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三年之后又三年,三年之后又三年,老夫在扬州待了十二年-《魅力太高也是错?曹操都成迷弟了》

  令人始料未及的是,中途天子刘宏如厕去了,于是这份大喇喇摆在桌面上的奏折就被宦官曹节看到了。

  曹节立马泄露了奏折上的内容。

  被蔡邕举报的几人听闻此事后,都深恨蔡邕,决定报复他。

  祸不单行。

  蔡邕与司徒刘合不和,蔡邕的叔父又得罪了阳球。

  这下可好,所有人集体努力,誓要把这二人给杀掉,于是向天子刘宏进献谗言。

  刘宏也是真听,转头就把蔡邕和其叔父给下大狱了。

  幸亏还有人为蔡邕求情,刘宏也想起了蔡邕给他写奏折的情分。

  于是将他免死,只是判他流放五原郡。

  在流放的路上,蔡邕遭遇了阳球派来的刺客。

  阳球真是汉末的黑白两道社会人。

  白道弄不死蔡邕,他就开始玩阴的了。

  他派了一堆杀手追杀蔡邕,结果刺客们听闻蔡邕的事迹,被他的正义所感动,于是就决定——不刺杀他了……

  得知消息的阳球气疯了!

  这年头的刺客还有没有点职业精神了?!

  无奈,只得放弃派遣刺客。

  一计不成又生一计。

  既然刺客不靠谱,阳球决定贿赂相关官员,令其毒害蔡邕。

  都当官了,应该不会没有契约精神吧?

  结果你猜怎么着?

  这名官员钱收了,转头就把这个事告诉蔡邕了,还叮嘱蔡邕让他小心防范阳球。

  于是蔡邕安然无恙地到达了五原郡,并在当地开心地居住了起来。

  阳球又又又气疯了!

  可惜这个时候,他被洛阳的一堆事情给绊住了,倒不开手脚祸害蔡邕,只得作罢。

  听到这里,都不知道该说蔡邕倒霉还是说他幸运了。

  当然,蔡邕的倒霉并没有结束。

  九个月后——

  到了179年四月,也就是今年阳球在洛阳大开杀戒的那个月。

  由于天灾异象,天下大赦,天子刘宏借着这个机会将蔡邕也给赦免了。

  特许他可以返回原籍。

  五原太守王智听闻此事,想要为蔡邕送行,于是组织了一场宴会。

  事故就出现在这场宴会上。

  王智作为主人家,兴起而舞,然后他就邀请了蔡邕接舞。

  他这一举动纯粹是自取其辱。

  蔡邕是看不起王智的,心里暗讽王智为宦官王甫的弟弟,他本就瞧不起宦官集团。

  如今他兄长在洛阳刚被阳球杀了,他还有心思在这宴饮?

  于是蔡邕理都不理他。

  按照汉朝的礼节,你若不接宴会主人的邀舞,就是看不起他,是侮辱人的事。

  王智,身为宦官王甫的弟弟,娇纵得很!

  即使他哥哥王甫刚被阳球杀死,但宦官势力余威仍在,许多人依旧不敢得罪王智。

  王智觉得丢面子,就骂蔡邕:“罪犯也敢侮辱我?!”

  蔡邕翻了个白眼,振衣而去。

  ……然后拔腿逃跑了。

  没招了,他真是没招了。

  宦官势力他得罪了。

  正在消灭宦官势力的阳球,他也早就得罪了。

  满朝的三公九卿和校尉,他也得罪一大半了。

  都正磨刀霍霍等着他呢。

  天下之大,竟无他蔡邕容身之地吗?

  不行,他不能放弃,快想想还能去哪?

  于是蔡邕想到了一个绝妙的地点——他要逃到扬州去!

  天高皇帝远,扬州在此时属于开发未完全地带,躲在那里绝对可以。

  历史上的蔡邕在扬州一躲就是十二年。

  直到董卓霸政时,他将蔡邕强行召唤回了洛阳。

  如今蔡邕正走在去往扬州的路上。

  结果半路上听闻袁逢去世的消息,就想着来汝南偷偷祭拜一下。

  确实是鬼鬼祟祟了一点,但也不是不能理解,毕竟他仇恨拉得实在是太多了。

  除非袁氏硬保他,把他藏起来,否则就凭他得罪人的功力,他露头就得被追杀。

  祭拜完袁逢后,袁隗赠送了蔡邕一些财物,他又踏上了去往扬州的路。

  蔡邕离开前,袁隗同他依依不舍地惜别:

  “多来信,隔一段时间就报一下平安。若是朝中有变,我也会给你去信,说不定你很快就能回来了。”

  然后目送蔡邕身影走远。

  时间就这么日复一日地走过。

  很快就到了要将袁逢下葬的这日。

  随着袁逢的棺椁葬入祖坟内,袁基知道,守孝期告一段落。

  但他依旧坚决地要为父亲再守孝三个月,尽一尽他身为儿子的孝心,即使父亲泉下有知,责怪于他,他仍旧如此。

  他同荀氏商议婚期推迟三个月,荀氏十分爽快地同意,并大加赞扬袁基的品德。

  他的众多迷弟闻听此消息,也在发力,大力赞叹袁君之孝心,赞叹这对父子的感情。

  这就是袁逢死前一番操作的高明之处了。

  袁基通过延长三月孝期,轻轻松松获得了他人守孝三年的名声,甚至更高。

  不过三个月就是极限了,否则就会有“酸儒”说袁基“不遵父命”了。

  袁基老老实实地在父亲坟旁建了一座茅草屋。

  从夏日炎炎到秋高气爽,袁基都自力更生,尽心尽力守孝。

  自从袁基住进小茅草屋,赞扬褒奖声就从未断绝。

  伴随着这些声音,袁基守完了三月孝期。

  紧接着,由于他声名远扬,为人纯孝,品德高尚,学识渊博。

  又由于其父祖官位,朝廷直接为他授予郎官职位。

  郎官是官员储备库,每一个官场新人都需要先做一段时间的郎官,再分配各处。

  或者是地方官员回到中央任职,中间也需做一段时间郎官,作为过渡。

  郎官分郎中、侍郎、议郎。

  原本的贾诩就是郎中,比三百石,这是普通士族的起点。

  而袁基的起点是侍郎,比四百石,后续可以直接出任地方或中央高官。

  而议郎则是地方官回归中央的过渡官位了,比六百石。

  朝廷虽然任命袁基为郎官,但也给了袁基婚期假,令其成婚之后再归朝。

  于是,十月,袁基同荀氏女荀采成婚。

  那一日是袁基第一次见到荀采本人,她与他想象中的样子相差无几。

  容貌自是极美,士族之人很少有相貌丑陋的。

  五官精致古典,是标致的美女。

  她的气质清冷中带着温婉,一眼便知这是一个果敢坚定的女子。

  袁基同荀采走完整套婚礼流程,两人并排坐于床上,交流思想。

  没想到这一交流,两人都太过沉浸,以至于到了夜深时两人才发觉时间已晚。

  二人相视一笑,彼此间再没有什么陌生与疏离感。

  ——一夜好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