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章 虽千万人-《开局:系统,你管这叫九子夺嫡?》

  丞相王道站在百官前列,脸色铁青,双手在宽大的朝服下,早就握成了拳头。

  他知道,这是死局。

  但他更知道,那是他的女婿,是他王家未来的希望。

  他一咬牙,便要不管不顾的就要出列,哪怕是拼上自己一辈子的名声,也要为萧济安争辩一二。

  可他的手臂,却被旁边的人给一把拉住。

  王道一怔,回头一看,只见内阁首辅张居正,正站在他的身后,面色静的出奇,对着他几不可察的摇了摇头。

  眼神深邃而冰冷,其中传递的信息,让王道这位在官场里浮沉了几十年的老臣,如坠冰窟。

  ——现在开口,非但救不了定北王,连整个丞相府,整个王家,都会被拖入这天大的舆论漩涡!

  王道那刚提起来的,想要为女婿辩驳的一口气,就这么硬给堵在了胸口。

  他的嘴唇动了几下,最终,还是在张居正那冷静到近乎残酷的目光中,慢慢的退了回去,

  他那挺的笔直的腰杆,在这一刻,似乎被压弯了几分。

  他这一退,立刻就有人站了出来。

  “请陛下降罪定北王!”

  “请陛下即刻封锁疫区,以免瘟疫蔓延!”

  最后,不知道是谁带着哭腔喊了一句。

  “请陛下……赐死萧济安,以谢天下!”

  “赐死萧济安!以谢天下!”

  这话一出,大殿里全是“赐死萧济安”的喊声。

  龙椅之上,天武大帝的脸色阴沉的可怕。

  他当然知道,这事少不了党争,也少不了他那几个好儿子在背后动手脚。

  但,那又如何?

  几十万灾民聚集,一夜之间瘟疫爆发,死了几千人!

  这个事实压的他这位九五之尊,都有些喘不过气来。

  在这么大的舆论和危机面前,他需要一个交代,一个能平息朝野怒火,能安抚京城百姓恐慌情绪的交代。

  而他那个刚刚让他龙颜大悦的儿子,萧济安,是眼下最好的交代。

  “传朕旨意!”

  在让人窒息的沉默之后,天武大帝那又冷又怒的声音,在太和殿内响起。

  “定北王萧济安,辜负朕恩,好大喜功,处置不当,致使大疫横行,生灵涂炭,罪无可赦!”

  “即刻起,革去他安置灾民还有督造工程的所有职权!收回监察金牌!”

  “着令京营与羽林卫,即刻出动,将城南疫区,给朕围成个铁桶!任何人,不得进,不得出!”

  “至于萧济安...”

  皇帝的目光,扫过下方跪倒一片的群臣,

  “……便让他在那疫区之内,好好的给朕……闭门思过吧!”

  当那卷明黄色的圣旨,由内侍监总管太监王承恩亲自护送,出现在疫区之外时,整个城南大营的喧嚣瞬间安静了下来。

  数万双或痛苦或麻木或绝望的眼睛,齐刷刷望向了那片代表天子威仪的明黄色。

  紧接着,是更大的骚动。

  “圣旨……是圣旨来了!”

  “陛下派人来了!我们有救了!”

  “朝廷没有忘记我们!”

  一声声沙哑带着哭腔的欢呼,从人群中响起。

  那些还有力气的灾民,挣扎着从泥地上爬起,朝着圣旨的方向跪了下去,这是他们最后的希望。

  可这份希望,带来的却是更大的绝望。

  王承恩在几百名羽林卫精锐的护卫下,远远停在了新设的封锁线外面。

  他看着那片人间炼狱般的营地,闻着风里传来的那股熏人作呕的臭气,白着脸,捏着嗓子,把那道冰冷的旨意,一字一句的念了出来。

  “……定北王萧济安,辜负朕恩,好大功,处置不当,致使大疫横行,生灵涂炭,罪无可赦!”

  每一个字,都狠狠砸在那些刚刚燃起希望的灾民心头。

  刚才还山呼海啸般的欢呼,一下没了声音。

  希望破灭了。

  宋濂只觉得眼前一黑,整个身体都晃了晃,要不是茅元仪在后面扶了他一把,他险些当场晕过去。

  完了。

  全完了。

  皇帝发怒,百官弹劾,在这场大祸面前,殿下终究还是成了一个被推出来平息众怒的牺牲品。

  “殿下……我们……”

  茅元仪的声音都在发抖。

  羽林卫的动作极快,几千名甲胄鲜明的士兵潮水一样涌来,他们拉起长长的警戒线,用撒满石灰的鹿角跟出鞘的钢刀,把这片几十万人的营地,彻底变成了一座与世隔绝的死亡牢笼。

  王承恩处那个孤零零的身影,捏着嗓子,似乎是出于一丝怜悯,高声劝了一句:

  “殿下,接旨吧。您是皇子,陛下正在气头上,您服个软,跟咱家回宫请罪。等陛下气消了,总有办法的。您非要留在这鬼地方,那可就是……找死了啊。”

  这话,听在宋濂和茅元仪的耳中,是最后的救命稻草。

  “是啊殿下!”

  宋濂爬上前,抓住萧济安的衣角,老泪纵横,

  “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啊!只要您还活着,一切就都还有希望!我们去求陛下,去求丞相!总有办法的!”

  茅元仪也跪倒在地,这个刚刚还在工地上意气风发的年轻人,此刻脸上只剩下绝望:

  “殿下!您不能留在这里!您要是有个三长两短,这几十万灾民,就真的没有活路了!”

  大家都以为,萧济安会抗旨,或至少会争辩几句。

  又或者,他会利用自己亲王的身份,强行冲出封锁线,逃回京城。

  毕竟,只要活着,就还有希望。

  然而,在所有人都唯恐避之不及时,他却做出了一个让所有人都无法理解的决定。

  他迎着太监和禁军或同情或鄙夷的目光,一步步走了过去。

  他没有辩解,也没有哀求。

  他只是平静的走到了那道由刀枪和石灰组成的警戒线前,对着那名太监,弯腰行了一礼。

  “臣,萧济安,领旨。”

  然后,在所有人惊愕的目光中,他缓缓的解下自己身上那件象征尊贵与权力的玄色亲王蟒袍,

  又把那方代表督造司大权的官印,还有那块能先斩后奏的监察金牌,整整齐齐的放在了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