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回信-《洗白从娃娃抓起?反派还是杀疯了》

  凤仪宫。

  “娘娘!娘娘!”

  “太子殿下送信回来了!”

  一阵急促的脚步声由远及近。

  青栗捧着一个小巧的铜管跑进来,脸上满是激动。

  皇后手中的念珠啪嗒一声落在经卷上。

  她倏然起身,竟带得案几微微一晃。

  声音都带了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

  “快!快拿来!”

  时隔数月,她日日焚香祷告,总算是得到了楚明峥的消息。

  她抢过那铜管迅速拧开机关,取出卷在里面的信纸。

  指尖因为太过用力有些发白。

  展开时,皇后甚至能听到自己急促的心跳声。

  她目光贪恋地扫过纸上的字迹。

  那是她熟悉的,儿子的笔迹。

  看起来似乎比离京时更沉稳了些。

  “母后亲启:儿臣明峥叩首。”

  “江南事繁,水患虽平,然灾后重建、安抚流民,诸事千头万绪。”

  “儿臣不敢有片刻懈怠,以致家书迟递,累母后挂心,是儿臣之过……”

  皇后一字一句地读着。

  紧绷的神经一点点松弛下来,嘴角不自觉地扬起。

  眼中甚至泛起了些许湿意。

  “儿臣昔日居于深宫,只知圣贤书,不解民间苦。”

  “此番南下,方知‘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所言非虚。”

  “然吏治贪污犹如附骨之疽,非猛药不能去。”

  “然牵一发而动全身,儿臣行事,必权衡再三,以稳为主,请母后宽心。”

  看到这里,皇后的本舒展的眉再次缓缓皱起。

  吏治贪污?

  那江南总督可是他的亲舅舅,这孩子总不能……

  若是如此,她就只能……

  信的最后,楚明峥写上了归期。

  “诸事已大致理顺,后续事宜交由可靠官员接手即可。”

  “儿臣预计半月后启程返京,届时必当面详禀母后。”

  “闻听宫中近日多有事宜,望母后保重凤体,勿为儿臣劳神,一切待儿臣归来再议。”

  看完信件,皇后小心翼翼地将信纸折好收进一个紫檀木盒中。

  “青栗。”

  皇后的声音恢复了往日的沉稳。

  “太子即将回宫的消息,暂且压下,不必声张。”

  青栗一愣。

  “娘娘,这是为何?殿下归来是天大的喜事……”

  她指尖轻轻敲着那只紫檀木盒。

  “太子回来还有些时日,无需太着急。”

  她需要一点时间,把王砚石从王家里摘出去。

  绝对不能牵扯到其他人。

  潞州。

  从治水灾,到勘测矿山,再到挖矿。

  太子全程与百姓同吃同住,已经算得上是历史奇观了。

  何况这个太子还亲自参与了劳作,更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举动。

  天刚蒙蒙亮,晨雾尚未散尽。

  潞州城外的官道两旁,就已经黑压压地站满了人。

  白发苍苍的老者,赤着脚脸上还沾着煤灰的半大孩子。

  挎着篮子的妇人,拄着镐头的汉子。

  几乎整个村镇的百姓都来了。

  他们只是沉默地站着,目光齐齐望向城门方向。

  不舍的情绪在晨曦的微光中无声蔓延。

  车轮碾过平坦的路面,发出吱呀吱呀的响声。

  楚明峥的车驾终于从城门缓缓驶出。

  他拉开车帘,目光沉沉的看着来送他的百姓。

  身上穿着的常服沾上洗不净污渍,留下的斑斑点点皆是他为民的证据。

  楚明峥面容清瘦了许多,肤色也因矿山的烈日染成了深麦色。

  当他的身影出现在百姓视野中时,人群出现了一阵轻微的骚动。

  不知是谁先带的头,人们宛如被风吹倒的麦浪,一片接一片地跪了下去。

  “太子殿下千岁千岁千千岁——”

  声音起初有些杂乱,很快就汇聚成一片真挚的声浪。

  一位须发皆白的老者颤巍巍地捧起一碗清茶拦在了马前,眼眶通红。

  “殿下……您这一走,我们潞州百姓……心里空落落的……”

  “这碗清茶,是大家伙儿的心意,谢殿下给了我们一条活路,您一定要喝一口……”

  楚明峥挥手示意马夫停下。

  看着眼前这些半年多以来与他一同治灾,啃干粮,因解决一个又一个问题而欢呼的朴实面孔,喉头微哽。

  他毫不犹豫地接过那碗品质算不上好的茶。

  “诸位乡亲请起。”

  他的声音清晰有力。

  “这半年以来,并非是孤给了大家活路。”

  “是你们用自己的双手,硬生生开凿出了生一条路。”

  “孤不过是代为施行朝廷的恩典。”

  “这碗茶,敬大家的辛劳,敬潞州未来的好光景!”

  说完,便仰头将碗中的茶一饮而尽。

  人群之中,妇人们将准备好的干粮,还有几双厚实的棉鞋,拼命地往马车上送。

  “殿下路上吃……”

  “山里夜凉,我们自己纳的鞋,厚实……”

  孩子们也挤到前面,仰着脏兮兮的小脸,眼里满是不舍。

  “太子哥哥,你还会回来看我们吗?”

  “你挖的那条矿道,我们会帮你守着的!”

  楚明峥掀开车帘蹲下身,摸了摸几个孩子的头,温声道。

  “你们都要好好读书,这样以后就可以来京城找太子哥哥了。”

  时候不早了,车驾不得不启航。

  百姓们跟着车队,一步步地向前挪动,送了一程又一程。

  歌声不知从何处响起,是潞州百姓们传唱了不知多少年的号子。

  “大路一方——”

  “嘿!呀!”

  “往前走啊——”

  “嘿!呀!”

  “莫回头啊——”

  “嘿!呀!”

  楚明峥频频回头,向后方的人群挥手。

  直到官道转弯,再也看不到人群,楚明峥才收回目光,挺直的肩背微微松弛下来。

  眼底深处翻涌着复杂难言的情绪。

  他低头,看着掌心因为数月握镐而磨出的厚茧。

  以及那件洗得发白的衣衫上沾染的、属于这片土地的尘埃。

  到底能不能做一个明君,楚明峥的内心依旧彷徨不定。

  或许换个人来当太子……

  换个人来到潞州……

  会比他做的更好。

  楚明远这么聪明。

  他来的话……是不是就不会死这么多人了。

  楚明峥暗暗想着。

  【回来了?】

  楚奕辰看着因棋局抓耳挠腮的楚明澈,听到系统说楚明峥的马车过几日就会到京城,挑了挑眉。

  机关上最后一颗关键的齿轮,要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