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担责任:分粮定人心-《四大名着穿梭记》

  晨光刚把粮草营的木架染成淡金色,聚义厅前就传来一阵尖锐的争吵声,像颗石子打破了清晨的宁静。两个年轻弟兄正围着半袋麦饼推搡,一个满脸通红,左臂缠着渗血的布条,显然是昨天守芦苇荡时受的伤,他指着对方的鼻子喊:“俺昨天守芦苇荡砍伤了胳膊,流了那么多血,凭啥跟你分一样多的粮?你倒好,就埋了几个陷阱,手上破点皮,也好意思跟俺争?”

  另一个弟兄也不甘示弱,攥着木柄粮勺的手青筋凸起,指节发白,手背上还沾着泥土和木屑,显然是刚从陷阱区回来:“俺埋陷阱磨破了手,蹲在芦苇丛里熬了大半夜,冻得直打哆嗦,凭啥你就能多要?大家都是为梁山拼命,凭啥你受伤就特殊?俺们的苦就不算苦?”

  我刚在帐子里整理完 “芦苇荡战术改进表”,听见争吵声赶紧跑过去,只见粮袋旁边已经围了不少弟兄,有的皱着眉帮着劝,有的却在小声附和,连负责分粮的王大叔都急得直跺脚,手里的木瓢 “哐当” 一声掉在地上,麦饼滚了一地:“别吵了!都是自家弟兄,有话好好说!现在粮草本来就紧张,要是再争来争去,最后大家都没得吃,让方腊的人看笑话吗?”

  宋江和吴用也闻讯从聚义厅赶来,宋江皱着眉看着争吵的两个弟兄,脸色比平时沉了几分,声音里带着不易察觉的严厉:“都是梁山的好弟兄,昨天在芦苇荡还一起跟方腊拼命,怎么今天就为了点粮食吵成这样?像话吗?忘了昨天是谁帮你挡的刀?忘了是谁扶你回的帐子?这点弟兄情分,还抵不过两个麦饼?”

  可争吵的弟兄却没停,反而吵得更凶,周围的议论声也越来越大。一个守了望塔的弟兄小声说:“俺觉得他说得对,俺守了望塔熬了两夜,眼睛都快睁不开了,也该多补点粮,总不能让熬夜的跟睡大觉的一个待遇。” 另一个抬伤员的弟兄也跟着附和:“俺抬伤员磨破了肩膀,衣服都渗血了,凭啥就不能多要半个麦饼?大家都是出力,凭啥不一样?” 一时间,聚义厅前满是抱怨声,像团乱麻,越缠越紧。

  我心里一沉,瞬间明白问题所在 —— 芦苇荡战斗后,梁山减员了三十多个弟兄,虽然之前从陈家庄运来了一批粮草,够大家吃一阵子,可一直没定过分粮的规矩,全靠王大叔凭着 “看情况分” 的老办法,谁看着可怜就多给点,谁嗓门大就多匀点,时间久了,自然有人觉得不公平。要是不赶紧解决这个问题,不仅会伤了弟兄们的情分,还会影响以后的防御部署,甚至可能让梁山的人心散了,那可比丢了一场战斗还可怕。

  “大家别吵了!” 我突然开口,声音比平时响了不少,连自己都没察觉多了几分底气,也许是这段时间的战斗让我慢慢学会了承担,“分粮不公平,咱们就定个公平的规矩,按功劳、按付出分,谁都不偏袒,谁的贡献大就多给,谁的付出多就多补,这样行不行?”

  争吵声瞬间停了下来,所有目光都齐刷刷地落在我身上,有疑惑,有期待,还有些不信任。李逵扛着板斧从兵器库方向走过来,粗布褂子上还沾着晨露,板斧上的血渍还没擦干净,他大步走到我身边,瓮声瓮气地说:“你说咋分就咋分!俺听你的!只要规矩公平,俺就算少分两个麦饼也没啥,反正俺力气大,饿两顿也扛得住!” 他的话像颗定心丸,让周围的弟兄们都松了口气,有的跟着说 “只要规矩公平,俺没意见”,有的说 “你定规矩,俺们信你,你不会让弟兄们吃亏”。

  宋江也点了点头,语气里满是信任,他拍了拍我的肩膀:“就按西西说的办!你定分粮的规矩,需要啥帮忙,尽管跟弟兄们说,无论是记账的、称重的,还是监督的,咱们都有人,一定把这事办公平,让大家都心服口服,没人再抱怨。”

  我蹲在草纸前,脑子里飞快地过着现代 “按劳分配” 的逻辑,又结合梁山的实际情况 —— 有战斗受伤的、有后勤出力的、有老弱村民的,不能一刀切,得分类定标准。我拿着炭笔,快速在草纸上写下四个分类:“第一类是‘战斗功臣’,昨天在芦苇荡受伤的、杀敌人最多的,每人每天多给两个麦饼,再补一碗小米粥,补补身子;第二类是‘后勤骨干’,埋陷阱、守了望塔、抬伤员、修防御的,每人每天多给一个麦饼;第三类是‘普通弟兄’,负责清理战场、挑水做饭、喂马的,按平时的量分,每人两个麦饼一碗粥;第四类是‘老弱村民’,老人和小孩,每人每天多给一碗热粥,保证能吃饱,不用饿肚子。”

  007 蹲在我旁边,看着草纸上的分类,眼睛一亮,赶紧帮我补充:“还要加个‘监督规矩’!每天分粮的时候,得让两个不相干的弟兄一起盯着,一个负责记账,一个负责称重,分完之后把账本挂在聚义厅前的木架上,谁都能看,谁都能查,这样就没人觉得有猫腻,没人觉得不公平了。” 她说着,从斜挎的布包里掏出个小巧的铜秤,秤杆上刻着清晰的刻度,“这个秤是上次从山下郎中那儿借的,能称到一钱,分粮的时候用它称麦饼,保证不多不少,精准公平,谁也别想多占一点。”

  林冲走过来,手里拿着个布包,里面装着几张裁好的空白麻纸,麻纸厚实耐翻,适合长期记录:“俺来做账本,每天的分粮情况都一笔一划记清楚,谁是‘战斗功臣’,谁是‘后勤骨干’,多给了多少粮,为啥多给,都写在上面,字写大些,挂在最显眼的地方,让大家都看明白,心里透亮。” 武松也跟着点头,手里的哨棒往地上一放,语气坚定:“俺来当‘监督员’!每天分粮的时候俺就站在旁边,谁要是想多要,谁要是想耍小聪明,俺第一个不答应,先问问俺的哨棒答不答应!”

  分粮开始的时候,弟兄们都围在旁边看,眼神里满是期待和紧张。王大叔按照我定的规矩,先从 “战斗功臣” 开始分,他拿起铜秤,小心翼翼地称了两个麦饼,又舀了一碗冒着热气的小米粥,递给那个受伤的弟兄:“孩子,快拿着,这是你应得的,好好养伤,以后还要靠你守梁山呢。” 那个弟兄接过粮,脸一下子红了,刚才的火气全没了,小声说了句 “谢谢王大叔,谢谢西西哥”。

  林冲则在旁边的麻纸上认真记录,笔尖划过纸页的 “沙沙” 声格外清晰:“张三,战斗功臣,麦饼四个,小米粥两碗;李四,后勤骨干,麦饼三个,小米粥一碗……” 每个名字、每个分类、每样粮食都记得清清楚楚,没有丝毫含糊。武松站在粮袋旁,眼睛瞪得圆圆的,谁要是伸手想多拿一块,他就轻轻咳嗽一声,那人赶紧把手缩回去,没人敢搞特殊。

  刚才争吵的两个弟兄,一个因为守芦苇荡受伤被归为 “战斗功臣”,多分到了两个麦饼和一碗粥;另一个因为埋陷阱出力被归为 “后勤骨干”,多分到了一个麦饼。两人拿着分到的粮食,互相看了看,都不好意思地笑了,之前的矛盾瞬间烟消云散。受伤的弟兄挠着头说:“刚才是俺不对,不该跟你吵,咱们都是为了梁山,以后还是好弟兄,一起守好咱们的家!” 另一个弟兄也赶紧点头,把自己多分到的一个麦饼掰了一半递过去:“俺也不对,不该斤斤计较,这个麦饼给你,补补身子,以后俺们互相帮衬,一起干活!”

  分完粮,我把林冲记好的账本挂在聚义厅前的木架上,弟兄们都围过来看,有的指着 “战斗功臣” 的名字说 “他昨天杀了三个敌人,还救了两个弟兄,该多给”,有的指着 “后勤骨干” 的名字说 “他守了望塔熬了两夜,眼睛都红了,该多给”,还有的说 “王大叔每天做饭到半夜,也该算后勤骨干,下次得给王大叔多补点”,没人再抱怨,反而满是认可的声音,连空气都变得轻快起来。

  时迁一瘸一拐地走过来,胳膊上的伤口还缠着厚厚的布条,却没影响他的好心情,他手里拿着个刚从后山摘的野山楂,递给我:“你这分粮规矩定得真好,比俺以前在山下见过的都公平!俺娘以前在地主家干活,每天天不亮就起,干到天黑,还吃不饱饭,地主家的狗都比俺娘吃得好。现在在梁山,凭自己的本事多吃粮,心里踏实,干活也有劲儿!” 他说着,咬了口野山楂,酸得眯起了眼睛,却笑得格外灿烂,显然是对分粮结果很满意。

  中午的时候,我去看望受伤的弟兄们,他们正围坐在帐子外的石头上吃麦饼,每个人手里都拿着热乎乎的饼,脸上满是笑容。见我来,一个弟兄赶紧站起来,从怀里掏出个还热乎的麦饼递给我:“西西哥,快尝尝,这是多给的麦饼,比平时的大,还加了点芝麻,香得很!你定的规矩好,俺们以后更要好好打仗,好好守梁山,不辜负这份公平,不辜负弟兄们的信任!”

  下午,我和 007 去村民的帐子区,刚走到路口,就看见几个小孩围着一个老奶奶,老奶奶手里捧着一碗热粥,正给孩子们分着喝。见我们来,老奶奶赶紧放下粥碗,拉着我的手,手里还攥着个烤得焦香的红薯:“多亏你定的好规矩,俺们这些老的小的每天都能喝上热粥,有的时候还能吃上白面馒头,以前在陈家庄,哪有这样的好日子?梁山就是俺们的家,俺们也会帮着守家,以后俺帮着缝补铠甲,孩子们帮着捡柴火,不让坏人欺负咱们梁山!”

  聚义厅前,弟兄们的干劲比以前更足了。有的扛着粗壮的木头去东门修补矮墙,有的拿着镰刀去芦苇荡边割草喂马,有的帮着村民挑水、劈柴,还有的主动去粮草营帮忙整理粮袋,每个人都忙得热火朝天,额头上渗着汗珠,却没人抱怨累,反而满是干劲 —— 因为大家知道,付出就有回报,规矩公平公正,这样的梁山,值得大家拼命守护,值得大家把这里当成自己的家。

  天黑的时候,我把挂在木架上的账本收回来,上面的字迹密密麻麻,记满了每个人的付出和收获,像一本 “梁山人心账”。007 凑过来看,手指轻轻划过纸页上的名字,笑着说:“你看,这账本不只是分粮的记录,还是‘人心账本’。大家觉得公平,就会信任你,信任梁山,以后不管遇到啥困难,比如粮草更紧张,或者方腊再来,大家都能一起扛过去,不会因为一点小事就吵起来,不会因为不公平就寒了心。”

  宋江走过来,拍了拍我的肩膀,语气里满是赞许,眼神里带着欣慰:“这次分粮,你立了大功!不仅解决了眼前的争吵,还让大家的心更齐了。以前俺总觉得,守梁山靠的是勇气和战术,只要能打赢仗,就能守住家。现在才知道,公平和信任比啥都重要 —— 大家觉得公平,才会真心待梁山,才会把梁山当成自己的家,才会愿意为了这个家拼命。你能担起这份责任,把事情办公平,让大家都心服口服,是梁山的福气,也是弟兄们的福气。”

  李逵扛着板斧从外面回来,手里拿着个刚从灶房烤好的红薯,还冒着热气,他把红薯塞给我,粗声粗气地说:“俺今天多砍了十根木头,把西门的矮墙补得结结实实的!下次分粮,俺也要评上‘后勤骨干’,多给俺娘留两个麦饼,让她也尝尝加芝麻的饼子!” 他的话让周围的弟兄们都笑起来,聚义厅前满是温暖的笑声,再也没有了早上的争吵和抱怨,只剩下一家人的热闹和温馨。

  我握着手里热乎乎的红薯,心里突然明白:守梁山不只是会织光网、定战术、打胜仗,更要懂人心、担责任、办公平事。分粮这件事看起来小,却关系到每个人的切身利益,关系到团队的凝聚力,关系到梁山的人心向背。以前总觉得 “成长” 是学会更复杂的公式、更厉害的战术,可现在才知道,真正的成长,是学会承担起自己的责任,学会用公平和信任,把大家的心聚在一起,让梁山从一个 “战斗营地”,变成一个真正有温度、有归属感的 “家”。

  月光洒在聚义厅前,洒在挂账本的木架上,洒在弟兄们忙碌的身影上,温柔得像一层薄纱。我翻开草纸,在 “芦苇荡战术改进表” 后面,又加了一页 “梁山分粮规矩”,把今天定的分类标准、监督方法、账本记录要求都写得清清楚楚,旁边还画了个小小的天平,代表着 “公平” 和 “公正”,提醒自己以后做任何事,都要以公平为先,以人心为重。

  007 走过来,帮我把草纸小心翼翼地叠好,放进战术手册里,樱桃发绳上的铃铛轻轻晃动,发出清脆的声响:“以后咱们还可以定更多公平的规矩,比如‘功劳记录册’,把每个人的贡献都记下来;比如‘奖惩制度’,做得好就奖励,犯了错就惩罚,不让老实人吃亏,不让投机取巧的人占便宜。这样梁山不仅有厉害的战术,还有公平的规矩,大家才能一直在一起,一直守好这个家。”

  我点点头,把战术手册抱在怀里,心里满是踏实和坚定。今天的分粮,不仅解决了一个小小的矛盾,更让我懂得了 “责任” 和 “信任” 的重量 —— 当你愿意为大家担起责任,愿意把每件事都办得公平公正,大家就会信任你,跟着你一起走,一起面对困难,一起守护这个共同的家。

  以后的路还很长,还会有更多的挑战,更多的矛盾,更多的困难,可我不再像以前那样害怕 —— 因为我知道,我不是一个人在战斗,身边有 007,有宋江、林冲、武松、时迁、李逵,有所有信任我的弟兄和村民,我们会一起用公平定人心,用信任聚力量,一起守好梁山,一起让这个家越来越好,一起在 “战场残酷?信任渐生” 的路上,走得更远,长得更强。

  夜深了,聚义厅前的烛火还亮着,账本被小心地收在聚义厅的木柜里,像一件珍贵的宝贝,代表着公平,代表着信任,代表着梁山所有人的心意。我知道,只要这份公平和信任还在,梁山就永远不会散,我们就永远能一起扛过所有难关,让 “替天行道” 的杏黄旗,永远飘扬在水泊的上空,永远飘扬在每个梁山人的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