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8章 决策!-《港岛:从60年代开始称霸商界》

  几位分公司的负责人正静候他的决策。

  “可以行动了。”

  邵文忽然开口。

  “具体怎么做?”

  赵明远问道。

  “‘价值投资’配合‘高频交易’。”

  邵文答道,“通过华昌证券买入置地集团股票,提高我们的持股比例。再用华昌通讯释放消息,就说置地即将达成重大合作,刺激市场信心。”

  “是要打舆论战?”

  “不,是利用‘信息差’。让市场相信他们前景更好。”

  华昌证券交易厅里,分析师与交易员紧盯大盘,屏幕上红绿交错。

  “按指示买入置地股票!”

  交易指令下达,买单接连涌入市场。

  同一时刻,华昌传媒发布快讯:“置地集团即将与国际公司签下数亿合同。”

  消息迅速传开,股价一路冲上二百二十元。

  “然后呢?”

  “继续买,直到我们持股足以参与决策。”

  邵文接着说:“华昌发展银行会提供‘信贷杠杆’支持这次收购。”

  “不怕对方反击吗?”

  “他们也需要时间应对这个股价,更别说现在入场成本已经很高。”

  邵文拿起电话,打给王震。

  “王总,银行那边信贷杠杆安排好了吗?”

  王震的声音平稳:“已经就位,可以提供三倍杠杆。”

  “按计划进行,华昌证券继续购入股票,华昌银行提供信贷担保和融资支持。”

  “要注意控制流动性风险,同时启动债务重组与资产负债匹配机制。”

  “短期内会有一些资金压力。”

  “但值得。只要把置地纳入华昌旗下,长远看利大于弊。”

  李伟收到银行担保通知。

  “各位注意,银行已经批了杠杆,我们全力做多!”

  交易员十指如飞,屏幕数字不断跳动,邵文对置地的持股比例持续攀升。

  华昌集团顶楼,邵文与刘建相对而坐。茶几上茶香袅袅,旁边摊着一份最新的股市简报。

  “老板,股价已经很高,不如直接推到二百五,然后一举拿下。”

  ** 神情焦急,手指不停敲着桌面,显然是经过了反复考量。

  张远略作思索,随后含笑回应:“你的提议很有价值,不过,我另有计划。”

  “您指的是?” ** 疑惑地追问。

  “现金流。我想让华洋商行在鼎盛地产上尽可能消耗资金。”

  张远缓缓转动茶杯,嘴角带着一丝笑意。

  “您是想用‘烧钱’来拖垮他们?”

  ** 顿时领悟了张远的意图。

  “没错。华洋商行现在势头虽猛,但实际现金流并不稳固。通过一系列操作,我要让他们疲于应付,无力反击。”

  “这就像是在打‘心理战’。”

  “商战本就是综合实力的较量,不只是股份的争夺。”

  张远目光锐利,语气沉着。

  “我们可以用不多的资金,在华洋的主场上制造变数,逼他们不断投入现金应对。”

  “那我们该怎么着手?”

  “继续通过远航证券吸纳鼎盛地产股份,但节奏要稳,要让华洋感受到压力。远航科技和远航传媒也要配合,一边拓展新业务推高股价,一边放出消息动摇市场对华洋的信心。”

  “这样一来,华洋就不得不花更多钱维持他们在鼎盛的地位。”

  “而这一切会无声地侵蚀他们的财务根基,等他们察觉,为时已晚。”

  张远起身走向窗边,望向整座城市。

  ** 也随之站起,两人对视一笑。

  “好,就这么执行。”

  张远最后说道。

  张远坐在办公桌前,赵雨递来最新的市场分析报告。

  “赵雨,通知陈志明,继续吸纳鼎盛股份,但注意控制节奏。我要华洋感到压力。”

  “明白,张总。”

  赵雨迅速离开了房间。

  远航证券总部,陈志明一边盯着屏幕,一边指挥交易团队。

  “这次买鼎盛的股票,我们不求快,要稳。要让华洋感受到压力,却又摸不清我们的意图。”

  交易员们纷纷点头,开始分批购入鼎盛股份,避免引起市场剧烈波动。

  “这次与鼎盛合作,我们要让市场看到鼎盛的潜力,以及远航科技的实力。”

  刘立伟收到张远的指示,开始周密安排。

  “我们需要发布一些分析和报道,内容集中在华洋可能面临的问题上,例如‘管理压力’、‘资金链紧张’等。要低调,但切中要害。”

  几天后,鼎盛地产的股价逐步上涨,而华洋商行则面临着市场信心下滑的困扰。

  在怡和洋行的总部内,约翰逊家族与戴维森齐聚一堂,神色严肃。

  “究竟发生了什么?最近针对我们公司的负面报道越来越多。”

  戴维森抓起一份报纸,头条赫然写着:“怡和洋行资金链承压,市场忧虑加剧”。

  他冷笑一声:“这一定是陈峰在背后操纵!”

  与此同时,飞鹰集团大楼的会议室里,陈峰正站在巨大的电子屏幕前,屏幕上跳动着股市行情与实时数据。

  周志明、王志强和李国华等人围坐一旁,气氛凝重。

  “现在置地集团的股价已到210港元,接下来我们要稳步推高至230港元。”

  陈峰手中握着一份详细的操作计划。

  “明白,总裁。我们会通过飞鹰证券持续增持,同时利用飞鹰科技和飞鹰传媒发布利好消息,增强市场信心。”

  “好,开始行动。”

  陈峰一声令下,屏幕上的数字缓缓攀升。

  而在香江另一端的摩天大楼内,郑裕彤坐在装潢奢华的办公室中,窗外是繁华的城景。

  他对面坐着刘启明,两人正悠闲品茶。

  “看来陈峰这次投入不小。”

  刘启明盯着屏幕上不断变化的股价,轻声说道。

  “是的,他结合了‘僵尸策略’与‘套利交易’,意图非常明显。”

  郑裕彤放下茶杯,神情认真。

  “您认为他的真正目标是什么?”

  “吞并怡和洋行。”郑裕彤目光深远,“通过操控置地股价,不仅能消耗怡和洋行的资金,还能吸引其他投资者,从而压低其整体市值。”

  “这招可谓一箭双雕。”刘启明不禁感叹。

  “确实,但这也是一步险棋。如果操作失误,飞鹰集团自身也可能受损。”

  郑裕彤微微一笑:“不过看陈峰如此从容,想必早已考虑到各种可能。”

  “那我们该如何应对?”

  “静观其变。”郑裕彤笑道,“有些时候,看戏也是一种策略。”

  刘启明点头,二人重新端起茶杯,继续品茗。

  “怡和洋行在这场金融战中处于明显劣势。”郑裕彤轻啜一口茶,语气平静。

  “是的,陈峰的心理战与资本运作都极为高明。怡和洋行的资金动向难以掩盖,而飞鹰集团却如同一个黑箱,难以捉摸。”

  刘启明深表认同。

  陈裕隆顿了顿,继续道:“鼎盛集团并未上市,财务细节对外界而言相当隐秘,这无疑给了他们更大的‘腾挪余地’。”

  梁世安嘴角微扬:“说得在理,‘腾挪余地’,这个词用得巧妙。至于他们的现金储备、负债情况、资产结构……这些关键数据,外界一概不知。”

  陈裕隆放下手中的瓷杯:“常言道‘现金为王’,可谁又清楚赵鼎手里究竟捏着多少王牌?而永安商行呢?他们不仅要支撑日常运转,还得应付市价的剧烈震荡,这必然使其‘财务杠杆’承受更大压力。”

  梁世安眉头微蹙:“倘若永安商行真到了资不抵债的地步,不得不进行‘资产重整’,那便如同困兽,再难挣脱。”

  “而赵鼎,或许正静候这个时机。”

  陈裕隆目光如炬,仿佛看穿了一切。

  钮壁坚深陷在永安商行总经理办公室的宽大座椅里,手中紧握一份详尽的财务报告,眉宇间凝结着化不开的凝重。

  他再次审阅那密密麻麻的数字,无论从哪个角度分析,结果都令人沮丧。为了应对鼎盛集团发起的股权争夺,永安商行已消耗巨额流动资金,导致运营资金显着萎缩。

  “不妙,照此下去,我们的‘短期偿债能力’将逼近警戒线。”他低声自语,语气中透着焦躁。

  他起身踱至窗前,透过明净的玻璃俯瞰繁华的都市景象,心头却如压巨石。

  “必须尽快解决‘资金周转’的难题,否则一旦陷入‘资不抵债’的困境,后果不堪设想。”

  思虑再三,他认定寻求银行贷款是当前唯一且最迅速的破局之道。

  钮壁坚拿起话筒,拨通了银行的号码。

  “我是永安商行的钮壁坚。有要事需与您商议。”

  “钮先生,请问有何指教?”

  “直言不讳,我希望能申请一笔贷款。”

  “具体情况还需您亲临银行面谈。贷款事宜非同小可。”

  “理解,我稍后便到。”

  结束通话,钮壁坚长舒一口气,肩头重压似乎稍减。

  “眼下公司股价遭受重创,我们在隆昌集团的持股比例正被鼎盛集团逐步蚕食。形势严峻,必须果断出手。”

  “您有何打算?”

  “我计划通过外部融资扩充资本,一方面投入业务拓展以提振市场信心,另一方面回购隆昌集团股票,巩固我们的控制权。”

  在永安商行的财务会议室里,钮壁坚正与财务总监敲定方案细节。

  “我们需要筹措多少资金?”

  “初步预估至少五亿港币。我已联系了几家银行,包括瑞士信贷和摩根大通。”

  “风险如何控制?怎样做‘避险安排’?”

  “我们会用‘信用违约互换’来管理风险,同时通过‘利率互换’规避利率波动。”

  在香港的瑞信分行,张兆辉正与银行的风控团队进行磋商。

  “您申请的贷款审核标准很高,我们必须仔细核查您的财务报告和资金状况。”

  “理解,但我希望流程能加快。”

  “关于贷款利费和年限?”

  “我倾向‘年息’“抵押品方面?”

  “我们将以中和行在隆基集团的持股作为担保,若发生违约,这部分股权将转移给银行。”

  经过连日评估与协商,中和行顺利从瑞信及高盛获得四亿八千万港币融资。

  陈远在腾龙总部会议室中坐着,唇边掠过一抹若有似无的弧度。

  他展开手边那册《资本运营方案》,默默推演后续布局。

  这时门被轻叩两声,王文曦迈步而入。

  “远总,有些情报您可能关注。”

  王文曦边说边走近。

  “是吗?”

  陈远抬眼:“具体说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