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2章 刘洎与梅芊芊-《魂穿大唐:开局便被长乐赖上了》

  杨晨看着亲自前来传旨的王德,“你说什么?让我当棉花司农?每日参加早朝?”

  王德嘿嘿笑道:“驸马爷,是这样的,年后您记得准时上朝。”

  “还能不能商量?不就是提供种植技术吗?我闲赋在家也可以啊。”

  “驸马爷,圣旨已下,陛下一言九鼎,已是没有更改的可能。

  驸马爷还有什么想问的吗?”

  杨晨无语道:“还能有什么可问的?臣接旨。”

  “那老奴告退。”

  看着离去的王德,杨晨无奈道:“这整的,早知道不把棉花拿出来了。”

  长乐抱着小婴儿笑道:“夫君,这不是好事嘛?若是能将你的爵位提上一二,以后麒麟可是能享受不少好处的。”

  杨晨摊了摊手,无奈道:“尽力吧,这棉花其实种植也没有什么难点。根本无需专门照看。”

  杨晨依稀记得,这棉花还是很好养活的。

  事已至此,只能逆来顺受,下一年早起参加朝会。

  上朝的日子感觉到来的很是迅速。

  杨晨整日陪着妻儿享受天伦之乐,仅仅感觉过了几日,便已至年后。

  窗外天气阴沉,崔墨言就已经开始推搡杨晨。

  “夫君,起床上朝了。”

  “别闹,让我再睡一会。”

  “起床了。”

  崔墨言可不似长乐那般温柔,直接朝杨晨腰间便是一把。

  “起起起,我输了。”

  杨晨无奈,只能起身穿衣,这官袍也是王德年前送来的,一看就是全新的样式。

  明明白白的告诉杨晨,这个官位就是为你设立的。

  梅芊芊早早的便驱车等在了门外,只等杨晨的到来。

  看着慢悠悠的杨晨,梅芊芊催促道:“家主,赶紧上车,再晚就来不及了。”

  杨晨钻入马车,看到了一脸淡定的刘洎。

  杨晨好奇道:“你不急?”

  刘洎摊摊手,“我乃驸马家臣,驸马迟到我却准时参加早朝成何体统?”

  杨晨伸出大拇指,赞叹道:“说的有道理。”说完脑袋一歪,接着睡。

  刘洎摇了摇头,轻笑了一声看向了窗外夜幕下已经升起袅袅青烟的百姓之家。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乃是所有人的作息规律,这个时间百姓之家已经开始备饭,就待宵禁解除第一时间出门奋斗。

  再看看杨晨,作息规律完全不同,好似不是这大唐万千民众中的一员。

  不仅如此,到了驸马府他也被带着适应了一日三餐的生活。

  “家主、刘先生,到了。”

  “芊芊,不是说了,以后叫我刘洎就成吗?”

  杨晨赶忙再次闭上睁开一瞬的双眼,等着后续的剧情。

  只可惜梅芊芊选择了沉默,未再搭话。

  驸马府的所有人都能看出来,刘洎对梅芊芊有意,崔墨言也觉得刘洎乃是良人。

  便安排了梅芊芊每日接送刘洎上下朝,意在让他们二人培养感情。

  杨晨打了个哈欠,装作刚刚睡醒的模样,“走走走,排队排队。”

  远离马车后,杨晨嘿嘿笑道:“怎么样,发展到哪一步了?可能拿下。”

  刘洎脸色一窘,回头望了望马车所在的方向。

  “远点再说,芊芊脸皮薄,当着她面谈此事不好。”

  “这么远听不见吧,我声音都这么小了。”

  一直走到官员队伍最后侧,刘洎才叹气道:“这里就好了,刚才那位置,咱们的谈话瞒不过芊芊。”

  杨晨望了望距离自己近二十米的马车,无语道:“不能吧,刚刚距离马车已经有十米了,她能听到?”

  刘洎确信的点了点头,“能,有一次我在那处位置说了两句,下朝后马车就不见了。”

  “会不会有什么特殊的事情芊芊提前离开了。”

  “不会,那日早朝下朝才刚刚解除宵禁。”

  杨晨甩了甩手,凑上去好奇道:“好吧,先不管这些,你和梅芊芊怎么回事了?”

  刘洎叹气无奈道:“上一年无人之时已经偶尔可以牵了牵手。”

  “太好了,那说明你们二人有戏,大概还要多久拿下?我可等着给你的芊芊主持婚礼呢。”

  刘洎脸色一囧,“那是上一年十一月之前,不知道从哪一天开始,芊芊就不让我碰了。我已经两个月……

  唉!”

  杨晨也很是不解,“可知为何?大致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刘洎摇了摇头,一脸郁闷,可见她如今也没想明白。

  杨晨拍了拍刘洎的肩膀,“莫急,等回府后我让墨言打听一二。”

  刘洎大喜,“多谢家主,那洎就等好消息了。”

  “上朝,入殿!”

  队伍陆续开始进宫,入了太极殿以后,刘洎径直走到了最前方长孙无忌的身后。

  杨晨则是寻了一处殿柱藏在了后面开始打盹。

  自己一个棉花司农,有什么事情需要自己参加?还不如好好歇息一番。

  这棉花种植乃是四月的事情,在这之前这棉花司农的官位不会给自己带来任何麻烦。

  李世民率先开口,“诸卿,我大唐如今国力鼎盛,引得万国来朝。诸国皆向我大唐朝贡,可有一国例外。”

  程咬金率先出列,自荐道:“彼其娘之,陛下,不知是哪国不知好歹,俺老程率兵前去与之理论一二。”

  程咬金已经好久没有上过战场,现在手痒的厉害,第一时间自荐。

  看到最了解自己心思的还是程咬金,李世民满意的笑了笑。

  高士廉前跨一步,言道:“陛下口中之国可是高昌?”

  “没错。不仅如此,高昌还阻断了我大唐与西域来往的途径,是劝是打,诸公可以畅所欲言。”

  “陛下,我大唐乃是礼仪之邦,应派鸿胪寺官员前去规劝,待探明高昌国的态度后再做定夺不迟。”

  “放屁,就知道规劝,直接亡其国,灭其种岂不快哉?”

  “宿国公,注意形象,若是我大唐这般做了,让周边邻国如何想?往后可还敢信任我大唐。”

  李世民将目光望向了李承乾和李泰。

  “你们二人觉得如何?”

  李承乾道:“儿臣觉得应该以规劝为主。”

  李泰笑道:“父皇,儿臣也觉得以规劝为主的前提下,武力压制也应该提前筹备。”

  李世民点了点头,望向了台下诸臣,“谁还有不同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