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7章 五姓七望的奸计-《魂穿大唐:开局便被长乐赖上了》

  “驸马,你说此事太原王氏和范阳卢氏有无参与?”李世民特意将杨晨留下,笑问道。

  杨晨笑道:“父皇,必定是参与其中的,他们五姓七望共同参与的事情他们不可能落下,更何况其中还能得到不少好处。”

  李世民叹气道:“利益往来罢了,若是皇室示弱,他们随时可能撤出。”

  “父皇,太原王氏和范阳卢氏至少对付皇室之时不会那么卖力,这就足够了不是吗?”

  李世民哈哈大笑,“若是你是朕的亲儿子,这般低劣的阴谋岂能瞒得过你?”

  杨晨笑了笑,没有搭话。

  此事最大的问题不还是出现在你这个父亲身上吗?若是不那么压迫太子、不给魏王那么一丝希望,岂会发生今日之事?

  不过此话只能在心里想一想。

  “行了,你也离宫吧,注意留意一番五姓七望的动向。朕的暗卫此时可不在长安。”

  李世民摆摆手,下了逐客令。

  杨晨知道李世民说的是燕云十六骑,他们个个本领在身,探听情报自然不在话下。

  “那儿臣告退。”

  杨晨钻进马车,发现武则天竟然脱掉了穿在身上的儒袍。

  “你这是?”

  “脏!”

  杨晨暗自好笑,这是担心自己吃醋吗?

  没想到一代女帝,还有这种小心思。

  “穿上吧,万一感冒了可就得不偿失了。一个小屁孩而已,夫君岂会吃醋?”

  武则天撇了撇嘴,那会眼睛快喷火的也不知道是谁。

  不过杨晨既然说了不在意,武则天也不再矫情。

  “燕大,你们监视五姓七望的动向。看看他们想要干什么。”出了皇宫,杨晨直接开口道。

  “主子,收到。”

  燕大他们进不了皇宫,可出了宫第一时间定会跟上。

  次日,五姓七望竟然再次增涨了长安城内的粮价,可价格一直在所有人可接受的范围之内,也没有任何令人不耻的操作。

  五姓七望议事的小院中,崔青锋笑呵呵的给几个后辈倒了茶。

  “此事即便他们再否认,太子和魏王放印子钱一事也给李世民造成了不小的损失。三日功夫,那俩个蠢货足足放了近十万贯。

  诸位帮我清河崔氏出了这口恶气,这杯茶老夫应倒。”

  王忠起身拱手道:“崔族老。咱们七家同气连枝,说什么谢不谢的。”

  卢华也迎合道:“对对对,崔炳春助我儿卢明礼走出阴影一事我范阳卢氏万分感谢,这区区小忙何足挂齿?”

  崔青锋老脸一沉,叹气道:“两个小辈也是同病相怜,说什么谢不谢的。”

  卢华拱了拱手,将手中茶水一饮而尽。

  她卢华又不是吃干饭的,卢明礼之事虽然看似确实是那绣娘男人所为,可其中透露着的种种诡异,也不难猜测幕后之人。

  刚被赶出家门的卢明礼就撞上了同样被阉的崔炳春,世间哪有这般巧合?

  不过已经无所谓了,反正这卢明礼母子也已经跟自己没了关系。

  过问一番也仅仅是让外人觉得自己不那么冷血罢了。

  “郑凯,接下来如何做?”

  崔青锋倒完茶水将目光看向了郑凯,立马又拿出了长辈的气势。

  “崔族老,朝廷不是在为那群刁民重建家园吗?既然所有人已经拿了印子钱,当然是涨粮价了。”

  郑凯抿了口茶水,笑道:“李世民不是存粮多吗?他能供得起那群刁民吃口热粥,难不成还能帮他们还债不成?”

  这寺庙放印子钱的办法就是荥阳郑氏家主郑凯所出。

  直接买通关中地区的所有僧人,放印子钱、粮食帮那群刁民度过难关。

  放印子钱之事,关中地区的粮价便被他们抬高了两倍,所以几乎所有的百姓都选择了要粮食。

  借一斗两个月后便还一斗,毫无利息的好事情谁会错过?他们自始至终都觉得是他们感动了菩萨,得到了上天的恩赐。

  即便第三个月便会翻一番,他们也未有任何怀疑的签了字,画了押。

  房子早已损毁,那群刁民无不是抵押了田地、妻女。

  距离还粮还有半个月。今日过后,关中粮价便会以十倍的价格所增长。

  他们的抵押物,马上就是他们五姓七望的了。

  王忠笑道:“这般会不会将李世民逼得发疯?”

  郑凯摊摊手,无所谓道:“我们又没有强迫,是他们自己答应的。

  既然有签字、有画押,即便上了衙门,也是咱们有理。”

  郑凯嘿嘿笑道:“僧人看到百姓违约,逼不得已将欠条转卖于我等,有何不妥?”

  “哈哈哈!说的好,我们也是花了钱的。”

  王忠和卢华相视无奈一笑,他们七人一同前往了关中,不得不参与其中,只希望李世民不会猜忌他们二人吧。

  自古帝王多疑,他们二人也不清楚此事过后,李世民对他们的信任还有几分。

  李世民此刻也收到了暗卫的消息,得知五姓七望再次聚集,李世民知道他们要有下一手动作了。

  “王德,将你手下的暗卫全部撒出去,一定要弄清楚他们到底想干什么。”

  王德应了一声,匆匆离去。

  李世民蹙眉望着关中所在的西北方向,无奈的叹了口气。

  荥阳郑氏主家就在关中,此次朝廷大肆采购药材运往荥阳,定是对荥阳郑氏的利益损害最大。

  也不知道荥阳郑氏会如何做出反扑。

  三日后,关中地区粮价突然暴涨,一时间正在重建家园的百姓纷纷怒目,不敢相信的围了各个粮铺。

  “十倍啊,这粮价怎么一日之间暴涨十倍?我掏出所有积蓄才堪堪能还的起借来的粮。”

  一个汉子指着良铺掌柜大骂道:“你们这么干良心不痛吗?”

  “良心?你们闹灾之时我们可有涨价?可你们也不买啊!”

  粮铺掌柜摊了摊手,冷笑道:“物以稀为贵,你们的粮食快吃完了,我自然就得涨价。

  你们有本事再找那群死秃驴借啊!”

  一群百姓沉默,他们万万不敢相信,涝灾过后本该降下来的粮价,竟然反涨了?

  “不对,他们和那僧人是一伙的。”

  百姓中不乏有脑子清醒之人,立马喊出了声。

  可得到的不是这群百姓的感谢,反而是顿毒打、一阵谩骂。

  “没良心的,圣僧给了我们活命的机会,岂容你这般污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