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章 什么叫政绩?什么叫够分量的成果?-《头衔数不清,你侯亮平眼红啥?》

  以前京海出事,第一个倒霉的是高育良;

  现在切割之后,一旦京海再出问题,

  第一个担责的就是他孟德海,

  高育良反而可以置身事外。

  这时,他的手机突然响了起来。

  一看号码,是京海那边打来的。

  “老孟啊……”

  电话里传来安长林的声音。

  “老安……”

  “现在是非常时期,你得稳住,京海这盘棋要下好,不能让老领导失望。”

  两人没多说什么,简短地结束了通话。

  两人的关系也没必要走到那一步。

  自己也才刚刚确定下来,很多事情还不明朗。

  当务之急是做出一点成绩,只有这样,才能稳住自己的位置,不能辜负老领导的信任。

  “我明白的……”

  “嗯,该断的就要断。”

  最后,孟德海意味深长地说了一句。

  京海建工集团原本就是赵家一手扶持起来的企业。

  虽说后来建工集团被拆分出去一部分业务,也被强盛集团抢去了不少市场,但毕竟它是个老企业,资产规模庞大,是数十亿级别的房地产公司。

  京海市里不少大型商场和住宅小区都是由它开发的。

  安长林和这家企业之间有些说不清道不明的关系。

  具体牵扯有多深,他一时也说不清,但心里清楚一点,老领导肯定知道,甚至比他还了解安长林的一切。

  现在正是一个关键时期。

  如果还有别的打算,恐怕真的会被老领导彻底清除。

  安长林眼神微微一凝。

  显然,他没想到孟德海已经知道这件事。

  现在连孟德海都清楚了。

  那老领导那边是否也掌握了一切。

  “唉……”

  “老安啊。”

  “以后,就看你自己的了。”

  孟德海放下手里的电话,语气中带着一丝无奈。

  该提醒的他已经提醒了,他们有些小动作,老领导不是不知道,但在大是大非面前,一定要分得清。

  该放手的时候,必须果断舍弃。

  老领导不会让下属越过底线。

  祁同伟不也一样……

  那可是老领导的得意门生。

  但该处理,还不是照样被处理了。

  汉东省人大法制工作委员会主任。

  听起来是个不小的头衔。

  可实际上……

  这个职位也只是个虚衔而已。

  这时,正在赶往机场的高育良也打来了电话。

  “老领导……”

  “你可以开始你的安排了。”

  “是,老领导……”

  所谓的安排,就是针对山水集团的行动。

  显然,山水集团已经成了政治博弈中的牺牲品,不只是它,还有不少企业也面临同样的命运。

  一旦某一方彻底倒下,它背后支撑的一切都会随之瓦解。

  ……

  帝国民航空管汉东分局。

  此时,汉东民航局长正与省党委书籍李运在办公室内商议。

  “书籍……”

  “我们现在该怎么办。”

  民航局长文化显得有些焦急。

  他们也接到了一些消息。

  两位领导基本算是彻底闹翻了,如今两人分别调用飞机前往京城,显然是要被召入京。

  问题是这两位领导并不在同一机场。

  “文局长,你看这样行不行。”

  “我去育良省掌那边协调,你去瑞金书籍那边。”

  汉东民航党委书籍李运直接提出了建议。

  “也只能这样了。”

  文化也没有反对。

  毕竟上层的事,和他们这些地方部门关系不大。

  空管局和地方根本不是一个系统。

  地方上想要动他们,也得通过帝国空管局来协调。

  虽然他更愿意去找高育良。

  但为了这点事得罪李运书籍,不值得。

  李运为了能比高育良更快一步赶到京城。

  他动用手中的资源,调来一架直升机,直接飞往京州国际机场。

  文化也和李运一样,调了一架直升机,飞往京州另一机场。

  他们之所以这么做,也很简单。

  不仅两位领导亲自打了电话,连空管局那边也来了指示。

  让他们就近安排航班。

  就近安排航班,那就意味着直接征用航线。

  ……

  就在高育良登上飞机的时候。

  此时,秦淮河畔。

  散会后,汤光耀来到了这里。

  “老汤啊……”

  “老梁来了……”

  汤光耀只是坐在椅子上微微点头,随后用眼神示意身旁的位置,示意他坐下再说。

  梁群峰对此也没有意外。

  更谈不上生气。

  毕竟官场是看实绩说话的。

  当年他在任的时候。

  汤光耀就已经是汉东省掌了,而且这一干就是七年。

  “关于小祁的事情。”

  “你也不用怪育良。”

  汤光耀拿起茶壶,给老朋友斟了一杯。

  “怎么会呢……”

  梁群峰似乎并不在意地笑着摆了摆手。

  他内心真实的想法,恐怕只有他自己知道。

  但有一点,他不得不承认。

  高育良的正治手段确实高明。

  自己的女婿下去,换上从京海调来的孟德海,一步步培植起京海背景的一股力量,进而压制警察厅里的汉大派系。

  警察厅里的汉大班底,可都是他梁群峰一手带出来的。

  紧接着,又把汤光耀的女婿提拔上来。

  不仅能用来牵制自己,

  还能落得一个善于提拔后辈的美名。

  这样的正治手腕,真是令人忌惮。

  “你对那边怎么看?”

  “目前还不清楚。”

  汤光耀有些苦笑地摇了摇头。

  那边的情况实在难以预料。

  毕竟,两人之间的冲突已经太深。

  “你觉得……”

  “小祁那边……”

  梁群峰迟疑了一下,开了口。

  “这种事,咱们这些老同志还是别掺和的好。

  相信育良会处理妥当的,不然下面的人也会寒心。”

  汤光耀模棱两可地笑了笑。

  别说现在不知道,就算知道,他也不会去管。

  说白了,就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唉……”

  “是我连累了小祁啊。”

  梁群峰此刻心里也有些懊悔。

  如果不是自己插手,

  小祁也不至于落到这步田地。

  祁同伟这一路走得太顺了。

  二十七岁任副县级、三十一岁正县级、三十四岁副市级,三十九岁就成了正厅级的常务副厅长。

  这样的人生轨迹,甚至比高育良当年还要亮眼。

  高育良是三十一岁当上副市长级的副校长,

  三十六岁成为正市级的市长,

  四十八岁升为正省级。

  但祁同伟真能和高育良相提并论吗?

  显然,是远远不及的。

  只有他们这些圈子里的人才知道,高育良有多厉害。

  在成为汉东省韦副书籍之前,高育良完全是靠自己一步一步走出来的,他的岳父从未替他铺过路。

  要说有帮忙,也就是在孩子的问题上略微动了点心思。

  那种事,知道的人自然都知道。

  说严重也确实严重,

  说不严重也还能接受。

  可以说,祁同伟连高育良的十分之一都比不上,更别提跟其并肩。

  “你确实害了他。”

  汤光耀心中也有些感慨。

  不过,倒也没觉得多可惜。

  祁同伟虽说不错,

  但也只是“不错”而已。

  想往上再进一步,成为副省级干部,只有两种可能:

  要么有强硬的后台支持,

  要么有拿得出手的政绩。

  而这两样,祁同伟一样都没有。

  政绩?根本拿不出手。

  当年高育良还特意送了个机会给他,

  可祁同伟没抓住。

  刚进警察厅时,高育良亲自推动汉东全省的严打行动,并点名让祁同伟负责。

  可惜,干得并不尽如人意。

  至少在汤光耀看来是这样。

  严打的效果虽好,

  但远远没达到他们的预期。

  什么叫政绩?什么叫够分量的成果?说白了,就是得办几个大案,抓几个有分量的典型。

  那些身家几十亿、上百亿的大佬才算得上是“成果”。

  在他们眼中,

  低于这个层级的,只能算是小角色。

  从那以后,他就看明白了。

  如果没有梁群峰这层关系,

  就算老梁当初没因女儿的事压他,

  祁同伟这辈子也到不了厅长的位置。

  高育良根本不会看上他。

  即便勉强看上了,也不会扶持他上去。

  到了高育良那个位置,早就不是只看能力了。

  第一,这个人听不听话。

  第二,对他是否忠心。

  第三,能不能为他带来实际利益。

  第四,有没有正治头脑。

  这四条,祁同伟哪条做到了?

  听话?如果听话,就不会跟赵家搅在一起。

  忠心?参考第一条就知道了。

  他能给高育良带来什么?什么都带不来,把他撤了对高育良毫无影响。

  至于正治头脑?

  呵呵……

  要是他真有那手腕,

  就不会跑到陈岩石住的敬老院里去翻地,

  更不会对李达康低声下气。

  最重要的一点,

  他太着急了。

  急得有点过头。

  本是一手王炸,结果打得稀烂。

  只要他沉得住气,

  安分守己地跟着高育良,

  祁同伟的前途不会差,

  接替他岳父的位置也只是早晚的事。

  有他岳父在,

  高育良日后肯定能进中央。

  底层中层出点差错还能容忍,

  但到了高层,还这么不懂规矩,迟早出事。

  看看孟德海就知道了,

  听话、忠诚、懂得正治操作,

  他还能帮高育良稳住京海本地势力。

  再说刚升为汉东省府办公厅厅长的李浩洋,

  他原本就是高育良的第一任秘书,

  当然,还有一个身份是高育良的女婿。

  即便如此……

  李浩洋也从不向高育良汇报工作,

  关于高育良的事,更是半个字都不提。

  当然,早些年他曾试探过一次,

  结果被狠狠训斥了一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