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凌默正在教师公寓里整理笔记,窗外传来学生们隐约的喧哗声。手机铃声突兀地响起,是许教授。
凌默接起电话,语气保持着一贯的平淡:“喂,您好,许教授”
“是凌默吧?”电话那头传来一个温和却中气十足的老者声音,带着笑意,“怎么样啊?在大学里开学了,还习惯吗?没人欺负你这个旁听生吧?”
“许教授,”凌默的声音稍微缓和了些,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尊重,“一切都好,谢谢您关心。大学环境很好,很安静,适合看书。”他省略了图书馆里那小小的风波。
“习惯就好,习惯就好啊!”许教授听起来很高兴,“我就怕你人生地不熟的,有什么需要帮助的吗?”
“暂时没有困难,许教授您费心了。
“那就好!哎呀,你这孩子,就是太省心了。”许教授顿了顿,语气变得更加认真了些,“‘曾阿牛’这个身份,用着还顺手吧?手续方面都没问题,你放心,有我呢。”
“很顺手,再次感谢教授您帮忙。”凌默真诚地说道。没有许教授,他想如此便捷地融入大学环境获取知识,会麻烦很多。
“嗐,跟我还客气什么!小事一桩!”许教授爽朗地笑了,“你安心待着就行。不过啊……”他话锋一转,带上了一丝学术研究者特有的热切,“我最近整理一些资料,正好有几个问题,觉得你的想法可能会很独特,很有启发!等我这边忙完手头这个项目,过段时间就去找你,咱们好好聊聊,探讨探讨!你可别嫌我这个老头子烦啊!”
凌默握着电话的手微微紧了一下。许教授的学术探讨他无法拒绝,也没有理由拒绝。 “教授您说笑了,随时欢迎。只是我学识浅薄,恐怕未必能有什么高见。”
“哈哈哈,你呀,就是太谦虚!行了,不打扰你看书了。记住,有事一定要跟我说!千万别自己扛着!”
“好的,谢谢教授。”
“嗯,那就这样,再联系。”
电话挂断。
房间内恢复了安静,只剩下窗外隐约的喧闹。
凌默放下手机,目光投向窗外,若有所思。
许教授的关心是真诚的,他能感觉到。这份人情,他记着。
“树欲静而风不止啊……” 他心中闪过一句故乡的古诗。
本想彻底低调,融入人群,但似乎总有一些力量,或是机缘,或是人情,将他轻轻地推向台前,哪怕只是一角。
他重新拿起笔,目光落在笔记本上。
“看来,曾阿牛的沉默,还得更努力一些才行。”
凌默刚结束与许教授的通话,正准备重新沉浸回书中的世界,手机又轻轻震动了一下,提示有一条新的未读信息。
他微微蹙眉,他的私人联系方式知道的人极少,除了几个和凌默关系亲密的人,他们通常不会在这个时间打扰他。
他划开屏幕,是一个完全陌生的号码发来的短信。内容却让他平静的眼眸中泛起一丝微澜。
凌默先生,您好。
冒昧打扰,万分抱歉。
我是雪莉尔(Sheryl),来自冰雪国。我们在亚太诗词大赛的决赛上曾有过一面之缘,不知您是否还记得我
我有一头天生的银色长发,浅灰色的眼睛。因天生声带受损,当时未能与您多交流学习,深感遗憾。 我很仰慕您的才华,也是辗转多次才拿到您的联系方式,此次冒昧联系,是有一件关于古典诗词意象的事情,思考良久,只想与您探讨,或许能获得一些启发。
害怕您不相信是我,附上近期照片一张以作证明。
[附件图片] 不知能否有幸加您的维信?这样或许可以通过视频,您可以看到我,但我可能无法用清晰语言回应,请见谅,我想更方便地向您请教。 再次为我的唐突致歉。 ——雪莉尔敬上
短信的文字措辞极其礼貌,甚至带着一种小心翼翼的恭敬,透露出发信人良好的教养和略显忐忑的心情。
凌默的脑海中,立刻浮现出亚太诗词大赛线上交流会那个安静得几乎像一幅画的女孩形象。
她确实拥有一头极为罕见的、如同冰雪淬炼而成的银色长发,浅灰色的眼眸像是笼罩着北极冰原的薄雾,清澈而疏离。
他记得主持人简单介绍过她因先天原因无法发声,但她的眼神却始终冰冷而有神,尤其是在她的诗词中,凌默看到了天才的影子,当时还怀疑她是不是也是穿越来的,她在决赛的表现令凌默还是有些印象。
他点开附件照片。
照片像是在一个有着巨大落地窗的房间拍的,窗外似乎是一片雪松林。她依旧是那头标志性的银色长发,柔顺地披散在肩头,几缕发丝拂过白皙得近乎透明的脸颊。浅灰色的眼眸正望着镜头,带着一丝羞涩和试探,却依然干净得不容亵渎。她微微抿着唇,似乎想努力露出一个友好的笑容,却因紧张而显得有些拘谨。照片的背景是满满的书架,衬托得她更像一个从古典油画中走出来的、不食人间烟火的精灵。
是她。 凌默确认了。这种独特的气质很难模仿。
他对这个安静且身有不便却依然执着于诗词的女孩,确实存有一份淡淡的印象和欣赏。她的直接和坦诚包括主动说明沟通障碍也并不让人反感。
略作思索,凌默回复了两个字: 「可以。」 随后,他将自己的维信账号发了过去。
几乎是在信息发出的瞬间,手机便提示有一条新的好友申请。头像正是她那张银发灰眸的照片。
凌默点击了通过。
很快,聊天框里立刻跳出一条新消息: 凌默先生!非常感谢您!
[感动表情]我是雪莉尔。很高兴能这样联系到您。[微笑表情]」
即使隔着屏幕和语言的障碍,也能感受到那份由衷的喜悦和如释重负。
凌默看着屏幕上那个微笑的表情,仿佛能看到屏幕那头,那位冰雪般的少女终于放下心来、轻轻呼出一口气的模样。
他简单地回复: 嗯,我是凌默。不必用敬语。
这个突如其来的联系,像是一颗细微却晶莹的冰晶,坠入了他平静而略显孤寂的生活水面,带来一丝清凉而独特的涟漪。
几乎是在凌默通过好友验证的下一秒,聊天框顶端的“正在输入…”提示就持续闪烁着,显示出对方急切又或许有些紧张的心情。
很快,一大段文字跳了出来,字里行间充满了难以平复的激动:
凌默先生,抱歉,请允许我暂时还是这样称呼,因为您在我心中确实值得尊敬!
上次亚太诗词大赛,您的那首《水调歌头》…我…我至今不知道该如何形容我当时以及现在的心情。
真的…真的太震撼了!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开篇的磅礴与孤高就直接击中了我的心魄。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这种奇崛的想象和深邃的叩问,我从未在任何其他诗词中读到过!
还有‘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的飘逸,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的豁达通透…
直到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完美收束与美好祝愿…
每一句,每一个字,都仿佛蕴含着无尽的力量和美。我反复品味了无数个日夜,每一次读,都有新的感动和震撼。
我出生在冰雪之国,自幼学习的诗词歌赋也大多与风雪、坚韧、孤寂有关。但我从未见过…从未想过,世间竟能有如此完美地将宇宙的浩渺、人生的哲思、情感的缠绵融为一体的文章!
这已经超出了我对词的所有认知和理解!
您的才华,真的…令我深感佩服,甚至感到一种…仰望星辰般的敬畏。
请原谅我的语无伦次,但我真的…真的非常非常感谢您,能让我读到这样的作品。它仿佛为我打开了一扇全新的、通往无比广阔瑰丽世界的大门。
文字在这里稍微停顿了一下,似乎她在平复过于激动的情绪,然后才又发来一句,带着一丝小心翼翼的试探: 我这样说,会不会太冒昧了?已经一年多了,我只是…实在无法抑制内心的感受。
凌默静静地看着屏幕上不断涌现的、充满真挚情感的文字。他能清晰地感受到屏幕另一端,那位银发少女在写下这些话时,内心澎湃的激情和对文学之美最纯粹的向往与敬畏。
她并非简单的恭维,而是真正读懂了《水调歌头》的价值与魅力,并且被其深深折服。这种跨越了语言和文化背景的深刻理解与共鸣,让凌默心中也泛起一丝微妙的波动。那是一种“吾道不孤”的淡淡欣慰。
他沉吟片刻,修长的手指在屏幕上敲下回复: 不必仰望,文字本身,高于任何个体。
他的回复依旧简洁,甚至带着他特有的冷淡,但其中蕴含的,却是一种对知音的认可,以及将荣耀归于文学本身而非创作者个人的超然态度。
这番话语,显然再次深深触动了雪莉尔。 您的话总是如此深刻…
她回复道,后面跟了一个表示认真思考的表情。 将荣耀归于文字本身…我明白了。谢谢您的指点。
屏幕那头的雪莉尔,在表达了由衷的敬佩之后,似乎犹豫了片刻。聊天框顶端的“正在输入…”提示闪烁了比之前更长的时间,显示出她正在字斟句酌,或许有些忐忑,不知是否该继续占用凌默的时间,又或许是她即将提出的问题对她而言极为重要。
终于,新的信息传来,语气变得更加认真和谦逊:
凌默先生,您的见解总是如此深刻,让我受益匪浅。其实…我有一个关于文学创作上的问题,已经困扰我很久了,思考了许久,也查阅了很多资料,却始终找不到能完全说服自己的答案,或者说,找不到那种…‘顿悟’的感觉。不知…能否冒昧地向您请教?
凌默回复得很简单: 请讲。
得到许可,雪莉尔似乎受到了鼓励,很快发来一段长文: 谢谢您!
我的问题是:诗词之中,常常追求意境与情感的融合。但很多时候,我总觉得要么过于直白,情感溢于言表却失了含蓄之美;要么过于追求意象的堆砌,显得雕琢而情感流于空洞。
究竟该如何,才能像您的《水调歌头》那样,将深邃的情感自然而然地寄托于浩渺的意象之中,达到一种情融于景,景蕴深情,浑然天成、不着痕迹的境界?这其中的度,又该如何把握?
这个问题确实触及了诗词创作的核心难点,也显示出了雪莉尔并非停留在简单欣赏,而是进入了深入思考的层面。她渴望理解那更高层次的艺术法则。
凌默看着这个问题,并没有立刻用长篇大论的理论去解释。他知道,对于真正有灵性的人,有时一首恰到好处的诗,胜过千言万语的理论分析。
他沉吟了片刻。雪莉尔来自冰雪之国,性情清冷沉静,却又内心蕴含着对美的炽热追求。她的困惑在于“情”与“景”、“意”与“境”的融合。
一首诗自然而然地浮现在他脑海。这首诗,情感深沉内敛,意境孤高绝俗,情景交融无间,完美地诠释了何为“不着一字,尽得风流”。
他没有直接回答,而是在聊天框里,缓缓地、一行行地敲下了那首千古名诗: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停顿片刻,让她感受那极致空旷、孤寂的冰雪世界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四句诗,二十个字,如同四幅缓缓展开的画卷,构建了一个万籁俱寂、天地皆白的冰雪世界,而在世界的中心,只有一个披着蓑衣、戴着笠帽的老翁,独自垂钓于寒江风雪之中。
没有直接抒情,没有呼喊孤独。 但那种极致的空旷、彻骨的寒冷、以及老翁那近乎固执的、与天地抗衡的静谧身影,却将一种巨大的、难以言表的孤寂感与坚韧不拔的精神力量,淋漓尽致地表达了出来。
情,在景中。 意,在境中。 一切浑然天成,无一字多余,无一字不恰到好处。
凌默没有做任何解释,只是在这首诗之后,淡淡地补充了一句: 此诗或可答你的疑问
屏幕另一端,冰雪之国的房间里,银发的少女怔怔地看着屏幕上那短短四行诗。
她仿佛被一道无声的闪电击中,浅灰色的眼眸骤然收缩,呼吸都在那一刻停滞了。
她反复地、无声地默念着这二十个字。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一幅无比清晰、又无比震撼的画面在她脑海中轰然展开!那是她熟悉的冰雪世界,却又是一种她从未用诗歌表达出的、极致孤寂与坚韧的意境!
没有情感的直接宣泄,却每一个景象都饱含着震人心魄的情感力量! 没有刻意雕琢的意象,每一个意象却都精准无比,不可替代!
她苦苦追寻的那个“度”,那个“浑然天成”的境界,在这首看似简单至极的诗面前,得到了最完美、最直观的诠释!
巨大的震撼和豁然开朗的顿悟感,如同雪崩般席卷了她。她甚至能感觉到自己的指尖在微微发颤。
过了许久,她才用颤抖的手指,极其缓慢地敲下回复,每一个字都充满了无比的敬畏和激动:
……我明白了
……谢谢您。
……这首诗……它……它完美地回答了我的一切困惑……
甚至超出了我的想象……
……这真是……无法用语言形容的……神迹……
手机屏幕依旧亮着,停留在与雪莉尔的聊天界面。那首《江雪》如同拥有魔力般,占据着屏幕的中心,每一个字都散发着孤高绝俗的寒意与力量。
屏幕另一端,遥远的冰雪之国,银发的少女依旧怔怔地凝视着那二十个字。浅灰色的眼眸中倒映着屏幕的微光,瞳孔深处是尚未平息的惊涛骇浪。她的指尖无意识地蜷缩,仿佛还能感受到那诗句带来的、穿透灵魂的战栗。她完全沉浸在了那“千山鸟飞绝”的极致空寂与“独钓寒江雪”的孤傲坚韧所构成的意境之中,反复咀嚼,心神摇曳,周遭的一切仿佛都已不存在。那种豁然开朗的震撼与对文学极致之美的敬畏,需要很长时间才能慢慢消化。
然而,信息的发送者,凌默,在敲下那首足以解答任何关于意境融合疑问的诗句并发出后,便已随手将手机屏幕按熄。
冰冷的屏幕暗了下去,倒映出窗外寻常的天空,仿佛刚才那场跨越国界的、触及文学核心的对话从未发生。
室内恢复了之前的安静。
凌默的目光甚至没有在暗下去的手机屏幕上多停留一秒,便已自然而然地重新落回面前摊开的书本上。仿佛刚才只是随手解答了一个微不足道的小问题,如同拂去书页上的一粒微尘。
他的思绪没有丝毫滞碍,更没有任何期待对方反馈或者欣赏对方震惊姿态的想法。于他而言,给出了最恰当的答案,这件事便已了结。
他的指尖划过书页上的文字,神情专注而淡漠,很快便再次沉浸入属于自己的知识世界之中。外界的一切波澜,无论是图书馆里的惊诧,电话中的关怀,还是跨国界传递而来的震撼与敬佩,似乎都无法真正扰动他内心那片深沉的寂静。
唯有窗外的光线,在书页上悄然移动,无声地记录着时间的流逝。
夜晚,凌默回到安静的教师公寓,再次坐在电脑前。他先登录平台看了一眼《士兵突击》的数据。收藏和阅读量正在稳步增长,评论区的讨论也愈发活跃。凌默知道,这只是开始,故事的根基还未筑牢,真正的情感洪流和高潮尚未到来。
他浏览着评论:
“许三多太气人了!怎么这么笨啊!看得我急死了!”
“史今班长真是太好了,像天使一样守护着许三多。”
“伍六一虽然凶,但感觉是恨铁不成钢!”
“草原五班那段写得太真实了,那种迷茫和坚持,我实习的时候也经历过……”
“地球大大节奏把握得太好了,明明很平淡的情节,却看得人揪心又期待!”
“催更催更!等不及看许三多逆袭了!”
凌默微微一笑,关了评论区。他知道,读者的情绪已经被调动起来,这种“着急”和“气愤”正是深度投入故事的前兆。
他继续沉浸创作。笔下,许三多离开了草原五班,进入了代表着尖刀和荣誉的钢七连。凌默着力刻画着史今班长那种近乎固执的“不抛弃”、伍六一铁血下的“不放弃”、以及高城连长从最初的鄙视、不屑到后来的震惊与刮目相看。
今晚,他文思泉涌,决定进行一次大爆发,更新到全书第一个情绪高潮——333个腹部绕杠。
他细致描写许三多如何被全连不看好,如何为了不给班长丢人,如何咬着牙、憋着一口气,在单杠上一次次旋转,从笨拙到麻木,再到突破极限……汗水、泪水、战友们从哄笑到寂静再到震惊的目光、史今眼中的欣慰与心疼……凌默将所有的情感都倾注其中。
写完这一段,他自己都长长舒了一口气,仿佛也经历了一场耗尽全力的拼搏。他知道,等大家看到的时候,无数读者会在屏幕前热泪盈眶,彻底被这个“龟儿子”打动,爱上这个故事。
在上传章节之前,他特意在章节末尾发起了一个互动话题:“你生命中有没有那样一个人,在你最需要的时候,像史今班长一样,为你抓住了那根‘救命稻草’?” 他精准地把握着节奏,在情绪顶点与读者进行深度共鸣。
上传完毕,凌默看了看时间,想起今晚还有每月一次的电台直播。他熟练地用电脑软件与电台进行远程连线。
当那个久违的、低沉而富有磁性的声音通过电波再次传遍夜空时,无数守候在收音机或网络平台前的忠实粉丝瞬间激动了。
“晚上好,我是凌默,这里是深夜有你。又到了每月一次的声音约会。”
简单的开场白,却让无数人感慨万千。凌默自从亚太诗词大会夺冠后便消失在公众视野,微博再无更新,没有任何公开活动。唯有这每月一次的电台直播,证明着他依然存在。他的微博粉丝数非但没掉,反而还在缓慢增长,人们没有忘记他。甚至有粉丝开玩笑说:“要不是每个月还能听到声音,真怀疑默哥是不是被外星人绑架了或者穿越回古代了。” 这份忠诚的等待,本身就印证着他无可替代的影响力。
照例是接听热线环节。第一个打进来的是一个声音激动甚至有些哽咽的男生:
“默…默哥!是我!我…我考上了!我考上华清大学了!”男生几乎是喊着说出来。
“恭喜你。”凌默的声音带着笑意。
“默哥,谢谢你!真的谢谢你!你可能不记得了,去年你去金陵女子学院讲座前,是不是去过一所高中讲座?我就是那所高中的!我当时成绩只能上二本,就是听了你的鼓励,特别是你那句少年自有凌云志,曾许人间第一流,还有《少年华国说》,我就像打了鸡血一样,拼了命学了一年!从二本线冲到重点线!默哥,你还记得吗?你当时说,等我们考上好大学,再见!默哥,我们什么时候能再见?”
凌默记得那段经历,心中也有些触动,他温和地回答:“我记得。祝贺你实现了目标。会的,我们会有机会再见的。” 男生的激动和真挚的感谢通过电波传递给了所有听众。
第二个热线是一位声音听起来有些烦恼的女生:
“凌默老师你好,我非常喜欢你的歌和诗词。我最近有个烦恼……就是,身边总有一些我不太喜欢的人,会特别主动地接近我,让我觉得很困扰。尤其是最近,班上有个同学,好像总是……上课故意坐我附近,我去图书馆他也跟着去,感觉像是在制造偶遇……我不知道该怎么处理才好。”
凌默听着,突然觉得这描述有点莫名的熟悉感,但又想不起具体对应谁。他沉吟了一下,开导道:“谢谢你的喜欢。首先,被人欣赏和喜欢,本身并不是一件坏事,甚至可以说是一种幸福的烦恼。这说明你有吸引人的优点。或许可以找一个合适的时机,用尽量不伤害对方的方式,坦诚地表达你的感受和界限。委婉但坚定,避免不必要的误会和纠缠。”
女生的烦恼得到了回应,道谢后挂了电话。
接着,凌默带来了今晚的原创歌曲——《一辈子孤单》。
他拿起手边的吉他,轻柔的前奏响起,随后,他那独特的嗓音缓缓唱出:
“我想我会一直孤单,这一辈子都这么孤单。
我想我会一直孤单,这样孤单一辈子。
天空越蔚蓝,越怕抬头看;电影越圆满,就越觉得伤感。
有越多的时间,就越觉得不安;因为我总是孤单,过着孤单的日子……”
歌词直白而细腻,刻画着一种都市单身男女内心深处的孤独感与对情感的渴望又害怕受伤害的矛盾心理。旋律舒缓中带着一丝淡淡的忧伤,极易引起共鸣。
李安冉今天没去上班,此刻她正抱着枕头听直播,听到这首歌,嘴巴撅了起来:“哼!凌默哥哥才不会一辈子孤单呢!有我在呢!”但听着听着,又觉得歌词里那种感觉好像偶尔也有过,于是把脸埋进枕头里,小声嘟囔:“……不过这首歌真好听,就是有点让人想哭。”
苏青青在家中书房,此刻她停下手中的工作,靠在椅背上,静静地听着。歌词仿佛唱进了她心里那份默默守候、时而感到孤独的心事。她轻轻叹了口气,眼神温柔而复杂,低声自语:“是啊……天空越蔚蓝,越怕抬头看……凌默,你此刻看到的天空,和我是一样的吗?”
顾清辞正坐在寝室书桌前,此刻她戴着耳机,正在临摹字帖。歌声传来,她的笔尖一顿。歌词中的孤独感与她平日里深藏的心事悄然重合。她摘下耳机,走到窗边,看着窗外漆黑的夜空,喃喃念着:“因为我总是孤单,过着孤单的日子……凌默,你也是这样的感觉吗?”
叶倾仙在粤城学校的画室,她正对着画板发呆,手机里播放着直播。凌默的歌声让她想起了无数个思念他的夜晚。她抱起双膝,将下巴搁在膝盖上,空灵的眼睛里蒙上一层水雾:“孤单……遇见你之后,我才知道什么叫做不孤单。你快回来好不好……”
而刚刚打进热线诉说烦恼的那个女生——隋缘,此刻正坐在宿舍自己的书桌前。她刚洗完澡,穿着一身丝质的吊带睡裙,勾勒出玲珑有致的优美曲线。她赤着脚,蜷缩在椅子上,抱着双腿,晶莹白皙的脚丫随着歌曲的节奏无意识地轻轻晃动着。她听着凌默的开导和这首《一辈子孤单》,心情复杂。歌词仿佛唱出了她内心高傲外表下偶尔浮现的孤寂,以及对纯粹情感的向往。她轻轻哼着旋律,若有所思。
一首歌唱毕,凌默照例感谢了大家的聆听,然后结束了今晚的直播。
然而,直播的结束却正是新一轮热潮的开始。《一辈子孤单》迅速以惊人的速度冲上各大音乐和社交平台的热搜榜!
“#凌默 一辈子孤单#” “#凌默新歌#” “#天空越蔚蓝越怕抬头看#”等词条迅速占据前列。
无数人发文评论:
“凌默终于发新歌了!还是那个味道,直击心灵!”
“歌词写的就是我本人没错了!听着听着就哭了……”
“电影越圆满,就越觉得伤感……太真实了,谁懂啊!”
“好听到爆!单曲循环预定!”
“凌默是不是偷偷观察了我的生活?怎么每句歌词都像是在说我?”
“一边觉得孤单,一边又害怕打破这种状态,凌默把这种矛盾心理写绝了!”
这首《一辈子孤单》以其精准的情感捕捉和优美的旋律,再次引发了全民共鸣,成为了无数都市孤独灵魂的夜曲。而凌默,即便隐匿不出,他的一举一动,依旧能轻易搅动整个文化的风云。
这首歌,他终于开口,声音依旧平稳,却多了一丝难以言喻的遥远感,“唱的或许不是一个人的孤单,而是一种……状态。”
他顿了顿,仿佛在寻找最准确的词句。 “就像……一个人走在一条很长很长的路上,四周没有同行者。一开始会害怕,会慌张,会渴望遇见谁。但走了很久很久之后,会发现,这条路上其实也有独特的风景。”
“这种孤单,不是被抛弃,而是……一种选择,或者说,一种命运赋予的独特视角。它让你能更清楚地听到自己内心的声音,看到别人看不到的东西。”
“它教会你如何与自己相处,如何从自身汲取力量,而不是一味向外索求。”
“所以,一辈子的孤单,听起来很悲伤,但或许,也可以是一种……完整的、自足的人生。习惯了之后,甚至会有一点……享受这种清醒和自由。”
他的语调始终没有太大的起伏,像是在讲述一个与自己无关的哲理。但正是这种超然的平静,反而赋予了他的话语一种奇异的说服力和深刻的共鸣感。他没有编造一个具体的故事,却描绘了一种更为普世、更能击中现代人内心隐秘角落的情感状态。
无数在深夜独自聆听的听众,无论是漂泊在外的游子、情感上失意的人、还是 感到与周遭格格不入的灵魂,都在这一刻被击中了。
收音机前,有人默默抱紧了双臂;
有人望着窗外的灯火,眼眶微微发热;
有人停下了手中的事,陷入了沉思;
天哪,听哭了……他唱得那么平静,我却觉得好难受又好治愈。
一种完整的、自足的人生
……说的太好了,我突然不那么害怕一个人了
节目结束后,凌默如同融入夜色的一滴水,没有留下任何痕迹。
但他那平静的歌声和关于“一辈子的孤单”的独特诠释,却像一颗种子,落在了无数听众的心田,在这个夜晚悄然发芽,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感动与慰藉。
而他本人,或许正如歌中所唱,早已习惯了这种孤身一人、不起波澜的状态。外界的反响,于他而言,或许也只是吹过耳畔的一阵风而已。
凌默接起电话,语气保持着一贯的平淡:“喂,您好,许教授”
“是凌默吧?”电话那头传来一个温和却中气十足的老者声音,带着笑意,“怎么样啊?在大学里开学了,还习惯吗?没人欺负你这个旁听生吧?”
“许教授,”凌默的声音稍微缓和了些,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尊重,“一切都好,谢谢您关心。大学环境很好,很安静,适合看书。”他省略了图书馆里那小小的风波。
“习惯就好,习惯就好啊!”许教授听起来很高兴,“我就怕你人生地不熟的,有什么需要帮助的吗?”
“暂时没有困难,许教授您费心了。
“那就好!哎呀,你这孩子,就是太省心了。”许教授顿了顿,语气变得更加认真了些,“‘曾阿牛’这个身份,用着还顺手吧?手续方面都没问题,你放心,有我呢。”
“很顺手,再次感谢教授您帮忙。”凌默真诚地说道。没有许教授,他想如此便捷地融入大学环境获取知识,会麻烦很多。
“嗐,跟我还客气什么!小事一桩!”许教授爽朗地笑了,“你安心待着就行。不过啊……”他话锋一转,带上了一丝学术研究者特有的热切,“我最近整理一些资料,正好有几个问题,觉得你的想法可能会很独特,很有启发!等我这边忙完手头这个项目,过段时间就去找你,咱们好好聊聊,探讨探讨!你可别嫌我这个老头子烦啊!”
凌默握着电话的手微微紧了一下。许教授的学术探讨他无法拒绝,也没有理由拒绝。 “教授您说笑了,随时欢迎。只是我学识浅薄,恐怕未必能有什么高见。”
“哈哈哈,你呀,就是太谦虚!行了,不打扰你看书了。记住,有事一定要跟我说!千万别自己扛着!”
“好的,谢谢教授。”
“嗯,那就这样,再联系。”
电话挂断。
房间内恢复了安静,只剩下窗外隐约的喧闹。
凌默放下手机,目光投向窗外,若有所思。
许教授的关心是真诚的,他能感觉到。这份人情,他记着。
“树欲静而风不止啊……” 他心中闪过一句故乡的古诗。
本想彻底低调,融入人群,但似乎总有一些力量,或是机缘,或是人情,将他轻轻地推向台前,哪怕只是一角。
他重新拿起笔,目光落在笔记本上。
“看来,曾阿牛的沉默,还得更努力一些才行。”
凌默刚结束与许教授的通话,正准备重新沉浸回书中的世界,手机又轻轻震动了一下,提示有一条新的未读信息。
他微微蹙眉,他的私人联系方式知道的人极少,除了几个和凌默关系亲密的人,他们通常不会在这个时间打扰他。
他划开屏幕,是一个完全陌生的号码发来的短信。内容却让他平静的眼眸中泛起一丝微澜。
凌默先生,您好。
冒昧打扰,万分抱歉。
我是雪莉尔(Sheryl),来自冰雪国。我们在亚太诗词大赛的决赛上曾有过一面之缘,不知您是否还记得我
我有一头天生的银色长发,浅灰色的眼睛。因天生声带受损,当时未能与您多交流学习,深感遗憾。 我很仰慕您的才华,也是辗转多次才拿到您的联系方式,此次冒昧联系,是有一件关于古典诗词意象的事情,思考良久,只想与您探讨,或许能获得一些启发。
害怕您不相信是我,附上近期照片一张以作证明。
[附件图片] 不知能否有幸加您的维信?这样或许可以通过视频,您可以看到我,但我可能无法用清晰语言回应,请见谅,我想更方便地向您请教。 再次为我的唐突致歉。 ——雪莉尔敬上
短信的文字措辞极其礼貌,甚至带着一种小心翼翼的恭敬,透露出发信人良好的教养和略显忐忑的心情。
凌默的脑海中,立刻浮现出亚太诗词大赛线上交流会那个安静得几乎像一幅画的女孩形象。
她确实拥有一头极为罕见的、如同冰雪淬炼而成的银色长发,浅灰色的眼眸像是笼罩着北极冰原的薄雾,清澈而疏离。
他记得主持人简单介绍过她因先天原因无法发声,但她的眼神却始终冰冷而有神,尤其是在她的诗词中,凌默看到了天才的影子,当时还怀疑她是不是也是穿越来的,她在决赛的表现令凌默还是有些印象。
他点开附件照片。
照片像是在一个有着巨大落地窗的房间拍的,窗外似乎是一片雪松林。她依旧是那头标志性的银色长发,柔顺地披散在肩头,几缕发丝拂过白皙得近乎透明的脸颊。浅灰色的眼眸正望着镜头,带着一丝羞涩和试探,却依然干净得不容亵渎。她微微抿着唇,似乎想努力露出一个友好的笑容,却因紧张而显得有些拘谨。照片的背景是满满的书架,衬托得她更像一个从古典油画中走出来的、不食人间烟火的精灵。
是她。 凌默确认了。这种独特的气质很难模仿。
他对这个安静且身有不便却依然执着于诗词的女孩,确实存有一份淡淡的印象和欣赏。她的直接和坦诚包括主动说明沟通障碍也并不让人反感。
略作思索,凌默回复了两个字: 「可以。」 随后,他将自己的维信账号发了过去。
几乎是在信息发出的瞬间,手机便提示有一条新的好友申请。头像正是她那张银发灰眸的照片。
凌默点击了通过。
很快,聊天框里立刻跳出一条新消息: 凌默先生!非常感谢您!
[感动表情]我是雪莉尔。很高兴能这样联系到您。[微笑表情]」
即使隔着屏幕和语言的障碍,也能感受到那份由衷的喜悦和如释重负。
凌默看着屏幕上那个微笑的表情,仿佛能看到屏幕那头,那位冰雪般的少女终于放下心来、轻轻呼出一口气的模样。
他简单地回复: 嗯,我是凌默。不必用敬语。
这个突如其来的联系,像是一颗细微却晶莹的冰晶,坠入了他平静而略显孤寂的生活水面,带来一丝清凉而独特的涟漪。
几乎是在凌默通过好友验证的下一秒,聊天框顶端的“正在输入…”提示就持续闪烁着,显示出对方急切又或许有些紧张的心情。
很快,一大段文字跳了出来,字里行间充满了难以平复的激动:
凌默先生,抱歉,请允许我暂时还是这样称呼,因为您在我心中确实值得尊敬!
上次亚太诗词大赛,您的那首《水调歌头》…我…我至今不知道该如何形容我当时以及现在的心情。
真的…真的太震撼了!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开篇的磅礴与孤高就直接击中了我的心魄。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这种奇崛的想象和深邃的叩问,我从未在任何其他诗词中读到过!
还有‘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的飘逸,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的豁达通透…
直到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完美收束与美好祝愿…
每一句,每一个字,都仿佛蕴含着无尽的力量和美。我反复品味了无数个日夜,每一次读,都有新的感动和震撼。
我出生在冰雪之国,自幼学习的诗词歌赋也大多与风雪、坚韧、孤寂有关。但我从未见过…从未想过,世间竟能有如此完美地将宇宙的浩渺、人生的哲思、情感的缠绵融为一体的文章!
这已经超出了我对词的所有认知和理解!
您的才华,真的…令我深感佩服,甚至感到一种…仰望星辰般的敬畏。
请原谅我的语无伦次,但我真的…真的非常非常感谢您,能让我读到这样的作品。它仿佛为我打开了一扇全新的、通往无比广阔瑰丽世界的大门。
文字在这里稍微停顿了一下,似乎她在平复过于激动的情绪,然后才又发来一句,带着一丝小心翼翼的试探: 我这样说,会不会太冒昧了?已经一年多了,我只是…实在无法抑制内心的感受。
凌默静静地看着屏幕上不断涌现的、充满真挚情感的文字。他能清晰地感受到屏幕另一端,那位银发少女在写下这些话时,内心澎湃的激情和对文学之美最纯粹的向往与敬畏。
她并非简单的恭维,而是真正读懂了《水调歌头》的价值与魅力,并且被其深深折服。这种跨越了语言和文化背景的深刻理解与共鸣,让凌默心中也泛起一丝微妙的波动。那是一种“吾道不孤”的淡淡欣慰。
他沉吟片刻,修长的手指在屏幕上敲下回复: 不必仰望,文字本身,高于任何个体。
他的回复依旧简洁,甚至带着他特有的冷淡,但其中蕴含的,却是一种对知音的认可,以及将荣耀归于文学本身而非创作者个人的超然态度。
这番话语,显然再次深深触动了雪莉尔。 您的话总是如此深刻…
她回复道,后面跟了一个表示认真思考的表情。 将荣耀归于文字本身…我明白了。谢谢您的指点。
屏幕那头的雪莉尔,在表达了由衷的敬佩之后,似乎犹豫了片刻。聊天框顶端的“正在输入…”提示闪烁了比之前更长的时间,显示出她正在字斟句酌,或许有些忐忑,不知是否该继续占用凌默的时间,又或许是她即将提出的问题对她而言极为重要。
终于,新的信息传来,语气变得更加认真和谦逊:
凌默先生,您的见解总是如此深刻,让我受益匪浅。其实…我有一个关于文学创作上的问题,已经困扰我很久了,思考了许久,也查阅了很多资料,却始终找不到能完全说服自己的答案,或者说,找不到那种…‘顿悟’的感觉。不知…能否冒昧地向您请教?
凌默回复得很简单: 请讲。
得到许可,雪莉尔似乎受到了鼓励,很快发来一段长文: 谢谢您!
我的问题是:诗词之中,常常追求意境与情感的融合。但很多时候,我总觉得要么过于直白,情感溢于言表却失了含蓄之美;要么过于追求意象的堆砌,显得雕琢而情感流于空洞。
究竟该如何,才能像您的《水调歌头》那样,将深邃的情感自然而然地寄托于浩渺的意象之中,达到一种情融于景,景蕴深情,浑然天成、不着痕迹的境界?这其中的度,又该如何把握?
这个问题确实触及了诗词创作的核心难点,也显示出了雪莉尔并非停留在简单欣赏,而是进入了深入思考的层面。她渴望理解那更高层次的艺术法则。
凌默看着这个问题,并没有立刻用长篇大论的理论去解释。他知道,对于真正有灵性的人,有时一首恰到好处的诗,胜过千言万语的理论分析。
他沉吟了片刻。雪莉尔来自冰雪之国,性情清冷沉静,却又内心蕴含着对美的炽热追求。她的困惑在于“情”与“景”、“意”与“境”的融合。
一首诗自然而然地浮现在他脑海。这首诗,情感深沉内敛,意境孤高绝俗,情景交融无间,完美地诠释了何为“不着一字,尽得风流”。
他没有直接回答,而是在聊天框里,缓缓地、一行行地敲下了那首千古名诗: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停顿片刻,让她感受那极致空旷、孤寂的冰雪世界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四句诗,二十个字,如同四幅缓缓展开的画卷,构建了一个万籁俱寂、天地皆白的冰雪世界,而在世界的中心,只有一个披着蓑衣、戴着笠帽的老翁,独自垂钓于寒江风雪之中。
没有直接抒情,没有呼喊孤独。 但那种极致的空旷、彻骨的寒冷、以及老翁那近乎固执的、与天地抗衡的静谧身影,却将一种巨大的、难以言表的孤寂感与坚韧不拔的精神力量,淋漓尽致地表达了出来。
情,在景中。 意,在境中。 一切浑然天成,无一字多余,无一字不恰到好处。
凌默没有做任何解释,只是在这首诗之后,淡淡地补充了一句: 此诗或可答你的疑问
屏幕另一端,冰雪之国的房间里,银发的少女怔怔地看着屏幕上那短短四行诗。
她仿佛被一道无声的闪电击中,浅灰色的眼眸骤然收缩,呼吸都在那一刻停滞了。
她反复地、无声地默念着这二十个字。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一幅无比清晰、又无比震撼的画面在她脑海中轰然展开!那是她熟悉的冰雪世界,却又是一种她从未用诗歌表达出的、极致孤寂与坚韧的意境!
没有情感的直接宣泄,却每一个景象都饱含着震人心魄的情感力量! 没有刻意雕琢的意象,每一个意象却都精准无比,不可替代!
她苦苦追寻的那个“度”,那个“浑然天成”的境界,在这首看似简单至极的诗面前,得到了最完美、最直观的诠释!
巨大的震撼和豁然开朗的顿悟感,如同雪崩般席卷了她。她甚至能感觉到自己的指尖在微微发颤。
过了许久,她才用颤抖的手指,极其缓慢地敲下回复,每一个字都充满了无比的敬畏和激动:
……我明白了
……谢谢您。
……这首诗……它……它完美地回答了我的一切困惑……
甚至超出了我的想象……
……这真是……无法用语言形容的……神迹……
手机屏幕依旧亮着,停留在与雪莉尔的聊天界面。那首《江雪》如同拥有魔力般,占据着屏幕的中心,每一个字都散发着孤高绝俗的寒意与力量。
屏幕另一端,遥远的冰雪之国,银发的少女依旧怔怔地凝视着那二十个字。浅灰色的眼眸中倒映着屏幕的微光,瞳孔深处是尚未平息的惊涛骇浪。她的指尖无意识地蜷缩,仿佛还能感受到那诗句带来的、穿透灵魂的战栗。她完全沉浸在了那“千山鸟飞绝”的极致空寂与“独钓寒江雪”的孤傲坚韧所构成的意境之中,反复咀嚼,心神摇曳,周遭的一切仿佛都已不存在。那种豁然开朗的震撼与对文学极致之美的敬畏,需要很长时间才能慢慢消化。
然而,信息的发送者,凌默,在敲下那首足以解答任何关于意境融合疑问的诗句并发出后,便已随手将手机屏幕按熄。
冰冷的屏幕暗了下去,倒映出窗外寻常的天空,仿佛刚才那场跨越国界的、触及文学核心的对话从未发生。
室内恢复了之前的安静。
凌默的目光甚至没有在暗下去的手机屏幕上多停留一秒,便已自然而然地重新落回面前摊开的书本上。仿佛刚才只是随手解答了一个微不足道的小问题,如同拂去书页上的一粒微尘。
他的思绪没有丝毫滞碍,更没有任何期待对方反馈或者欣赏对方震惊姿态的想法。于他而言,给出了最恰当的答案,这件事便已了结。
他的指尖划过书页上的文字,神情专注而淡漠,很快便再次沉浸入属于自己的知识世界之中。外界的一切波澜,无论是图书馆里的惊诧,电话中的关怀,还是跨国界传递而来的震撼与敬佩,似乎都无法真正扰动他内心那片深沉的寂静。
唯有窗外的光线,在书页上悄然移动,无声地记录着时间的流逝。
夜晚,凌默回到安静的教师公寓,再次坐在电脑前。他先登录平台看了一眼《士兵突击》的数据。收藏和阅读量正在稳步增长,评论区的讨论也愈发活跃。凌默知道,这只是开始,故事的根基还未筑牢,真正的情感洪流和高潮尚未到来。
他浏览着评论:
“许三多太气人了!怎么这么笨啊!看得我急死了!”
“史今班长真是太好了,像天使一样守护着许三多。”
“伍六一虽然凶,但感觉是恨铁不成钢!”
“草原五班那段写得太真实了,那种迷茫和坚持,我实习的时候也经历过……”
“地球大大节奏把握得太好了,明明很平淡的情节,却看得人揪心又期待!”
“催更催更!等不及看许三多逆袭了!”
凌默微微一笑,关了评论区。他知道,读者的情绪已经被调动起来,这种“着急”和“气愤”正是深度投入故事的前兆。
他继续沉浸创作。笔下,许三多离开了草原五班,进入了代表着尖刀和荣誉的钢七连。凌默着力刻画着史今班长那种近乎固执的“不抛弃”、伍六一铁血下的“不放弃”、以及高城连长从最初的鄙视、不屑到后来的震惊与刮目相看。
今晚,他文思泉涌,决定进行一次大爆发,更新到全书第一个情绪高潮——333个腹部绕杠。
他细致描写许三多如何被全连不看好,如何为了不给班长丢人,如何咬着牙、憋着一口气,在单杠上一次次旋转,从笨拙到麻木,再到突破极限……汗水、泪水、战友们从哄笑到寂静再到震惊的目光、史今眼中的欣慰与心疼……凌默将所有的情感都倾注其中。
写完这一段,他自己都长长舒了一口气,仿佛也经历了一场耗尽全力的拼搏。他知道,等大家看到的时候,无数读者会在屏幕前热泪盈眶,彻底被这个“龟儿子”打动,爱上这个故事。
在上传章节之前,他特意在章节末尾发起了一个互动话题:“你生命中有没有那样一个人,在你最需要的时候,像史今班长一样,为你抓住了那根‘救命稻草’?” 他精准地把握着节奏,在情绪顶点与读者进行深度共鸣。
上传完毕,凌默看了看时间,想起今晚还有每月一次的电台直播。他熟练地用电脑软件与电台进行远程连线。
当那个久违的、低沉而富有磁性的声音通过电波再次传遍夜空时,无数守候在收音机或网络平台前的忠实粉丝瞬间激动了。
“晚上好,我是凌默,这里是深夜有你。又到了每月一次的声音约会。”
简单的开场白,却让无数人感慨万千。凌默自从亚太诗词大会夺冠后便消失在公众视野,微博再无更新,没有任何公开活动。唯有这每月一次的电台直播,证明着他依然存在。他的微博粉丝数非但没掉,反而还在缓慢增长,人们没有忘记他。甚至有粉丝开玩笑说:“要不是每个月还能听到声音,真怀疑默哥是不是被外星人绑架了或者穿越回古代了。” 这份忠诚的等待,本身就印证着他无可替代的影响力。
照例是接听热线环节。第一个打进来的是一个声音激动甚至有些哽咽的男生:
“默…默哥!是我!我…我考上了!我考上华清大学了!”男生几乎是喊着说出来。
“恭喜你。”凌默的声音带着笑意。
“默哥,谢谢你!真的谢谢你!你可能不记得了,去年你去金陵女子学院讲座前,是不是去过一所高中讲座?我就是那所高中的!我当时成绩只能上二本,就是听了你的鼓励,特别是你那句少年自有凌云志,曾许人间第一流,还有《少年华国说》,我就像打了鸡血一样,拼了命学了一年!从二本线冲到重点线!默哥,你还记得吗?你当时说,等我们考上好大学,再见!默哥,我们什么时候能再见?”
凌默记得那段经历,心中也有些触动,他温和地回答:“我记得。祝贺你实现了目标。会的,我们会有机会再见的。” 男生的激动和真挚的感谢通过电波传递给了所有听众。
第二个热线是一位声音听起来有些烦恼的女生:
“凌默老师你好,我非常喜欢你的歌和诗词。我最近有个烦恼……就是,身边总有一些我不太喜欢的人,会特别主动地接近我,让我觉得很困扰。尤其是最近,班上有个同学,好像总是……上课故意坐我附近,我去图书馆他也跟着去,感觉像是在制造偶遇……我不知道该怎么处理才好。”
凌默听着,突然觉得这描述有点莫名的熟悉感,但又想不起具体对应谁。他沉吟了一下,开导道:“谢谢你的喜欢。首先,被人欣赏和喜欢,本身并不是一件坏事,甚至可以说是一种幸福的烦恼。这说明你有吸引人的优点。或许可以找一个合适的时机,用尽量不伤害对方的方式,坦诚地表达你的感受和界限。委婉但坚定,避免不必要的误会和纠缠。”
女生的烦恼得到了回应,道谢后挂了电话。
接着,凌默带来了今晚的原创歌曲——《一辈子孤单》。
他拿起手边的吉他,轻柔的前奏响起,随后,他那独特的嗓音缓缓唱出:
“我想我会一直孤单,这一辈子都这么孤单。
我想我会一直孤单,这样孤单一辈子。
天空越蔚蓝,越怕抬头看;电影越圆满,就越觉得伤感。
有越多的时间,就越觉得不安;因为我总是孤单,过着孤单的日子……”
歌词直白而细腻,刻画着一种都市单身男女内心深处的孤独感与对情感的渴望又害怕受伤害的矛盾心理。旋律舒缓中带着一丝淡淡的忧伤,极易引起共鸣。
李安冉今天没去上班,此刻她正抱着枕头听直播,听到这首歌,嘴巴撅了起来:“哼!凌默哥哥才不会一辈子孤单呢!有我在呢!”但听着听着,又觉得歌词里那种感觉好像偶尔也有过,于是把脸埋进枕头里,小声嘟囔:“……不过这首歌真好听,就是有点让人想哭。”
苏青青在家中书房,此刻她停下手中的工作,靠在椅背上,静静地听着。歌词仿佛唱进了她心里那份默默守候、时而感到孤独的心事。她轻轻叹了口气,眼神温柔而复杂,低声自语:“是啊……天空越蔚蓝,越怕抬头看……凌默,你此刻看到的天空,和我是一样的吗?”
顾清辞正坐在寝室书桌前,此刻她戴着耳机,正在临摹字帖。歌声传来,她的笔尖一顿。歌词中的孤独感与她平日里深藏的心事悄然重合。她摘下耳机,走到窗边,看着窗外漆黑的夜空,喃喃念着:“因为我总是孤单,过着孤单的日子……凌默,你也是这样的感觉吗?”
叶倾仙在粤城学校的画室,她正对着画板发呆,手机里播放着直播。凌默的歌声让她想起了无数个思念他的夜晚。她抱起双膝,将下巴搁在膝盖上,空灵的眼睛里蒙上一层水雾:“孤单……遇见你之后,我才知道什么叫做不孤单。你快回来好不好……”
而刚刚打进热线诉说烦恼的那个女生——隋缘,此刻正坐在宿舍自己的书桌前。她刚洗完澡,穿着一身丝质的吊带睡裙,勾勒出玲珑有致的优美曲线。她赤着脚,蜷缩在椅子上,抱着双腿,晶莹白皙的脚丫随着歌曲的节奏无意识地轻轻晃动着。她听着凌默的开导和这首《一辈子孤单》,心情复杂。歌词仿佛唱出了她内心高傲外表下偶尔浮现的孤寂,以及对纯粹情感的向往。她轻轻哼着旋律,若有所思。
一首歌唱毕,凌默照例感谢了大家的聆听,然后结束了今晚的直播。
然而,直播的结束却正是新一轮热潮的开始。《一辈子孤单》迅速以惊人的速度冲上各大音乐和社交平台的热搜榜!
“#凌默 一辈子孤单#” “#凌默新歌#” “#天空越蔚蓝越怕抬头看#”等词条迅速占据前列。
无数人发文评论:
“凌默终于发新歌了!还是那个味道,直击心灵!”
“歌词写的就是我本人没错了!听着听着就哭了……”
“电影越圆满,就越觉得伤感……太真实了,谁懂啊!”
“好听到爆!单曲循环预定!”
“凌默是不是偷偷观察了我的生活?怎么每句歌词都像是在说我?”
“一边觉得孤单,一边又害怕打破这种状态,凌默把这种矛盾心理写绝了!”
这首《一辈子孤单》以其精准的情感捕捉和优美的旋律,再次引发了全民共鸣,成为了无数都市孤独灵魂的夜曲。而凌默,即便隐匿不出,他的一举一动,依旧能轻易搅动整个文化的风云。
这首歌,他终于开口,声音依旧平稳,却多了一丝难以言喻的遥远感,“唱的或许不是一个人的孤单,而是一种……状态。”
他顿了顿,仿佛在寻找最准确的词句。 “就像……一个人走在一条很长很长的路上,四周没有同行者。一开始会害怕,会慌张,会渴望遇见谁。但走了很久很久之后,会发现,这条路上其实也有独特的风景。”
“这种孤单,不是被抛弃,而是……一种选择,或者说,一种命运赋予的独特视角。它让你能更清楚地听到自己内心的声音,看到别人看不到的东西。”
“它教会你如何与自己相处,如何从自身汲取力量,而不是一味向外索求。”
“所以,一辈子的孤单,听起来很悲伤,但或许,也可以是一种……完整的、自足的人生。习惯了之后,甚至会有一点……享受这种清醒和自由。”
他的语调始终没有太大的起伏,像是在讲述一个与自己无关的哲理。但正是这种超然的平静,反而赋予了他的话语一种奇异的说服力和深刻的共鸣感。他没有编造一个具体的故事,却描绘了一种更为普世、更能击中现代人内心隐秘角落的情感状态。
无数在深夜独自聆听的听众,无论是漂泊在外的游子、情感上失意的人、还是 感到与周遭格格不入的灵魂,都在这一刻被击中了。
收音机前,有人默默抱紧了双臂;
有人望着窗外的灯火,眼眶微微发热;
有人停下了手中的事,陷入了沉思;
天哪,听哭了……他唱得那么平静,我却觉得好难受又好治愈。
一种完整的、自足的人生
……说的太好了,我突然不那么害怕一个人了
节目结束后,凌默如同融入夜色的一滴水,没有留下任何痕迹。
但他那平静的歌声和关于“一辈子的孤单”的独特诠释,却像一颗种子,落在了无数听众的心田,在这个夜晚悄然发芽,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感动与慰藉。
而他本人,或许正如歌中所唱,早已习惯了这种孤身一人、不起波澜的状态。外界的反响,于他而言,或许也只是吹过耳畔的一阵风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