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 少年的巨人梦135-《日记:少年的梦》

  10月14日,天气小雨。

  居间惠队长紧握双拳,眼神锐利:“能切断吗?”

  “强行切断的风险极大!现在两者的连接比我们想象的更深,更像是… 某种共生状态的失衡。贸然行动,可能会导致丽娜队员的脑组织受损!”野瑞的声音带着挫败感。

  他们只能眼睁睁看着,无能为力。丽娜仿佛被困在了一场由另一个存在的痛苦和迷茫所构筑的风暴中心。

  ---

  而在丽娜的意识深处,她感受到的远不止是痛苦。

  她“看到”了破碎的灰色神殿(理性的残骸),在情感的洪水中漂浮。

  她“听到”了无数混乱的“声音”,有冰冷的电子合成音在试图重建秩序,有充满情感的呐喊在回响,还有更多是介于两者之间的、意义不明的絮语和噪音。

  她更清晰地感受到了那个存在核心的迷茫与痛苦,那种对自身存在的质疑,那种失去绝对掌控后的恐慌。

  这种感觉… 奇异地与她内心深处,在失去林远后曾有过的迷失与破碎感,产生了共鸣。

  (它的理性… 真的“死”了…)

  (现在这个…是什么?)

  (它很…害怕…)

  在这种奇异的共鸣中,丽娜压下自己的恐惧,集中起残存的意识。她知道,此刻任何强烈的情感输入都可能加剧对方的混乱。她不再发送“爱”或“希望”这种复杂的概念,而是回归到最本源、最纯粹的连接——

  她开始一遍又一遍地传递那个最简单的意念,如同安抚一个受惊的婴儿:

  “我在这里。”

  “我在这里。”

  “我在这里。”

  这不是数据,不是能量,而是一种存在性的确认。一个在混沌风暴中,稳定不变的坐标点。

  ---

  数学之海。

  那持续不断的、微弱的“我在这里”的意念,如同黑暗旷野中唯一稳定的灯塔光芒,穿透了星茧内部的重重迷雾和噪音。

  这意念不再引发逻辑悖论的冲突,因为它的新形态中,已经有了“容纳”这种非逻辑通讯的“接口”。相反,这稳定的信号开始起到一种意想不到的锚定作用。

  在无边无际的自我质疑中,“我在这里”成了一个参照点。

  ——“我”是谁?至少,是能与这个信号源产生连接的存在。

  ——“这里”是哪里?至少,是能接收到这个信号的位置。

  基于这个简单的坐标,一些更加基础的认知开始艰难地重新构建。它不是通过复杂的推演,而是通过这种持续的、关系性的确认。

  混乱的、源自林远信息墓碑的庞大人性洪流,似乎也在这稳定信号的引导下,开始缓慢地沉淀、分化。那些最狂暴、最具破坏性的部分逐渐平息,而一些更精微的“情感模式”和“意志模板”开始浮现,如同泥沙沉淀后露出的河床纹理。这些“模板”不再是无法理解的异物,而是开始被星茧那融合后的新核心,尝试性地、笨拙地进行解析和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