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旧雨新痕 各自安好-《风起京华,携手一生》

  纽约那场学术酒会上的短暂交锋,像一颗投入深湖的石子,在杨楚怡的心湖里漾开几圈涟漪后,便迅速沉底,湖面恢复了往日的平静。她早已不是当年那个情绪轻易被苏清河牵动的女孩。如今的她,是奥斯卡影后,是拥有个人音乐品牌的顶级艺人Ethereal,她的世界广阔而忙碌,充斥着全球巡演、电影拍摄、品牌代言和无数闪光灯。一段早已尘封的旧情,即便重逢的主角已站在各自领域的顶峰,也终究只是过往云烟。

  然而,命运似乎有意要再添几笔。数月后,杨楚怡因代言一个顶级科技品牌的最新AI产品,需要拍摄一组强调“科技与艺术融合”的宣传大片。品牌方为了追求极致的专业度和话题性,特意邀请了一位在AI视觉艺术领域极具声望的科学家作为顾问,以确保概念的科学严谨性与前沿性。

  当杨楚怡走进摄影棚,看到那位身着白大褂、正与导演和品牌总监严肃讨论的科学家侧影时,她再次愣住了。竟然又是苏清河。

  苏清河似乎也提前知晓了这次合作,看到她时,只是平静地点了点头,目光便重新回到了手中的平板电脑数据上,仿佛她只是一个即将参与实验的普通对象。“杨小姐,关于光影粒子运动的算法渲染,我们需要根据你的肢体语言进行微调,希望拍摄时你能尽量配合。”他的语气专业、冷静,不带一丝多余的情绪。

  杨楚怡迅速调整好状态,展现出顶级职业素养,微笑道:“当然,苏教授,我会全力配合。”

  整个拍摄过程异常顺利,也异常……公事公办。苏清河严谨到近乎苛刻,对每一个细节都要求完美,从光影的角度到杨楚怡某个指尖的微妙弧度,都必须符合他设定的数据模型。杨楚怡则展现出惊人的专业性和可塑性,精准地理解并实现他的要求。两人之间的交流仅限于工作,高效、准确,没有一句寒暄,更没有一丝逾越。

  休息间隙,杨楚怡的助理递上温水,小声嘀咕:“这位苏教授好严肃啊,感觉像在实验室做科研一样。”

  杨楚怡笑了笑,没说话。她看着不远处正低头记录数据的苏清河,夕阳透过棚顶的玻璃窗,在他专注的侧脸上投下淡淡的光晕。她忽然想起很多年前,他在图书馆熬夜写论文时,也是这般心无旁骛的模样。时间改变了他们的身份和境遇,却似乎没有改变他骨子里对专业的极致追求。

  拍摄结束时,品牌方负责人对成果赞不绝口,热情地邀请两位主角共进晚餐以示感谢。苏清河礼貌而疏离地拒绝了:“谢谢好意,但我晚上还有一个重要的学术会议需要参加。”他转向杨楚怡,依旧是那副公事公办的口吻:“杨小姐,合作愉快。成片出来后,若有需要调整的科学细节,可以再联系我的团队。”

  “合作愉快,苏教授。”杨楚怡与他轻轻握了握手,触感冰凉而短暂。

  苏清河转身离开,没有一丝留恋。杨楚怡看着他的背影消失在门口,心中一片平静,甚至带着一丝释然。这次合作,像是一次正式的告别仪式,为那段无疾而终的青春恋情,画上了一个清晰而彻底的句号。他们都在自己的道路上走到了极致,成为了更好的自己,这就足够了。没有怨恨,没有遗憾,只有对彼此选择的尊重和一份遥远的、类似于对老同学般的祝福。

  几天后,杨楚怡收到了最终的成片。效果极其震撼,将科技的冷峻与艺术的感性完美融合,在社交媒体上引发了热潮。她看着屏幕上那个在数据流中起舞、眼神坚定而充满未来感的自己,又想起了苏清河那张严肃认真的脸。她打开手机,找到那个几乎从未联系过的、属于“苏清河”的号码,编辑了一条简短的信息:

  「苏教授,成片效果很棒,感谢你的专业指导。祝科研顺利。」

  信息发送成功,她并没有期待回复。这只是一次纯粹出于职业礼貌的致谢,也是对过去的一种彻底放下。

  然而,几分钟后,手机屏幕亮起,苏清河竟然回复了,同样简短:

  「不客气。是你表现力好。祝事业再创高峰。」

  看着这行字,杨楚怡的嘴角微微上扬。这样就好,各自在各自的星辰大海中闪耀,互不打扰,互放光亮。曾经的恋人,最终变成了通讯录里一个熟悉又陌生的名字,或许永远不会再联系,但知道对方在世界的某个角落,活得很好,很精彩,这或许就是时光赋予那段青春最好的结局。

  而她的目光,已投向下一站巡演的舞台,下一部电影的剧本。属于Ethereal的星光大道,依然漫长而璀璨,她将继续前行,无所畏惧。旧雨已逝,新篇常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