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7章 早已超出最初设想!-《头衔数不清,你侯亮平眼红啥?》

  两国之间早已形成事实上的共生关系。

  具体情况要具体看待。

  即便风暴国没有立刻解体,也会陷入长期瘫痪状态。

  无论哪种走向,后果都非常严重。

  更关键的是,高育良判断,这场危机并非偶然。

  背后很可能是一场精心策划的战略打击,

  有人正在系统性地摧毁这个国家的经济根基。

  这话一出,在座不少人忍不住笑出了声。

  搞垮一个国家?这话说出来不怕风大闪了舌头?

  是不是早上脑子还没清醒?

  这种言论听起来简直像个笑话。

  唯有李生峰始终安静听着,其他人见状也不敢太过放肆。

  高育良继续陈述他的分析:

  最终指向只有一个——真正被针对的,其实是帝国。

  风暴国不过是诱饵,真正的目标是我们!

  这番话在多数人听来荒谬可笑。

  什么时候帝国和风暴国成了生死与共的盟友?

  所谓的唇亡齿寒从何谈起?

  两国之间充其量就是生意往来,况且帝国早就在拓展其他合作渠道了。

  可李生峰却认真记下了高育良提供的每一项数据。

  他对高育良一直抱有期待,毕竟此人曾在布鲁克尔全身而退,

  还悄无声息打赢了两场不见硝烟的战争,足见其谋略远超常人。

  今天的质疑和冷嘲热讽,某种程度上也是对他的考验。

  高育良平静地抿了口茶。

  他并非无法进一步解释,

  而是该说的都已经摆在台面上。

  信与不信,取决于听的人。

  他顿了顿,又抛出另一个观点:

  “我们和风暴国之间的联系,不只是贸易层面那么简单,实际上还涉及战略协作。”

  “我们在北域一起建了观测站,这件事各位心里都有数吧?”

  吴梦雨扶了扶眼镜,语气平静。

  “一个观测点罢了,谈不上什么实质意义,更别提战略层面了。”

  “你倒是觉得能上升到哪儿去?”

  “我看你这话有些过了。”

  吴梦雨在医学界是响当当的人物,也亲身参与过北域医疗体系的搭建。

  他依据医疗系统运行的数据阈值做过推算——

  整个北域常驻人口最多不过四五千人。

  这些人里头,大多是科研人员、安保和后勤保障队伍。

  要说这是战略布局?除非那里已经划归军方直接管辖,否则还够不上格。

  高育良眼神微敛,听出了对方话里的质疑。

  显然,他对自己的数据并不买账。

  他没多辩解,只是打开投影,指向其中一组数字:

  “风暴国跟我们帝国计划早有牵连,他们是第一批加入北域观测项目的合作方。”

  “换句话说,一旦这个模式跑通,所有和风暴国有往来的国家都会迅速靠拢,寻求对接。”

  “从去年一月起,北域经济开始稳步上升,到上个月累计产出已达三千四百五十亿。”

  “这里面两千八百亿流入帝国财政,其余用于科研投入和环保材料研发。”

  “单是一个国家就能带来这样的回报,而与风暴国关系密切的还有几十个,你觉得这些潜在价值加起来是多少?”

  吴梦雨沉默了。

  高育良这一轮回应不疾不徐,却字字压人。

  一座观测站竟能撬动两千八百亿的收益,这已经不是简单的科研支出了。

  如果再拓展五到十个类似项目……

  那将形成一个庞大的利益网络,后续维护和延伸更是不可估量。

  这几乎等于在极寒之地挖出了一座流动的金矿。

  高育良环视众人,想听听别的声音。

  他对这项计划的信心从未动摇。

  李生峰见场面冷了下来,从口袋里掏出随身的小本子:

  “刚才你也提到,咱们的动作很可能会围绕风暴国展开。”

  “但说到底,帝国计划的核心目标名单里,并没有他们。”

  高育良当然清楚这一点。

  可事情发展到今天,早已超出最初设想。

  一个原本不在名单上的国家,如今已成了关键棋子。

  哪怕原计划不包含,现在也必须纳入版图!

  他目光如炬:“现在的风暴国,孤立无援。”

  “一旦崩盘,后果不堪设想……”

  吴梦雨似乎仍不甘心,插话道:

  “可要是他们倒了,那两千八百亿怎么收回来?”

  “再说了,万一他们拿这笔钱当筹码,反过来要挟我们呢?”

  “那笔钱确实不小,但它本就是帝国整体财政规划的一部分。”

  高育良语气沉稳,“就算他们不掏,我们在北域的投资也不会停。

  所以这笔开销不能算在他们头上。”

  “若他们以为帝国会为了这点利益死保他们,那就是想把我们绑上他们的战车,替他们扛风险。”

  “依我看,对风暴国还是保持观察为宜。”

  “真到了撑不住的时候,再介入也不迟。”

  高育良心底泛起一丝失望。

  这种说法,听着像个不懂事的孩子。

  等真到了撑不住的那天,还能救得回来吗?

  更何况,风暴国面对的不是某个主权国家,而是一个庞大的金融集团。

  它不像军队那样正面进攻,而是像恶性肿瘤一样,悄无声息地侵入血脉,扎根、蔓延。

  等到人们察觉异常时,往往已深入骨髓。

  正因如此,从问题初现到现在,风暴国的财政很可能已经被渗透。

  那个发动攻击的金融势力,早就完成了布局。

  现在出手,尚有一线转机;

  若等到病入膏肓非动大手术不可,代价将难以承受。

  高育良再次调出一份文件:

  “我粗略估算过,如果我们现在介入,帮他们抵御这场金融冲击,大概需要多少投入?”

  “九百亿以上!”

  全场一片寂静。

  这个数字远超所有人预期。

  高育良扫了一圈脸色各异的面孔,缓缓开口:

  “我知道你们心里怎么想。”

  “救不了就放手,是不是?”

  “可我要告诉你们的是,风暴国的情况和我们太像了。

  他们的行事逻辑、治理方式,就像一个缩小版的帝国。”

  “它的命运,未必不会成为我们的前车之鉴。”

  “除了规模、人口和金融发展的差距外,其他方面几乎都在同步进行。”

  “一旦他们成功把风暴国拖入破产境地,便会毫不留情地吞噬其全部经济成果。”

  “更进一步,他们还会布下一张针对帝国的巨大罗网。”

  “也就是说,这张庞大的阴谋网络其实早已在帝国内部悄然滋生,一旦引爆,后果不堪设想。”

  吴梦雨面色凝重。

  “照你这么说,难道帝国内部早就被埋下了金融病毒的种子?”

  高育良轻轻摇头。

  这个判断并不准确。

  目前来看,对方或许只是在测试这种金融手段的可行性。

  短期内,他们还不至于对帝国轻举妄动。

  但一旦时机成熟,必将发起猛烈反扑。

  到那时,应对与否都将陷入被动。

  这番话让在场所有人陷入沉思。

  攻与守,从来都是博弈的核心。

  吴梦雨取下眼镜,疲惫地揉了揉眼角。

  “那我们现在讨论的,是不是该建立应急响应机制?”

  高育良轻点鼠标。

  画面切换,一张图表浮现——风险管控的环比变化曲线清晰可见。

  “从两年前开始,风暴国的管理体系就出现了明显调整,而这背后,藏着他们的深层布局。”

  “正是这种剧烈变动,让外部势力嗅到了可乘之机,大量金融病毒由此渗入。”

  “你们看,这些病毒正在持续抽空风暴国的经济血液。”

  “他们下手的切入点是银行系统,目的就是要动摇整个社会的根基。”

  “相比之下,我们帝国的风险防控体系和银行监管相对健全。”

  “即便他们想动手,也会避开金融主干,转而选择其他薄弱领域进行突破。”

  “防不胜防啊。”

  李生峰担心吴梦雨再说出什么偏离重点的话,轻咳两声。

  “这个问题先到这里吧,大家休息一下,下午还有专门的对策研讨。”

  “另外,午餐各位自行安排,后勤保障还没完全到位。”

  众人陆续起身离开。

  李生峰整理好文件,交给了秘书。

  高育良独自站在窗边,端着茶杯,目光落在远处波光粼粼的湖面。

  “今天你讲得很透,很有分量。”

  “几个人都被你说住了,没人再敢小看你。”

  高育良笑了笑。

  “他们哪个不是顶尖学者?最差的也是博士生导师级别,我不过是个无名之辈罢了。”

  李生峰摆手。

  “谁说的?你是关键人物,一直都是。”

  “但我更好奇的是,你能把风暴国的风险脉络理得这么清楚,应该也能预判他们的下一步动作。”

  “我想听你一个判断。”

  高育良望着他,眼神里多了一丝赞许。

  “你想知道他们的计划?”

  李生峰伸出食指晃了晃。

  “我知道有家茶馆不错,咱们去坐坐。”

  两人坐上一辆黑色轿车,驶向城郊。

  下车时,高育良一眼望见城市标志性的山脊线。

  他心中轻叹:如此壮丽河山,竟会被一张薄纸搅动风云。

  风暴国也曾拥有锦绣江山,却不知如何一步步走到了今天这步田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