天了?
盐运使立即附和:可不是?周参军不是信誓旦旦说要来贡院见证放榜吗?怎么连人影都不见?
该不会是......赵国良阴恻恻地拖长声调,自知理亏,躲起来了吧?
众人哄笑起来,方才的紧张仿佛从未存在过。
黄瑜文端起茶盏轻抿一口,嘴角勾起一抹若有若无的笑意:年轻人嘛,难免气盛。等碰了钉子,自然就懂规矩了。
贡院内的气氛陡然热络起来,仿佛方才的紧张从未存在。官员们脸上堆满笑容,纷纷起身向黄瑜文围拢过去。
黄大人运筹帷幄,此番为国选材,实乃东南士林之福啊!按察使刘大人抢先拱手,脸上的褶子笑得挤成一团。
盐运使不甘示弱,声音拔高了八度:下官早就说过,有黄大人坐镇,那些宵小之徒掀不起什么风浪!他意有所指地瞥了眼大门方向,不像某些人,仗着背后有人就不知天高地厚。
赵国良此刻腰杆挺得笔直,脸上带着劫后余生的亢奋:要我说,这次中榜的举子文章,篇篇都是经世致用之才!特别是黄公子的《论仁政》,简直字字珠玑!
黄瑜文端坐主位,手指轻抚茶盏边缘,脸上挂着恰到好处的谦逊:诸位过誉了。本官不过是尽忠职守...他话锋突然一转,倒是左大人连月来夙兴夜寐,着实辛苦。
左怀仁闻言,立即会意地接话:哪里哪里,能为朝廷选拔真才,是下官的福分。他捋着胡须,意有所指地补充道:只是有些人啊,自己不懂文章,反倒怀疑起科举的公正来了。
众人闻言,顿时爆发出一阵心照不宣的笑声。
满堂谄媚之声尚未散尽,一个清冷嗓音突然穿透这满堂欢愉。
诸位大人笑得这般开怀,不知有什么喜事,也说给在下听听?
这声音不紧不慢,却像一盆冰水当头浇下。方才还谈笑风生的官员们顿时僵在原地,脸上的笑容凝固成怪异的表情。
吱呀——
贡院大堂的门被缓缓推开。周平面带微笑独自一人踱步而入,玄色劲装上的银线暗纹在阳光下泛着冷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