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2章 取关中策-《重塑南明:郑森的天下》

  “朕意已决,西征!”

  郑森猛地抬手,指尖重重落在西安的位置。

  “关中是中原腹地,左控陇蜀,右扼河南。拿下西安,不仅斩断吴三桂入主中原的念想。”

  “还能以关中为根基,北击蒙古,西抚回部,这步棋必须走!”

  “至于后方与粮草,朕已有对策。”

  他目光扫过众人,语气愈发坚定。

  “针对丁国栋的隐患,朕有三策。”

  “其一,派赵安带密信见他,许他若能牵制周军十日。”

  “待拿下西安后,封他为国公,辖兰州、甘州两地。”

  “但只许统领本部兵马,地方政务由朝廷派官接管。”

  “其二,让马进忠分兵五千,驻守西安。”

  “若丁国栋有异动,立刻阻断他东进之路。”

  “其三,密令米喇的族人,锦衣卫在回族中有线人。”

  “告知他朝廷善待各族,若他能牵制丁国栋。”

  “许他肃州总兵,分化两人的联盟。”

  稍作停顿,他转向冯厚敦与洪旭。

  “关于后方与粮草,冯首辅,你牵头协调河南巡抚。”

  “从非灾区征召民夫两千人,由官府发放双倍口粮。”

  “既解运粮人力之困,亦避免扰民生事。”

  “洪尚书,先动洛阳粮库的四十万石应急。”

  “同时从朕私库调拨一百万两白银,火速赴江南、湖广购粮三十万石。”

  “二十日之内运抵洛阳。”

  “最后传旨两广总督,提前从安南调五万石粮至广州。”

  “作为后续储备,防备吴三桂回援。”

  众人闻言,皆面露赞同之色。冯厚敦与洪旭也躬身应道。

  “陛下考虑周全,臣等即刻着手安排!”

  “施琅!”

  “臣在!”施琅应声出列,甲胄碰撞发出清脆声响。

  “你率两万骑兵从庐州出发,携十日干粮。”

  “经河南商丘驰援洛阳,务必五日内与马进忠汇合。”

  郑森盯着他,语气严肃。

  “你的骑兵要快,沿途避开周军的探子。”

  “抵达洛阳后休整一日,即刻直奔潼关。”

  “记住,吴应麟贪酒,你可派斥候伪装成粮商。”

  “摸清他的作息,趁他夜间醉酒时用炸药破城。”

  “务必三日之内拿下潼关天险,不得给守军喘息之机。”

  “炸药不够就从洛阳军火库调,以速战速决为上。”

  “臣遵旨!定三日破潼关!”

  施琅躬身领命,声音铿锵。

  “王永强!”

  “臣在!”

  王永强的声音带着压抑不住的狂喜。

  “你率山西的三万步兵从太原南下,经蒲津渡黄河。”

  “务必在施琅进攻潼关的前一日抵达蒲州城下。”

  郑森从御案上拿起一份地图,递到他手中。

  “这上面标着你旧部的联络点,在蒲州西门外的破庙里。”

  “暗号是‘陕北汉子,骁勇善战’。”

  “让你的旧部混进城,等你攻城时在城内放火制造混乱。”

  “牵制守军。”

  “你的步兵要带足攻城云梯和撞车。”

  “拿下蒲州后立刻留一千人驻守。”

  “其余兵力直奔西安北郊,与马进忠的中军汇合。”

  “臣遵旨!定不辜负陛下厚望!”

  王永强双手接过地图,指尖因激动而微微颤抖。

  郑森目光转向众人,最终落在舆图中央。

  “施琅、王永强两军合兵五万,归马进忠统领任主帅。”

  “马进忠率中军两万驻守洛阳。”

  “待施琅拿下潼关、王永强拿下蒲州后,立刻率军西进,三面夹击西安。”

  “攻城时先围西、北两门,留东、南两门给守军退路。”

  “减少抵抗,咱们要的是西安城,不是无谓的伤亡。”

  “务必在吴三桂从四川撤军前破城,延误战机者,军法处置!”

  “臣遵旨!”

  施琅与王永强齐声躬身。

  冯厚敦这时补充问道。

  “陛下,若拿下西安后,地方政务需即刻接管。”

  “臣已草拟了陕甘巡抚的人选名单,皆是清廉干练之辈。”

  “是否需提前召来待命?”

  郑森点头赞许。

  “冯首辅考虑周到。”

  “你将名单留下,待马进忠破城的消息传来。”

  “即刻下旨任命,让新任巡抚携随员三日内启程赴西安。”

  “配合马进忠安抚百姓、整顿吏治,绝不能让地方权力真空。”

  “臣遵旨!”

  冯厚敦躬身应下。

  “陈永华!”

  “臣在!”

  陈永华上前一步,手中早已备好纸笔,随时记录旨意。

  “锦衣卫除了协助洪尚书督办粮草,还要办三件事。”

  “其一,派锦衣卫千户赵安带密信见丁国栋。”

  “按朕刚才说的条件许他爵位。”

  “同时带五十名锦衣卫潜伏在兰州,监视他的动向。”

  “每日传一次密报。”

  “其二,联络米喇的族人,许他肃州总兵,日后再升官职。”

  “让他暗中牵制丁国栋。”

  “其三,密令南明朝廷中,投效咱们的官员。”

  “让他们劝说孙可望加大对吴三桂的攻势,拖慢他撤军的速度。”

  陈永华低头快速记录,写完后举起纸页核对。

  “陛下,派赵安见丁国栋、联络米喇族人、密令南明旧部拖滞吴三桂。”

  “这三件事臣即刻安排,赵安今日午后便可启程,其余两项也会在三日之内办妥。”

  郑森点点头,目光再次扫过舆图。

  “还有一事,马进忠拿下西安后,立刻开仓放粮。”

  “安抚百姓,登记户籍,派官员接管政务。”

  “绝不能让丁国栋有插手西安事务的机会。”

  “另外,严查城内周军的粮库,若有私吞粮草的将领。”

  “就地正法,以儆效尤。”

  “冯首辅,此事需在给马进忠的密令中着重提及。”

  “臣等记下了!”

  众人齐声应道。

  郑森挥了挥手。

  “各自下去准备吧,施琅、王永强明日一早便率军出发。”

  “务必抓紧时间。”

  “冯首辅、洪尚书留下,咱们再细化一下粮草调运路线与民夫征召的具体方案。”

  施福、郑鸿逵、王永强三人躬身告退。

  殿内只剩下郑森、冯厚敦与洪旭。

  洪旭翻开粮草账簿,指着上面的路线图。

  “陛下,江南的粮走京杭大运河到徐州,再转黄河到洛阳。”

  “十日应该能到。”

  “湖广的粮走陆路到襄阳,再经南阳到洛阳。”

  “最快八日可达。”

  “臣会在徐州、襄阳各设一个中转站,派户部主事坐镇接应。”

  “每批粮车出发前都要清点数量,确保不会延误。”

  冯厚敦补充道。

  “民夫征召方面,臣已与河南巡抚通过气。”

  “从开封、许昌等非灾区征召,每人每日给米二升。”

  “比平日佣工待遇高五成,还会开具官府凭证。”

  “战后可凭凭证减免半年赋税,这样既能招到人,也能安抚民心。”

  郑森看着账簿与政务简报,指尖划过“徐州”“襄阳”等地名。

  语气平缓却坚定。

  “辛苦二位了,粮草与后方是西征的命脉。”

  “绝不能出半点差错。”

  “只要拿下西安,关中的粮库足以支撑后续战事。”

  “到时候朝廷的压力就小多了。”

  冯厚敦与洪旭躬身道。

  “为陛下分忧,为大夏效力,是臣等的本分。”

  “臣这就去安排,今日便把调粮文书与征召令发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