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章 刘宏:打完了?该我闪亮登场了!-《魅力太高也是错?曹操都成迷弟了》

  刘宏躲在柱子后面,学着袁基的样子微微探头。

  两人的脑袋一上一下,看起来鬼鬼祟祟。

  辩论得热火朝天的两方官员,丝毫没有发觉天子不见了。

  众人都被卷进巨大的群体情绪中,无法自拔。

  袁基和刘宏伸出脑袋看了一会儿,就累了。

  两个人又重新躲回柱子后面。

  其实躲起来还是很有必要的。

  “嘭……嘭……咚!”

  时不时就有笏板砸在柱子上,发出阵阵闷响。

  这根柱子有些偏僻,趁着别人都看不见他们,两人开始嘀嘀咕咕起来。

  时不时地,两个人还对视着捂嘴偷笑。

  现在这个场面,他们可太喜欢了。

  这还没动摇今文经士族根本呢,他们就已经有了要同古文经士人老死不相往来的架势。

  这可比刘宏和袁基计划里的场面要更加激烈和热闹。

  算是意外之喜。

  袁基和刘宏都低估了今文经士族“好面子”的程度。

  他们已经占据政治舞台中心太久了,久到麻木,久到习惯。

  久到若是有人稍微损害他们的颜面,他们都会暴怒。

  他们自持今文经士族的身份,不允许他人损害他们一丝一毫的尊贵性。

  不过看着如今场上鸡飞狗跳的今文经官员,刘宏和袁基倒是真没看出他们矜贵在哪里。

  如弘农杨氏这般,真正自持矜贵的,是不会轻易掺和进这种毫无意义的争斗中的。

  所以对于同为今文经顶级士族的汝南袁氏,杨赐虽想知晓“盟友”的想法,却也并未太过深入探究。

  如今的局面,虽然只是表面混乱,真正有政治能量的人都未下场。

  但,“派系对立”的种子已经深深种在了两派士人的心中。

  就如现在,他们斗得热闹极了。

  洛阳朝廷又是全大汉士人的风向标。

  双方很长一段时间都被默契忽视的矛盾,如今已经被重新唤醒。

  只等一颗巨石落下,就能溅起巨大的水花。

  今古文经士人已经有一段时间没有关心宦官们又做什么坏事了。

  毕竟虱子多了不痒,宦官们不干坏事才是罕见。

  他们现在全部的精力,都放在维持并增长自身派系的利益上。

  不过,即使两派人互搏得正酣,人也总是会疲惫的。

  渐渐地,大殿上的争吵声渐弱。

  许多打累了的官员们,都气喘吁吁地扶腰站立。

  每个人的衣冠都皱皱巴巴。

  有的衣服甚至因为长时间被攥着,即使手动抻拉捋平,也依旧是充满褶皱。

  夏日的早晨,众人打出了一身火气。

  每个人都满头大汗,发丝凌乱。

  仔细看地上,甚至能看到一片片被撕碎的布料,和一团团被薅掉的头发。

  笏板也堆了满地。

  但现在,双方官员却都没有在意自身的形象。

  他们如今在满大殿找天子刘宏。

  怎么吵完后,一转眼,天子不见了?而且他们怎么感觉,大殿上少了好多人?

  难道在他们吵得激烈的时候,天子走了?

  或者直接宣布了退朝,但他们没听见?

  就在众人一头雾水的时候。

  终于找到机会说话的其中一名御史,大声怒吼:

  “尔等官员,无德无仪!”

  “尔等将朝会当成什么?!心中可还有礼义廉耻?可还有天子?可还有大汉?!”

  “尔等今日竟将天子气走,某与尔等同朝为官,只感到羞耻、屈辱!看看这地上,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尔等简直无礼、无德至极!今日,某必要上奏天子,将尔等丑恶行径统统记录在册!留于后人观看!”

  此威胁不可谓不狠。

  士人在乎什么?

  生前名和身后名啊!

  都说法不责众。

  可若是将此事记入史书大书特书,这责也太重了吧。

  这名御史,一言便得罪了在场参与辩论的所有官员。

  所以即使他的话语十分正确,其他人也要将其打为不正确。

  这群士人又开始一致对外。

  全部欲对着御史展开新一轮争辩驳斥。

  但还没等他们展开架势,就见大殿上多出一个身影。

  在众人的目瞪口呆中,躲在柱子后面的刘宏施施然走了出来。

  他自然地坐回位置上,好整以暇地抬头,继续摆出看好戏的姿态。

  御史见状,回头,对着一众官员,吼得更大声了:

  “尔等狂徒!竟将天子逼迫至此!”

  他情绪激动,声音痛心疾首,嗓子都喊劈了。

  “尔等竟逼得圣天子屈身于柱后,躲避尔等袭扰!”

  “好好看看自己的样子,尔等可还有哪点看得出是朝廷的官员?!”

  说完,御史一转头,对着刘宏以头抢地:

  “陛下!是臣无能,未能及时制止这群狂徒!臣,有罪啊!!!……”

  身后的一众官员看到这名御史行云流水的一系列举动,恨不得将他嘴缝起来。

  你!清!高!

  话里话外踩着我们,还要录入史书,怕不是为了自己吧!

  好衬得你像个大汉忠臣是吧?

  御史只是继续以头抢地,痛哭流涕。

  他才不管身后这群狂徒怎么想,心脏的人,看什么都脏,哼!

  刘宏坐在上首,饶有兴致地看着下面的一幕幕。

  他本来还以为,他躲到柱子后面玩,还阻止所有人管理朝堂秩序,会有大臣像往常那样出言进谏呢。

  没想到啊。

  这名声确实是个好东西。

  权力和利益也是。

  刘宏嘴角微勾,懒散着声音说:

  “卿快平身吧,朕看得眼疼。”

  御史听闻此言,感激涕零地颤抖起身。

  “谢陛下!!!”

  刘宏直接无视,他声音微微放大,又挑高音调:

  “诸卿也别在柱子后面站着了,都出来吧!前面的交战已经结束了!”

  此言一出,柱子后面的官员们纷纷探出头。

  这等大变活人的景象,将中间众人吓了一大跳。

  一瞬间,大殿里多出了许多人。

  乌压压的,竟显得比刚开朝时还拥挤。

  袁基率先向自己的位置走去。

  时不时迈一大步,以寻找落脚点,好避过一旁地上的笏板、布料、头发。

  其他官员,见袁太仆动了,也有样学样,深一脚浅一脚地走着。

  参与辩论的官员们,脸瞬间涨红。

  一旁的御史见到众人开路的一幕,心里大呼:此乃无声羞辱!高!实在是高啊……我刚刚怎么就没想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