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灌改乔” 工程-《金山碎光杂集》

  贵州在灌木改造方面可谓是下足了功夫,不仅开展了多维度的工作,还对各个项目都进行了详细而明确的规定。

  首先,“灌改乔”项目备受关注。这一项目旨在将原本的灌木丛改造成乔木林,以提升森林的生态功能和经济效益。在政策方面,政府给予了大力支持,鼓励相关企业和个人积极参与。同时,对于“灌改乔”的标准也有明确规定,包括乔木的种类、种植密度、成活率等方面的要求。

  其次,灌木林恢复为耕地项目也在有条不紊地推进。这一项目主要针对那些原本适合耕种但被灌木丛覆盖的土地。在政策上,政府提供了相应的补贴和扶持措施,以促进农民积极参与。在标准方面,对于恢复后的耕地质量、土壤肥力等都有具体的要求,确保耕地能够达到良好的耕种条件。

  此外,低效林改造项目也是贵州灌木改造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该项目针对那些生长不良、生态功能较低的森林进行改造,通过科学的方法提高森林的质量和效益。在政策上,同样给予了一定的支持和鼓励。在标准方面,对于改造后的森林生态功能、木材产量等都有明确的指标要求。

  最后,需要强调的是,这些项目在面积、技术要求和范围上都有明确的规定。政府根据实际情况,合理规划了各个项目的实施范围,确保改造工作能够有序进行。同时,对于技术要求也进行了详细的说明,以保证改造工作的质量和效果。

  “灌改乔” 工程

  政策依据:根据国家最新森林覆盖率测算标准,贵州省岩溶地区部分灌木林不再纳入森林测算范围,为提升国土绿化质量,省林业局出台《贵州省灌木林改培乔木林技术指南(试行)》 ,全面启动 “灌改乔” 工程。

  标准要求:从作业设计、落地上图到质量评价与监测均设严格标准,确保 “改一片、成一片”。

  改造面积:2024 - 2025 年中央财政资金重点支持遵义、黔南、六盘水、毕节、铜仁等 5 个市(州)改造 2.65 万亩灌木林,其中遵义市 1.7 万亩。

  技术要求:根据灌木林现状分类施策。对几乎无乔木地块,直接栽植乔木乡土树种;已有零星乔木区域,保留乔木、补植幼苗、间伐过密灌木;具备自然演替条件的林地,通过定株抚育加速转化。

  改造范围:排除石漠化程度重度及以上、岩溶地区坡度 35 度以上、生态保护红线内自然保护地核心保护区、一级国家级公益林等范围内的灌木林地,这些区域列为 “禁改区” 。

  灌木林恢复为耕地项目

  政策依据:《国务院关于支持贵州在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上闯新路的意见》(国发〔2022〕2 号)文件提出,允许贵州结合农业结构调整将符合条件的灌木林地图斑恢复为耕地,新增耕地指标可用于项目用地报批占补平衡、进出平衡。

  标准要求:园地、灌木林地复垦复耕资源为经果类补助标准(含青苗和后续复种两年):单一低效经济作物初产期 800 元 / 亩、盛产期 1000 元 / 亩、衰退期 600 元 / 亩;低效套作经济作物初产期 1000 元 / 亩、盛产期 1500 元 / 亩、衰退期 800 元 / 亩。现状为耕地补助标准(含青苗)300 元 / 亩、完全撂荒地(含零星树木)200 元 / 亩。实施完成经县级验收作出补偿后,镇人民政府奖励 500 元 / 亩给村(社区)作工作经费。

  改造面积:各地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如贵安新区马场镇羊艾农场小井坡土地综合整治项目改造 34.69 亩。

  技术要求:依据《土地复垦条例》《土地复垦技术标准(试行版)》《土地复垦质量控制标准 》(TD/T1036 - 2013)等。遵循保护土壤、水资源和环境质量,防止水土流失和次生污染原则。根据地块分布,工程整治后地类多为旱地,能复垦为水田的尽量复垦为水田,复耕后的土地只能用于种植粮食作物。

  改造范围:在县自然资源局推送的灌木林地图斑内复垦,图斑以外不予认可。

  其他相关改造(以修文县为例)

  政策依据:《中共贵阳市委 贵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做好 2023 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实施意见》《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贵阳贵安深入推进 “五林” 工作实施方案(2023 - 2025 年)的通知》等文件。

  标准要求:分阶段设定目标,如 2023 年完成改造灌木林 0.25 万亩,15 万株 。

  改造面积:2023 年修文县计划改造灌木林 0.25 万亩,累计完成改造灌木林 1.94 万亩(2023 - 2025 年规划内)。

  技术要求:未详细提及专门针对灌木改造的独特技术要求,推测遵循相关林业改造通用技术规范。

  改造范围:修文县内相关区域,重点围绕提升森林质量、发展林下经济等目标确定改造地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