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为什么这生蚝每次运送到目的地前都会坏?”卢寿坐在太师椅上,呵问道。
一群卢家佃农跪在地上,身子不住的颤抖,只字不言。
卢寿直接抓起身边的茶杯,砸到了地上,怒喝道:“说!”
“老太爷,我们不知道这生蚝是何物啊。”回话之人感觉委屈至极,实在不知道老太爷说的何物。
身边的卢明礼补充道:“就是每日让你们采集的牡蛎。”
“啊!不会啊,这牡蛎我们可都是抓的新鲜的,怎么可能会坏?”佃农委屈道。
“可他就是坏了,五十车、五十车啊,连着运送了两次,每次都半路就坏掉了。”卢明礼气急败坏的说道。
“我知道了,应该是最近天气回暖,这生蚝怕热,毕竟海鱼天热后两天也会发臭,这牡蛎应该是同样的道理!”一个佃户恍然大悟道。
“那你为什么不早说?”卢明礼问道。
那佃户一脸迷茫,回道:“您当时也没问啊!”
“我!……”卢明礼正准备再次回怼,将责任抛出去。
“够了,你们都下去吧。”卢寿没给卢明礼说下去的机会,直接驱散了众人。
“哎,明礼,这种事情既然已经发生,再生气也毫无意义,如今要做的是如何维系与契丹的关系。
他们不是要兵器吗?咱们范阳卢氏就补偿给契丹兵器一千,算是对他们的补偿,毕竟你不是已经从契丹那里提前拉回了五百只羊嘛!”卢寿说完叹了口气,无奈道。
与契丹的关系可不能闹翻了,这可是当年付出颇大代价才维系五十年的交易伙伴啊。
卢明礼听到太爷爷之言,越想觉得越亏。
什么白得五百头羊,自己可是已经送去了兵器两千把,若是再送去一千,岂不是三千把兵器换了五百头羊。
卢明礼越想越亏,可是又不敢声张,若是让太爷爷知道了自己的表现,还会不会支持自己?
看到卢明礼的犹豫,卢寿以为卢明礼觉得千把兵器换五百羊太亏,以教育的口吻说道:“明礼啊,不要计较一时的得失,要看长久发展。”
卢明礼恭敬一礼,“多谢爷爷教诲,孙儿明白了。”
“嗯,明白就好,如今之计是办好这《三国》印刷之事,各地积攒的铜钱应该消耗颇大,你亲自去库房为各州府的天下书庐运送些钱财。”卢寿嘱咐道。
卢明礼应了一声,便开心的离开了卢寿的屋子。
卢寿看着卢明礼的背影,越看越是满意,本来在长安做的事情被曝光,一时间自己被口诛笔伐,没想到天下书庐突然就传出了招收抄书学子的消息。
卢寿听说自家书庐开出的价格,很是不满,第一时间便赶到了长安的天下书庐准备叫停。
没想到刚出府,那群对自己口诛笔伐的学子对他恭敬了许多,再看到书庐在誊抄的书籍,顿时让卢寿大喜过望。
一打听才知道,这件事情竟然是卢明礼所为,老爷子更加确信了自己看人的眼光。
这卢明礼不仅与清河崔氏是血脉至亲,有利于两家的交易往来,如今卢明礼难不成还有经商的天赋?
卢寿第一时间便赶回了范阳,召见了卢明礼,恰巧赶上了卢明礼与契丹交易的两次失利。
在卢寿看来,这完全是那群佃户没有做好身为下人的本分,并未怪卢明礼半分,大方的以家族名义解决了此事。
再想想卢华与卢明轩,卢寿顿时就气不打一处来。
儿子处处与自己作对,公然反对与清河崔氏走的过近,那孙儿整日留宿青楼,就差死在女人肚皮上了。
再看看卢明礼,其生母虽然不是清河崔氏的嫡长女,可比王妙玲强多了,身为自家儿媳,不孝敬自己就算了,还曾经拎着长剑便要砍自己。
待卢明礼办好了这件事情,家族便有合理的理由扶持卢明礼坐上未来家主继承人的身份。
嫡长子继承家业?在他们范阳卢氏不存在的,若是嫡长子有出息也就罢了,若是一无是处之人,换了也就换了。
他们可不信儒家那一道,什么礼仪教条,法律法规,在他看来只不过是束缚无知刁民的枷锁罢了。
若不是现在儒家鼎盛,他卢寿还可以是法家大儒!
卢寿呡了一口茶水,叹气道:“卢华,等明礼再成长两年,我就把你换下来,未来是年轻人的,莫要怪爹爹狠心,只怪你眼光太过短浅,阻碍了家族的发展。”
杨晨此时看着再次堆满房屋的书籍,满是开心之色,这批货物运送出去,等再次印刷一批,就可以开始正式售卖了。
其实算上第一批印刷的《三国》,杨晨已经足足印刷了十万余册,其实已经足够售卖,但是不得给范阳卢氏多留一些誊抄的时间?
“房遗爱,你去街道上寻找一处商铺买下来,挂上百姓书庐牌匾,再贴一张告示,四月十五日,有《三国》下册,以及低价纸张售卖!”
“程处默,你直接到天下书庐,再购买万贯的宣纸,咱们也得准备些高档次的书籍不是!”
杨晨目送两人离开,嘴角微微带笑,是时候坑范阳卢氏一把了,就当是他们阻止自己封爵的代价了。
与契丹的交易都是小打小闹,此次范阳卢氏的损失怕是会很大,得准备让燕大等人晚上住在刺史府了。
杨晨不敢保证上当后的范阳卢氏会不会狗急跳墙,毕竟此次玩的确实有些大。
即便范阳卢氏的纸张再不要钱,整个大唐大批次的调动纸张、雇人誊抄书籍,怎么也得十几万贯的支出。
反正此次范阳卢氏的损失全看他们的贪婪程度,抄的越多,亏的越多。
杨晨没想到的是,《三国》下册已经被范阳卢氏高层偷偷卖出了一些,购买之人皆是朝堂之大员。
范阳卢氏借鉴杨晨大婚那日的模式,告示购买之人可以让人誊抄,再此书正式售卖之时大赚一笔。
一册《三国》下册,足足被范阳卢氏卖出了千贯一本的天价。
一群卢家佃农跪在地上,身子不住的颤抖,只字不言。
卢寿直接抓起身边的茶杯,砸到了地上,怒喝道:“说!”
“老太爷,我们不知道这生蚝是何物啊。”回话之人感觉委屈至极,实在不知道老太爷说的何物。
身边的卢明礼补充道:“就是每日让你们采集的牡蛎。”
“啊!不会啊,这牡蛎我们可都是抓的新鲜的,怎么可能会坏?”佃农委屈道。
“可他就是坏了,五十车、五十车啊,连着运送了两次,每次都半路就坏掉了。”卢明礼气急败坏的说道。
“我知道了,应该是最近天气回暖,这生蚝怕热,毕竟海鱼天热后两天也会发臭,这牡蛎应该是同样的道理!”一个佃户恍然大悟道。
“那你为什么不早说?”卢明礼问道。
那佃户一脸迷茫,回道:“您当时也没问啊!”
“我!……”卢明礼正准备再次回怼,将责任抛出去。
“够了,你们都下去吧。”卢寿没给卢明礼说下去的机会,直接驱散了众人。
“哎,明礼,这种事情既然已经发生,再生气也毫无意义,如今要做的是如何维系与契丹的关系。
他们不是要兵器吗?咱们范阳卢氏就补偿给契丹兵器一千,算是对他们的补偿,毕竟你不是已经从契丹那里提前拉回了五百只羊嘛!”卢寿说完叹了口气,无奈道。
与契丹的关系可不能闹翻了,这可是当年付出颇大代价才维系五十年的交易伙伴啊。
卢明礼听到太爷爷之言,越想觉得越亏。
什么白得五百头羊,自己可是已经送去了兵器两千把,若是再送去一千,岂不是三千把兵器换了五百头羊。
卢明礼越想越亏,可是又不敢声张,若是让太爷爷知道了自己的表现,还会不会支持自己?
看到卢明礼的犹豫,卢寿以为卢明礼觉得千把兵器换五百羊太亏,以教育的口吻说道:“明礼啊,不要计较一时的得失,要看长久发展。”
卢明礼恭敬一礼,“多谢爷爷教诲,孙儿明白了。”
“嗯,明白就好,如今之计是办好这《三国》印刷之事,各地积攒的铜钱应该消耗颇大,你亲自去库房为各州府的天下书庐运送些钱财。”卢寿嘱咐道。
卢明礼应了一声,便开心的离开了卢寿的屋子。
卢寿看着卢明礼的背影,越看越是满意,本来在长安做的事情被曝光,一时间自己被口诛笔伐,没想到天下书庐突然就传出了招收抄书学子的消息。
卢寿听说自家书庐开出的价格,很是不满,第一时间便赶到了长安的天下书庐准备叫停。
没想到刚出府,那群对自己口诛笔伐的学子对他恭敬了许多,再看到书庐在誊抄的书籍,顿时让卢寿大喜过望。
一打听才知道,这件事情竟然是卢明礼所为,老爷子更加确信了自己看人的眼光。
这卢明礼不仅与清河崔氏是血脉至亲,有利于两家的交易往来,如今卢明礼难不成还有经商的天赋?
卢寿第一时间便赶回了范阳,召见了卢明礼,恰巧赶上了卢明礼与契丹交易的两次失利。
在卢寿看来,这完全是那群佃户没有做好身为下人的本分,并未怪卢明礼半分,大方的以家族名义解决了此事。
再想想卢华与卢明轩,卢寿顿时就气不打一处来。
儿子处处与自己作对,公然反对与清河崔氏走的过近,那孙儿整日留宿青楼,就差死在女人肚皮上了。
再看看卢明礼,其生母虽然不是清河崔氏的嫡长女,可比王妙玲强多了,身为自家儿媳,不孝敬自己就算了,还曾经拎着长剑便要砍自己。
待卢明礼办好了这件事情,家族便有合理的理由扶持卢明礼坐上未来家主继承人的身份。
嫡长子继承家业?在他们范阳卢氏不存在的,若是嫡长子有出息也就罢了,若是一无是处之人,换了也就换了。
他们可不信儒家那一道,什么礼仪教条,法律法规,在他看来只不过是束缚无知刁民的枷锁罢了。
若不是现在儒家鼎盛,他卢寿还可以是法家大儒!
卢寿呡了一口茶水,叹气道:“卢华,等明礼再成长两年,我就把你换下来,未来是年轻人的,莫要怪爹爹狠心,只怪你眼光太过短浅,阻碍了家族的发展。”
杨晨此时看着再次堆满房屋的书籍,满是开心之色,这批货物运送出去,等再次印刷一批,就可以开始正式售卖了。
其实算上第一批印刷的《三国》,杨晨已经足足印刷了十万余册,其实已经足够售卖,但是不得给范阳卢氏多留一些誊抄的时间?
“房遗爱,你去街道上寻找一处商铺买下来,挂上百姓书庐牌匾,再贴一张告示,四月十五日,有《三国》下册,以及低价纸张售卖!”
“程处默,你直接到天下书庐,再购买万贯的宣纸,咱们也得准备些高档次的书籍不是!”
杨晨目送两人离开,嘴角微微带笑,是时候坑范阳卢氏一把了,就当是他们阻止自己封爵的代价了。
与契丹的交易都是小打小闹,此次范阳卢氏的损失怕是会很大,得准备让燕大等人晚上住在刺史府了。
杨晨不敢保证上当后的范阳卢氏会不会狗急跳墙,毕竟此次玩的确实有些大。
即便范阳卢氏的纸张再不要钱,整个大唐大批次的调动纸张、雇人誊抄书籍,怎么也得十几万贯的支出。
反正此次范阳卢氏的损失全看他们的贪婪程度,抄的越多,亏的越多。
杨晨没想到的是,《三国》下册已经被范阳卢氏高层偷偷卖出了一些,购买之人皆是朝堂之大员。
范阳卢氏借鉴杨晨大婚那日的模式,告示购买之人可以让人誊抄,再此书正式售卖之时大赚一笔。
一册《三国》下册,足足被范阳卢氏卖出了千贯一本的天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