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6章 大儒辩经-《不露脸电台主播,全网都在找我!》

  酒楼最大的包厢内,装修奢华而气派,巨大的圆桌足以容纳所有人。

  凌默作为绝对的中心,自然而然地安排大家落座。

  他特意将许教授和顾教授让到主宾位,自己则坐在靠近他们的位置,以示尊重。

  晴雅、叶倾仙、顾清辞、李安冉等人也依次坐下。

  训练有素的服务员悄无声息地端上茶水和小食。

  最初的寒暄过后,话题自然而然地围绕着刚刚结束的演唱会展开。

  主要是凌默在与许教授、顾教授交谈。

  “编曲上做了很多新的尝试,尤其是《存在》那首,想着突破一下…”

  凌默对许教授说着。

  “突破得好!音乐就该如此,不拘一格!

  那股劲儿,对了!

  ”许教授红光满面,显然极其满意。

  “诗词的化用还是那么精准,看来游历一年,沉淀更深了。”

  顾教授也微笑着点评,带着学者式的赞赏。

  “顾教授过奖了,还有很多需要学习的地方。”

  凌默谦逊地回应。

  他们聊着音乐理念、舞台设计、文化内涵……

  话题专业而深入,显示出凌默在艺术上的思考绝非浮于表面。

  而桌上的几位女性,则大多处于倾听状态。

  晴雅听得认真,偶尔点头,露出赞赏的目光,她更多是作为欣赏者和朋友的身份在场。

  叶倾仙坐姿优雅清冷,目光大多数时间落在凌默身上,

  听着他侃侃而谈,眼神专注而深邃,仿佛在欣赏一件完美的艺术品。

  只有当话题偶尔涉及到诗词时,她的眼眸才会微微闪动一下。

  顾清辞则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她本身学识渊博,

  对凌默和教授们讨论的一些深度话题能够理解甚至产生共鸣。

  她听得非常认真,偶尔还会若有所思地点头,显示出她不仅是颜值出众,更是腹有诗书。

  她的目光与凌默有更多的交流,是一种基于知识层面上的无声互动。

  李安冉则稍微有些游离,她对过于深入的专业讨论理解有限,更多的注意力放在了凌默本人身上,

  看着他与教授对答时自信又谦逊的样子,眼里直冒小星星。

  同时,她那双大眼睛也没闲着,时不时地偷偷打量一下旁边的叶倾仙和顾清辞,内心暗自比较:

  “哇,她们看起来都好有气质哦…

  不过我也不差!”

  整个包厢的氛围,呈现出一种诡异的和谐。

  表面上,大家其乐融融,围绕着共同的核心

  ——凌默,

  以及刚刚取得的巨大成功。

  没有人表现出明显的敌意或失礼。

  但在这和谐的表面之下,暗中的打量和评估几乎从未停止。

  目光在空中短暂交汇,又迅速礼貌地分开。

  每个人都在不经意间观察着其他人

  这种打量并非充满恶意的审视,而更像是一种出于本能的情报收集和竞争对手分析。

  每个人都想弄清楚,坐在自己身边的这些同样出色的女子,究竟在凌默心中占据着怎样的分量,她们的优势又在哪里。

  凌默似乎完全沉浸在与师长的交流中,并未察觉这暗流涌动,

  或者说,

  他选择暂时性地忽略。

  于是,包厢内形成了一种奇特的景象:

  一边是男人们关于艺术与学术的热烈讨论,

  另一边是女人们安静倾听、却心思各异的微妙沉默。

  两种氛围交织在一起,构成了演唱会狂欢后,

  一个充满张力却又暂时维持着平衡的夜晚开端。

  所有人都知道,这仅仅是开始。

  许教授放下茶杯,神色变得比刚才讨论演唱会时更加郑重和严肃。

  他看向凌默,声音沉稳而清晰,仿佛在宣布一件极其重要的事情:

  “凌默,年底,大概十二月中旬,在美丽国,

  有一场全球性的高端文化论坛

  ——世界文明对话与发展峰会。”

  他特意强调了“世界”和“峰会”这两个词。

  “这个论坛的级别,远超上次的亚太诗词大会。”

  许教授继续解释道,语气凝重,

  “它探讨的不是风花雪月,

  而是文化的根脉、起源、核心影响力以及未来走向。

  说得更直白一些——”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在场所有人,仿佛要确保每个人都理解其分量:

  “——这就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文化战争,

  是一场关于文明正统性与话语权的争论。

  与会者,几乎都是各个国家公认的国学泰斗、文化巨擘、思想界的定海神针。

  是真正意义上的大儒聚会,代表着一个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最高脸面。”

  包厢内瞬间安静了下来,连原本有些心不在焉的李安冉都屏住了呼吸,感受到了话题的沉重。

  叶倾仙和顾清辞的眼神也变得更加专注,她们深知这其中蕴含的意义。

  许教授看向凌默,眼神充满了期望与信任:

  “大会组委会,以及我们几个老家伙,经过慎重考虑,都认为你必须去。

  这不仅是对你个人学识和影响力的认可,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

  这不是区域性的交流,

  而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牵头,

  多家顶级学术机构联合主办的世界级顶尖文化盛会。

  与会者的名单堪称一部世界文化名人录,每一个名字都重若千钧。

  讨论将直接触及各文明的核心价值观、历史叙事、哲学根基以及对现代世界的贡献。

  这关乎到在未来全球文化格局中,谁的理念更能引领方向,

  谁的故事更能打动人心,谁的文化更具普世价值。

  其结论和产生的思潮,将直接影响未来数十年的国际文化舆论场。

  这绝非象牙塔里的清谈。

  其讨论成果将通过全球主流媒体放大,直接影响各国公众的文化认知和民族自豪感,

  甚至会影响国家间的文化政策制定和交流策略。

  这是一场争夺文化定义权和未来话语权的关键战役。

  代表一个国家出席这样的场合,一言一行都会被放在放大镜下审视。

  不仅需要深厚的学养、敏捷的思辨能力,

  更需要极强的心理素质和从容的气度,因为面对的将是世界上最顶尖、也最挑剔的头脑。

  凌默听完,陷入了短暂的沉默。

  他修长的手指无意识地轻叩着桌面,眼神深邃,显然在快速权衡和思考。

  包厢里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他身上。

  几位女孩更是心潮澎湃,她们爱的男人,竟然已经站到了足以代表国家文化出征世界舞台的高度!

  这带来的骄傲感暂时压过了彼此间微妙的情愫。

  片刻后,凌默抬起头,眼神恢复了清明,他没有立刻热血沸腾地答应,

  而是用一种冷静而负责任的态度回应道:

  “谢谢教授们的信任和邀请。

  这件事意义重大,我需要仔细考虑一下近期的安排,也需要做一些必要的准备。

  我会尽快给您一个明确的答复。”

  这个回答,不冲动,不退缩,显得成熟而稳重。

  许教授和顾教授闻言,非但没有失望,反而眼中赞赏之意更浓

  ——越是重大的责任,越需要沉静的担当。

  他们知道,凌默已经将这件事放在了心上。

  这场即将到来的世界级文化交锋,似乎正在向他发出召唤。

  当许教授郑重其事地提出那个世界级文化论坛的邀请时,

  顾清辞端着茶杯的手几不可查地微微一顿。

  她那总是理性而平静的眼眸中,瞬间掠过了一系列复杂而迅速的情绪变化。

  首先是纯粹的开心与自豪为凌默。

  “世界文明对话峰会…

  他竟然已经被认可到这种程度了?!”

  一股与有荣焉的喜悦瞬间涌上心头。

  她比在场任何人都更清楚这个论坛在国际学术界的重量级地位,那是真正顶尖学者碰撞思想的圣殿。

  凌默能收到邀请,无疑是对他才华和影响力的最高肯定,

  这让她由衷地为他感到高兴和骄傲,仿佛自己的眼光得到了全世界最权威的认证。

  但紧随其后的,是深深的担忧。

  “可是…那样的场合…”

  她在国外留学的经历让她非常了解西方学术界的辩论风格和潜在的文化傲慢。

  那绝非风花雪月的诗词唱和,而是唇枪舌剑、甚至暗藏机锋的思想交锋。

  议题敏感且直接关乎国家文化立场,压力之大可想而知。

  她担心凌默虽然才华横溢,但毕竟年轻,面对那些学富五车、老辣成精的各国“大儒”们,是否会感到吃力?

  是否会因为文化背景和辩论习惯的差异而吃亏?

  是否会承受不住那份巨大的压力?

  这份担忧源于她对他的关心,是一种下意识的保护欲。

  然而,这担忧的思绪仅仅持续了片刻,

  一个更加清晰、甚至带着一丝隐秘兴奋的念头迅速占据了她的大脑:

  “如果…如果他去了…”

  …那个她曾求学、生活过数年的城市。

  那里的每一条街道、每一家咖啡馆、甚至论坛可能举办的那个着名会议中心,她都无比熟悉。

  “那么,我就可以…”

  她的心跳不由自主地加快了几分。

  这简直是一个从天而降的、绝佳的“近水楼台先得月”的机会!

  她可以以“有海外经验”、“熟悉当地环境”、“能提供一些力所能及的帮助”为由,顺理成章地参与到他的行程中去。

  在异国他乡,远离国内这些“干扰项”,

  她的目光不经意地扫过叶倾仙和李安冉,

  她将有大量的机会与凌默独处,进行更深层次的精神交流。

  在他面临巨大压力和挑战的前后,她的陪伴和支持会显得尤为珍贵和难忘。

  她可以在他需要的时候,提供关于西方文化思维习惯的见解,甚至帮他模拟辩论、准备资料,

  真正成为一个对他有实质性帮助的“战友”和“知己”,而不仅仅是仰慕者。

  想到这一点,顾清辞原本微蹙的眉头渐渐舒展开来,

  嘴角甚至抑制不住地扬起一丝极其细微、却充满自信和期待的弧度。

  担忧依然存在,但已被巨大的机遇感所覆盖。

  她再次看向凌默,眼神中多了几分复杂的意味,既有对他即将面临挑战的关切,

  更有一种“此乃天助我也”的笃定。

  “他必须去。

  而且,我必须想办法和他一起去。”

  这个念头在她心中变得无比坚定。

  这场世界级的文化论坛,于公于私,对她而言都变得至关重要起来。

  她仿佛已经看到在波士顿的雪夜里,与凌默并肩漫步、探讨学术、共抗压力的美好场景了。

  与顾清辞内心迅速盘算出的“波士顿计划”不同,

  坐在一旁的叶倾仙和李安冉,听到许教授的话后,反应则要直接和单纯得多。

  叶倾仙她那清冷绝美的脸庞上,瞬间浮现出毫不掩饰的惊叹与崇拜。

  眼眸中仿佛有星光亮起,紧紧盯着凌默,仿佛他周身的光芒又耀眼了几分。

  对她而言,什么“文化话语权”、“世界级论坛”这些宏大的词汇并不重要,

  重要的是——

  凌默又要去做一件非常了不起、非常厉害的事情了。

  “他…总是能走到让人仰望的高度…”

  一种混合着骄傲与淡淡自卑的情绪掠过心头,但迅速被更强烈的倾慕所取代。

  然而,那宏大的场面、遥远的国度,也让她感到一丝不易察觉的慌乱和距离感。

  “可是…

  那样是不是又要很久见不到他了?”

  这个念头让她心底微微一紧。

  相比于他去征服世界,她更简单的愿望是:

  希望他能一直在看得到、甚至摸得到的地方。

  她想和他多待一会儿,在月光下散步,看他为自己作画,听他弹琴,哪怕只是安静地坐在他身边,

  也好过去面对那未知的、会带走他的广阔世界。

  她的担忧和期盼,都只与“距离”和“时间”相关,纯粹而直接。

  李安冉,

  “哇塞!去国外跟那些大学者吵架?

  不对,是辩论!凌默你也太牛了吧!”

  李安冉几乎要跳起来,脸上写满了“与有荣焉”的兴奋,

  好像被邀请的是她自己一样。

  她看向凌默的眼神充满了毫无保留的崇拜。

  “我就知道我看上的人最厉害!”

  她的小脑袋瓜里想象不出具体辩论的场面,只觉得这是一件超级威风、超级长脸的事情。

  “但是年底…那岂不是有好长一段时间见不到了?”

  兴奋过后,巨大的失落感立刻涌上心头,小脸几乎瞬间就垮了下来,嘴巴不自觉地微微嘟起。

  她的快乐和不快乐都写在脸上。

  她不想管什么文化争论,她只想到时候还能像今天这样,想见他的时候就能见到,能叽叽喳喳地跟他分享生活里的一切。

  对她来说,什么“近水楼台”的计策太复杂了,她的愿望简单到近乎奢侈:

  就是想他留下,

  或者,

  能带上自己一起去就好了,虽然她知道可能性很小,但自己偷偷去哇!

  她们的心思,就像清澈见底的溪流,一眼就能望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