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3章 ‘三审\’高育良(二)对于梁、赵二人的——肺腑之言!-《人民的名义:胜天半子,与天争命》

  几乎是瞬息之间,高植物思路已定。

  高育良抬起头,眼神清澈而坦荡,迎向宁致远那深不可测的目光。

  既没有回避,更没有躲闪。

  腰杆挺得笔直!

  声音沉稳而清晰!

  “既然如此…宁书记,那育良…首先谈梁群峰书记吧。”

  高育良的声音带着发自肺腑的敬重,眼神真挚。

  “梁书记于我,恩同再造!”

  “若没有他当年鼎力相助,将我一个‘书呆子’,从大学讲台引入政途。”

  “就断然不会有,我高育良的今天。”

  “这份知遇之恩,育良铭记于心,永世不忘,既不会忘,也不敢忘!”

  “古语云: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伯乐之明,在于识才善任!”

  “梁书记最大的特点,也是我最为钦佩的一点,是其识才的眼光和用才的魄力!”

  “他不拘一格,敢于启用有真才实学但可能背景‘单薄’的干部。”

  “在用人上,他看重的是能力、是潜力、是忠诚,而非仅仅是资历或关系。”

  “也正是这种慧眼识珠和果断拍板,才让我有机会崭露头角,为汉东发展贡献自己的微薄力量。”

  “这种敢于担当、为事业选贤任能的胸襟,是梁书记为汉东留下的宝贵政治财富!”

  “同时,梁书记对自己提拔起来的干部,有着深厚的‘护犊’之情。”

  高育良的声音里,不由自主得带上了一丝暖意。

  “在工作上!”

  “他敢于为我们这些‘学生’担责任、扛压力。”

  “尽可能的,为我们创造相对宽松的干事环境。”

  “在生活中,他对下属的困难也时常关怀备至。”

  “这份重情重义、念旧护短的性情,让追随他的人倍感温暖和踏实。”

  “这也是梁书记人格魅力的重要体现。”

  紧接着,高育良话锋极其自然地一转。

  语气依旧诚恳,不带丝毫贬低。

  “当然,梁书记长期在政法系统工作,行事风格更偏霸道、强势。 ”

  “他深谙规则,善于在体制框架内运筹帷幄,确保大局稳定。”

  “然而,在一些需要打破常规、锐意改革的领域,尤其是在应对新形势、新挑战时。”

  “梁书记有时会显得‘守成’有余,开拓进取的锐气和魄力相对不足。”

  “可是面对不足,梁书记又依靠自己的强势和霸道,尽可能的在压制不同的声音。”

  “这或许与其长期深耕相对固化的政法领域、以及临近退休求稳的心态有关。”

  “另外…梁书记毕竟是…那个动荡的年代过来的干部。”

  “身上江湖习气重,导致门生之累!”

  高育良点到即止,语气更加含蓄。

  “梁书记重情义,讲‘圈子’,这既是优点,也是缺点。”

  “可能带来一些无意识的‘江湖习气’或‘门户之见’。”

  “有时,他对‘自己人’的过度维护。”

  “可能会在客观上,对其他干部群体,造成某种无形的压力或隔阂。”

  “这不利于最广泛地凝聚力量。”

  “同时,其门下‘门生’众多,难免良莠不齐。”

  “个别人的不当行为,也可能在不经意间为梁书记带来一些不必要的非议。”

  这番评价,既肯定了梁群峰的“人情味”。

  又极其隐晦地点出了其可能存在的“小圈子”倾向及潜在负面影响。

  分寸拿捏得恰到好处。

  “当然,还有最重要的一点!”

  高育良适时做出了最后,也是最重要的总结性评价。

  “梁书记…太过溺爱子女!”

  “既然今天…同伟是主角…”

  说到这里,高育良抬起目光,引导众人看向自己的爱徒,本场的真正主角!

  ——祁同伟!

  “同伟的资料,想必三位领导都翻阅过。”

  “关于同伟过去的经历…”

  “小叶同志,和坤远同志…了解的更多。”

  “而我…则是——亲历者之一!”

  “梁书记偏爱小女儿梁璐,处处过度呵护,导致梁璐——恃宠而骄、目空一切!”

  “同时也因为对女儿的过度、无规则、无底线的偏爱…”

  “导致了…同伟最开始…感情和工作悲剧经历的发生。”

  “可以说,在这件事情上。”

  “梁书记和他的女儿,都有不可推卸,也推卸不掉的——全部责任!”

  “当然…”

  紧接着,高育良话锋再次一转,适可而止,并转移话题。

  “当然…这段经历现如今看来…对于同伟个人,也是一段磨砺。”

  “毕竟现如今,同伟也遇到了自己的良配不是?”

  说到此处,高育良微笑着看向祁同伟和叶欣雨二人。

  二人闻言对视一眼,随即相视一笑。

  是啊,无论如何,总归是过去了。

  现在的一切…才是——最好的安排!

  高育良成功转移话题之后,赶忙一笔带过梁群峰,开始评论起了赵立春。

  赵立春是何人?!

  在改革干将当中,称得上一声:雄才大略!

  但同时,也是一把!

  既有开拓之勇,又有与霸道之风的——双刃剑!

  “至于赵立春省长…”

  高育良的语气瞬间一变。

  转为一种对现任上级应有的、不卑不亢的尊重。

  “赵省长他…是汉东发展强有力的掌舵者。”

  “其眼界、魄力和执行力,在省内是有目共睹的。”

  “思维上——宏图大略,敢为人先!”。

  “赵省长的最大特点,是具有宏大的战略视野,和敢闯敢干的开拓精神!”

  高育良语气中带着浓厚的认可。

  “他主政汉东以来,大刀阔斧推动经济建设。”

  “在招商引资、产业升级、城市开发等方面动作频频,成效显着。”

  “同时,他不满足于现状,敢于设定高目标,勇于打破条条框框。”

  “这种敢于‘撸起袖子加油干’,并主动‘跳起来摘桃子’的劲头!”

  “在很大程度下,极大地激发了全省上下干事创业的热情!”

  “也正因如此,才为汉东赢得了宝贵的发展先机。”

  “其推动发展的决心和魄力,令人钦佩!”

  “在施政风格上,赵省长雷厉风行,作风强势。”

  高育良的措辞开始变得谨慎了起来。

  “他要求高效率、强执行。”

  “对于看准的事情,会调动一切资源强力推进,不容许拖沓和推诿。”

  “这种风格,在打破僵局、攻坚克难时,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

  ’能迅速将蓝图变为现实,确保政令畅通,形成强大的发展合力。”

  “然而…赵省长的强势风格,有时在工作中,也难免失之于‘霸道’和‘专断’。”

  “在决策过程中,往往过于强调速度和效率。”

  “有时会忽略充分的班子内部民主集中制讨论,和集体科学论证。”

  “可能导致一些决策实行后,其核心…存在潜在风险或考虑不周之处。”

  “另外,在用人方面,赵省长…强势霸道,几乎以自己一言而定。”

  “按照个人喜好,他更倾向于喜欢使用执行力强、能迅速领会其意图的干部。”

  “有时可能对干部的独立思考,和不同意见的包容度,稍显不足。”

  在这里,高育良巧妙地用“霸道”、“专断”、“忽略充分讨论”、“包容度不足”等词。

  委婉但清晰地勾勒出了,赵立春为人诟病的强势作风。

  “还有…赵省长非常看重实际成果,和经济效益。”

  “当然…这本身…是没错的。”

  “但在某些具体操作层面…”

  “其对‘规则’、‘程序’的敬畏之心有时显得淡薄。”

  “看似‘不拘小节’的做法,实则可能给外界留下‘重利轻义’、甚至‘不择手段’的印象。”

  “同时,围绕其身边,也形成了一个相对稳固且排他性较强的核心圈子。”

  “这个圈子,资源高度集中。”

  “对外部人才的吸纳,和不同声音的进入,客观上形成了一定壁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