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地不好开,艰难的挖掘工作-《天灾降临:全家囤货万斤苟在山洞》

  张月几人赶到时,旱厕里正回荡着沉闷的凿击声。

  许阳和张父轮番上阵,锤子砸在凿子上,每次只能在灰白的岩壁上留下个浅坑。

  碎石飞溅到铺地的木板上,发出细碎的噼啪声响。

  缝隙确实被扩大了一圈,能容撬棍伸进去了。

  但往里望去,依旧只有一片浓得化不开的黑暗,那股从深处渗出的凉风倒是更明显了些。

  “怎么样?”

  张月问,声音不由压低了些。

  许阳停下手,用袖子抹了把额头的汗,喘了口气:

  “石头太硬,比后洞那会儿难弄多了。”

  他侧身让出位置,让张月能凑近些看。

  “听回声,里头肯定不小,就隔在这层石头后面。”

  眼见着可能藏着一片新天地的地方就在对面,却被这层又厚又硬的石壁死死挡着,确实让人心焦。

  大伙儿弄了半天,那石头最多也就受了点轻伤。

  张母弯腰捡起地上一块崩落的碎石,在手里掂了掂:

  “急也急不来,这石头是够结实的,得想想法子,硬碰硬太费劲。”

  许振振把另一根撬棍递过来:

  “爸,要不试试从底下这个缝往外撬?”

  又是一阵叮叮当当,虽然岩石有了些许松动,可还是慢。

  就在大家想着用哪种工具的时候,

  许父人还没到,声音先到了:

  “你们真是光顾着用笨工具,咱们有那么好用的高级设备你们竟然都给忘了!”

  “用切割机啊,咱们不是有现成的切割机吗?那东西切石头还不比你们用锤子凿子强?”

  许父的话让大伙豁然开朗。

  “对啊!咱们有电,有设备,怎么还跟这石头较上劲了!”

  许阳一拍脑袋,脸上多日来的凝重终于散开。

  “忙糊涂了,真是忙糊涂了………”

  不过用切割机倒是快,随之而来的又有其他问题。

  “老许的方法好是好,可是毕竟用切割机声音大,切石头不像用小切割机切木头,没什么噪音,咱们这旱厕本身就有岩缝,声音容易传出去呀。”

  许母第一时间就点出了用切割机的弊端。

  许母的担忧合情合理,但许父显然已深思熟虑:

  “我都想好了,咱们啊,等天气。不过最好别等雷雨——要等,就等一场大冰雹。”

  “冰雹?”许振振有些疑惑。

  “对。”许父点点头,经验老道地解释:

  “雷声是响,但一下一下的,有空档,冰雹不一样,那家伙砸下来,天上地下跟炒豆子似的,噼里啪啦响成一片,没歇气儿的时候!那动静,比切割机霸道多了。”

  他顿了顿,形象地打了个比方:

  “到时候你就是站在洞口,也听不清里头是说话还是放炮。”

  “反正眼下这天气跟抽风没两样,一会儿冬一会儿夏的,我看呐,再下一场雹子也不稀奇。”

  大伙对这个办法赞叹不已,

  许阳更是调侃道:“古有诸葛亮草船借箭,这回,咱们就跟老天爷,借它一场大冰雹!”

  计划就此拍板钉钉。

  在老天爷“送货上门”之前,一家人决定继续跟那石壁死磕。

  用许阳的话说:

  “能抠下来一层是一层,总不能干等着。”

  于是,

  接下来的几天里,

  大家除了吃饭上厕所,

  就是轮流在“旱厕”里搞——“地质勘探挖掘”工作。

  然后等着老天爷借给他们一场“大冰雹”。

  等待冰雹的日子漫长又磨人。

  也不知是谁先起的头,说既然科学设备要等天时,那不妨也试试老法子,双管齐下。

  张母对此最是上心,用大馒头,炸的果子和自制的桃罐头摆了几样简单的贡品。

  许振振在一旁看着,眼珠一转,突然清了清嗓子,摆开架势,竟有模有样地压低嗓子哼唱起来:

  “日落西山呐……黑了天诶唉唉唉呀——”

  他一边唱,还一边用脚尖轻轻打着拍子。

  “日落西山黑了天,关上城门上了锁栓,十家都有九家锁,就剩咱家洞门没关!”

  “老仙家哎,一不步两,那么两步三,三翻九转到咱山洞前……”

  唱到这儿,他故意停顿,朝旱厕方向努努嘴,这才接上最后一句:

  “保佑咱家早日挖通见新天,催催老天爷——给下场大冰雹!哎嗨唉嗨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