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5章 泉州登陆!踏上故土的这一刻,铁血硬汉们哭得像个孩子!-《石器星辰我在一万年前重启文明》

  当归龙号巨大的船身,缓缓驶入那片黄蓝交汇的入海口时,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

  浑浊的江水,带着泥沙的气息,那是何维熟悉的、来自华夏大地的味道。

  何维站在船首,目光锐利地扫视着两岸的轮廓。

  这里的海岸线平缓,多为沙质滩涂,入海口的北侧,有一片连绵的、不高却形势险要的丘陵。

  何维迅速在脑海中,将眼前的景象与后世的地图进行比对。

  虽然地貌在时光里会有变迁,但大的地理结构是不变的。

  何维心中确认,这里就是后世被称为“东方第一大港”的泉州。

  眼前这条奔流不息的江河,便是晋江。

  “传令下去。”何维的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所有小艇准备,我们要登陆了。”

  甲板上是一种近乎于神圣的、庄严肃穆的安静。

  每个人都在默默地准备着,他们解下小艇,检查绳索,动作轻柔得像是在进行一场庄严的仪式。

  小艇被缓缓放入水中,激起一圈圈涟漪。

  何维第一个顺着绳梯,稳稳地落在了为首的小艇上。

  李虎、陈启、吕宋、木青,这些核心的元老们,紧随其后。

  紧接着,是那些从上海港出来的老开拓者,以及那些在南洋城出生、对华夏故土只有模糊概念的年轻人。

  船桨划破水面,发出轻微的“哗哗”声。

  没有人说话。

  所有人的目光,都死死地盯着这片越来越近的、金黄色的沙滩。

  这片土地,在开拓者心中,已经萦绕了十几年。

  他们在梦里,曾无数次地踏上过它。

  小艇的底部,与沙滩发生了轻微的摩擦。

  到了。

  何维深吸一口气,第一个站起身,从船舷上翻身而下,双脚稳稳地踩在了齐膝深的、温暖的海水中。

  他一步一步,坚定地走向那片被阳光晒得暖烘烘的沙滩。

  “噗。”

  一声轻响。

  他的双脚,终于踏在了坚实的、柔软的、带着淡淡咸味的华夏故土之上。

  那一瞬间,一股难以言喻的、仿佛带着电流般的踏实感,从脚底瞬间传遍全身!

  何维在沙滩上停住不动,心潮澎湃。

  回来了。

  终于回来了。

  紧接着,李虎那魁梧的身躯,也从另一艘小艇上跳了下来。

  这个在婆罗洲雨林里徒手搏杀云豹的铁血硬汉,在双脚接触到沙滩的那一刻,身体猛地一僵。

  他缓缓地低下头,看着自己的双脚,深深地陷在那片金黄色的沙土之中。

  他那古铜色的脸庞上,肌肉剧烈地抽搐着。

  突然,他再也抑制不住,双膝一软,“噗通”一声,重重地跪在了地上。

  像个孩子一样,疯狂地抓起一把把的沙土,任由它们从指缝间滑落。

  紧接着,他将自己的脸,深深地、深深地埋进了这片承载着他所有乡愁的土地里!

  宽阔的肩膀,剧烈地颤抖着,哭得像一个迷路了十几年,终于找到回家路的孩子。

  一位头发花白的老开拓者,再也支撑不住,瘫坐在地,老泪纵横。

  “回来了!老子终于活着回来了!”

  陈启这个平日里不苟言笑、严谨得如同岩石的工程师,猛地转过身去,不让人看到他的脸。

  但他那剧烈起伏的肩膀,已经出卖了他内心的波涛汹涌。

  就连吕宋,这个何维亲手培养起来的年轻人,也眼圈通红,虎目含泪。

  三百多名开拓者,无论男女老少,在这一刻,都卸下了所有的坚强。

  他们有的跪倒在地,亲吻着脚下这片神圣的华夏土地。

  有的紧紧相拥,将脸埋在同伴的肩头,放声痛哭。

  有的则像个傻子一样,在沙滩上又蹦又跳,又哭又笑。

  那些在南洋城出生的年轻人,或许无法完全理解父辈们心中那份沉重如山的乡愁。

  但他们能感受到,沙滩上弥漫着的那种悲怆、喜悦、委屈与自豪交织在一起的、足以让任何人都为之动容的磅礴情感。

  他们也跟着流下了眼泪,为他们的父亲,也为他们自己。

  他们终于来到了那个传说中的、属于他们的根。

  良久,当哭声渐渐平息,何维下令道:

  “李虎,去打一头最好的猎物来。”

  “我要祭拜一下这片华夏土地。”

  很快,一头刚刚在附近捕获的、体型健硕的梅花鹿,被抬了过来。

  没有祭坛,没有香炉,没有繁琐的仪式。

  所有开拓者,自发地在沙滩上,面向着广袤的内陆方向,站成了一个整齐的方阵。

  何维站在最前方,亲手将那头梅花鹿,和一些采集来的新鲜野果,恭敬地摆放在了地上。

  他整理了一下衣衫,神情肃穆。

  “所有开拓者!”

  “第一拜!”

  他缓缓地弯下腰,深深地鞠了一躬。

  身后三百多人,动作整齐划一,跟着他一同拜下。

  这一拜,敬的是脚下这片厚土,是血脉相连的故乡。

  是游子归家,向母亲的请安。

  “第二拜!”何维的声音,多了一丝沙哑和沉重。

  所有人的腰,弯得更深了。

  “这一拜,敬所有为了给我们开辟生路,而长眠在南洋异乡的兄弟姐妹!”

  何维的脑海中,浮现出了一张张或苍老或年轻的面孔。

  有在最初登陆婆罗洲时,被毒蛇咬伤不治身亡的斥候。

  有在瘟疫中,为了照顾他人而被感染倒下的医者。

  还有在与云豹、与湾鳄的搏杀中,为了保护同伴而牺牲的勇士。

  他们没能等到回家的这一天。

  他们的骸骨,永远地留在了那片湿热的土地里。

  他们的名字,被刻在了南洋城的英雄石碑上。

  人群中,响起了更加压抑的啜泣声。

  许多人都在这十几年间,失去了亲人、朋友、战友。

  此刻,他们踏上了故土,但那些逝去的人,却再也看不到了。

  李虎的脑海中,浮现出那个教他如何设置陷阱、却在一次狩猎中被野猪獠牙顶穿了胸膛的老猎人“老王叔”。

  陈启想起了在建造干船坞时,因为过度劳累而病倒、最终没能挺过来的那位老工匠。

  这一拜,是为了那些回不来的人。

  我们带着你们的遗愿,回来了。

  “第三拜!”

  何维的声音,重新变得高亢而又坚定,充满了力量!

  “这一拜,敬我们的未来!”

  “我们回来了!我们不再是无根的浮萍,我们是带着荣耀与财富归来的开拓者!”

  “从今天起,这片土地,将再次因我们而繁荣!”

  “我们,回家了!”

  “回家了!”

  “回家了!”

  三百多人的怒吼,汇成一股声浪,在晋江的入海口,在广阔的沙滩上空,久久回荡!

  三拜之后,祭祀礼成。

  何维站直身体,环视着众人脸上那混杂着泪水与激动的神情。

  “好了,都别杵着了!这里不是南洋,到处都可能有危险。”

  他拍了拍手,将所有人从激动的情绪中拉回了现实。

  “所有小队长听令!”

  “立刻以小艇停靠点为中心,设立临时营地!”

  “侦察组,向内陆延伸五里,侦察地形,绘制简易地图,寻找潜在的危险!”

  “狩猎组扩大狩猎范围,我们需要足够的食物!”

  “后勤组寻找安全洁净的水源,搭建临时灶台!”

  “其余人搭建帐篷,清理营地,在营地周围设立警戒线!”

  命令一下,这支在南洋经历了无数考验的队伍,立刻展现出了他们强大的执行力。

  刚刚还在痛哭流涕的铁血汉子们,立刻擦干眼泪,拿起武器和工具,迅速地投入到了工作中。

  李虎和吕宋带着狩猎队,兴奋地冲进了附近的丘陵和树林。

  “哈哈,这才是家的感觉!”李虎看着地上熟悉的梅花鹿脚印,兴奋地对吕宋说,“终于不用再跟那些长得奇形怪状的婆罗洲野兽打交道了!今晚,咱们吃烤鹿肉!”

  他们的心情,和在巴拉望岛时完全不同。

  那时是新奇和探索,而现在是一种发自内心的亲切。

  这里的每一棵树,每一片草地,都让他们感到安心。

  另一边,木青则带着科考队,沿着一条溪流逆流而上。

  她不再像在南洋时那样,对每一种植物都小心翼翼地取样、记录。

  而是像一个回到了自己家后花园的孩子。

  “快看,这是车前草,捣碎了可以用来止血消炎。”

  她指着一丛不起眼的植物,对身边那些在南洋长大的年轻队员们解释道。

  “还有那个,是艾草,我们老家那边,端午节的时候都要挂在门口的。”

  她摘下一片艾叶,轻轻揉搓,放在鼻尖闻了闻。

  那股熟悉的、带着一丝苦涩的清香,瞬间将她的记忆,拉回到了遥远的、还在铜都城学宫学习的少女时代。

  她的眼眶,又不自觉地湿润了。

  女儿何沐好奇地看着母亲,也学着她的样子,去闻那片艾叶。

  “妈妈,这就是家的味道吗?”

  “嗯,”木青笑着擦掉眼角的泪水,将女儿紧紧搂在怀里,“对,这就是家的味道。”

  一个时辰后,一个井然有序的临时营地,已经在沙滩上拔地而起。

  帐篷排列整齐,篝火堆已经升起,外围还挖出了浅浅的壕沟,插上了削尖的木桩作为简易的防御工事。

  傍晚时分,狩猎队满载而归。

  他们不仅带回了两头肥硕的梅花鹿,还有几只野兔和野鸡。

  炊烟在营地上空袅袅升起,浓郁的肉香开始弥漫开来。

  没有复杂的烹饪,没有南洋那些奇特的香料。

  只有最简单的炭火烘烤,和最珍贵的雪盐。

  当第一块烤得外焦里嫩、撒着细盐的鹿肉被分发到众人手中时,整个营地都安静了下来。

  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开拓者,颤抖着将一块滚烫的鹿肉放进嘴里。

  他慢慢地咀嚼着,咀嚼着。

  突然,两行浑浊的老泪,顺着他满是皱纹的脸颊,无声地滑落。

  像一个受尽了委屈终于吃到妈妈做的饭菜的孩子。

  因为这味道,太熟悉了。

  这是他年轻时,在山里打猎时尝过的味道。

  这是他十几年来,在梦里回味了无数次的味道。

  这是华夏故土的味道。

  李虎撕下一大块鹿腿肉,狠狠地咬了一口,然后就不再说话。

  只是红着眼眶,大口大口地往嘴里塞。

  仿佛要将这十几年的思念,全部都吞进肚子里。

  何维坐在篝火旁,将烤得最嫩的一块肉,用小刀切成小块,吹凉了,喂给女儿何沐。

  “好吃吗?”

  “嗯!比婆罗洲的猪肉好吃!”小姑娘口齿不清地说道,逗得旁边的木青笑了起来。

  何维也笑了。

  他抬起头,看着营地里升腾的烟火,看着同伴们脸上那份发自内心的、如释重负的安宁。

  这十六年的漂泊,在这一刻终于划上了一个句号。

  何维的目光,越过跳动的火焰,投向了北方那片被夜色笼罩的、深沉而又广袤的大陆。

  心中涌起一股豪情。

  “上海港,铜都城,我何维,回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