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排水晒田,水稻的新阶段-《天灾降临:全家囤货万斤苟在山洞》

  水稻生长逐渐茂密以后,就到了新阶段。

  需要用“排水晒田”的方法让水稻苗向下扎根,而不是一直向上生长。

  所以要先“断水”一段时间。

  山洞内大家开了个小型会议,

  晒田好解决,加大LED光谱灯的照射强度,使光亮既不会晒坏水稻,又能合理晒干地里的水分即可。

  麻烦的是排水。

  排水问题大家准备了三个方案。

  第一个方案,是用前几天制作的抽污机用来抽水,好处是快,坏处是太脏了,而且容易使植物感染病虫害。

  第二个方案是用之前许阳和张月在附近的小河边抽水的那个清水泵,好处是快,坏处是水泵没有那么多储量,一旦弄坏了,以后抽水会变成一个麻烦事。

  第三个方案就是挖个排水沟,好处是不仅绿色还可持续发展,还不用担心会损坏水泵,以后也好维护,但坏处是比较费力。

  大家经过讨论后,本着可持续发展的原则,还是决定使用人力挖个排水沟的办法。

  在水稻田和其他田区之间挖一个引水的沟,将排出来的多余水分引到一个可以蓄水的大水坑。

  然后附近种植一些喜湿的作物,这样蓄水坑的水正好可以用来浇灌作物,形成一个良性的可持续发展的绿色生态循环。

  理想很丰满,但后续问题又是一个麻烦。

  什么样的作物既喜湿又能保证产量,并且好留种呢?

  许阳去储存室找了找,最后决定在蓄水坑附近的地上种植一些喜湿的豌豆和赤小豆。

  这两种作物不仅非常好留种,而且也不用太费心维护,还能改善土壤。

  倒不用有多大的产量,留出每年足够留种的,剩下的能偶尔改善一下膳食种类就可以了。

  确认了挖沟后期的维护以及土地利用工作以后,许阳张月一大家子才开始了行动。

  现在正是水稻分蘖的关键时期,

  许父张父他们忙完手头上的活计也都加入了挖沟排水的重要工程。

  大家经过讨论,在挖好排水沟后,准备挖一个长米,宽3米,深度1.3米的蓄水坑。

  周围用篱笆围起来,防止有人不小心滑倒。

  一开始挖坑工作进行的很顺利,

  但当挖坑工作进行到一米深的时候,

  土质开始从一开始的相对松软变得有些硬实。

  甚至用铁锹挖起来都很是费力。

  这也导致原本预计两天的工期,

  硬是拖到了三天。

  在紧挨水稻区地势最低的区域挖过坑以后,

  将两侧缓坡的坑壁被用碎石垒好用来加固,底部又铺设十几厘米的碎石和厚沙用来导渗。

  接着再用锤子和锹将石块固定好,保证绝对结实之后。

  引水工作终于开始。

  许阳用铁锹利落的将水稻田埂最低处阻隔的沙土挖开,水流开始缓慢的进入到蓄水坑中。

  “这下可好了,这水不仅能引过来,导渗的水还能滋养土地。”

  “这两天咱们就把旁边那块地种上赤小豆和绿豆。”

  水坑像一块巨大的海绵,将水稻田里面多余的水分引进来。

  随着泥沙逐渐沉淀,水面开始倒映出了山洞顶壁的LED光谱灯。

  “对了,咱们引水工作做完了,接下来该晒田了。”

  这光谱灯调试工作,要由大家共同完成。

  许父先关闭了总闸,许阳和许父开始研究光谱灯的调试范围。

  确认好了以后,两人开始轮流分批将光谱灯的亮度进行调整。

  “可得算好了啊,水稻长这么大不容易,可别给烤坏了。”

  有过丰富水稻种植经验的许母嘱咐道。

  接下来的几天里,

  许母几乎都快住进后洞里了。

  一天几次的看着这片希望之田。

  连鸡蛋鹅蛋都忘了捡了。

  这几天的沉淀,使蓄水坑的水上层变得很是清澈,

  许振振将蓄水坑周围用从地下河附近收集来的鹅卵石围起来,这蓄水坑还有了那么几分低配版鱼塘的味道。

  许振振灵机一动,捞了几条小鱼扔进了蓄水坑里。

  “给你们换个新家,你们以后就在这好好生活吧。”

  鱼A:你问过我的意思吗?????

  鱼B:你有点过于冒昧了知道吗???

  鱼C:我要妈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