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在这个年代,谁还没个头疼脑热?-《港岛:从60年代开始称霸商界》

  对香江市民而言,如今看病变得更加便捷。

  虽然过去也有中医馆,但水平参差不齐,还时常受到社团的 扰。

  如今,林朝羽几乎网罗了所有有经验的中医,刘长福一家独大,再也不敢对他的产业轻举妄动,毕竟林朝羽可是他的金主。

  此外,林朝羽对青山医馆的环境也有严格要求:必须保持整洁,护士需具备基础医学知识,并每天打扫卫生。

  这些措施让医馆声名鹊起,每日就诊人数众多。

  在这个年代,谁还没个头疼脑热?

  林朝羽还制定了就诊规则——禁止插队,实行叫号制度,患者需按号码顺序进入诊室。

  诊费两元,药费另计。

  同时,他的青山板蓝根药片正式上市,清热解毒,每片两元,销量极佳,成为许多家庭的常备药。

  对于手下的中医,林朝羽要求他们严格遵守《赤脚医生手册》的治疗规范,若有违背,立刻辞退。

  他坚信这本手册的可靠性,毕竟它覆盖了99%的常见病诊治方法,曾在国内培养了无数赤脚医生,解决了农村医疗难题。

  他毫不客气地表示:“我不信经过历史验证的东西,难道信你们那些经验之谈?”

  此外,林朝羽还引入了一些西医设备,如听诊器和针筒。

  目前西药不足,暂时以中药替代。

  他计划未来前往西方国家,设法获取更多药品并尝试仿制——毕竟在六十年代,这些事的监管还很宽松。

  当他们开始干预时,市场早已被我们牢牢把控,即便采购正版药品仍能带来可观利润。

  ……

  ……

  这段时间里,林朝羽的医药产业迎来了惊人的爆发式增长。

  单日销售额竟突破二十万元大关。

  这个数字让陈琪芸震惊不已。

  整整二十万啊。

  青山驱虫丸销量巅峰时单日卖出十二万。

  其余收入来自青山医馆,诊疗费高达六万元,而青山板蓝根片仅贡献两万元。

  这......

  陈琪芸盯着每日销售报表,不禁咽了咽口水:怎么会赚这么多?

  单日二十万。

  月入就是六百万。

  年收入将达到七千二百万。

  这何止是高利润,简直是暴利。

  要计算人工成本。

  林朝羽微笑着查看报表,补充道:需要考虑人工支出,还有场地租金、装修投入、医师薪资、药材采购及运输等各项费用。

  综合计算下来,每日纯利润大概在十一二万左右。

  那也相当惊人了!陈琪芸感叹道,这样算下来年利润超三千万,谁能与我们竞争?

  不能这么乐观。

  现在驱虫药只是暂时热销,未来销量必定会暴跌,毕竟病总有痊愈的时候。

  林朝羽耸耸肩淡然笑道:所以别抱太高期望。

  即便后续再发病,也不可能重现现在的火爆场面。

  我看日后能维持三四万的日利润就很不错了。

  陈琪芸点头认同。

  林朝羽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

  因此我们要加大对青山医馆的投入,加快培养医疗人才,无论男女。

  林朝羽沉稳地说:要让他们快速掌握专业技能。

  等驱虫药利润下滑时,我们可以通过提升医馆收入和其他药品利润来弥补。

  不能仅依赖驱虫药,需要多元化发展。

  林朝羽谋划的是整个产业链。

  除了诊疗服务,更要具备新药研发能力。

  本质上就是要向高端发展。

  陈琪芸忍不住问道:你编撰的那本教材...真的可行吗?

  林朝羽笃定地点头:请对我有点信心好吗?

  陈琪芸不知如何开口,这些日子跟在林朝羽身边,总觉得他的思维方式与众不同。

  普通人赚到钱就心满意足,而林朝羽却在琢磨如何花钱——如何让花出去的钱生出更多的钱。

  这样的眼光和格局,确实不是常人能比的。

  丁来旺打量着眼前的年轻人:叫什么名字?

  对方十八岁左右,闻言咽了咽口水:乔建阳。

  乔建阳?丁来旺注意到他走路一瘸一拐——这是早前帮派斗殴时被砍伤的。

  虽然腿接上了,但筋断了,走路便成了这样。

  因此,义隆社把他踢了出来,给了一笔安家费。

  如今听说林朝羽在招人,乔建阳便找了过来。

  他在义隆社时就听说过,林朝羽是刘长福背后的金主。

  面对四肢健全的丁来旺,乔建阳有些自卑。

  以前在义隆社混的?丁来旺递过一张纸,读读这段。

  乔建阳一看,竟是金镛的《神雕侠侣》最新章节《礼教大防》。

  他定了定神,流利地念道:当下陆家庄上重开筵席......

  读完,丁来旺点头:不错,识字。

  知道来做什么吗?

  乔建阳摇头。

  当医生。

  什么?乔建阳愣住了,我?当医生?

  这完全超出了他的想象。

  没错,丁来旺解释道,这里有医书。

  不用学太深,能判断症状、照方抓药就行。

  你识字,学起来快。

  另外,还会给你实践机会,要尽快掌握。

  乔建阳只觉得不可思议。

  这简直是在开玩笑吧?

  几天前自己还拿着刀棍打打杀杀,现在居然要去拿手术刀当医生?

  乔建阳总觉得这个世界是不是哪里出了问题。

  自己这样的人,真的能当医生吗?

  “另外,关于待遇问题,我们分三个阶段:学习期、实习期和正式工作期。

  学习期间,我们只提供食宿;实习期月薪三百块;转正后,每月工资一千五百块!”

  乔建阳瞪大了眼睛,狠狠咽了口唾沫。

  “一千五百块?当真?”他在外面刀口舔血,最后拿到手的安家费也不过这么多。

  更何况,他的腿已经废了,成了瘸子,重活根本干不了。

  将来能做什么?他自己都不知道。

  可现在,居然让他去当医生?

  简直像做梦一样!

  但转念一想,一千五百块的月薪……

  干了!

  “我什么时候开始学习?”乔建阳突然有些迫不及待。

  “别急,第一批招五十个人。

  你识字快,上手应该不难。

  ”丁来旺想起被林朝羽逼着读书的日子,不由得打了个寒颤,清了清嗓子继续道,“好好学吧,林先生这是给你们机会,你也不想一辈子打打杀杀吧?”

  乔建阳连连点头:“不想!绝对不想!”

  ……

  最终,招了五十人,包括赤脚医生、财务会计培训生,以及额外招募的护工。

  石硖尾、深水埗、浪澄湾……整个西九龙的人口密集区都将设立青山诊所,规模大的叫青山医馆,未来还会升级为青山医院。

  学习的过程枯燥又艰难。

  乔建阳虽然读过书,但面对一堆医学术语和服务理念,还是压力山大。

  以前是砍人的,现在要服务别人?

  想想就头疼。

  可一想到那一千五百块的月薪,他咬咬牙,硬是坚持了下来。

  一个月后,迎来了考试。

  题目是填空题,照着书上答案写就行,开卷考,还有三次机会。

  三次考核不过关,就意味着淘汰的命运。

  接下来的实习阶段,乔建阳格外刻苦。

  林朝羽负责他的伙食,他便日夜埋头苦读。

  有时候他会想,老师讲的话确实有道理——当医生不是混社会砍人,而是治病救人。

  服务到位了,才会有顾客回头。

  乔建阳深以为然。

  一个月后,乔建阳被分配到了石硖尾的青山医馆实习。

  青山医馆的名声早已传开,西九龙一带的居民但凡有点小病小痛,都会来这里就诊。

  挂号费只需两元,药费也控制在十元以内,普通民众完全负担得起。

  虽然是实习生,但病人可不管这些。

  乔建阳只能硬着头皮上阵,遇到不懂的就赶紧翻书,查找治病的方法。

  起初他的动作很慢,但随着病人越来越多,他的熟练度也逐渐提升。

  从频繁翻书到游刃有余,他的医术日益精进。

  “乔医生,太感谢您了,您真是个好人!”一位治愈的病人连连道谢。

  “不用客气!”简单的感谢话语竟让乔建阳心生感动。

  过去的他是个烂仔混混,如今却成了受人尊重的医生。

  “林先生,谢谢您!”

  乔建春发自内心地感激林朝羽。

  他从未想过,自己也能活得如此有尊严。

  原来温和待人,反而能收获更多。

  林朝羽除了教授医术,还注重品德的培养。

  这些学生中,许多人当初混社会也是迫于生计,而非自甘堕落。

  他从中挑选品行端正的人进行教学,不合格的则直接淘汰,以免影响团队。

  第一批五十名学生,经过几个月的筛选,最终剩下四十二人。

  林朝羽便以这四十二人为核心,开设了四十二家诊所。

  如今,他们个个都能独当一面。

  青山诊所。

  诊所内有一名医生带领两名实习医生和两名护士,同时还有一名会计人员。

  定期组织内部学习培训,内容包括国外先进医疗技术的讲解,以及分享和交流遇到的疑难病例。

  会计由林朝羽从总公司直接指派,独立于诊所运营,主要负责日常记账和财务核查。

  定期检查账目,防止诊所内部串通做假账。

  此外,会计还承担一项特殊任务——统计周边居民的人口构成、生活习惯、经济状况等信息,为诊所运营提供数据支持。

  尽管没有计算机辅助,仍通过人工方式进行数据收集和分析。

  林朝羽的诊所扩张策略并非盲目,而是经过精准规划——每覆盖约五千人就设立一家诊所,提供平价药品和医疗服务。

  单家诊所六人团队的月运营成本约六千元,但月收入可达五万元。

  即便如此,面对西九龙庞大的人口基数,诊所数量和医生资源仍存在巨大缺口。

  林朝羽正加速布局,填补这一市场空白。

  ……

  青山集团。

  几位高层齐聚一堂,包括已能独当一面的丁来旺和吴成刚,以及林朝羽的得力助手陈琪芸。

  陈琪芸汇报:“青山驱虫药的销量持续下滑,目前日销售额不足四万元。”

  林朝羽转而询问医馆业绩,丁来旺兴奋回应:“老板,本月青山医馆及诊所总收入已达四百万元!”

  “上个月才一百万,这个月就四百万了?”陈琪芸难掩惊讶。

  “没错!”丁来旺肯定道,“我们的医生仍然供不应求,单家诊所日均接诊量约百人,高峰期可达两三百人,即便不就诊,顾客也会购买药品。”

  尽管前期投入巨大,但诊所已开始实现盈利。

  林朝羽的思路很清晰,首要考虑的并非盈利问题。

  关键在于如何将客户服务做到极致。

  如今,西九龙青山医馆的口碑已经逐渐打响。

  “还有我们的板蓝根!”吴成刚在一旁笑着插话,“现在每天的销售额已经达到三万六千块了!”

  陈琪芸略显惊讶:“这么快就涨上来了?”

  “那当然!”

  林朝羽轻松地摊手道:“其实这个速度还是慢了点儿。

  依我看,驱虫药和板蓝根的销量还会反弹,日销六万应该没问题。

  不过长期来看,驱虫药会持续下滑,反倒是板蓝根,我觉得能一直火下去。”

  陈琪芸点头赞同。

  “成刚,接下来医生的培训工作暂时交给你,板蓝根这块还是由陈姐负责。

  ”林朝羽思索片刻,继续道,“另外,我们得再打一波广告,把驱虫药的客群扩大到整个九龙、新界和香江岛,不能只局限在西九龙。”

  陈琪芸有些迟疑:“花钱投广告?”

  “我倒是有个新想法。

  ”林朝羽晃了晃手中的报纸,笑道,“为什么我们不自己办一份报纸呢?”

  “自己办报?”陈琪芸觉得他简直异想天开。

  “办报没那么简单。

  ”她斟酌着说道,“就连金镛的报纸,要不是靠小说连载,也没多少人会买。”

  “所以,”林朝羽意味深长地笑了笑,“金镛不是已经给我们指了条明路吗?”

  “什么?”

  陈琪芸一时没反应过来。

  林朝羽不紧不慢地说道:“他能写小说,我们为什么不能?”

  “这……”陈琪芸语塞。

  她不禁腹诽,林朝羽的想法总是天马行空。

  什么叫“他能写,我们也能写”?你有那个水平吗?

  “朝羽,我觉得……”陈琪芸犹豫了一下,还是开口道,“我们未必能写出好故事,再说金镛先生的功底摆在那儿,恐怕……”

  “什么故事?”林朝羽瞥了她一眼,“给主角戴绿帽?小龙女被尹志平欺辱,成就‘龙骑士’之名?杨过断臂,小龙女跳崖,黄蓉的女儿郭襄又爱上杨过?最后绝情谷重逢,击杀蒙哥大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