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荀攸、荀彧之心尽皆被袁基俘获-《魅力太高也是错?曹操都成迷弟了》

  又过了几日。

  袁基带着荀采去往荀氏拜访。

  荀采去见母亲和姐姐们。

  袁基则去拜访荀氏长辈。

  拜访完一圈后,袁基又去拜访了荀彧,这次荀彧的气质发生了些微妙的变化。

  他依旧温文尔雅,但这次,温和的气质里多了一丝坚定,有了刚劲的风骨。

  袁基很替荀彧感到开心,他能感受到荀彧的迷茫感消散了,整个人焕发了新的光彩。

  二人谈话间,荀彧言语依旧谦逊,但多是礼貌谦辞,神色间却透着自信。

  两人静静对坐交流,都十分享受这样的心灵碰撞。

  此外,袁基还见到了荀攸。

  荀攸给袁基的第一印象就是——这是一个极为内敛之人。

  他的气质十分温吞,看起来毫无存在感。

  他虽在辈分上是荀彧之侄,却比荀彧大六岁。

  今年二十二岁,已取字公达。

  袁基投其所好,与他谈论了些兵法与兵谋略。

  并不时抛出后世的一些战役,对天时、地形、对战双方都一一进行分析,以此作为案例与对方讨论如何作战。

  荀攸不愧为曹魏谋主,分析得鞭辟入里,计策一番接着一番。

  袁基这才发现,荀攸虽然外表木讷,但其内心充满着少年心气与意气风发,大有一种“天下何人敢试吾锋芒?”的锐利感。

  他对着袁基侃侃而谈,越交流越开心。

  已经很久没有人,或者说根本就没有人同他交流讨论过兵法与战略。

  荀公达幼年便失去双亲,由其叔父抚养。

  叔父喜好酗酒,有一次酒后甚至不小心将荀攸的一只耳朵打伤。

  荀攸在他人面前一直捂住耳朵,怕他人问询,亦怕叔父见到感到内疚。

  叔父看到后果然很愧疚。

  然后依然酗酒。

  从那之后,他就沉默了下来。

  他开始更多地同自己交流,自己琢磨经书、兵书。

  荀氏家族实在过于庞大,他在荀氏内部的存在感并不高。

  不过他倒是不在意,慢慢练出了外表圆融内敛的模样。

  荀氏多贤,所以同龄人之间时常互相提携、互相学习。

  荀彧就同荀攸交流过经书。

  但大多数时候,他们只是在独自钻研。

  所以这次交流,是他第一次同他人进行思想碰撞。

  原来世界上有这样一个人,懂他,理解他的所思所想,尊重他提出的每一条或沉稳无趣,或天马行空的计策。

  后知后觉间,他才突然反应过来,此乃袁氏长公子袁基,名声传遍天下的袁士纪。

  他突然开始有点不自在起来。

  但由于他的外表依旧木讷,袁基对他的紧张没有丝毫察觉。

  袁基依旧兴致高昂地同荀攸进行下一个案例的分析,并发表自己的见解。

  荀攸听着听着,慢慢被袁基的话语所吸引。

  紧张来得快去得也快,瞬间就消失无踪了。

  他的内心十分充实,暖洋洋的。

  但他没有去细品,又投入到了新一轮的讨论中。

  日落西沉。

  袁基告别荀氏的一众人,准备带着荀采离开。

  对于袁基来说,今日的颍川荀氏之旅实在是太过充实。

  他同他看好的人才——荀彧与荀攸,都进行了充分的思想交流。

  而且看样子,两人对他貌似也有好感?

  ……那可以说是好感爆棚了!

  他走后,荀攸细细品味着内心的激动与触动。

  常年的自我交流,使得他瞬间得出正确结论。

  ——此,乃我荀公达今生所寻之明主啊!

  袁基在最后向他表达过,未来可能会领兵打仗,亦有封狼居胥的野望,这简直狠狠踩中荀攸的心,这就是他荀攸可肆意发挥才华的舞台啊!

  懂他,能够倾听他的谋略,尊重他的所思所想。

  对方更是世间少有之全才,为人处世、学识修养都是荀攸平生仅见。

  能做到这些的人,他荀攸还有什么可犹豫的?

  他亦到了出仕之年,此时不出更待何时?

  做好了思想准备,荀攸追出门去,打算同袁基表明他的投效之意。

  结果半路上碰到叔父荀彧,似乎也打算出府,于是二人结伴而行。

  两人紧赶慢赶,赶到了袁基的马车处。

  由于荀氏的回礼很多,家仆需要整理物品,导致袁基此刻还没有启程。

  他回头便见到匆匆而来的两人,眼神一亮,疾步迎了上去。

  “二位荀公子,寻某何事?”

  互相见了一礼。

  荀彧自衬辈分较高,谦让地让荀攸先开口。

  荀攸倒是没有谦让,直接开口:

  “攸在家中,常闻袁君侯雅量高致,德才兼备。而今一番相处,才觉时人所言不假。君待人彬彬有礼,亲切备至,令攸臣服亦心向往之。”

  “攸虽不才,少习韬略,如蒙不弃,攸愿为袁君效犬马之劳,佐明公成就来日之丰功伟业!”

  这是木讷的荀攸第一次正大光明展露自己的锋芒。

  他神色坚定,每个字都说得异常认真。

  大有一种,若袁基不同意他效忠的请求,他就一辈子都不再出仕的坚决之感。

  袁基怎么想?袁基能怎么想?

  这简直是有了瞌睡送枕头,给袁基开心坏了!

  他也没有想过矜持一下,直接就欣然同意了。

  “公达之谋略,可比汉初之张良。某有公达为助力,何愁大事不成?”

  他紧紧握着荀攸的手,感慨轻叹。

  荀攸也十分开心,木讷的脸第一次笑得灿烂,竟迸发出勃勃生机之感,笑容十分具有感染力。

  他本就高昂的心绪更加昂扬,激动得想马上回去收拾行李,打算随着袁基去远航了。

  “袁君,攸今日便随你回汝南!”

  说着就要转身回府收拾行李。

  袁基连忙拉住荀攸的手,将他拉回,说:“公达不必着急,你回去先慢慢收拾行李,再同亲人好好道别。基还需在汝南再待几日,等返回洛阳,途径颍川时,届时公达再随某出发不迟。”

  荀攸听闻此言,才慢慢收敛住激动,点点头,应道:“好,攸遵明公之令。”

  荀彧在一旁安静地站立,见二人交谈完毕,温声开口:“彧,恭喜公达得偿所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