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5章 伫立在东南亚之巅-《石器星辰我在一万年前重启文明》

  木青迅速地解下背后的行囊,从中取出了她视若珍宝的画板、炭笔和记录册。

  她跪坐在潮湿的地上,将画板放在膝上,用一种前所未有的专注,开始绘制。

  她的手腕,灵活而稳定地移动着。

  精准的线条,在竹浆纸上,迅速地勾勒出大王花那雄伟而奇异的轮廓。

  她记录下花瓣的数量、形态,描绘出那些斑点的大小、分布。

  她甚至试图用不同的笔触,去表现那革质花瓣的厚重质感,以及中央坑洞的深邃。

  阳光,恰在此时穿透了云雾森林的浓雾。

  一缕金色的光束,斜斜地照射下来,穿过层层叠叠的枝叶,正好落在木青专注的侧脸上,为她镀上了一层神圣的光晕。

  她那长长的睫毛上,还挂着未干的泪珠,在阳光下折射出七彩的光芒。

  何维没有去看那朵花。

  他的目光,自始至终,都落在了木青的身上。

  他看着她那因痴迷而微张的嘴唇,看着她那因激动而泛红的脸颊,看着她那双仿佛燃烧着火焰的眼眸。

  他曾建立城市,他曾创制法律,他曾铸造货币,他曾训练军队……

  他做过无数件,足以改变这个时代进程的、宏伟而伟大的事情。

  但直到此刻,看着眼前这个,正全神贯注地为一朵散发着恶臭的、毫无“用处”的花朵而着迷的女人。

  何维才清晰地明白了,自己这场跨越万年的孤独长跑,其终极的意义,究竟是什么。

  不是为了建立多么强大的帝国,统治多么辽阔的疆域。

  而是为了守护。

  守护住人类心中,那份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心。

  让这份好奇心不被强权压制,不被帝王将相编织的思想牢笼所驯化。

  万年之后,当人类的脚步踏遍这颗星球,甚至望向更遥远的星辰大海时。

  还会有人,能像此刻的木青一样,为一朵花的绽放,为一颗星的闪烁,为一个数学公式的简洁,而由衷地、发自内心地感到战栗与感动。

  这才是文明延续的根本。

  何维默默地走到木青的身后,像一座沉默的山,为她挡住了身后的一切纷扰。

  他对着吕宋和江骨,做了一个“警戒”的手势。

  为这个正在进行神圣“朝圣”的学者,创造出了一片绝对安全、不被打扰的时空。

  一个小时后,木青终于完成了她此生最重要的一幅画作。

  她抬起头,脸上沾着些许炭灰,神情疲惫,却又无比满足。

  她转过头,正好迎上了何维那温柔得如同星辰大海般的目光。

  无需任何言语。

  在这一刻,他们的灵魂,仿佛跨越了万年的时空,达成了最深刻的共鸣。

  第十一天,探险小队登顶京那巴鲁山那象征至高荣耀的罗氏峰。

  他们选择在海拔三千米左右的一处平缓的高山草甸上扎营。

  这里不再有密集的树林,视野辽阔得令人神清气爽。

  营地的左侧,是一道绵延的、被厚厚苔藓覆盖的花岗岩缓坡。

  坡顶之下,则是一片波澜壮阔的云海。

  翻涌的白色云浪,如同柔软的棉絮,铺满了整个山谷,将脚下的低地雨林,彻底遮盖。

  右侧则是险峻的峭壁。

  何维的命令很简单:建立营地,修整,感受顶峰的奇景。

  何维坐在一块巨大的花岗岩上,感受着拂面而来的强劲山风。

  风中带着高原独有的干燥与凛冽。

  他俯瞰整个马来群岛沙巴州的西海岸平原,甚至可以看到远处的南中国海。

  在何维的指令下,陈启此刻正在认真测量气温和风速,并将数据记录在特制的防水卷轴上。

  他尝试着用手搭建一个小小的风力仪,记录这片区域的风力强度。

  这是他作为地质学家和工程师的本能。

  而吕宋和江骨,则在一旁,默契地擦拭着手中的手弩。

  作为战士,他们的职责便是随时准备应对未知的危险。

  木青来到何维身边坐下,从怀中取出一朵采摘自草甸边缘的、色彩淡雅的野花。

  那花瓣呈幽蓝色,中间吐着鹅黄色的花蕊,小巧而坚韧。

  “这种花,在海拔三千米的高山上,依旧能如此绚烂地开放。”木青的声音轻柔而平静,“以前在低地的时候,我觉得那里的一切都充满了生机。但现在我才发现,真正顽强的生命,反而是这些能耐住高山寒风的野花。”

  她看着手中的野花,眼中充满了深思。

  “老师,我以前以为世界就是铜都城、上海港和南洋城。”

  她的目光穿透了眼前浩瀚的云海,投向远方。

  木青突然扭过头,望向身侧的何维,她的眼中有着求知与渴望。

  “原来世界可以这么大。而我们却这么小。”

  她的声音里带着一丝怅然,也带上了一种全新的觉醒。

  何维伸出手,轻轻握住了木青因高山寒风而微凉的手。

  他指着脚下那片浩瀚的云海,和云海深处隐约可见的绿色林海。

  “正因为世界这么大,所以我们的探索,才刚刚开始。”

  “南洋城只是我们在海洋文明上建立的一个小小的港口。”

  “京那巴鲁山,也只是这片广袤大陆上的一个小小的灯塔。”

  他的目光越过了云海和森林,望向了遥远的、更远方,那里是一片蔚蓝色的地平线。

  那是太平洋。

  那是等待着人类去探索的真正疆域。

  木青听懂了何维的意思。

  她的呼吸在这一刻,变得急促起来。

  她是上海港的公民,南洋城议事会的执政官,也是科学之门的先行者。

  她的想象力,已经不再被贫瘠的土地所限制。

  “你的意思是我们绘制完这座岛的地图之后,还要去海的那一边吗?”她的声音带着难以置信的颤抖。

  “等我们绘制完这座岛的地图,拿到所有我们可以拿到的资源。”

  “我们就造更大的船,能乘风破浪的远洋之船。”

  何维描绘着未来,声音低沉而充满力量,如同一位吟游诗人。

  “我要带着你,带着愿意追随我的人。”

  “去看看海的那一边,是否还沉睡着其他的文明。”

  “去寻找更多的,不曾被发现的珍贵资源。”

  “去点燃更多文明的火种。”

  他握紧木青的手,声音中充满了对未来的憧憬与坚定。

  木青的泪水,悄无声息地滑落脸颊。

  在晨光和寒风中,她并没有感觉到一丝寒冷。

  这并不是一个简单的情感表白,而是一个关于文明的终极邀请。

  何维不是在问她是否愿意做他的女人。

  他是在问,她是否愿意与他一同,完成这场宏大史诗。

  在这一刻,她的身份,超越了执政官、医师、植物学家。

  她将成为他的文明伙伴,他的灵魂伴侣。

  木青轻轻地将自己的头,依靠在何维那宽阔而温暖的肩膀上。

  清晨的第一缕阳光,穿透了遥远地平线上厚重的云层,如同千万支金色的利箭,直射向天际。

  刹那间,那翻涌的云海被染成了瑰丽的金色,层层叠叠,绵延不绝。

  高山上的风,依旧呼啸。

  远方的天际,金色的朝霞正染红了半边天空。

  何维将木青揽在怀中。

  在何维那双深邃的眼眸里,映射出了整片婆罗洲的轮廓。

  探险小队在高山草甸上燃起篝火。

  温暖的火光映照着每个人的脸庞,疲惫与坚毅并存。

  他们分享着熏制肉干和甘甜的米酒,低声讨论着接下来的探索路线,规划着这座未知大陆的广袤画卷。

  南洋城,只是这张地图上一个微不足道的起点。

  京那巴鲁山的风声,仿佛也在吟唱着,更广阔的世界,更宏大的人类文明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