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5章 集中招标不就行了?-《港岛:从60年代开始称霸商界》

  至于混凝土强度不足,可以继续研究。

  整个大陆有那么多科研机构,集中招标不就行了?

  建造方面,可以雇用大陆的工人和工程师,技术则由欧美国家指导。

  这样既能控制成本,又能保证质量。

  最终总花费不会超过十亿港币。

  这点钱历宏城要是筹不到,干脆别当青山银行总经理,直接去要饭算了!

  历宏城听完,震惊不已。

  “林总,汇丰也要建摩天大楼?还是四百米高?”

  他知道林朝羽持有汇丰股份,但并非董事,无权决定建楼事宜。

  难道是汇丰总裁沈弼透露的?

  可若有此计划,汇丰早该公布以提振股价。

  然而目前毫无风声!

  面对历宏城的疑惑,林朝羽淡然回应:

  “青山集团现已持有汇丰17.85%股份,未来三到五年内,我将成为最大股东。

  建不建,我说了算!”

  去年香江工人大罢工,英资企业撤离,经济低迷。

  林朝羽借机渲染经济危机,导致股市暴跌。

  期间,他通过数百个账户低价吸筹,其中包括汇丰银行。

  如今他已是汇丰第三大股东。

  若想控制汇丰,当时便可做空,但他选择隐忍,以免打草惊蛇。

  尽管青山银行不具备汇丰银行那样的发钞权,但其业务覆盖范围和客户群体远超汇丰两倍以上。

  存款规模更是汇丰的五倍多。

  这一优势源于华人资本的崛起与工薪阶层的信任。

  此外,青山银行贷款审批虽严,放款效率却极高——无需像汇丰那样经历层层关卡,动辄耗费半月甚至整月。

  更关键的是,执掌汇丰的沈弼实为自己人。

  他能坐上这个位置,全赖林朝羽在背后的运作。

  因此,耗资兴建摩天大楼绝非难事。

  不过林朝羽并未向历宏城透露这些内情,只笃定地表示:汇丰必定会参与摩天大楼计划。

  除青山银行外,同舟共济会的成员也需共同发力。

  比如何善衡执掌的恒生银行,规模虽略逊汇丰,仍是港岛银行业翘楚。

  摩天大楼项目自然少不了它的参与。

  酒店业同样亟待升级——当时整个香港尚无五星级酒店。

  要推动金融、旅游及奢侈品产业发展,高端酒店与豪华游轮等配套设施必须同步建设。

  如此庞大的工程绝非林朝羽独力可支,需要同舟共济会全体成员携手推进。

  为此,林朝羽特意召集核心成员前往大雾山度假村商谈。

  当众人听完他对香港未来的蓝图规划后,无不震撼。

  有人直言:按会长的构想,没有上千亿资金根本难以实现,我们眼下实在力有不逮......

  最终技术将引入海南等地,并选派香港人才赴美深造。

  实际上,千亿规模仅能改善香港局部区域的杂乱面貌。

  要彻底重构全港交通、城市规划等体系,不仅需要天文数字的资金,更需数十年持续投入。

  当前首要任务,是夯实金融、旅游及奢侈品这三大产业的根基。

  包玉刚听罢面露难色:林老弟,赴英前你让我投资船厂,现在又推出这等宏图大计。

  咱们能否专注做好一件事?待资金充裕再谋发展岂不更稳妥?

  “船厂要建,这些事也必须做。

  我清楚各位的能耐不及我林朝羽,无法同时兼顾多线事务。

  但越早入场,你们能分到的利益就越多。

  若等香江格局定型,再想进场,恐怕得掏出如今十倍的代价。

  当然,在布局这些行业时,我们还得靠实业打下根基。

  包兄,你主营运输,可船只多半是租来的。

  眼下你们既要付租金,又要承担维修、保养等杂费。

  真正赚大钱的并非你们,而是造船厂。”

  林朝羽细致剖析道:“一艘船的造价才多少?后续开支却全由你们承担。

  包兄,生意做得再大,终究比不过船厂的利润!”

  “话虽在理,可造船是技术活,我们这群粗人实在有心无力……”

  果真如此吗?

  林朝羽内心嗤之以鼻。

  没有技术,难道不能购置设备自行组装?

  若能整合造船产业链,自建船只、自营运输,便能握紧国际竞争优势。

  否则一旦遭遇价格战,整个运输体系顷刻就会崩塌——这正是缺乏核心竞争力的恶果!

  他未反驳包玉刚,转而说道:“此事暂且搁置。

  今日邀诸位前来,是为共商香江未来方向。

  市场与国际形势虽不由我们掌控,但我们的行动将左右香江发展。

  金融、旅游、奢侈品三大领域必成风口。

  稍后我会游说港督府推进这些产业,诸位可选择与我合作,亦可坚守原有行业。”

  “此外,我林朝羽多言一句:无论何时都要深耕实业,尤其是工业与高精尖领域。

  别妄想靠老本行躺赢,否则迟早有人要被时代洪流吞没!”

  众人对这番话深信不疑。

  眼前这个二十多岁的年轻人,用不到十年便完成了他们数十年的积累,更将其远远甩在身后。

  如今青山集团任意一家子公司,都足以碾压他们的产业。

  只不过——他们确实力有不逮,资金困窘。

  不像林朝羽家底雄厚,随手就能掷出四千六百万英镑。

  该死的……搞个顶级奢侈品真要烧这么多钱?那可是英镑!折合港币四亿六千万啊!

  谁敢这么胡来?也就林朝羽敢如此挥霍。

  可实际上,这些都是炒作的噱头。

  真正的价值根本达不到这个数。

  最值钱的无非是那几颗钻石,但这些钻石也不是他花钱买的,而是林朝武用一百辆货车换来的。

  如今金库里还存着几颗大钻石和几百颗小钻石。

  若将它们加工成奢侈品,绝对能卖出几千万英镑的高价。

  毕竟,这可是英国贵族专供的珍品……

  这次聚会,林朝羽并非一定要寻找志同道合的伙伴,他之所以将这些信息透露给同舟共济会的核心成员,无非是想让他们在香江站稳脚跟。

  但一切发展都必须以实业为根基。

  否则,未来面对风险时,他们只会一败涂地。

  林朝羽与众人商讨了一下午才离开。

  正值晚饭时间,林朝羽却没回家,而是让司机驱车前往汇丰银行。

  他要去向沈弼借钱!

  ……

  自从坐上汇丰银行总裁的位置,沈弼的身份和地位日益攀升。

  虽然业绩平平,但在他任职期间,汇丰银行的发展确实在稳步推进。

  得知林朝羽登门,他亲自下楼迎接。

  “林先生,好久不见!”

  “沈总气色越来越好了……”

  寒暄几句后,林朝羽直接道明来意。

  沈弼顿时困惑不已:“林总,您既然拥有青山银行,为何还要来汇丰借钱,而且一开口就是十亿?”

  “青山银行确实是我的,但我总不能掏空它的家底吧。”

  林朝羽笑了笑,接着说:“况且,我借钱可是给汇丰银行送业绩。

  十亿本金,光是利息就能让你们赚得盆满钵满,沈总难道不乐意?”

  沈弼连忙摆手:“怎么会!我只是好奇罢了。

  林先生不仅是汇丰的优质客户,还是股东,我若不借,这位置恐怕也坐不稳。

  不过,您这次借钱是要做什么?难不成又想收购哪家工厂?”

  “我在家电研发上遇到了一些阻碍,尤其是半导体行业,影响很大。

  为了提升产品性能,只能自主研发半导体技术。”

  半导体的发展始于1947年,但真正的腾飞是在五十年代末。

  据数据统计,1957年日本半导体产业规模仅为美国的五分之一,可到了1959年,日本的半导体技术已突飞猛进!

  这种技术水平已经达到了与漂亮国比肩的高度。

  同年,日本向漂亮国出口了多达400万台半导体收音机。

  到1960年,日本晶体管的年产量已突破一亿只,涵盖计算器、收音机等多种电子产品。

  凭借这一技术优势,直到90年代末乃至21世纪初,华夏市场上的收音机大多依赖日本进口。

  尽管华夏也有自主品牌的收音机,但关键的半导体元件仍需从日本采购。

  半导体行业随后迎来高速发展,个人计算机成为其中的核心领域。

  按林朝羽原本的计划,半导体产业本应在八十年代才提上日程。

  然而,日本企业的快速进展给他带来了巨大压力。

  当时已有日本企业提出将半导体技术引入空调系统,以实现更精准的温控。

  一旦这种技术落地,林朝羽依赖水银膨胀原理的物理温控方案将彻底被淘汰。

  水银作为有害物质,在正常运行时虽无问题,可一旦发生事故,后果将不堪设想。

  因此,半导体研发必须即刻启动!

  尽管对这一领域并不熟悉,但跨界对林朝羽来说并非首次。

  缺乏技术就去寻找技术,缺少人才便高薪引进。

  十亿港币的借款必须发挥最大价值。

  然而,香江并不适合发展半导体产业。

  一方面土地资源有限,另一方面电力供应也无法满足需求。

  海南或大陆才是更合适的选择。

  当时全球半导体行业以漂亮国为首,日本紧随其后,其他国家尚未意识到其重要性。

  林朝羽的合作目标自然首选漂亮国。

  凭借青山医药与辉瑞的合作关系,以及作为福特空调供应商的身份,漂亮国半导体企业对他态度相对开放。

  不过,对方不可能直接出售技术。

  他们要求林朝羽在漂亮国设立合资研究室,并以美方控股为条件。

  尽管这是常规商业流程,但考虑到漂亮国未来的种种限制手段,林朝羽果断拒绝了这一提议。

  林朝羽坚持由自己的研究室主导技术研发,成果所有权也归他所有。

  漂亮国的企业只能参与分红,无权干涉技术归属。

  谈判破裂!

  林朝羽不再浪费时间,转而以高薪挖人。

  对方开出三千美元的月薪,他就翻倍至六千美元,甚至一万美元。

  他不信如此丰厚的待遇还吸引不到顶尖人才。

  尽管半导体技术起源于漂亮国,但早在1977年,日本已在技术上全面超越,并保持了两年领先。

  若不是后来的广场协议,漂亮国的半导体产业恐怕会被日本彻底碾压!

  因此……该出手时就得出狠招!

  林朝羽同样盯上了日本的半导体专家。

  即便这些人忠于国家,但他总有办法突破。

  金钱 无效?那就试试其他手段。

  只要能抓住弱点,人才就能为己所用。

  当然,培养本土人才才是根本。

  此时的大陆虽教育资源有限,但人才辈出。

  挑选一批天才专攻半导体,两三年后即可投入研发。

  这个时代的半导体技术尚处微米级别,突破并非难事。

  只要肯埋头苦干,五年内赶上漂亮国绝非空谈。

  眼下最关键的是选定产业链的落脚点。

  硅是半导体的核心原料,因此原材料供应至关重要。

  权衡再三,林朝羽决定将半导体产业落户广州。

  这里航运便利,港口发达,经济受香江辐射,还能争取大陆的政策支持。

  然而,就在林朝羽准备动身前往广州洽谈时,青山集团与同舟共济会合建的大学正式竣工,急需他出席命名仪式。

  此事迫在眉睫,林朝羽只得取消行程,改派王荣代劳……

  ……

  林先生,您创办这所大学的初衷是什么?

  林先生,据悉大学由您独资兴建,您会为它取什么名字?

  林先生……

  大学门口早已挤满记者。

  林朝羽下车后,记者们蜂拥而上,抛出一连串问题。

  但他未作回应,径直走向校内。

  林朝羽刚走进校园,又一辆轿车缓缓停在校门前。

  来人一下车,所有记者立刻调转方向,放弃了林朝羽,蜂拥而至围向这位刚下车的人物。

  因为此人正是香江总督戴麟趾。

  他和林朝羽一样,并未理会记者的追问,径直步入校园。

  除了他们,参加仪式的还有同舟共济会成员以及部分英国商人。

  “林先生,恭喜你的大学终于落成!”

  见到戴麟趾,林朝羽微微一愣,随即快步上前:“港督大人亲自光临,未能远迎,实在失礼!”

  “不必客气!”

  戴麟趾笑着摆手:“我也是刚得知消息,未及通知便贸然前来。

  香江能有自己的大学,值得庆贺。

  作为总督,我理应到场。

  不过,林先生,听说这所大学还未正式命名?”

  媒体争相报道,香江市民振奋不已,纷纷称赞林朝羽对教育的卓越贡献。

  “就叫香江交通大学吧!”

  “这名字似乎……”

  戴麟趾一脸困惑地看着林朝羽。

  为何要叫“交通大学”?

  据他所知,林朝羽与同舟共济会合办的是一所综合性学府,涵盖机械、电子、医学等诸多领域,而交通相关的桥梁、隧道、公路等专业并未列入其中。

  这名字似乎与“交通”二字毫无关联!

  林朝羽解释道:“华夏古籍《易经》中有云,‘天地交而万物通’,取其‘交通’二字,意指包容万物、贯通古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