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3章 计划终究赶不上变化!-《头衔数不清,你侯亮平眼红啥?》

  你看看,要是我们不再提供粮食援助,那边的人口至少饿死一半。

  要是断了煤炭供应,他们连冬天都撑不过去。

  如果没有石油,坦克都动不了。

  那地方,完全是我们在养着。

  以前靠的是斯拉夫联盟,

  斯拉夫联盟一倒,那边饿死了上百万人。

  要不是我们及时补上,后果简直不堪设想。

  至于我们为何要维持这种供养,

  很简单,你不养着他,他一乱,对我们没好处,甚至会带来大麻烦。

  谁都不想再来一次战争。

  而且还要防止战火蔓延到我们本土。

  不只是高丽半岛,

  中南半岛那几个国家也是同样的道理。

  蒲甘王朝治下的掸邦区域,近年来家国始终在该地区施加影响,必要时扶植地方势力作为屏障。

  此举不仅可为家国西南边陲增添一道安全防线,亦能在周边局势变化中占据主动。

  南掌王朝目前执政者倾向家国,若未来出现反家国政权,家国自会设法促使其内部动荡。

  待其政权更迭后,继任者必然为亲家国力量。

  倘若新政权仍不亲近,那便只能任其继续混乱下去。

  届时南掌恐将如同蒲甘之掸邦一般,成为随时可被掌控的区域。

  至于安南王朝,更无需多言。

  数十年前那场战役已将其打回原始发展阶段。

  即便如今有所恢复,也无法突破家国的掌控范围。

  即便是孔雀王朝,同样难逃此局。

  拖,家国也能将其拖垮。

  仅需在边境部署数万兵力,即可牵制对方三四十万大军,这相当于孔雀王朝总兵力的四分之一。

  实际上,他们对军事冲突并无太多兴趣。

  当前形势下,动武甚至称不上下策。

  高育良继续阐述他对武力冲突的看法。

  “再者,中南半岛局势将陷入动荡。”

  “最终,西方列强或将与斯拉夫结盟,家国北境局势将再度回到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紧张状态。”

  “届时百万大军将驻守北疆。”

  “沿海经济中心也将面临危机,以天海为核心的长三角,以鹏城为主的珠三角,经济将急剧下滑。”

  “家国在亚洲的战略布局也将彻底受挫。”

  言毕,高育良静静观察汏佬、二佬以及岳父大人的反应。

  见三人陷入沉思,他并未催促,只静静立于地图前。

  斯拉夫王国一向亲北方。

  它多次试图加入西方体系,却屡遭拒绝。

  然而那位斯拉夫沙皇依旧执着不改。

  更重要的是,他对家国态度并不友善。

  归根结底,还是因嫉妒作祟。

  昔日的小兄弟,如今竟发展到让其忌惮的地步。

  换作谁都会感到不快。

  倘若真要将其纳入版图,虽可突破第一岛链封锁,但东北与沿海恐将永无宁日。

  至于经济发展?

  那便是一场空想了。

  美利坚必将联合斯拉夫共同遏制家国崛起。

  “接着说吧,说说你的具体思路……”

  沉默良久的老丈人终于开口,语气中带着几分期待。

  这不仅是给女婿表达的机会,更是让其在高层面前展现才能,为将来铺路。

  此时,家国核心人物齐聚一堂。

  “我的思路是‘两强斗一霸’。”

  “但若另一强不愿联手,又当如何?”

  “很简单,最多五年,斯拉夫终将站到我们这边,它也必须接受自身衰退的现实。”

  高育良嘴角微扬,信心十足。

  即便不用五年,三四年之内,他也有办法促使美利坚主动挑起中欧冲突。

  斯拉夫是全球最大的资源出口国,其经济依赖于此。

  而美利坚同样是个资源大国,仅稍逊于斯拉夫,且同样依赖资源出口,甚至迫使欧洲接受高价资源。

  试想——

  当你能买到更便宜的资源时,

  你是否还会选择昂贵的那一个?

  面对廉价资源的竞争者,高价资源提供方自会设法消除威胁,

  以维持欧洲对其高价资源的依赖。

  晚间十时许,

  高育良独自走出皇宫。

  仰望夜空,一轮明月高悬。

  “唉……”

  “计划终究赶不上变化。”

  他不知明日将如何收场。

  正欲掏出手机拨打黄亦玫号码,转念一想,终究作罢。

  毕竟,是岳父特意将他召来,且让他在此停留两日。

  有些分寸,仍需顾及。

  他拨通汉东驻京城办事处处长的电话,安排车辆来接。

  归家后,熟悉的孤独感再次袭来。

  京城这处住所,只有他一人。

  小儿子与小女儿极少在此居住。

  他们自小在外婆家长大,与柳家的关系也一直十分亲密。

  这天夜里他并未入睡。

  实在难以入眠。

  他走进书房,打开电脑登录内部系统。

  希望能随时掌握局势的最新动向。

  毕竟,美利坚的航母编队仍在南部海域游弋。

  国内这边,三大舰队全部出动,

  琼州方向,也有几位上将亲临前线。

  局势紧张,双方剑拔弩张,随时可能擦枪走火。

  凌晨一点半时,

  正如高育良所料,

  美方舰队开始缓缓撤离。

  中央高层才稍稍松了口气。

  其实,谁都不愿意真动起手来。

  一旦开战,

  对国家而言,形势将非常不利。

  如果能再有五年到十年的发展时间,

  国家将拥有足够的实力与信心,应对一切外部威胁。

  次日下午三时,

  高育良搭乘专机返回京州。

  转眼又过了一个多月。

  到了2017年九月初,

  他接到上级电话,要求他安排好手头事务,腾出四五天时间。

  十月初将作为代表团团长出访国外。

  “这事不该轮到我吧?”

  他在办公室里和岳父通着电话。

  “这次出访不单是外交,还涉及商业谈判,重点是汽车关税和新能源领域的投资问题。”

  “这是在让步啊……”

  高育良皱了皱眉。

  听上去,确实是退让的信号。

  “不让步不行啊。”

  “现在国家首要任务还是稳住局面。”

  “这次的让步,是希望换得对方放松警惕。

  否则他们在芯片和主板方面继续施压,我们更难应对。”

  “半导体产业,正是我们目前最大的短板。”

  “要想正面抗衡,至少还要两三年时间。

  内阁也在为可能的贸易冲突做准备,仓促应战,输面很大。”

  “除此之外,我们还要再购入两千亿美元的美债。

  你心里什么想法我明白,我也觉得窝火。”

  “可窝火又有什么办法呢。”

  “唉……”

  电话那头传来岳父的一声叹息。

  高育良也只能劝慰道:“比起前些年,甚至是过去十几年,这点委屈又能算得了什么。”

  “是啊,跟过去比起来,这些又算得了什么。”

  两人又聊了一会儿,便挂了电话。

  高育良坐在办公椅上,揉了揉太阳穴,这些话确实令人心中压抑。

  无奈啊……

  这正是国与国之间的博弈。

  对方强大,我们尚处弱势,

  不拿捏你,还能拿捏谁?

  要是真打起来,

  他们直接封锁马六甲海峡,

  你还能怎么玩?

  陆上通道,西方与斯拉夫关系微妙,

  中亚是斯拉夫的传统势力范围,

  中东地区又是美与俄角力的战场,

  只要是个明白人都看得出来。

  一旦战事爆发,

  海陆两路一旦被切断,

  国家将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

  货物出不去,资源进不来,

  经济危机将迅速席卷全国,沿海地区工厂将大批倒闭。

  眼下最现实的问题,

  就是如何安置那数百万甚至上千万失业人口。

  强硬不是说说而已。

  战争比拼的不只是军事实力,还有民生、科技、经济、金融、粮食、舆论等方方面面。

  若真与美方全面对抗,

  不说军事如何,

  科技、经济与金融,必然处于下风。

  尤其是舆论战场,劣势更为明显。

  毕竟现在才是2017年啊。

  正如岳父所说,如果再给国家几年时间,

  不说是五年,

  哪怕只是两三年就足够扭转局面。

  国家也不至于如此被动。

  此次事件,无疑是一个警钟。

  相信关于推进陆路通道的战略,

  应该也会提速吧!

  所谓陆路通道,就是打通多条陆地运输线路,重新构建古代“丝绸之路”的现代版本。

  从天山启程,一路穿越中亚,继而抵达西亚,再由西亚深入欧洲与非洲,从而构建起陆地和空中的贸易通道。

  另一条路线,则是由斯拉夫地区直接进入欧洲大陆。

  还有一支队伍,则是从西南方向进入中南半岛。

  待这条通道彻底贯通之后,

  接下来,便是整顿南海诸国的时机。

  届时,也将顺势触及马六甲海峡。

  这时,民政厅厅长王阳华敲门走了进来。

  “书籍,您找我?”

  “你拿这个去处理一下。”高育良将家里的户口本和妻子柳映雪的身份证递了过去。

  “书籍,这是……”

  “把我老婆的出生年份改一下。”

  柳映雪原本是1977年出生的,上一次已经动过一次手脚,原本想一次性改到位,直接调成1972年。

  可她对一下子老了五岁不太满意。

  于是又往回调了两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