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为何将此事丢给齐国公?”
下朝后,李恪、长孙无忌、杨晨便同李世民一同到了甘露殿,李世民对杨晨将此事踢给长孙无忌,长孙无忌踢给观音婢的事情很是不满。
看着不语的三人他将奏折重重拍在案几上,震得砚台里的墨汁泛起阵阵涟漪:“你们三人踢皮球般推来搡去,当这朝堂是儿戏?”
杨晨叹息道:“陛下,若是全国百姓感激我或者长孙大人,甚至供长生牌位您当如何?”
“此话何意?”
“哎,让臣妾来说吧。”
长孙皇后不知何时已经走进甘露殿,朝着李世民行了一个君臣礼。
李世民赶紧跑下来将长孙皇后扶到了自己的龙椅上,埋怨道:“观音婢,你我二人之间何须如此!”
“若是此政策落实,能间接拯救全国多少百姓?十万?二十万?
若有百姓在家中供奉杨小子或者长兄的长生牌位时,您猜,那些心怀不轨之徒会如何挑拨?”
李世民顿时冷汗打湿了自己的后背,若真是如此,此人若来日有了异心,振臂一呼,会有多少百姓跟随?
神!一般都是生前一个地方作出重大贡献者,所有百姓缅怀故立长生牌位供奉为神明。
若是此政策推出,全国大半百姓将某一人奉为神明,届时此人的民望甚至超过他这个帝王,他李世民真能容忍这种人活于世间?
“杨晨、辅机,此事办的不错!那便商议一番此政策该如何推出落实?”
杨晨微微一愣道:“陛下,那日我不就说过吗,只需要将近亲结婚的危害传遍大唐,不需要什么国策,若出了国策强制执行反而会造成小部分人的反感。”
“只需告诉天下百姓,皇后娘娘发现血亲婚配,子多早夭、痴愚、口眼歪斜、四肢畸形之态,百姓自会尊崇,且民间近亲结婚者不少,自己看到的才会更加令人信服。”
长孙无忌似是想到了什么道:“没错,皇后娘娘所书《女则》被天下女子推崇,此策也可以说是为了女子幸福考虑,定会造成不错的反响。”
李恪也适时插嘴道:“父皇,儿臣觉得需安排张贴皇榜之人需到百姓众多的地方宣读一番,毕竟很多识字之人可能迫于各种压力不敢传播此事。”
第二日,确如昨晚众人所想,五姓七望一脉大力支持全国强行推行此国策,意图煽动民意阻碍国策的实行。
朝堂上百官各种意见层出不穷,但大多为毫无营养之言。
最后房玄龄提出:“若有强行要求子女近亲结婚者,可到衙门报案,即便双方父母签署婚书,同样可以作废!”
这番提议一出,朝堂顿时安静下来,不少官员面面相觑,露出思索之色。
李世民抬手抚了抚胡须,赞誉道:“玄龄此策甚妙,如此既给了受困女子一条生路,也能震慑那些妄图违背子女意愿强行联姻的长辈。”
“此计不妥,自古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若是子女将自己的父母告上府衙,岂不说明此人是不尊不孝之人?”
说话之人竟是太子李承乾,他的话如同一颗巨石投入平静的湖面,激起层层涟漪。
房玄龄微微皱眉,朝李承乾拱手一礼,正色道:“太子殿下,此言差矣。如今所说之事,乃是明知近亲结婚于子嗣大不利的情况下,家中长辈为一己私利强行为之的情况。”
“子女为免陷入痛苦与悲剧,向衙门求助,并非不尊不孝,反而是为了避免家族因近亲联姻生出有缺陷的后代而蒙羞,更是为了自身的未来考虑。”
“若一味的愚孝,许多无辜之人将深陷苦海,这难道就是太子殿下所期望的吗?”
李承乾被房玄龄反驳脸色顿时一沉,寒声道:“谁说此事无法完美解决,即可遵循孝道,亦可妥善解决。”
听到李承乾此言,就是杨晨都都觉得不可思议,这事还能有解决之法?
李承乾看着众人不可思议的眼神很是满意,便接着诉说自己的见解。
“既然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无法推脱从了便是,男子可以再迎娶平妻亦或者纳几房小妾,同样可以诞生出健康的子嗣。”
听到李承乾的惊天言论,李世民眼角青筋暴起,眼中似要喷出火来,朝堂上的空气瞬间凝固。
魏征雪白的胡须因暴怒而剧烈颤抖,手中的笏板重重摔在青砖地上发出脆响,愤然出列道:“五经中《礼记》记载:妻者,齐也,与夫其体,自天子与庶人,其义一也。如今太子此论,是欲将伦理纲常踩于足下?”
李承乾额间渗出细汗,却仍梗着脖子辩驳:“前朝公主下嫁,驸马可置侧室绵延子嗣,本王此举不过效仿旧例!”
魏征怒目圆睁,袍袖剧烈抖动,似要将积攒的怒火尽数迸发:“前朝礼崩乐坏,公主失德乃亡国之兆!太子若以昏聩旧例为据,置礼法于何地?置天下百姓之教化于何地?”
他言辞如利箭,直刺李承乾的观点,每一个字都带着沉甸甸的分量。
“老东西,本王之言你有何资格评头论足,你不过是一只只会狂吠的疯犬罢了。”
李世民猛地龙椅扶手,发出沉闷的响声,起身指着李承乾浑身不停颤动。
他的声音如闷雷般在大殿中炸响:“住口!魏爱卿所言何错之有?你身为储君,不思修身养性,竟妄图以歪理乱国本!”
李世民此刻帝王威严尽显,可眼底那一抹痛心却难以掩饰,自己寄予厚望的儿子,如今竟说出这般荒诞言论,实在让他失望至极。
李承乾见父亲震怒,赶紧退回班内一言不发。
“散朝后将太子禁足东宫,罚抄太子四书五经全册。”
“王德将近亲结婚危害、房爱卿所言府衙求助之法誊抄,明日将皇榜至各州府张贴,宣读。”
“另再拟赏赐皇榜。”
“皇后贤良淑德洞察入微,发现近亲结婚之害,此挽救苍生、功济黎庶之举,赏赐凤冠霞帔,玉如意一双,以彰其德。”
“蜀王李恪纯孝天成,仁厚恭谨,孝心感天动地,朝野共仰。此皆赖杨淑妃教子有方,今晋封杨淑妃为杨贵妃,位同副后,协助皇后掌官后宫,望其永保慈惠之心,为后宫楷模。”
“散朝!”
“且慢!敢问太子殿下,授业恩师为何人?”
下朝后,李恪、长孙无忌、杨晨便同李世民一同到了甘露殿,李世民对杨晨将此事踢给长孙无忌,长孙无忌踢给观音婢的事情很是不满。
看着不语的三人他将奏折重重拍在案几上,震得砚台里的墨汁泛起阵阵涟漪:“你们三人踢皮球般推来搡去,当这朝堂是儿戏?”
杨晨叹息道:“陛下,若是全国百姓感激我或者长孙大人,甚至供长生牌位您当如何?”
“此话何意?”
“哎,让臣妾来说吧。”
长孙皇后不知何时已经走进甘露殿,朝着李世民行了一个君臣礼。
李世民赶紧跑下来将长孙皇后扶到了自己的龙椅上,埋怨道:“观音婢,你我二人之间何须如此!”
“若是此政策落实,能间接拯救全国多少百姓?十万?二十万?
若有百姓在家中供奉杨小子或者长兄的长生牌位时,您猜,那些心怀不轨之徒会如何挑拨?”
李世民顿时冷汗打湿了自己的后背,若真是如此,此人若来日有了异心,振臂一呼,会有多少百姓跟随?
神!一般都是生前一个地方作出重大贡献者,所有百姓缅怀故立长生牌位供奉为神明。
若是此政策推出,全国大半百姓将某一人奉为神明,届时此人的民望甚至超过他这个帝王,他李世民真能容忍这种人活于世间?
“杨晨、辅机,此事办的不错!那便商议一番此政策该如何推出落实?”
杨晨微微一愣道:“陛下,那日我不就说过吗,只需要将近亲结婚的危害传遍大唐,不需要什么国策,若出了国策强制执行反而会造成小部分人的反感。”
“只需告诉天下百姓,皇后娘娘发现血亲婚配,子多早夭、痴愚、口眼歪斜、四肢畸形之态,百姓自会尊崇,且民间近亲结婚者不少,自己看到的才会更加令人信服。”
长孙无忌似是想到了什么道:“没错,皇后娘娘所书《女则》被天下女子推崇,此策也可以说是为了女子幸福考虑,定会造成不错的反响。”
李恪也适时插嘴道:“父皇,儿臣觉得需安排张贴皇榜之人需到百姓众多的地方宣读一番,毕竟很多识字之人可能迫于各种压力不敢传播此事。”
第二日,确如昨晚众人所想,五姓七望一脉大力支持全国强行推行此国策,意图煽动民意阻碍国策的实行。
朝堂上百官各种意见层出不穷,但大多为毫无营养之言。
最后房玄龄提出:“若有强行要求子女近亲结婚者,可到衙门报案,即便双方父母签署婚书,同样可以作废!”
这番提议一出,朝堂顿时安静下来,不少官员面面相觑,露出思索之色。
李世民抬手抚了抚胡须,赞誉道:“玄龄此策甚妙,如此既给了受困女子一条生路,也能震慑那些妄图违背子女意愿强行联姻的长辈。”
“此计不妥,自古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若是子女将自己的父母告上府衙,岂不说明此人是不尊不孝之人?”
说话之人竟是太子李承乾,他的话如同一颗巨石投入平静的湖面,激起层层涟漪。
房玄龄微微皱眉,朝李承乾拱手一礼,正色道:“太子殿下,此言差矣。如今所说之事,乃是明知近亲结婚于子嗣大不利的情况下,家中长辈为一己私利强行为之的情况。”
“子女为免陷入痛苦与悲剧,向衙门求助,并非不尊不孝,反而是为了避免家族因近亲联姻生出有缺陷的后代而蒙羞,更是为了自身的未来考虑。”
“若一味的愚孝,许多无辜之人将深陷苦海,这难道就是太子殿下所期望的吗?”
李承乾被房玄龄反驳脸色顿时一沉,寒声道:“谁说此事无法完美解决,即可遵循孝道,亦可妥善解决。”
听到李承乾此言,就是杨晨都都觉得不可思议,这事还能有解决之法?
李承乾看着众人不可思议的眼神很是满意,便接着诉说自己的见解。
“既然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无法推脱从了便是,男子可以再迎娶平妻亦或者纳几房小妾,同样可以诞生出健康的子嗣。”
听到李承乾的惊天言论,李世民眼角青筋暴起,眼中似要喷出火来,朝堂上的空气瞬间凝固。
魏征雪白的胡须因暴怒而剧烈颤抖,手中的笏板重重摔在青砖地上发出脆响,愤然出列道:“五经中《礼记》记载:妻者,齐也,与夫其体,自天子与庶人,其义一也。如今太子此论,是欲将伦理纲常踩于足下?”
李承乾额间渗出细汗,却仍梗着脖子辩驳:“前朝公主下嫁,驸马可置侧室绵延子嗣,本王此举不过效仿旧例!”
魏征怒目圆睁,袍袖剧烈抖动,似要将积攒的怒火尽数迸发:“前朝礼崩乐坏,公主失德乃亡国之兆!太子若以昏聩旧例为据,置礼法于何地?置天下百姓之教化于何地?”
他言辞如利箭,直刺李承乾的观点,每一个字都带着沉甸甸的分量。
“老东西,本王之言你有何资格评头论足,你不过是一只只会狂吠的疯犬罢了。”
李世民猛地龙椅扶手,发出沉闷的响声,起身指着李承乾浑身不停颤动。
他的声音如闷雷般在大殿中炸响:“住口!魏爱卿所言何错之有?你身为储君,不思修身养性,竟妄图以歪理乱国本!”
李世民此刻帝王威严尽显,可眼底那一抹痛心却难以掩饰,自己寄予厚望的儿子,如今竟说出这般荒诞言论,实在让他失望至极。
李承乾见父亲震怒,赶紧退回班内一言不发。
“散朝后将太子禁足东宫,罚抄太子四书五经全册。”
“王德将近亲结婚危害、房爱卿所言府衙求助之法誊抄,明日将皇榜至各州府张贴,宣读。”
“另再拟赏赐皇榜。”
“皇后贤良淑德洞察入微,发现近亲结婚之害,此挽救苍生、功济黎庶之举,赏赐凤冠霞帔,玉如意一双,以彰其德。”
“蜀王李恪纯孝天成,仁厚恭谨,孝心感天动地,朝野共仰。此皆赖杨淑妃教子有方,今晋封杨淑妃为杨贵妃,位同副后,协助皇后掌官后宫,望其永保慈惠之心,为后宫楷模。”
“散朝!”
“且慢!敢问太子殿下,授业恩师为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