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4章 组建自己的精锐团队-《港岛:从60年代开始称霸商界》

  他随手开拓个新领域就能赚得盆满钵满,而我们只能在传统行业挣点辛苦钱。

  所以眼下再难,我也在组建自己的精锐团队。

  未来这些人必将在高附加值行业崭露头角。

  你们也该早做打算。

  这番话让在场众人陷入沉思。

  李福兆率先打破沉默:包兄所言极是。

  再不奋起直追,只怕连林会长的背影都看不清了。

  本想听些好消息,结果倒挨了顿训。

  有人苦笑道,道理我们都懂,可高附加值行业门槛太高,前期投入就能让我们倾家荡产。

  但若固守低端产业,又如何进步?到底该进军哪个领域?

  包玉刚目光扫过众人:你们都不看新闻吗?美国、德国、日本的工业够发达吧?他们正在攻关什么技术?就算不了解这些,世界顶尖大学的研究成果总能看到吧?若连公开资料都找不到灵感,那只能说明确实不适合这行。

  他竖起一根手指:我这边有几个方向供各位参考。

  首推新材料——性能优越的新型材料永远不愁市场,这个领域绝对值得重金投入。

  “其次是精密仪器!林先生曾提到,未来的趋势必定是深入研究微观世界。

  因此,精密仪器将扮演至关重要的角色。”

  “再者是半导体!不过这一领域的投入相当巨大。

  如果你们能够下定决心坚持下去,或许可以尝试涉足。

  当然,并不是要你们涉足整个行业,而是专注于其中的某一环节,将其做到极致。

  这样一来,未来半导体材料的生产,岂不是非你不可?”

  “最后,则是清洁能源以及储能电池的发展。

  这些技术在未来将与其他任何领域同等重要。

  若能提前布局,我们便有机会成为行业的掌控者。

  一旦占据主导地位,定价权自然牢牢掌握在我们手中!”

  在得到林朝羽的指点后,包玉刚对未来的发展方向有了明确的认识。

  于是,他立即开始行动。

  目前,他已成功招揽了两位数学专家,以及几位在物理学领域成就斐然的学者。

  此外,他还前往大陆,与当地高校建立合作关系,为学子们提供高薪岗位,逐步培养人才。

  虽然是在效仿林朝羽的做法,但在聚集了这些人才后,包玉刚深刻认识到自己与林朝羽之间的差距。

  至于李福兆、董浩云等人,此刻也恍然大悟。

  他们将今日的谈话牢记于心,正是这番话,使得他们在未来成为了各自行业的领军人物。

  尤其在技术领域,他们的成就令国外同行难以企及。

  当然,这些都是后话……

  林朝羽的造富能力被传为佳话。

  就连见多识广的陈琪芸也感到震撼。

  汇报完工作后,陈琪芸满眼钦佩地说道:“阿林,你实在太了不起了。

  外界将你传得神乎其神,但我觉得他们说得没错,你确实非同凡响……”

  林朝羽并未回应这些称赞,而是专注于手中的资料,眉头紧锁。

  过了许久,他才抬起头问道:“关于这件事,你有没有进一步调查?”

  “啊?”

  陈琪芸一时没反应过来,以为他在询问外界的传闻。

  正想解释,林朝羽却先开口道:“漂亮国的医疗事故为何如此严重?区区针灸竟能导致瘫痪?这恐怕不是在治疗,而是在蓄意伤害……”

  虽然林朝羽对中医没有深入研究,但他了解一些基本原理。

  针灸即便取穴有误或手法不当,也不至于造成如此严重的后果。

  针灸治疗通常需要多个穴位配合,并辅以药物,才能见效。

  但仅仅一个穴位出错,竟导致病人瘫痪。

  此事难道不蹊跷?

  “这件事……”

  陈琪芸以为林朝羽在责备她,语气顿时低沉下来:“我亲自派人去漂亮国调查,详细核实了病人的状况和诊所的情况,但没发现任何异常。

  阿林,这次是我的疏忽……造成的损失,由我来承担吧!”

  “胡说什么?”

  林朝羽眉头紧锁:“芸姐,我不是怪你,只是实在想不通其中的逻辑。

  你在青山医药这么久,应该明白中医的医理。

  即便你不精通,也该知道,即便是扎错四五针,也不至于让人瘫痪。

  可这次偏偏只错了一针,就酿成如此后果……此事必有古怪!”

  “我认为此事背后有人操纵,利用那个白人患者刻意为之,甚至可能结合了其他医疗手段。

  若不查清,日后类似事件还会发生。

  如果医疗事故频发,我们在漂亮国的诊所必将遭受重创,甚至可能被迫退出。

  毕竟,我们的存在,已经严重影响了当地医疗机构的利益。”

  有些中医治疗手段极其简便。

  比如脱臼,在漂亮国可能要动手术。

  但中医只需一拉一按,短短十几秒就能复位,费用不过十美元。

  而手术至少上千美元。

  再比如骨折——

  中医只需正骨后固定夹板或石膏,静养月余即可痊愈。

  但西医却要植入钢钉,愈合后再做拆除手术,前后花费上万美元。

  西医的核心理念是盈利,而中医的羽旨是治病救人。

  青山诊所在漂亮国的收费虽比香江高两三倍,但相比西医医院,仍便宜得多。

  价格低廉,患者自然更倾向选择青山医馆,而非医院。

  某些慢性疾病如高血压、心脏病等,往往难以彻底治愈。

  通常通过药物控制可以稳定数年病情,这并非难事。

  但西医的治疗方式往往依赖长期服药来控制症状,或者直接建议手术治疗。

  这背后牵扯的实质是利益博弈。

  正因如此,林朝羽隐约感觉此事另有隐情。

  “林总,您是怀疑事情另有蹊跷?”

  “但愿是我想多了,但目前的迹象让我不得不怀疑。

  对了,当初派去调查的人是谁?他对中医有了解吗?”

  陈琪芸迅速答道:“是公司的一位中医专家,他之前也提出过类似质疑,但经过详细检查后并未发现问题。

  所以……我们最终认定这是一起医疗事故。

  后来内部讨论时,有人认为可能是饮食习惯和体质差异导致的。”

  这个解释在林朝羽看来有些勉强。

  虽然不同人种体质存在差异,但身体机能的基本原理是一致的。

  难道他们呼吸的不是空气,摄入的不是食物?

  总之,林朝羽认为必须严肃对待此事。

  他立即拨通许漫丽的电话:“查一下青山医馆哪位中医医术最精湛,你亲自去请他过来,我有要事咨询。”

  “医药公司的中医专家不是更权威吗?为什么不请他们?”

  “他们理论水平虽高,但临床经验未必比得上常年坐诊的老中医。

  我需要多方验证。

  如果真有问题,必须彻底调查清楚,否则可能影响全局。”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两小时后,青山医馆的老中医来到林朝羽办公室。

  见对方年过六旬,林朝羽连忙起身相迎,亲自搀扶老人入座。

  “魏老,有件事想请教您的意见。”

  说着,他将医疗事故的相关资料递给对方。

  “林总太客气了,有什么需要尽管吩咐。”

  魏老戴上老花镜,仔细翻阅资料。

  林朝羽和陈琪芸不再交谈,静静等待。

  当看到老人眉头紧锁时,两人对视一眼,心知事情果然不简单。

  两人对视片刻。

  约莫五分钟后,老中医放下资料问道:“林总有什么想问的?”

  “我想确认这治疗方案是否正确。

  另外……行医时使用针灸是否妥当?”

  “这……”

  老中医点头道:“方法是对的,但……属于极其冷门的疗法。

  通常很少有人采用。

  只需在这几个穴位下针即可。

  这种疗法效果最佳。

  或者换这几个穴位也行……林总,总之这种手法只有老中医才懂。

  怎么,出问题了?”

  “确实如此,魏老。

  有医生用了这种方法,结果患者瘫痪了。”

  “什么?”

  老中医震惊地望向林朝羽:“不可能,绝不可能!针灸就算扎错位置,也不至于如此。

  林总,这绝不是针灸导致的。”

  林朝羽不由看向身旁的陈琪芸。

  只见她也眉头紧锁。

  “芸姐,这事果然不简单,交给我吧。”

  “阿林,对……对不起!”

  林朝羽摇头道:“芸姐,责任不在你。

  即便你不想发生这种事,但人心难料。

  有些时候,我们身不由己。

  不必自责,我会处理好。”

  陈琪芸沉默不语。

  但从她的神情能看出,她此刻充满愧疚。

  林朝羽虽担忧,却未再出言安慰。

  他认为,尽快解决此事才是最好的安抚。

  他转而询问老中医:“魏老,这种针 传授给学生吗?”

  “通常不会!”

  魏老语气肯定:“中医治疗手段千变万化,同一种病症,不同医生会给出不同方案。

  哪种疗法最有效,需靠医生不断积累经验、持续学习。

  因此……若非十年以上经验的老中医,一般不会传授这类偏方。

  当然,凡事无绝对。”

  “也就是说,知晓此法的人不多,且通常不会轻易传授?”

  “没错!”

  若真如此,漂亮国的青山医馆仅五年历史。

  而教导白人学医,不过四年光阴。

  即便有人天赋异禀,在中医上造诣非凡。

  可四年时间,最多掌握他人五六年的本事。

  这些不过是理论上的推测。

  漂亮国与香江不同,那里有着严格的工时制度。

  每天固定工作八小时,即便加班也有诸多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