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5章 议事会与精英卫队-《石器星辰我在一万年前重启文明》

  南洋城的社会肌体,在货币的滋养下,以前所未有的速度生长、分化,变得日益复杂而精密。

  猎人、工匠、农民、医师、教师、艺术家……

  一个个崭新的职业阶层,如同雨后春笋般涌现。

  他们彼此依赖,又相互竞争。

  共同编织出了一张充满活力的社会网络。

  然而,在这片繁荣之下,何维却看到了新的隐忧。

  过去的南洋城,像一个结构简单的单细胞生物,所有的决策都来自于何维这个唯一的“细胞核”。

  但现在,它已经进化成了一个复杂的有机体,拥有了农业司、“公共卫生司、教育司……

  如果所有的指令,依旧只靠何维一个人来发号施令。

  这个有机体的运行效率必然会越来越低,甚至因为指令延迟而导致局部坏死。

  他需要为这个日益庞大的身躯,建立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大脑”。

  一个能够统合所有部门,进行集体决策、高效运转的管理核心。

  这一天,何维召集了所有的预备公民,以及新近崛起的、各个领域的代表人物——柳师、周柔、刘萱、南卡等人。

  会议的地点,不在何维的石屋,而是在新建成的、足以容纳上百人的城市议事厅内。

  “今天请大家来,是想和大家商议一件事。”

  何维站在议事厅中央,目光扫过每一张专注的面孔。

  “如今的南洋城,人口接近两千,产业分工日益复杂。盐务司需要扩大产能,农业司想要开垦新的田地,李虎的巡逻队希望增加人手……每天都有无数的事情需要决定。”

  “过去,这些事都由我一个人说了算。但以后,我希望不再是这样。”

  他看着众人,郑重地宣布:

  “我提议,正式成立‘南洋城议事会’。作为我们这座城市的最高决策机构。”

  议事会?

  这个全新的名词,让在场大部分人都感到了陌生。

  “何维大人,这议事会,是做什么的?”李虎率先问道。

  “议事会,就是大家坐在一起,商量着办事的机构。”何维解释道,“以后,凡是涉及到城市发展的重大事务,比如要不要修建新的水渠?我们的粮食储备该如何使用?和外来部落发生冲突了该怎么办?这些,都不再由我一个人说了算。”

  “所有议事会的成员,都有权力提出自己的看法,进行辩论。最终,我们将根据大多数人的意见来做出决定。”

  何维将南洋城未来的权力构架缓缓展开:

  “执政官木青负责主持会议和执行最终决议。”

  “所有的预备公民,以及盐务司、铸币司、工程司、农业司、公共卫生司、教育司、文化司等所有公共部门的负责人,都将成为议事会的第一批议员。”

  “议事会每半个月召开一次。任何决议,都需要超过半数的议员投票同意,才能通过。”

  何维的这番话,在议事厅内掀起了轩然大波。

  将权力下放,进行集体决策?

  这对习惯了听从“维神”指令的柳江人而言,是颠覆性的。

  就连李虎、陈启这些来自上海港的开拓者,也感到了茫然。

  在铜都联盟,虽然也有类似的管理层会议。

  但最终的决定权,始终牢牢掌握在何维一人的手中。

  而现在,他似乎想要建立一个更加分权、更加民主的体系。

  “维神,这不行!”柳师第一个站出来反对,他的脸上写满了惶恐,“您是神,您的智慧,是我们所有人加起来也比不上的。南洋城的一切,都该由您来决定。我们怎么有资格和您一起商议大事?”

  “是啊,维神!您说怎么干,我们就怎么干!”江骨也跟着说道。

  他们的反应,在何维的意料之中。

  他微笑着摇了摇头:“柳师,我不是神。我也一样会犯错,会有考虑不周的地方。”

  “陈启是工程专家,修水渠的事,他比我懂。”

  “南卡是种植能手,什么季节种什么作物,她比我懂。”

  “刘萱更了解城里妇女和孩子的身体状况,她提出的建议,一定比我的更贴合实际。”

  “一个人的智慧是有限的,但集体的智慧是无穷的。我希望南洋城未来的发展,是依靠在座每一位的智慧,而不是靠我一个人的独断专行。”

  “更重要的是,”何维的语气变得深沉起来,“我不可能永远留在这里。当有一天我离开了,我希望南洋城留下的,不是一片没有了神就手足无措的茫然信徒,而是一套能够自我运转、自我纠错的、成熟的制度。这套制度,才是这座城市能够长久延续下去的真正基石。”

  这番话,让所有反对的声音都沉寂了下去。

  众人看着何维那坦诚而深邃的目光,终于明白了他的良苦用心。

  他想给予这座城市的,不是短暂的庇护,而是一个真正独立、自主、可持续发展的未来。

  “我同意!”李虎第一个表态,他目光灼灼地看着何维,“何维大人说得对,我们不能永远依赖您。是时候学着自己走路了。”

  “我也同意。”陈启、木青、刘萱等人纷纷附和。

  最终,在所有人的赞同下,“南洋城议事会”正式成立。

  南洋城的管理模式,从一个高度集权的“神权”时代,迈向了一个更加制度化、集体化的“议事”时代。

  ……

  在第一次正式的议事会上,一个新的、尖锐的问题,被立刻摆上了台面。

  提出问题的,是李虎。

  “各位,”他站起身,神情严肃地说道,“随着城里的商业越来越繁荣,大家都有了自己的活计,日子越过越好。这是一件大好事。但也带来了一个问题。”

  “我手下的巡逻队,现在招人越来越难了。”

  “以前,当兵是荣誉,也是最好的出路。但现在,年轻人宁愿去盐场当个工人,或者跟着杨石学烧窑,也不愿意来参加每天累死累活的军事训练。”

  “就算是队里的老兵,心思也活络了。他们看着别人在集市上赚钱,心里也痒痒。训练的时候,明显没有以前专心了。”

  “长此以往,我们城市的防御力量,会越来越弱。一旦有外敌入侵,后果不堪设想!”

  李虎的话,像一盆冷水,浇在了所有因为繁荣而有些飘飘然的议员头上。

  是啊,所有人都只看到了商业带来的富足,却忽略了这一切都建立在“安全”的基石之上。

  议事厅内,立刻陷入了激烈的讨论。

  有人提议,应该强制每家每户都必须出人当兵。

  但这个提议立刻被否决了,强制征来的兵,没有战斗意愿,只会成为累赘。

  也有人提议,大幅提高巡逻队员的待遇,用钱来吸引人。

  但这又带来一个新的问题,城市的财政,能支撑得起吗?

  就在众人争论不休之际,何维提出了他的最终解决方案。

  “我们需要的,不是一支由平民组成的、临时性的巡逻队。”

  “我们需要一支完全脱产的、以战斗为唯一职业的‘精英卫队’!”

  精英卫队!

  这个词,再次刷新了所有人的认知。

  “我的构想是,我们需要一支数量少但质量高的战士精英来负责南洋城的防务。”何维将他的计划详细阐述。

  “我们将面向全城,招募五十名勇敢、强壮的自由民,成为南洋卫队,负责日常治安和防务。这将是他们的职业,他们不再需要参与任何生产劳动。”

  “这支卫队,将由南洋城财政全额供养。一名普通士兵的月薪,将定为100元,是普通工人的2倍。”

  “服役满10年表现优秀者,可以进入公民考核序列。”

  “这支精英卫队要遵守严格的纪律,进行专业的训练。任何违抗军令、临阵脱逃者,都将受到最严厉的军法处置!”

  一个权责明确、待遇优厚、纪律严明的职业化军队蓝图,清晰地展现在了众人面前。

  议事会全票通过了这个提案。

  募兵令颁布的当天,南洋城所有适龄的年轻男性,几乎都为之疯狂。

  领取高薪、前途光明的军人,是令人向往的职业。

  经过严格的选拔,五十名精英脱颖而出。

  南洋卫队正式宣告成立。

  何维任命李虎为第一任卫队总指挥。

  吕宋被任命为副指挥,他代表着开拓者老兵的坚韧与经验。

  江骨也被任命为副指挥,他代表着柳江人勇士的敏锐与天赋。

  ……

  一年后。

  南洋城,早已不是当初那个挣扎求生的滩头营地。

  高大坚固的城墙拔地而起,规划整齐的街道上人来人往,车水马龙。

  议事会运转流畅,农业司、工程司、文化司……

  一个个部门各司其职,将这座城市管理得井井有条。

  城外的军营里,新组建的南洋卫队,经过一年的严酷训练,已经褪去了之前青涩。

  他们队列整齐,令行禁止。

  身上散发出的那股铁血杀气,足以让任何敌人望而生畏。

  一个政治、经济、军事体系完备的强大城邦,已经在这片蛮荒的雨林中,牢牢地站稳了脚跟。

  黄昏时分,何维独自一人,登上了城市最高的了望塔。

  他看着下方那座由他亲手缔造的、繁荣而有序的城市,看着那炊烟袅袅、灯火点点的万家灯火,眼中充满了欣慰与自豪。

  木青悄然来到他的身边。

  “你又要走了,是吗?”她轻声问道,声音中带着不舍。

  何维点了点头,没有隐瞒:“这套体系,已经可以自己运转下去了。我的使命,也该告一段落了。”

  他从怀中,取出一块用青铜铸造的、刻着巨蛇图腾的令牌。

  “这是南洋卫队的虎符,”他将这块代表着城市最高武力的令牌,郑重地交到了木青的手中,“从今天起,你就是这座城市的守护者。”

  “我要去寻找新的矿藏,尤其是铜矿,南洋城的发展,需要更多的金属。”

  “我也想去看看,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是否还有其他的文明存在。”

  何维转过身,眺望着远方无尽的黑暗。

  南洋城的故事,对他而言,只是这场万年孤旅中的一个驿站。

  一个更宏大、更波澜壮阔探险和征服,正在地平线的尽头,等待着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