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8章 淡水危机-《石器星辰我在一万年前重启文明》

  何维的脚步停在议事厅外的高地上。

  夕阳将他的影子拉得很长,投射在下方那片喧嚣而焦虑的城市之上。

  往日里,这个时刻的上海港充满了劳作归来的轻松与活力。

  而此刻,空气中只弥漫着压抑的沉默和焦躁。

  他的视线越过层层叠叠的屋顶,落在几个主要的供水点。

  黑压压的人群如同凝固的河流,从供水点一直蜿至街道的尽头。

  每一个人的身旁,都摆着陶罐、木桶,所有能盛水的容器。

  没有人喧哗,但那份静默,比任何呐喊都更令人心悸。

  这是对一座城市最致命的威胁。

  不是敌人,不是猛兽,而是水源的枯竭。

  何维知道,上海港看似繁荣的表象之下,最脆弱的那根弦,被绷断了。

  七千人的人口规模,远远超出了那条单一“竹龙”的供应极限。

  林沐发明的“二次结睛法”,只是在错误的时间,以一种意想不到的方式,提前引爆了这场早已注定的危机。

  他的身后,林沐、陈岩、王波、张武等人紧紧跟随着,每个人的脸上都写满了凝重。

  “老师,”林沐的声音沙哑,带着深深的自责,“霜盐车间,我已经下令停止取水了。”

  何维没有回头,声音平静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力量:“不够。这只是杯水车薪。”

  他转身,目光如刀,扫过在场的每一个人。

  “传我命令,召集所有部门负责人,一刻钟后,议事厅开会。”

  ……

  议事厅内,烛火通明,气氛却冰冷得如同寒冬。

  何维站在地图前,上面清晰地标注着上海港的每一个区域,以及那条如生命线般从远山延伸而来的“竹龙”管道。

  “情况,张武已经向各位通报了。”何维开门见山,没有任何多余的寒暄,“我只强调三点。第一,我们的单一水源已经崩溃。第二,我们的储备淡水,撑不过三天。第三,七千人的城市一旦缺水,其后果不是混乱,而是毁灭。”

  冰冷的现实,让在场的每一个人都感到一阵彻骨的寒意。

  “老师,我们该怎么办?”陈岩第一个开口,他是竹龙的设计者,此刻感到的压力最大。

  “节流,开源。”何维伸出两根手指,重重地点在沙盘上。

  他下达了第一套短期应急预案。

  “张武,你立刻去向民众宣布:上海港从现在起,进入‘枯水紧急状态’!”何维的声音斩钉截铁,“公开向所有民众说明危机,是消除恐慌的第一步。”

  “立刻实施最严格的‘分级供水配给制’。所有建筑工程、制陶、洗涤等非生命必需的工业用水,全部停止!”

  “供水点由海岸卫队接管,实行凭票配给。一级供应,医院、病患、孕妇和婴幼儿,保证最洁净的淡水;二级供应,核心工程与管理人员;三级供应,普通市民,按人头发放木制‘水票’,定量领取。这个标准,要以‘能活下去’为底线,而不是‘够用’。”

  “设立公共盥洗区,强制回收所有生活废水。这些水经过沉淀后,用于冲刷和消防。一滴水,都不能浪费。”

  这一系列雷厉风行的命令,立即得到严格执行,将所有失控的用水需求强行勒紧。

  但所有人都知道,节流只能续命,不能救命。

  真正的希望,在于“开源”。

  何维的目光转向了另外几人。

  “节流,是为了争取时间。现在,我谈谈如何找水。”

  他的手,在地图上一至三公里的范围内,画了一个巨大的圈。

  “陈岩,从现在起,你的地质勘探队全体动员。我不要你再单点寻找,我要你对这个区域,进行地毯式勘探。挖地三尺,也要给我找出所有可能的浅层地下水富集区!”

  “老师,就算找到了,一口口地挖,也来不及啊!”陈岩急道。

  “那就一百口井一起挖!”何维的声音陡然提高,充满了不容置疑的魄力,“我会让工坊把所有能用的青铜,都给你打造成标准化的钻头和工具。你组织起所有有经验的工匠,分成五十支,不,一百支钻井队,我要在半个月内,看到上海港遍地是井!我不管单井出水量有多少,我要用数量,淹没这场危机!”

  “百井齐掘”,这个疯狂的计划让陈岩的呼吸都为之一滞,但随即眼中燃起了火焰。

  “是!保证完成任务!”

  何维的手指又移向了远处的“陈岩谷”。

  “一条竹龙不够,那就再造五条!”何维继续说道,“工坊即刻转产,二十四小时不停,用‘模块化’的方式生产竹管。我要你把陈岩谷的所有泉眼和井水,都给我引过来,形成一个‘竹龙阵列’,把输水能力,给我翻上五倍!”

  如果说“百井齐掘”是广度,那“竹龙阵列”就是深度。

  何维在用最极限的方式,压榨出所有已知和未知的本地水源。

  他的目光,最后落在了老水手王波的身上。

  “王波,上海港最大的优势是什么?”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王波愣了一下,下意识地回答:“是船?”

  “没错!”何维的手指,重重地敲在沙盘代表长江的那条线上,“本地的水源不可靠,我们就去更远的地方取水。长江,就是我们永不枯竭的超级水井!”

  “立刻组织一支取水船队,所有‘河巡者’级长船全部编入。逆流而上,去咸潮界之外,水质最纯净的江段,给我把淡水运回来!船上装满所有能装水的水箱和陶罐,日夜不停,循环往返!我要你用船,给我建立起一条流动的供水航线!”

  王波的双眼瞬间亮了,他猛地一拍大腿,“对啊!我怎么没想到!老师放心,三天之内,第一船淡水绝对运到!”

  最后,何维看向负责后勤的张武:“除了这些,上海的雨水也不能浪费。强制所有房屋安装引水槽,在公共区域挖掘蓄水池。这些水净化后,作为工业用水补充。”

  “所有的新水源,都必须建立多级净化池。”何维补充了最后,也是最关键的一环,“用砾石、粗砂、细沙、木炭,层层过滤。水量要保证,水质安全,更是底线!”

  一整套“管制节流 多源并举 水质净化”的组合拳,被何维在短短半个时辰内,清晰地部署了下去。

  整个计划环环相扣,将上海港所有的人力、物力、技术,都动员到了极限。

  议事厅内压抑的气氛一扫而空,取而代之的,是一种被领袖意志所点燃的高昂斗志。

  众人领命散去,议事厅内只剩下何维和林沐两人。

  林沐低着头,一言不发,像一个做错了事的孩子。

  “老师,对不起。”她终于开口,声音里带着哭腔,“如果不是我为了追求那一点点品质的提升,就不会消耗那么多淡水,也就不会……”

  “抬起头来,林沐。”何维的声音很温和。

  林沐抬起头,看到何维的眼中没有丝毫责备,只有平静和深邃。

  “这场危机,不是你的错。”何维说道,“恰恰相反,是你的‘二次结晶法’,让我们城市最致命的弱点提前暴露。这不是过错。”

  他走到林沐面前,看着这个因为自责而脸色苍白的学生。

  “一个文明的发展,必然会遇到瓶颈。人口的瓶颈、资源的瓶颈、技术的瓶颈。今天我们遇到的,是水源的瓶颈。这不可怕。”

  何维的声音充满了力量:“可怕的是我们没有发现它,或者发现了却没有勇气和办法去面对它。现在,问题暴露了,我们正好可以思考如何彻底解决它。”

  “记住,你的职责,是不断用你的智慧和双手,去触碰我们这个文明的天花板。而我的职责,是在你捅破天花板之前,为你想好下一步的路。”

  这番话,如同一股暖流,驱散了林沐心中的所有阴霾和自责。

  她明白了,老师没有把她当成一个麻烦的制造者,而是将她视为文明进步的探路人。

  她的眼眶湿润了,这一次不是因为内疚,而是因为被理解和信任的感动。

  “老师,我能做什么?”她握紧了拳头。

  “我需要你。”何维指着沙盘,“百井齐掘需要更高效的工具,竹龙阵列需要更精密的接口,供水航线需要改造船只的水密舱。这些都是你的战场。”

  林沐重重地点了点头,眼神中重新燃起了属于工程师的光芒。

  当晚,上海港彻夜未眠。

  一支支勘探队举着火把,消失在内陆的黑暗中。

  码头上,王波的吼声响彻夜空,一艘艘长船被清空货物,巨大的木制水箱被吊装上船。

  张武带着人,挨家挨户地发放着刚刚刻好的木制水票,耐心地解释着紧急状态下的新规定。

  而那个刚刚建好、代表着上海港财富之源的“霜盐”车间,此刻已经被拆除了灶台,变成了二十四小时运转的“竹龙”模块加工厂。

  林沐亲自坐镇,指挥着工匠们将一根根竹管截断、打磨、涂漆、封装。

  一场关乎七千人生死的城市保卫战,在上海港的每一寸土地上,无声地打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