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和平光:映水泊波光-《四大名着穿梭记》

  终局之战胜利后的首个清晨,梁山没了战鼓的轰鸣,也没了紧急集合的哨声。我是被水泊上的鸟鸣唤醒的,拉开帐子门,一股裹着水汽的清新空气扑面而来,带着初冬特有的温润 —— 阳光正透过薄如纱的雾,洒在水泊上,把粼粼波光染成金红色,像谁撒了一把碎金,顺着波浪轻轻晃,温柔得让人想把这画面捧在手里。

  远处的伙房升起了炊烟,淡灰色的烟柱在晨光里慢慢散开,和水泊的雾缠在一起,朦朦胧胧的,像幅水墨画。我沿着水泊边的小路走,脚下的石子路被露水打湿,踩上去 “咯吱” 响,还带着点软意;偶尔能看到几只白鹭,在水面上轻点一下,留下一圈圈涟漪,又扑棱着翅膀飞向远处的芦苇荡,身影渐渐融进晨光里。

  “西西姑娘,早啊!” 一个熟悉的声音从田埂那边传来,是张婆婆。她挎着竹篮,里面装着绿油油的青菜,叶子上还挂着露水,正一步一步往药庐方向走,“俺去给药庐的弟兄送点新鲜菜,王大叔说,多吃青菜能补维生素,好得快。”

  我笑着迎上去,帮她扶了扶竹篮,免得青菜掉出来:“张婆婆,您起这么早?这路滑,慢点儿走,别摔着。”

  “不早啦!” 张婆婆笑着,眼睛望向水泊的波光,皱纹里都透着暖意,“以前总怕方腊的人来捣乱,夜里睡觉都得竖着耳朵,现在好了,能安安稳稳起早摘菜,看着这水泊的光,心里比喝了蜜还甜,敞亮得很。”

  正说着,武松带着几个巡防队队员走了过来,他们穿着轻便的短褂,脚步比往日从容多了,没有了战时的紧绷。路过田埂时,队员们还停下来,跟正在翻地的村民聊几句:“李大哥,这地翻得够细啊,明年肯定能丰收。”“天冷了,您注意添件衣服,别冻着。”

  一个队员看到张婆婆的竹篮,笑着说:“张婆婆,您这青菜长得真好,绿油油的!等弟兄们伤好了,俺们来帮您浇水、施肥,保证长得更旺!”

  张婆婆笑得眼睛都眯成了缝:“好啊好啊!到时候俺给你们做青菜馒头,再熬点小米粥,让你们尝尝俺的手艺,保准你们爱吃!”

  走到药庐门口,就听到里面传来笑声。推开门,王大叔正给一个受伤的队员换药,手里拿着草药膏,动作轻得像怕碰疼对方;007 拿着个蓝皮本子,在旁边记录:“小李,今天能抬胳膊了吗?慢慢动,别着急。” 时迁则坐在床边,手里拿着个刚编好的竹蚂蚱,逗着胳膊受伤的小李:“你看这蚂蚱,能蹦呢!等你伤好了,俺教你编竹筐,比这个难多了!”

  “你们来啦!” 王大叔抬头看到我们,笑着打招呼,“这几天天气好,弟兄们恢复得快。昨天小李还不能下床,今天就能坐着聊天了,再过半个月,说不定就能跟着大伙一起训练了。”

  小李听到这话,脸上露出笑容,举起没受伤的左手挥了挥:“队长,俺肯定好好养伤,早点归队!到时候还跟您一起练‘盲区移动’,再也不拖队伍后腿了!”

  “好!” 我走到床边,看着他胳膊上的绷带,上面还透着淡淡的草药香,“别着急,身体好了才最重要,归队的事不慌。等你好了,咱们再一起练,到时候肯定比以前更厉害。”

  张婆婆把青菜递给王大叔,又从竹篮里拿出几个热乎乎的鸡蛋,塞到队员们手里:“快吃吧,刚从灶上拿下来的,还热乎着呢!你们为了保护俺们守上,俺们也没啥能做的,只能多送点吃的,让你们早点好起来,平平安安的。”

  队员们接过鸡蛋,指尖传来的温度暖到了心里,眼眶都有点发红。一个队员小声说:“张婆婆,谢谢您…… 其实这都是俺们该做的,保护乡亲们是俺们的责任。”

  “啥责任不责任的,” 张婆婆摆摆手,语气很实在,“你们也是爹娘生的孩子,要是你们爹娘知道你们受伤,肯定心疼坏了。俺们把你们当自家孩子,照顾你们是应该的。”

  从药庐出来,阳光已经驱散了薄雾,水泊上的波光更亮了,像撒了一层碎银。我和 007 沿着水泊边继续走,远远看到练兵场上,林冲带着几个近战队队员在训练 —— 没有了战时的高强度对抗,只是简单的拉伸和基础动作,有的队员还在打太极,慢悠悠的,像是在享受这难得的平静。

  “林教头,今天怎么不练长枪了?”007 笑着喊了一声。

  林冲停下动作,擦了擦额头的薄汗,走过来笑着说:“刚打完仗,弟兄们也累了,先让大家放松几天,养养精神。等受伤的弟兄们归队,再一起好好训练。你看这水泊的光,这么好的日子,该让弟兄们好好看看,也该歇歇了。”

  我们顺着他的目光望向水泊,阳光洒在水面上,反射的光落在练兵场的木桩上,像是给木桩镀了一层金边。几个年轻队员坐在木桩旁,手里拿着石子,在水面上打水漂,“嗖” 的一声,石子在水面上跳了五六下才沉下去,笑声顺着风飘过来,脆生生的,格外好听。

  不远处的学校工地上,也传来了热闹的声音。老周带着几个后勤队队员,还有十几个村民,正在搬运木材 —— 都是选的三年生的楠竹和结实的杉木,堆在工地旁边,整整齐齐的。一个村民看到我们,挥着手喊:“西西姑娘,007 姑娘,快来看看!俺们昨天搭的主梁,可结实了!两个人都晃不动!等开春了,孩子们就能在这儿读书写字了!”

  我们走过去,看着已经初具雏形的学校,心里满是期待。学校的框架用粗杉木搭建,能容纳四十多个孩子上课;旁边预留了一个小院子,打算种上桃树和月季,等春天开花了,孩子们就能在院子里玩;窗户的位置已经留好,老周指着说:“俺们托人去城里买琉璃,到时候装在窗户上,冬天暖和,夏天凉快,孩子们上课也舒服,不用再冻着手写字了。”

  “好啊!”007 笑着说,“到时候俺来教孩子们算算术,教他们画几何图;你教孩子们怎么打理院子,种花草;张婆婆还能来教孩子们做馒头,咱们一起把学校办好,让孩子们能学知识,也能学本事。”

  村民们纷纷点头,有的说要给学校捐桌椅,有的说要教孩子们编织竹篮,有的说要给孩子们做新衣服当校服,工地上的气氛热热闹闹的,每个人的脸上都带着对未来的期盼,像水泊上的波光一样明亮。

  中午,伙房准备了丰盛的午饭。炖得软烂的猪肉,炒得香喷喷的青菜,还有村民送来的红薯和玉米,热气腾腾地摆在水泊边的长桌上。弟兄们和村民们围坐在一起,边吃边聊,阳光洒在每个人的脸上,暖融融的,格外祥和。

  李逵拿着一个大馒头,坐在我旁边,大口大口吃着,含糊不清地说:“俺活了这么大,从来没见过这么好的日子!没有打仗,没有坏人,能安安稳稳吃饭,能和弟兄们一起聊天,还能看着水泊的光,真好!以后要是一直这样,俺宁愿天天练太极,也不想再打仗了。”

  我点点头,心里满是感慨。以前在现代,虽然生活安稳,却总觉得少了点什么;来到梁山后,经历了战争的残酷,才更懂和平的珍贵。这水泊上的波光,这弟兄们的笑声,这村民们的关怀,都是和平带来的礼物,是我们用鲜血和汗水换来的,得好好守住。

  下午,我和 007 带着几个队员,去村里看望之前被方腊劫持的村民。刚走到村口,就看到村民们在晒粮食,金黄的玉米挂在屋檐下,红彤彤的辣椒串在墙上,像一串串小灯笼。村民们看到我们,都热情地迎上来,拉着我们的手往家里请,递上热水和刚炒的瓜子。

  一个被劫持过的老人,拉着我的手,眼里满是感激:“姑娘,要是没有你们,俺早就不在了。现在好了,能在家安安稳稳过日子,能看着孙子在院子里跑,能晒着太阳吃晚饭,俺这辈子也没啥遗憾了。你们就是俺们的救命恩人啊!”

  “大爷,您别这么说,” 我握着他的手,能感觉到他掌心的老茧,“保护你们是俺们的责任,只要你们能过得好,俺们做的一切都值得。以后有啥困难,就跟俺们说,咱们一起想办法。”

  夕阳西下时,我们回到梁山。水泊上的波光渐渐变成了橘红色,像一幅温暖的油画;远处的村落升起了炊烟,和水泊的雾缠在一起,朦朦胧胧的。弟兄们和村民们渐渐散去,准备回家休息,只有巡逻的队员还在水泊边走着,脚步从容而坚定,守护着这来之不易的和平。

  我和 007 坐在水泊边的石阶上,看着夕阳慢慢落下,听着水泊 “哗啦啦” 的波浪声,心里满是平静。007 掏出 “梁山日志”,在上面写道:“今日,梁山迎来和平后的首个完整日子。水泊波光映晨光,药庐有笑声,工地有期盼,村民安耕,弟兄安练。此和平来之不易,当以余生守护,不负牺牲,不负信任。”

  我接过笔,在旁边补充:“和平的光,不仅在水泊波面上闪烁,更在每个人的心里扎根。我们不能忘,这份安宁是受伤弟兄的伤痛换来的,是无数日夜的拼搏换来的。未来,当以行动护之,让梁山永无战乱,让水泊波光永亮。”

  月光升起来时,水泊上的波光变成了银白色,像一条银色的带子,轻轻缠绕着梁山。我躺在帐子里,听着水泊的波浪声,偶尔传来巡逻队员的脚步声,心里满是踏实。我知道,和平的日子里也会有挑战,但只要大家团结一心,坚守信任,就一定能守住这份幸福,让水泊的波光永远明亮。

  第二天清晨,我依旧被水泊上的鸟鸣唤醒。拉开帐子门,阳光依旧洒在水泊上,波光粼粼的,温暖而祥和。弟兄们和村民们又开始了新的一天:有的去练兵场练基础动作,有的去学校工地搬木材,有的去村里帮村民修屋顶,有的在药庐给受伤的弟兄熬药。

  我站在帐子前,看着眼前的一切,心里满是坚定。终局之战的胜利,带来了和平的光,映照着水泊的波光,也映照着每个人的希望。未来的日子里,我们会继续努力,把梁山建得更好,让孩子们能在学校里读书,让村民们能安稳种田,让弟兄们能平安生活,让这份和平永远延续下去。

  夕阳西下时,我再次来到水泊边。波光粼粼的水面上,白鹭掠过,留下淡淡的涟漪;远处的工地上,村民和弟兄们还在忙碌,笑声顺着风飘过来;药庐的窗户里,透出温暖的灯光。我看着这一切,心里满是幸福 —— 这份和平,是我们共同守护的珍贵礼物,是用汗水和伤痛换来的。只要我们永远记得这份不易,永远团结一心,梁山的未来一定会越来越好,水泊上的波光也会永远明亮,照亮我们前行的每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