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4章 小小考试-《我能看见东西价值,成了富贵花!》

  这天一直磨到晚上八九点,剧本总算彻底定稿了。

  许南珠眯眼进行最后一次检查,整个剧本已经定格在了红色上。

  她满意了,接下来就可以开始下一步运作了。

  “辛苦了,剩下的就交给团队吧。”她长舒一口气,起身活动一下僵硬的脖子,准备开溜。

  顾彦见状也跟着站起来,习惯性地说:“珠珠,我送你回家。”

  许南珠摆摆手谢绝了他的好意:“不用了,我今天开车了。”

  这时,林美然快步跟上她,说:“许小姐,我跟你一起下楼,我还有话想当面跟你说……”

  许南珠知道她想说什么,对她莞尔一笑。

  “感谢的话呢,我已经听得够多了,如果你是想说这些,那真的可以省省了。”

  她顿了顿:“如果你真的想谢我,那就珍惜这次机会,拿出你所有的技巧和本事,把这个角色演活。”

  “我相信,凭这个本子,你很有可能再次站在领奖台上。

  林美然的眼泪在眼圈里打转,下一刻就要落下来,她赶紧低下头掩饰。

  只感觉到自己肩膀被人温柔又坚定地拍了两下,再抬头时,许南珠已经走远了。

  ===

  把这件事搞定,生活又回到了学习的轨道上。

  她就像个海绵一样,不停地吸收新知识,日子在翻页中悄然流失,充实得让她忘了时间。

  直到一天吃饭,她照常一边心不在焉地扒饭,一边翻看不算太难的《史学概论》。

  一不注意,就翻到了最后一页。

  “哦,看完了,明天可以开始看下册了。”她顺手合上书,放到一边。

  林伯笑着说:“小姐,您忘了吗?这已经是下册了呀!”

  许南珠愣住了,她定睛看去,封面上的确明明白白写着“下”字。

  许南珠抬头问林伯:“林伯,我从日本回来多久了?”

  林伯认真地心算了一下,不确定地回答:“小姐,大概……有一个月了吧。”

  周亚在一旁低声补充:“三十二天。”

  “三十二天?!”许南珠惊讶了,这才过去了三十二天,她居然已经快要把大一整个学年的主要课程自学完了?

  还记得一个月前,她的原定计划是在年底之前看完,这样看来,她已经超额完成任务了。

  这个效率未免也太逆天了!

  在震惊和狂喜的情绪下,她食欲全无,几下把饭扒完,放下碗筷就“噔噔噔”跑上楼,冲进书房。

  她把书架上那些看过的书都抱下来,一本一本盘点。

  《考古学概论》大一上下两册都已读完,大二上已经读了1/2.

  《世界考古学》大一下册已经看了3/4.

  《博物馆学概论》全看完了。

  《器物学》进度稍慢,也只剩下最后两章。

  英语单词她只背了5000个核心词汇,但是记得不是太牢固,现在在过第二遍。

  ……

  “哇!”许南珠看着铺满了整张书桌的课本和笔记,一种前所未有的巨大成就感充满了胸腔,她感慨道:“这就是朕打下的江山!”

  兴奋过了,她又冒出一个念头:现在只是看书,那到底掌握了多少呢?

  她立刻拿起手机,给姜沐瑶发信息:

  【我大一的内容已经快学完了,你那里有试卷吗?我想自己测一下。】

  姜沐瑶收到信息,一度不敢相信自己看到了什么,她念了两遍,才回复。

  【???你疯了吗?自学也就算了,还要找试卷做?你是不是自虐狂啊?!】

  【如果你实在闲得没事做,可以来京城找我玩啊!】

  许南珠回:

  【不玩,学习使我快乐。】

  姜沐瑶手上当然没有试卷,正常大学生,谁毕业后还保留试卷呢?

  许南珠便转而给潘教授发信息。

  潘教授也很意外,没想到许南珠会这么认真和系统地从头学起,而且速度还这么快。

  他非常欣慰,立刻回复:

  【好,好学是好事!没问题,我马上找找去年的各科期末试卷,打包发给你,你试着做一做。】

  他突然有个想法:

  【你做好了就拍照发给我看看,能做对多少没关系,主要是发现问题。】

  五分钟后,潘教授就把试卷发了过来。

  许南珠把它们打印出来,一份一份开始认真做。

  然而,做了几道题后,她发现自己速度比预想的要慢许多。

  她停下笔,仔细分析原因,许南珠意识到,可能是因为自己学得太快、太泛了。

  大量的知识堆积在脑海里,每做一道题,答案都不会直接从脑袋里蹦出来,而需要她静下心来,在记忆里搜寻相关的知识,才能找到对应的答案。

  虽然耗时长,但她也发现,这个过程非常有效。

  每做完一道题,相关的知识点在她脑海里变得更加清晰和牢固。

  许南珠想:果然要学以致用。

  她花了一个下午,把试卷做完以后拍照传回给了潘教授。

  潘教授自己不改,他发给了各科的授课老师,请他们帮忙批改。

  很快便收到了第一个回复。

  那位老师很惊讶,将批改出来的试卷发给潘教授,忍不住问:“潘老,这是哪位学生做的题?是在你眼皮底下完成的吗?”

  潘教授看了一下,客观题全对,主观题错了一些。

  他心里乐开了花:“我知道你的意思,放心,这是我新收的关门弟子,她是在家主动自学的,没必要作弊。”

  潘教授得意地补充道:“你别说,这题答得是漂亮,有点出乎我的意料。”

  那老师也说:“何止是漂亮!和去年年级第一的卷子比,就是主观题的答题思路和规范性稍微青涩了一些,但知识点的掌握非常牢固。”

  “不过这也可以理解,毕竟她没上过一堂课,能达到这么高的正确率,已经十分难得了。是个好苗子啊!”

  他们说话间,另外几位老师也批完了试卷,将结果反馈回来。

  潘教授连连点头,脸上满是欣慰和赞赏。

  “南珠这孩子不错,她明明不用学习这些内容,却偏偏不搞特殊,愿意沉下心来补这些基础知识。做学问,就需要这样踏实的态度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