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章-《四合院:我的海王技巧用来坑禽兽》

  聚会不在长,而在精。刘照天希望在每个人心中都留下烙印,使他们在思想松懈、道德即将失守时,能及时警醒,守住底线与良知。

  聚会结束后,刘照天便回到家中。毕竟今天是除夕,他还要与家人共度新年。

  早上贴完对联,吃过早饭,他便出门参加聚会了。

  眼下已是下午,他得提前把年夜饭的食材准备好。

  今年过年,家里多了于莉。在他们去香江的那段日子里,京城也发生了不少事。

  于莉的父母在他们离开期间相继离世。如今的于莉,真的是孤身一人了。

  过去因为种种原因,她不好意思来他家,更别提在这里过年。

  但于莉或许不知道,刘照天早已把她当成自家人。

  于岚岚从小是于莉带大的。那会儿的于海棠还带着孩子气,照顾不了孩子。

  所以说,于岚岚虽是于海棠所生,却是于莉一手带大的。

  两人之间的感情因此格外深厚。

  因为没有自己的孩子,于莉一直把于岚岚视如己出。

  在香江的日子里,于岚岚最想念的也是她这位姨妈。

  年夜饭过后,刘照天召开了家里的第一次全员会议。

  刘照天对大家说了,打算带一家人去香江生活一段时间的想法。

  见大家都有些犹豫。

  刘照天便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向他们说明了孩子的教育问题。

  他说,孩子若长期缺少父亲的陪伴,性格成长容易受到影响。

  反正就是找理由说服大家。

  除了教育问题,刘照天还有另一个考虑——他想让何雨水离开京城一段时间。

  过几天他就要回香江,也不知会在那儿待多久,可能一两年,也可能十年八年。

  时间谁也说不准,只能走一步看一步。他不想和妻子、孩子分开那么久。

  而且看何大清的态度,像是要一直留在何雨水身边。与其这样,不如早点远离。

  但何大清身份特别,打不得也骂不得。

  唯一的办法,就是把一家人都接到香江去住,也算一劳永逸。

  这次不仅是他们一家五口,他还打算带上于莉。

  不仅因为于莉如今的处境与他有关,更因她如今孤身一人,唯一牵挂的就是女儿于岚岚。

  孩子长时间不见,她也想得紧。

  于是刘照天问过于莉的意见后,又多向领导要了一个赴港名额。

  安排完家里的事,大年初一那天,他又组织了一次心腹聚会。

  整整十年,他只收下了十个人,可见刘照天选人之严、眼光之精。

  刘照天在这些人的栽培上倾注了大量心血与情感。

  他挑选人手时都经历了长时间的细致观察。

  这些人无一例外都是村中至纯至孝之人,或许文化程度不高,才智与情商也平平。

  但刘照天恰恰看重他们的忠诚可靠。

  他特意为每个人都安排了保安职位,虽然起初这份工作并不起眼,但经过刘照天长期经营,

  加上多年历练,如今他们均已成长为各厂的保安队长。

  每人手下管理着几十甚至上百号人。

  刘照天不仅解决了他们的就业问题,还第一时间将他们的父母接到城里,妥善安排了住房。

  又张罗着帮他们成家,待孩子适龄时安排入学。

  每月还送去生活必需品,几乎扫清了他们的一切后顾之忧。

  他刻意将这些人的生活维持在中等偏上水准——

  太低恐其懈怠,过高则易消磨斗志。

  刘照天无法保证这些人中是否会有人背叛,无论现在或将来。

  但他不愿徒增猜忌。

  虽然手段或有争议,但这些人的亲属确实都在刘照天的照料范围内。

  因此当初选人时,他始终回避那些无亲无故、无所牵挂者。

  聚餐结束后,临别时刘照天道:“我不空许承诺。但你们都了解我的为人。今后孩子们无论选择哪条路,我必鼎力相助。”

  这番话令众人激动不已。他们自知学识浅薄能力有限,对现状已十分满足,

  唯一牵挂的就是子女前程。以刘照天今日地位,只需稍加提携,孩子们必将前途光明。

  于是众人纷纷表露忠心。

  刘照天却不在意这些虚礼,含笑作别后结束了聚会。

  次日,他又召集了经济团队。这些年来他们为刘照天创收颇丰,而核心成员不过七八人。

  与经济团队共事时,刘照天并未像要求心腹那般苛求绝对忠诚——

  毕竟在这个年代能立足商界之人,个个精通人情世故,心思活络。

  正因如此,团队始终经历着新老更替,不断有人离开,也不断吸纳新鲜血液。

  最后这七八个人坚守了四五年,团队始终稳定。

  起初也有人转投他人门下。

  但这些人并未反目成仇,刘照天便未施以报复。

  只是嘱咐其他人不再与离开者往来。

  离开刘照天后,这些人失去了稀缺资源的供给。

  新主子起初或许会提供批条,让他们一时风光。

  然而对方只想借此牟利,不会无休止地承担风险提供批条。

  时间一长,他们无法继续为大客户提供特殊商品,逐渐变得与街头普通票贩无异。

  留下的手下目睹出走者的境遇,开始重新评估自身价值。

  多年经商让他们深知等价交换的道理。

  这行必须有人庇护,否则麻烦不断。他们比较了刘照天与其他招揽者的实力。

  比较之后,虽各有盘算,众人最终还是选择留在刘照天身边。

  刘照天进屋落座主位,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他身上。

  他环视今日到场的人员。

  最信任的魏红升身后坐着个年轻人。

  这人他竟认得。

  他将目光投向魏红升。

  魏红升会意,立即起身。

  向刘照天介绍身后的年轻人:“领导,这是我新培养的苗子。”

  随即笑着转头示意:“韩春明,你不是一直想见领导吗?”

  不仅刘照天惊讶,韩春明认出刘照天时也大吃一惊。

  他万万没想到,魏哥口中敬重的领导竟是刘照天。

  刘照天这人他是知道的,两家大院相距不远。

  从前虽不常碰面,一年总能遇见几次。

  他前几年下乡,前年才返城。

  回来后更是屡屡听闻刘照天的名声。

  众人口中的刘照天向来刚正不阿,没想到他竟是魏哥的靠山。

  他未曾料到刘照天竟藏得如此之深。

  自从结识魏红升以来,虽未亲眼见过他经手任何批文或条子,却能持续供应大量反季蔬果,以及极为紧俏的进口电子表、录音机等物。

  整个京城里,能弄到这类稀缺物资的,也就那么一拨人。

  虽也沾点投机倒把的边,但没听说他们有什么恶名。

  正因如此,他才决定跟着魏红升做事。

  虽然以前见过刘照天几面,但此刻迎上他的目光,韩春明心里仍不禁有些发虚,话也说得磕磕巴巴:“领导……嗯……我是韩春明。”

  魏红升见他说话不利落,不由得有些恼火。

  他一开始就很欣赏韩春明,觉得这小伙子忠厚、仁义、大气。

  本想借这次机会把他引荐给刘照天,请刘照天多带带他。

  没想到韩春明竟显得这么不上台面。

  魏红升正要开口训斥,刘照天却摆了摆手。

  “小魏啊,又不是原则问题,别太较真。”

  他语气平和,又转向韩春明说道:

  “春明,我认识你,之前还去过你们大院几回。既然你跟着魏哥做事,那也算自己人。跟他多学学,你魏哥生意未必最大,但做人这块,没得挑。”

  说完,他笑眯眯地看向魏红升。

  魏红升被夸得有些不好意思,忙说:“领导您过奖了,我就是按您交代的做,人不聪明,但绝不走歪路。”

  刘照天点点头,对韩春明正色道:

  “生意嘛,赚多赚少都正常,但良心,可不能时有时无。”

  见韩春明点头,刘照天目光扫过在场众人,神情严肃起来:

  “在座的各位,有跟我十来年的,也有七八年的,最短的也四五年了吧。”

  众人沉默听着,他继续道:

  “今天我跟大家交个底。这么多年拼下来,你们个个都算有钱人了。往后,别赚那种昧良心的钱。”

  “别看我即将离开京城,要是让我知道谁做了出格的事……”

  他顿了顿,语气转冷:

  “别怪我不讲情面。后果,你们自己掂量。”

  众人闻言,连连称是。

  刘照天心里并不完全相信他们——毕竟商人的本质,终究难免伤人。

  如果有人冒用刘照天的名义做不正当的事,他绝不会轻饶,必定严惩不贷。

  谈完严肃的话题后,大家便开始吃饭。

  饭后收拾好餐具,便进入最重要的环节——分钱。

  据统计,刘照天去年能分到的钱超过五十万。

  而这还算少的,因为他去年大多时间人在香江,没参与反季蔬菜等生意。其中大部分收入,来自他中途带回的一批进口电子表。

  第一次参会的韩春明听到这个数字,十分惊讶。他没想到一年能分这么多钱,更听说今年竟是分红最少的一年。此时他才真正意识到做生意的利润之大。

  等大家把钱摆在桌上,刘照天也从里屋拿出一个手提包,取出四十多万,凑足一百万,平均分成两份:右边五十万交给小魏,左边五十万交给小齐。

  他对众人说:“钱先放在他们两人这里,今后你们做生意需要应急,就找他们申请。”

  见大家神情满意,刘照天继续对身旁二人说:“政策会逐渐放开,做生意也将合法化。以后做正规生意需要投资,也从这里支出。”

  两人郑重地点头,刘照天又嘱咐了几句,会议便结束了。

  这次回京,他要办的事基本已办妥。

  刘照天并不担心大家生意做不大,而是怕有人行差踏错。虽说“第一桶金”常伴随原罪,但他已为他们解决了初期问题,今后何去何从,就看各人的选择了。

  回去路上,魏红升问韩春明:“之前没打听过你家里情况,没想到你和领导早就认识。”

  韩春明苦笑:“见过几次,小时候说过几句话。”

  魏红升点点头。他知道刘照天曾在街道办工作,也没多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