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袁基要回家吃饭-《魅力太高也是错?曹操都成迷弟了》

  三人先后举起筷子,开始用起晚饭。

  儒家的礼仪文化,讲究食不言、寝不语。

  对此,袁基严格遵守,且他吃饭时十分注重仪态雅观。

  他仿佛典雅的艺术品,为整个空间注入一股宁静的氛围,却又透着鲜活的生命力。

  袁隗私下同袁逢评价,称袁基为:一举一动皆有韵律。看其吃饭,会忍不住想一直看下去。

  一个处处带有“古之君子风范”的人,这实在是太戳东汉士人的心了。

  别说是看他吃饭,袁基的迷弟们,看着他在文会中静静端坐着,都能看入神。

  尤其是当这个人又古典雅致、又引领新潮时,简直是核弹式审美轰炸。

  这一年来,吹捧袁基的文章早已不计其数。

  得亏袁基的信念坚定,不然这排山倒海般的追捧,太容易令人迷失其中。

  袁基的包装是无处不在的,他也十分有意识地注重自身的外在形象。

  他从不在嘴中有食物时说话或大笑。

  若是有人同他说话,他会不紧不慢地咀嚼完口中的饭,再用帕子擦嘴。然后,再认真地同对方道歉——为他的怠慢之意,最后十分真诚地回话。

  这么一套连击下来,哪还有人在袁基吃饭时打扰他?

  某些士人:半夜睡不着觉,翻来覆去,感觉打扰袁君吃饭的自己真该死啊!

  诸如大口吃饭、吧唧嘴等举动更是从不会在袁基的身上出现。

  这也没办法,他毕竟不打算走“豪爽霸气”主公这种反差路线。

  他本就是士族出身的贵公子,那当然是要把身上的文雅、贵气发挥到极致。

  不留一丝瑕疵。

  当然,他并非要给自己设定什么完美人设。

  那样太假,也太过易碎。

  他要做的是——大多数时候都很完美,但偶尔有些任性或脆弱的主公。

  前者增加下属的忠诚值,后者拉进与下属的亲近度。

  不过,人并不是机器,不会因为袁基完成什么举动,他们就能增加一定数值。

  所以袁基的核心宗旨,一直是——用真心。

  是,他确实也有很多小心机,但谁说这心机不是长在他一颗真心上的?这心机就是他真心的一部分啊。

  袁基举止自若地吃着饭,但脑中早已神游天外。

  他确实早就饿了。

  汉朝由于生产力低下等因素,民间普遍一日两餐,分别是上午的朝食和下午的餔食。

  士族则大多是一日三餐。

  但他现在这副习武的身体,吃得多,饿得也快。

  所以即使一日三餐,袁基也得时不时吃点小餐。

  今日情绪起伏颇大,导致袁基早就饿狠了。

  如今他在极力地控制着自己进食的速度。

  看到叔父叔母都放下筷子,明显吃完了。

  袁基只得放下筷子,在心里安慰自己——没关系,回家可以再吃一顿,到时候吃多多的!

  给自己哄好了,袁基起身拜别叔父叔母,准备回府。

  袁隗颔首:“回家多看看叔父送你的书,多学习,多思考,总是有好处的。回去吧,叔父就不送你到门口了。”

  袁基点头应是,又再次拜别二人,起身离开。

  袁隗与马伦目送着袁基,直到看不见身影后,才收回视线。

  夫妻二人对视一眼,氛围有些尴尬。

  袁隗沉默地扭头,起身往自己屋子的方向走去。

  马伦看了一眼袁隗的背影,转身回屋,往袁隗相反的方向走去。

  二人的影子在光下拉得悠长。

  一阵狂风吹过。

  袁基马车上的帘帐被吹得四处翻飞。

  本想在车上偷偷吃几块糕点,但在这个天气下只得作罢。

  让车夫加快回府的速度后,袁基开始闭目养神。

  很快,袁基的府邸到了。

  下车时,他看到自己府内的管事站在大门外等他。

  他先令身旁的家仆将他的古籍抱上。

  再快步走到大门,径直走入府中。

  让路过的家仆去准备饭食,他则起身往书房处走。

  管事默契地跟随着袁基的脚步,直到走入屋内,四下无人才从袖内掏出一个信封。

  “主人,这是寿张张氏发来的密信。”

  袁基接过,随手放在桌上。

  “很好,继续帮我盯着几个方向的来信,去领赏吧。”

  管事恭敬行礼:“谢主人。”随后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