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内蒙正蓝旗,有一片盐碱地正在被开发利用,这里有一个名为“白赤果”的项目。实际上,这个项目的真正老板是从事化工行业的。在盐碱地改造过程中,我们遇到了一个难题,即在排碱时无法有效切割碱。然而,这位老板恰好是化工领域的专家,他指出这种碱在该地区被称为无机盐,市场需求相当大。
目前,该项目已经拥有一个规模为 2 万吨的生产能力,但产品却只能在内蒙地区销售,无法拓展到其他市场。这成为了该项目面临的第一个问题。
此外,该老板还希望将矿业转型为生态修复项目,这是第二个需要解决的问题。
为了解决资金问题,他需要 3000 万来进行设备租赁,年利率为 10%。在我回来之后,我与保利的刘总进行了进一步沟通,初步判断这个融资路径应该是可行的。
一、项目概要
锡林郭勒盟宏基兆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 “宏基兆业”)规划建设的 “年产 8 万吨食用小苏打、1000 吨螺旋藻循环经济加工项目”,是一项集资源开发、绿色生产与产业协同于一体的综合性工程。项目位于锡林郭勒盟正蓝旗宝绍岱苏木,由宏基兆业全资建设,企业成立于 2015 年 1 月,注册资金 2222 万元,主营业务涵盖螺旋藻研发生产、食用小苏打加工、丰年虫培育等,具备成熟的产业链运营经验。
项目总投资达 .4 万元,涵盖查干淖尔矿区建设、设备购置、土地整合及环境治理等方面。其中,建设投资 7240.64 万元(含工程费用 1500.38 万元、设备及安装投资 4650.26 万元等),土地及资源整合费用 2859.72 万元,碱湖矿区建设及环境治理费用 1600 万元。项目建设期为 20 个月(2024 年 9 月至 2026 年 5 月),建成后将形成年产 8 万吨食用小苏打与 1000 吨螺旋藻的产能,总占地面积 30 亩,建筑面积 平方米,包含办公科研楼、生产车间、育种温室等基础设施。
从经济效益看,项目达产后预计年均销售收入 万元,年均净利润 7127.85 万元,上缴税费 1205.15 万元,投资利润率 60.91%,税后投资回收期(不含建设期)仅 3 年,展现出强劲的盈利潜力。
二、行业机遇与市场需求
(一)行业发展机遇
天然碱产业正处于政策与市场双重驱动的黄金发展期。国家层面将天然碱纳入重点支持产业,通过研发专项资金、产学研平台建设等政策激励技术创新,同时对环保工艺企业给予税收优惠与财政补贴,引导产业向绿色化、集约化转型。地方政府则通过规划产业园区、完善配套设施,推动上下游企业协同发展,形成产业集群优势。
从产业自身看,内蒙古地区丰富的天然碱资源为企业提供了低成本竞争优势,而技术革新(如智能化开采、绿色提纯工艺)进一步提升了生产效率与产品质量。此外,天然碱在新能源(储能材料、碳酸锂生产)、高端化工等新兴领域的应用爆发,叠加国际合作深化带来的海外市场拓展机会,为行业注入持续增长动力。
(二)市场需求分析
天然碱市场:传统领域中,玻璃制造(平板玻璃、日用玻璃)对天然碱需求稳定,而光伏产业扩张带动光伏玻璃产能激增,成为需求增长主力;新能源汽车行业的蓬勃发展则推动天然碱在碳酸锂生产中的应用,进一步打开市场空间。
小苏打市场:食品行业是核心需求领域,烘焙食品(面包、蛋糕)与苏打水市场的快速增长(2025 年预计规模达 320 亿元)带动小苏打用量攀升;同时,其在化工原料、清洁美容领域的应用也稳步拓展,形成多元化需求结构。
螺旋藻市场:健康食品领域,螺旋藻作为营养补充剂和功能食品添加剂,因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等成分广受青睐;水产与畜禽养殖领域,螺旋藻作为优质饲料添加剂,能提升动物免疫力与肉质品质,随着养殖业规模化发展,需求持续增长。
三、资源与技术支撑
(一)核心资源保障
宏基兆业拥有两处优质天然碱矿权,为项目提供稳定原料供应:正蓝旗那日图赛罕淖尔碱矿(面积 0.8 平方公里)与正蓝旗桑根达来镇、宝绍岱苏木查干淖尔碱矿(面积 0.3843 平方公里)。截至 2024 年 6 月,查干淖尔矿区累计查明天然碱资源量 659.55 万吨,总矿物量(Na?CO? NaHCO?)159.48 万吨,平均品位 24.78%;赛汗淖尔矿区资源量 838.50 万吨,总矿物量 201.15 万吨,平均品位 23.99%。矿石中还伴生氯化钾、氯化钠等资源,可拓展至农业、医药领域,提升资源综合利用率。
此外,项目所需二氧化碳气体来自扎格斯台苏木自喷天然气资源(纯度 98.45%),已获当地政府许可收集利用,既降低原料成本,又减少资源浪费与环境影响。
(二)技术合作与创新
宏基兆业与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达成深度合作,聚焦盐碱地修复技术研发,利用天然碱矿资源开发环保改良剂,通过种植西伯利亚白刺、施用改良剂等措施,实现盐碱地生态修复与土壤肥力提升。这一合作不仅践行绿色发展理念,更为项目构建了 “资源开发 - 生态治理” 的可持续模式。
在生产技术上,项目依托无机盐专家丁忠虎(参与碳酸钠国家标准制定)带领的研发团队,引入智能化生产系统,确保小苏打与螺旋藻生产工艺领先。例如,小苏打生产线采用全流程循环设计,母液与水资源可回收再利用;螺旋藻培育则通过全封闭跑道式培育池、自动补水与养分控制系统,保障产品品质稳定。
四、生产技术方案与设备配置
(一)小苏打生产线
工艺流程:从碱湖抽取湖水,经生物质锅炉加热澄清后送入碳化塔,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小苏打固液混合物;通过稠厚器与离心机实现固液分离,母液与清水回灌碱湖;固体小苏打经蒸汽干燥后包装出厂,全程体现循环经济理念。
核心设备:包括气液分离器(Φ2000×4500×10)、碳化塔(Φ4800××20)、带式真空过滤机(350T / 日?台)、气流干燥器(ID1450*)等,设备主要采购自湖北宜都机电、常州威尔伯机械等知名厂商,确保生产效率与稳定性。
(二)螺旋藻生产线
工艺流程:从藻种池筛选优质藻种,在全封闭跑道式培育池(铺设 HDPE 防腐膜)中扩繁,通过遮阳网、自动补水系统调控生长环境;成熟藻液经臭氧消毒、绢网过滤、清洗后,进入喷雾干燥工序制成成品。
核心设备:配备新能源循环系统、采收设备、干燥设备、传感器及自动控制系统等,其中关键设备来自北京、上海等地厂商,保障培育与加工环节的精准化控制。
五、财务与融资方案
(一)财务评价
项目产品定价参考市场行情:食用小苏打 1600 元 / 吨,螺旋藻 元 / 吨。成本结构中,小苏打每吨成本含原材料 285 元、能源 230 元、固定成本 155 元;螺旋藻每吨成本含养殖 元、加工 6800 元。经测算,项目年均总成本 9097 万元,年均税前利润 7503 万元,投资利润率 60.91%,财务指标优异。
(二)融资计划
项目拟融资 3000 万元,用于设备购置与运营资金。还款期限 36 个月,分三期偿还本金(10%、40%、50%),利息按季度或年度支付,还款来源主要为项目运营收入(年均净利润 7127.85 万元)及政府补贴等。为保障资金安全,项目设立专项还款账户,定期由第三方审计机构核查,确保资金使用透明合规。
(三)风险应对
市场风险:通过拓展多元化销售渠道(已梳理内蒙古辽宇膨润土、万润化工等优质经销商)、建立价格动态调整机制应对竞争。
技术风险:加大研发投入,与高校合作引进新技术,依托专家团队保持技术领先。
财务与运营风险:制定详细资金筹措计划,优化供应链管理,建立完善的生产质量控制体系。
六、项目优势与前景
本项目的核心竞争力体现在资源、技术与模式三重优势:自有优质矿权与二氧化碳资源保障原料稳定供应,与中国林科院的合作构建了绿色技术壁垒,循环经济模式则实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双赢。从市场看,天然碱、小苏打与螺旋藻的需求均处于增长通道,项目达产后可快速抢占市场份额。
未来,宏基兆业将依托项目的高盈利性与可持续性,进一步拓展产业链上下游,打造区域性天然碱与螺旋藻产业标杆,为投资者带来丰厚回报,同时助力地方经济与生态保护协同发展。
目前,该项目已经拥有一个规模为 2 万吨的生产能力,但产品却只能在内蒙地区销售,无法拓展到其他市场。这成为了该项目面临的第一个问题。
此外,该老板还希望将矿业转型为生态修复项目,这是第二个需要解决的问题。
为了解决资金问题,他需要 3000 万来进行设备租赁,年利率为 10%。在我回来之后,我与保利的刘总进行了进一步沟通,初步判断这个融资路径应该是可行的。
一、项目概要
锡林郭勒盟宏基兆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 “宏基兆业”)规划建设的 “年产 8 万吨食用小苏打、1000 吨螺旋藻循环经济加工项目”,是一项集资源开发、绿色生产与产业协同于一体的综合性工程。项目位于锡林郭勒盟正蓝旗宝绍岱苏木,由宏基兆业全资建设,企业成立于 2015 年 1 月,注册资金 2222 万元,主营业务涵盖螺旋藻研发生产、食用小苏打加工、丰年虫培育等,具备成熟的产业链运营经验。
项目总投资达 .4 万元,涵盖查干淖尔矿区建设、设备购置、土地整合及环境治理等方面。其中,建设投资 7240.64 万元(含工程费用 1500.38 万元、设备及安装投资 4650.26 万元等),土地及资源整合费用 2859.72 万元,碱湖矿区建设及环境治理费用 1600 万元。项目建设期为 20 个月(2024 年 9 月至 2026 年 5 月),建成后将形成年产 8 万吨食用小苏打与 1000 吨螺旋藻的产能,总占地面积 30 亩,建筑面积 平方米,包含办公科研楼、生产车间、育种温室等基础设施。
从经济效益看,项目达产后预计年均销售收入 万元,年均净利润 7127.85 万元,上缴税费 1205.15 万元,投资利润率 60.91%,税后投资回收期(不含建设期)仅 3 年,展现出强劲的盈利潜力。
二、行业机遇与市场需求
(一)行业发展机遇
天然碱产业正处于政策与市场双重驱动的黄金发展期。国家层面将天然碱纳入重点支持产业,通过研发专项资金、产学研平台建设等政策激励技术创新,同时对环保工艺企业给予税收优惠与财政补贴,引导产业向绿色化、集约化转型。地方政府则通过规划产业园区、完善配套设施,推动上下游企业协同发展,形成产业集群优势。
从产业自身看,内蒙古地区丰富的天然碱资源为企业提供了低成本竞争优势,而技术革新(如智能化开采、绿色提纯工艺)进一步提升了生产效率与产品质量。此外,天然碱在新能源(储能材料、碳酸锂生产)、高端化工等新兴领域的应用爆发,叠加国际合作深化带来的海外市场拓展机会,为行业注入持续增长动力。
(二)市场需求分析
天然碱市场:传统领域中,玻璃制造(平板玻璃、日用玻璃)对天然碱需求稳定,而光伏产业扩张带动光伏玻璃产能激增,成为需求增长主力;新能源汽车行业的蓬勃发展则推动天然碱在碳酸锂生产中的应用,进一步打开市场空间。
小苏打市场:食品行业是核心需求领域,烘焙食品(面包、蛋糕)与苏打水市场的快速增长(2025 年预计规模达 320 亿元)带动小苏打用量攀升;同时,其在化工原料、清洁美容领域的应用也稳步拓展,形成多元化需求结构。
螺旋藻市场:健康食品领域,螺旋藻作为营养补充剂和功能食品添加剂,因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等成分广受青睐;水产与畜禽养殖领域,螺旋藻作为优质饲料添加剂,能提升动物免疫力与肉质品质,随着养殖业规模化发展,需求持续增长。
三、资源与技术支撑
(一)核心资源保障
宏基兆业拥有两处优质天然碱矿权,为项目提供稳定原料供应:正蓝旗那日图赛罕淖尔碱矿(面积 0.8 平方公里)与正蓝旗桑根达来镇、宝绍岱苏木查干淖尔碱矿(面积 0.3843 平方公里)。截至 2024 年 6 月,查干淖尔矿区累计查明天然碱资源量 659.55 万吨,总矿物量(Na?CO? NaHCO?)159.48 万吨,平均品位 24.78%;赛汗淖尔矿区资源量 838.50 万吨,总矿物量 201.15 万吨,平均品位 23.99%。矿石中还伴生氯化钾、氯化钠等资源,可拓展至农业、医药领域,提升资源综合利用率。
此外,项目所需二氧化碳气体来自扎格斯台苏木自喷天然气资源(纯度 98.45%),已获当地政府许可收集利用,既降低原料成本,又减少资源浪费与环境影响。
(二)技术合作与创新
宏基兆业与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达成深度合作,聚焦盐碱地修复技术研发,利用天然碱矿资源开发环保改良剂,通过种植西伯利亚白刺、施用改良剂等措施,实现盐碱地生态修复与土壤肥力提升。这一合作不仅践行绿色发展理念,更为项目构建了 “资源开发 - 生态治理” 的可持续模式。
在生产技术上,项目依托无机盐专家丁忠虎(参与碳酸钠国家标准制定)带领的研发团队,引入智能化生产系统,确保小苏打与螺旋藻生产工艺领先。例如,小苏打生产线采用全流程循环设计,母液与水资源可回收再利用;螺旋藻培育则通过全封闭跑道式培育池、自动补水与养分控制系统,保障产品品质稳定。
四、生产技术方案与设备配置
(一)小苏打生产线
工艺流程:从碱湖抽取湖水,经生物质锅炉加热澄清后送入碳化塔,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小苏打固液混合物;通过稠厚器与离心机实现固液分离,母液与清水回灌碱湖;固体小苏打经蒸汽干燥后包装出厂,全程体现循环经济理念。
核心设备:包括气液分离器(Φ2000×4500×10)、碳化塔(Φ4800××20)、带式真空过滤机(350T / 日?台)、气流干燥器(ID1450*)等,设备主要采购自湖北宜都机电、常州威尔伯机械等知名厂商,确保生产效率与稳定性。
(二)螺旋藻生产线
工艺流程:从藻种池筛选优质藻种,在全封闭跑道式培育池(铺设 HDPE 防腐膜)中扩繁,通过遮阳网、自动补水系统调控生长环境;成熟藻液经臭氧消毒、绢网过滤、清洗后,进入喷雾干燥工序制成成品。
核心设备:配备新能源循环系统、采收设备、干燥设备、传感器及自动控制系统等,其中关键设备来自北京、上海等地厂商,保障培育与加工环节的精准化控制。
五、财务与融资方案
(一)财务评价
项目产品定价参考市场行情:食用小苏打 1600 元 / 吨,螺旋藻 元 / 吨。成本结构中,小苏打每吨成本含原材料 285 元、能源 230 元、固定成本 155 元;螺旋藻每吨成本含养殖 元、加工 6800 元。经测算,项目年均总成本 9097 万元,年均税前利润 7503 万元,投资利润率 60.91%,财务指标优异。
(二)融资计划
项目拟融资 3000 万元,用于设备购置与运营资金。还款期限 36 个月,分三期偿还本金(10%、40%、50%),利息按季度或年度支付,还款来源主要为项目运营收入(年均净利润 7127.85 万元)及政府补贴等。为保障资金安全,项目设立专项还款账户,定期由第三方审计机构核查,确保资金使用透明合规。
(三)风险应对
市场风险:通过拓展多元化销售渠道(已梳理内蒙古辽宇膨润土、万润化工等优质经销商)、建立价格动态调整机制应对竞争。
技术风险:加大研发投入,与高校合作引进新技术,依托专家团队保持技术领先。
财务与运营风险:制定详细资金筹措计划,优化供应链管理,建立完善的生产质量控制体系。
六、项目优势与前景
本项目的核心竞争力体现在资源、技术与模式三重优势:自有优质矿权与二氧化碳资源保障原料稳定供应,与中国林科院的合作构建了绿色技术壁垒,循环经济模式则实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双赢。从市场看,天然碱、小苏打与螺旋藻的需求均处于增长通道,项目达产后可快速抢占市场份额。
未来,宏基兆业将依托项目的高盈利性与可持续性,进一步拓展产业链上下游,打造区域性天然碱与螺旋藻产业标杆,为投资者带来丰厚回报,同时助力地方经济与生态保护协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