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6月4日傍晚,北京郊区的“和园酒店”藏在浓荫密匝的白杨林中,灰瓦白墙的建筑带着江南园林的雅致,门口两盏绛红色宫灯在暮色中摇曳,与青川热闹的市井气息截然不同。李泽岚拎着两大箱行李,快步从高铁出站口走向停车场,左手边的行李箱里,码着真空包装的青川腊肉、手工豆豉,还有两盒印着种薯地图案的薯条礼盒;右手边则装着他特意准备的深蓝色西装,衬里绣着细小的“泽”“晴”二字,是苏晴偷偷找人绣的。
“别攥那么紧,手心都出汗了。”苏晴笑着帮他理了理西装外套的褶皱,她穿着米白色真丝连衣裙,裙摆绣着细碎的珍珠,衬得整个人温婉灵动。李泽岚点点头,喉结动了动:“第一次以女婿身份见你家亲戚,怕失了礼数,给你爸妈丢脸。”苏晴挽住他的胳膊,指尖划过他紧绷的小臂:“我家哪有那么多规矩?我爸妈都是从苦日子过来的,最看重踏实本分,你只要做自己就好。”
说话间,一辆黑色奥迪A6L缓缓停在面前,车窗降下,露出苏晴母亲张慧的脸。她穿着一身藕荷色香云纱旗袍,领口和袖口绣着暗纹兰草,珍珠耳坠随着动作轻轻晃动,妆容精致却不张扬,鬓边别着一支成色极佳的翡翠发簪,举手投足间透着世家夫人的雍容华贵——那是历经几代沉淀的气度,不是刻意修饰就能拥有的。“泽岚、小晴,路上累了吧?快上车,酒店离这儿二十分钟路程。”张慧的声音温和,带着恰到好处的亲切感,目光落在李泽岚身上时,既有长辈的审视,更有接纳的温和。
李泽岚赶紧上前打开后座车门,将行李稳妥地放进后备箱:“阿姨好,麻烦您特意来接我们。这是青川的一点特产,您和叔叔尝尝鲜。”张慧笑着接过礼盒,指尖触到包装上的种薯地图案,眼里闪过一丝赞许:“有心了,还带着家乡的味道。你叔叔今天临时有个老战友的座谈会,得晚点到,咱们先去酒店等他,家里亲戚都到得差不多了。”
车子沿着林荫道平稳行驶,窗外的白杨树飞速后退,夕阳透过树叶洒下斑驳的光影。张慧随口聊着家常,话里话外却把苏家的“红二代”背景和亲戚情况巧妙地介绍给李泽岚:“你爷爷辈跟着队伍打天下,建国后在部委任职,算是‘根正苗红’的老革命。你叔叔苏明远年轻时在陕北插队,后来进了机关,一辈子都在践行‘为人民服务’的本分。家里亲戚也大多承袭了这份初心:你表姐苏芸,在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当处长,牵头搞‘双减’配套政策,天天想着怎么让孩子减负、让家长省心;表哥苏峰,在央企做海外项目总监,常年驻非洲,负责援建当地的农业项目,把咱们国内的种植技术带过去;表姨张岚,是你外婆的侄女,在卫健委做妇幼健康处处长,跟你表姨夫(外交部礼宾司参赞)一个管民生,一个忙外交,都是为了咱们国家的事;小晴的两个闺蜜,一个在住建部下属设计院做乡村规划,一个在文博系统研究红色文化,都在自己的领域踏踏实实干实事。”
李泽岚认真听着,心里微微一震——他知道苏晴家境不一般,却没想到是这样的“红二代”家庭,几代人都扎根在为国家、为群众做事的岗位上,这份传承的责任感,让他既敬佩又有些忐忑,生怕自己的“基层气”与这里的氛围格格不入。
二十分钟后,车子驶入“和园酒店”的庭院。这座五星级酒店虽在郊区,却处处透着低调的厚重:假山流水相映成趣,青石板路两侧种着修剪整齐的冬青,大堂内没有金碧辉煌的装饰,只挂着几幅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书法作品复制品,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檀香。张慧带着他们走进二楼的“松鹤厅”,包厢门推开的瞬间,里面的谈笑声戛然而止,几道目光齐刷刷地看了过来。
“小晴回来啦!”率先起身的是表姐苏芸,她穿着藏青色职业套装,戴着细框眼镜,气质干练中带着部委干部特有的沉稳:“这位就是泽岚吧?比照片上看着更精神,能让小晴心甘情愿‘远嫁’青川,肯定有过人之处。”李泽岚连忙上前握手,笑容诚恳:“表姐好,常听小晴说您为了孩子们的教育操碎了心,上次您推动的‘课后服务进乡村’政策,我们青石乡的小学也受益了,老乡们都很感激。”苏芸被逗笑了:“都是分内事,比起你在基层帮老乡卖薯条、谋生计,差远了。”
表哥苏峰也走了过来,穿着休闲西装,身姿挺拔,眉宇间带着常年驻外的爽朗:“泽岚,欢迎加入咱们家!早就听说你拒绝了南方食品集团的苛刻条件,硬靠直播和线下小渠道把薯条厂盘活,这股不服输、为老百姓着想的劲儿,跟咱苏家老一辈的脾气一模一样!”他身后的表姨张岚,穿着米色针织开衫,戴着珍珠项链,笑容温和却透着干练:“泽岚看着就稳重,眼睛里有活儿、心里装着人,小晴以后有福气了。来,坐,别站着,都是一家人。”
李泽岚挨着苏晴坐下,目光快速扫过包厢——圆形餐桌能容纳十二人,此刻只坐了八个人,显得有些空旷;桌上摆着简单的果盘,圣女果、蓝莓、晴王葡萄都是应季水果,旁边放着几碟精致的低糖茶点,是张慧特意叮嘱酒店准备的,照顾长辈的饮食习惯;墙上没有挂喜庆的红绸或婚纱照,只挂着一幅《延安颂》的水墨复制品,画中窑洞前的老槐树、练兵的战士,透着苏家特有的红色情怀。和青川那场挤满老乡、满是烟火气的婚礼比起来,这里更像一场寻常的家庭聚餐,却处处藏着“红二代”家庭对“实在”“本分”的坚守。
“我爸说,回门宴就是家里人聚聚,不用搞虚头巴脑的排场,亲戚们知道你们俩忙,能来的都推了手头的事。”苏晴看出他的局促,凑到他耳边小声解释。李泽岚点点头,心里松了口气——他本就不
“别攥那么紧,手心都出汗了。”苏晴笑着帮他理了理西装外套的褶皱,她穿着米白色真丝连衣裙,裙摆绣着细碎的珍珠,衬得整个人温婉灵动。李泽岚点点头,喉结动了动:“第一次以女婿身份见你家亲戚,怕失了礼数,给你爸妈丢脸。”苏晴挽住他的胳膊,指尖划过他紧绷的小臂:“我家哪有那么多规矩?我爸妈都是从苦日子过来的,最看重踏实本分,你只要做自己就好。”
说话间,一辆黑色奥迪A6L缓缓停在面前,车窗降下,露出苏晴母亲张慧的脸。她穿着一身藕荷色香云纱旗袍,领口和袖口绣着暗纹兰草,珍珠耳坠随着动作轻轻晃动,妆容精致却不张扬,鬓边别着一支成色极佳的翡翠发簪,举手投足间透着世家夫人的雍容华贵——那是历经几代沉淀的气度,不是刻意修饰就能拥有的。“泽岚、小晴,路上累了吧?快上车,酒店离这儿二十分钟路程。”张慧的声音温和,带着恰到好处的亲切感,目光落在李泽岚身上时,既有长辈的审视,更有接纳的温和。
李泽岚赶紧上前打开后座车门,将行李稳妥地放进后备箱:“阿姨好,麻烦您特意来接我们。这是青川的一点特产,您和叔叔尝尝鲜。”张慧笑着接过礼盒,指尖触到包装上的种薯地图案,眼里闪过一丝赞许:“有心了,还带着家乡的味道。你叔叔今天临时有个老战友的座谈会,得晚点到,咱们先去酒店等他,家里亲戚都到得差不多了。”
车子沿着林荫道平稳行驶,窗外的白杨树飞速后退,夕阳透过树叶洒下斑驳的光影。张慧随口聊着家常,话里话外却把苏家的“红二代”背景和亲戚情况巧妙地介绍给李泽岚:“你爷爷辈跟着队伍打天下,建国后在部委任职,算是‘根正苗红’的老革命。你叔叔苏明远年轻时在陕北插队,后来进了机关,一辈子都在践行‘为人民服务’的本分。家里亲戚也大多承袭了这份初心:你表姐苏芸,在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当处长,牵头搞‘双减’配套政策,天天想着怎么让孩子减负、让家长省心;表哥苏峰,在央企做海外项目总监,常年驻非洲,负责援建当地的农业项目,把咱们国内的种植技术带过去;表姨张岚,是你外婆的侄女,在卫健委做妇幼健康处处长,跟你表姨夫(外交部礼宾司参赞)一个管民生,一个忙外交,都是为了咱们国家的事;小晴的两个闺蜜,一个在住建部下属设计院做乡村规划,一个在文博系统研究红色文化,都在自己的领域踏踏实实干实事。”
李泽岚认真听着,心里微微一震——他知道苏晴家境不一般,却没想到是这样的“红二代”家庭,几代人都扎根在为国家、为群众做事的岗位上,这份传承的责任感,让他既敬佩又有些忐忑,生怕自己的“基层气”与这里的氛围格格不入。
二十分钟后,车子驶入“和园酒店”的庭院。这座五星级酒店虽在郊区,却处处透着低调的厚重:假山流水相映成趣,青石板路两侧种着修剪整齐的冬青,大堂内没有金碧辉煌的装饰,只挂着几幅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书法作品复制品,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檀香。张慧带着他们走进二楼的“松鹤厅”,包厢门推开的瞬间,里面的谈笑声戛然而止,几道目光齐刷刷地看了过来。
“小晴回来啦!”率先起身的是表姐苏芸,她穿着藏青色职业套装,戴着细框眼镜,气质干练中带着部委干部特有的沉稳:“这位就是泽岚吧?比照片上看着更精神,能让小晴心甘情愿‘远嫁’青川,肯定有过人之处。”李泽岚连忙上前握手,笑容诚恳:“表姐好,常听小晴说您为了孩子们的教育操碎了心,上次您推动的‘课后服务进乡村’政策,我们青石乡的小学也受益了,老乡们都很感激。”苏芸被逗笑了:“都是分内事,比起你在基层帮老乡卖薯条、谋生计,差远了。”
表哥苏峰也走了过来,穿着休闲西装,身姿挺拔,眉宇间带着常年驻外的爽朗:“泽岚,欢迎加入咱们家!早就听说你拒绝了南方食品集团的苛刻条件,硬靠直播和线下小渠道把薯条厂盘活,这股不服输、为老百姓着想的劲儿,跟咱苏家老一辈的脾气一模一样!”他身后的表姨张岚,穿着米色针织开衫,戴着珍珠项链,笑容温和却透着干练:“泽岚看着就稳重,眼睛里有活儿、心里装着人,小晴以后有福气了。来,坐,别站着,都是一家人。”
李泽岚挨着苏晴坐下,目光快速扫过包厢——圆形餐桌能容纳十二人,此刻只坐了八个人,显得有些空旷;桌上摆着简单的果盘,圣女果、蓝莓、晴王葡萄都是应季水果,旁边放着几碟精致的低糖茶点,是张慧特意叮嘱酒店准备的,照顾长辈的饮食习惯;墙上没有挂喜庆的红绸或婚纱照,只挂着一幅《延安颂》的水墨复制品,画中窑洞前的老槐树、练兵的战士,透着苏家特有的红色情怀。和青川那场挤满老乡、满是烟火气的婚礼比起来,这里更像一场寻常的家庭聚餐,却处处藏着“红二代”家庭对“实在”“本分”的坚守。
“我爸说,回门宴就是家里人聚聚,不用搞虚头巴脑的排场,亲戚们知道你们俩忙,能来的都推了手头的事。”苏晴看出他的局促,凑到他耳边小声解释。李泽岚点点头,心里松了口气——他本就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