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5章 你的位置还能保住吗?-《港岛:从60年代开始称霸商界》

  但如果有人比你更强,你的位置还能保住吗?

  答案是否定的。

  青山集团的管理逻辑很简单:能者上,庸者下。

  若无法胜任当前职位,就会被降级。

  随之而来的,是薪资和分红的大幅缩水。

  普通管理层的年终奖可能只有几万港币,而高管的年终分红却是百万起步。

  差距显而易见。

  接下来是赵明旭,青山电器总经理。

  他今年的业绩亮眼,分红高达一千四百八十万。

  随后是许范英,一千八百六十五万……

  陈琪芸,两千六百五十八万……

  钮壁坚,一千九百万……

  今年,分红超过千万的高管超过二十人,五百万以上的有五十人,三百万以上的达到一百三十人。

  这样的分红规模,令包玉刚等人感慨万千。

  尽管众人已经习以为常,但与自己相比,差距依然悬殊。

  这些仅仅是总经理级别的分红,而那些副总经理以及部分关键岗位的经理,手中还持有分公司的股份。

  若将他们纳入统计,至少上千人能获得类似的分红。

  虽然这些人的分红远比不上总经理,但十几万的分红依然不在话下。

  综合计算,整个分红规模至少达到了十亿港币!

  如此庞大的金额,甚至超过了包玉刚等人大半年的净利润。

  两者之间的差距,实在难以相提并论。

  分红结束后,会议转向公司明年的计划。

  林朝羽明确提出,明年公司的净利润必须突破二百五十亿。

  根据各部门的汇报,明年将有大量新产品投入生产。

  这些产品大多属于高附加值类别,且国际市场需求旺盛。

  尽管无法保证每款产品都能成为爆款,但凭借先发优势,这些产品在市场上几乎难逢对手。

  若在这样的条件下仍无法达成目标,相关责任人应当主动引咎辞职。

  林朝羽发言完毕,王荣接过话题。

  他的讲话更为细致,但也未能涵盖每家公司的具体细节,仅对部分重点企业进行了简要说明。

  随后,被点名的几位分公司总经理逐一汇报了年终总结。

  就在会议接近尾声时,林朝羽忽然看向包玉刚,说道:“包总,你也来说两句。”

  包玉刚略感意外,但仍起身发言:“各位,我虽非青山集团的管理层,但有幸与林总合作,成为他的伙伴。

  正因如此,我持有部分股份,这些年也得以参与青山集团的年终会议。”

  “我来到这里,并非只为丰厚的分红,更是为了学习。

  放眼香江,大型企业众多,但青山集团无疑是首屈一指的存在。

  即便在全球范围内,能与青山集团规模比肩的企业也寥寥无几。”

  “这些顶尖企业,无一不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无论是管理模式、扩张策略,还是应对未来挑战的能力。

  只有不断提升自我,才能真正超越对手。

  诸位认为呢?”

  林朝羽让他站出来分享这些内容,并非为了让他出风头。

  而是另有所图。

  “诸位,香江的崛起历经坎坷。

  十年前,这里九成以上的工厂还被英国洋行掌控。

  那时的你们或许默默无闻,对那段岁月感触不深。

  但包总、李总他们能走到今天,成为我林朝羽的伙伴,全是凭真本事拼出来的。

  他们拥有过人的智慧、无畏的勇气、独到的眼光以及卓越的管理才能,这才脱颖而出。”

  “反观各位,虽也优秀,却少了些胆识与远见。

  这些短板,得靠你们自己弥补。”

  “不知你们是否察觉,公司的战略布局和投资方向大多由我提议,你们负责落实。

  但我不可能面面俱到,总会有疏漏的商机。

  这时候,需要你们主动发掘机会,而非等待总部指令。”

  “当你们足够杰出时,便不再是青山集团的雇员,而是与我并肩的合作伙伴。

  我期待各位提升格局、精进管理能力。

  唯有不断突破自我,未来才能成为行业翘楚,而非局限于固定的薪水和分红。”

  “话就说到这里,散会吧。”

  ……

  人散去后,包玉刚饶有兴致地问道:“刚才让我发言,是为了点拨他们?”

  林朝羽微微一笑:“包兄,企业的壮大不能只靠顶层决策。

  如今青山集团的战略全由我主导,久而久之,高层难免产生依赖。

  换作普通企业倒无妨,但青山集团是综合性巨头,未来要靠这些骨干来支撑。

  借你之口点醒他们,若仍冥顽不灵,淘汰便是。”

  这世上从不缺能人。

  多数人平庸,只因缺少机遇。

  但抓住机遇后若固步自封,终将泯然众人。

  唯有持续进取,方能跻身巅峰。

  就像历宏城,开拓海外市场的构想本该由他提出。

  而非我来代劳。

  所有谋划,更该由他亲力亲为。

  然而在此事上,历宏城的种种决策让林朝羽意识到,此人只擅长维持现状,缺乏开拓进取的魄力。

  若继续这样下去,青山银行必将停滞不前,甚至可能被内部的蛀虫侵蚀。

  若非眼下无人可替,林朝羽早已撤换他的职位。

  他需要的是一位兼具胆识与沉稳的领导者。

  随着青山集团的业务不断扩张,未来势必引进国外优秀的职业经理人。

  这些精英自幼接受顶尖教育,又曾在国际大企业历练,其眼界与能力远超青山集团现有的管理层。

  因此,集团内部的管理者必须不断提升自我,以应对未来可能面临的冲击。

  否则,他们终将被取代,甚至逐渐边缘化。

  一旁的包玉刚听完这番话,深表赞同。

  他点头道:“此言有理,未来的发展节奏只会更快,眼下这批人虽优秀,却未必能适应日新月异的变革。”

  说罢,他看向林朝羽,赞许道:“林老弟,你这番谋划颇具远见。

  你的思路也给了我不少启发,回头我也该效仿你,放手让他们去开拓业务,免得所有压力都落在我一人肩上。”

  “包兄,目前您还是维持现有的管理模式为好,不必急于效仿我。”

  林朝羽摇头道:“我之所以如此安排,是因为青山集团涉及的行业众多。

  各领域的实际状况,只有一线管理者最清楚。

  而我只能把控大局,无暇顾及细节,也难以事事预料。

  包兄,待你的产业规模足够庞大时,再考虑这种模式也不迟。

  否则,反而容易被人掣肘。”

  “可……难道你不担心被架空?”

  “各分公司的经理均由总部管控,我只需管理好核心团队即可。

  即便有人企图架空我,也仅限一家分公司,掀不起什么风浪。”

  “有道理!”

  包玉刚恍然道:“除了你个人的手腕,制度的约束也确保了无人能真正架空你……”

  与包玉刚等人畅谈良久后,众人各自离去。

  而返回分公司的总经理们则开始筹备年终总结,同时核算年终奖及第十三个月的薪水发放事宜。

  当员工们拿到丰厚的年终奖时,无不欣喜若狂,纷纷感叹能在青山集团旗下工作,实在是莫大的幸运。

  其他工厂或许也有福利,但谁能比得上青山集团呢?

  他们提供十三薪吗?

  年终奖加上十二月工资,再额外多发一个月,算下来通常能有五千港币。

  就算少一些,也有三千港币。

  此外,还有专属折扣券。

  这些福利,其他工厂可没有。

  普通市民想拿优惠券还得花钱买,但青山集团的员工却能免费领取,一分钱都不用掏。

  正因如此优厚的待遇,他们感觉今天简直像在过年……

  对香江而言,年货节是一年中的重头戏。

  许多商家为了冲刺销量,提前一个月就开始备货。

  囤得越多,进货价就越低。

  若能把这部分成本让利给市民,生意绝对火爆!

  香江,元朗工业园。

  严宽蹬着三轮车,一大早赶来进货。

  可到了现场,他愣住了——

  整个工业园停满三轮车,更多的是货车。

  见人们排着长队,他只好跟着等候入园。

  等待实在无聊,便和旁边的小老板搭话:

  今年怎么回事?人比往年多太多了!以前也有人提前订货,但哪有这种阵仗?

  谁说不是!早知道去年十月就该囤货。

  老兄你做哪行?

  卖服装的。

  这么多人,不知道还能不能拿到货。

  放心,厂家早知道年货节火爆,肯定提前备货。

  不过今年竞争肯定激烈。

  严宽深以为然。

  香江年货节已成特色节日。

  不仅本地人疯抢,东南亚游客也来扫货——

  别处可找不到这么划算的商品。

  就连海南、广东的顾客也会专程赶来。

  可买的人虽多,卖货的商铺更多啊。

  青山集团举办的年货街已难以满足市民的采购需求,周边商铺也纷纷自发推出折扣活动,并接受青山集团的优惠券。

  这一变化让不少商户感到压力,生意难免受到影响。

  严宽叹了口气,忧虑道:“生意越来越难做,以后该怎么办?”

  对面的人笑着提议:“本地市场不好做,不如试试外贸?”

  严宽顿时来了兴趣,从包里取出一包烟,递了一根过去,问道:“外贸生意好做吗?我一直听说,但从没接触过。”

  对方接过烟,笑了笑:“我也是刚入行不久,略懂皮毛。

  你要是想听,我可以分享些经验,但万一亏了可别怨我。”

  见严宽没有反对,他便继续说道:“外贸其实很简单,就是从大陆采购商品,转卖到东南亚这些地方,赚个差价。”

  严宽有些疑惑:“大陆的货质量一般吧?能比得上咱们香江的?”

  对方摇摇头:“香江的货当然卖给香江人,可东南亚工资低,他们更看重价格。

  要是能用大陆的成本做出香江的品质,那利润才高。

  不过刚开始还是稳妥点,先卖普通货试试水。”

  严宽追问:“您现在是自己开厂还是直接进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