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蘑菇屋:德云少主被女嘉宾围猎》

  “君子动口不动手,咱们就嘴上较量。这次我让着你,你当老师,我演小明,行不?”

  岳芸朋眯起几乎看不见的小眼睛,一脸狐疑:“你有这么好心?”

  “爱信不信,不然换我当老师,你演小明?”郭霄麟作势要换角色,岳芸朋赶紧答应。

  “行,我是老师了,先叫句老师好。”

  “老师好……您这肚子可真够大的!”

  “咳咳——不许人身攻击!既然我是老师,得考考你。”

  郭霄麟“乖巧”点头。

  “我现在教语文,考你一道题:用一句话表达找不到人时的愤怒。”

  岳芸朋背着手等回答。

  “**你去哪了!”**

  “停停停,注意素质,这么多人看着呢!”岳芸朋尴尬地朝观众笑了笑,“重来!”

  “你躲哪儿去了?”

  岳芸朋气得往后退了一步,郭霄麟却依旧悠闲。观众立刻明白——郭霄麟早就说过小明是杠精,回答怎么可能好听。

  “现在我是时政经济老师,问你:有钱能改变什么?”

  岳芸朋满脸得意,心想这次总不能拐着弯骂人了吧。

  “有钱就能不用听你废话。”

  岳芸朋被呛得直咳嗽,气得脑门发胀,周围的人看他俩斗嘴都乐开了花。

  “老师您没事吧?”郭霄麟装出一副天真无邪的样子。

  “我可是体育老师,我……”

  岳芸朋话还没说完,郭霄麟就捂着肚子说:“老师我肚子突然疼得厉害,想请假。”

  “请假?先去医务室开证明。”

  “哎哟——”

  郭霄麟又摸着脑袋,岳芸朋追问:“这又是哪里不舒服?”

  “头疼。”

  “刚才不是肚子疼吗?病还会转移?”

  “不是,我在愁怎么让医生开假条,愁得头疼!”

  郭霄麟把抬杠精神发挥到极致。

  岳芸朋揉着太阳穴继续较劲:“现在我是数学老师,考你个简单题:蒸一个包子要三分钟,三个包子要多久?”

  郭霄麟脱口而出:“九分钟。”

  在场的人都笑了,这明明是常识题。

  “你看,你的蠢话把大家都逗笑了。三个包子一起蒸不还是三分钟?”

  郭霄麟面不改色反问:“那我也考考老师!”

  “行,看你这个不学无术的能问出什么花样。”

  “吃一个馒头要一分钟,三十个馒头呢?”

  岳芸朋自信满满:“三十分钟。又不是问蒸馒头,你以为我跟你一样笨?”

  “哈!连续三十分钟吞三十个馒头不停嘴,撑不死你个饭桶。”

  郭霄麟这话让岳芸朋满脸通红。

  “最后来道社会题:要是咱俩路上遇见持刀劫匪,我挺身而出挨了一刀……”

  郭霄麟突然用折扇戳岳芸朋肚子:“咦?居然没出血。脂肪太厚?”

  “去你的!这刀要是真扎下去谁都得有个窟窿。你说这时候你该怎么办?”

  “得看具体情况,分捅中和没捅中。”郭霄麟摸着下巴装深沉。

  “要是没捅中呢?”

  “赶紧给劫匪递瓶脉动!”

  “为啥?”

  “关键时刻状态不好,脉动让你随时恢复状态。”

  “好!你这是盼着我出丑!”岳芸朋气得嘴角抽搐,“那要是真唱砸了呢?”

  郭霄麟笑得合不拢嘴:“那就给观众塞片炫迈口香糖。”

  “这到底为什么?”

  “根本停不下来!”

  “快去边上站着。”

  岳芸朋一把推开郭霄麟,包袱抖完便结束,台下立刻响起热烈的掌声。

  这种小段子自有它的妙处,虽然老票友反应平淡,但看那些年轻观众笑得前仰后合,明显隔着代沟——两代人的笑点根本不一致。

  好在郭郭两人懂得平衡,既玩新梗也不丢传统贯口,总算没让老观众白来一趟。

  (日常碎碎念求收藏,知道大家耳朵都听出茧子了,可这年头僧多粥少!就像书里说的,你不伸手别人就抢走了。这两天熬夜写稿,今晚加更章节六七点准时更新,还请大家多多支持。)

  不管是贯口、评书、对口相声,还是太平歌词小调,郭霄麟都能轻松驾驭。他和岳芸朋一起努力把气氛炒热,这场演出展现出的真实技艺,让新老观众无不竖起大拇指。

  王老爷子坐在台下眯着眼看。早些年他对相声这门艺术并不特别看重,但今天看到郭霄麟身上的那股子朝气,让他想起了“少年智则国智”的话。

  “最近我唱的那些小曲儿,听说挺火?今天在场的不少都是冲这个来的吧?”

  “对!我们要听原声大碟!!”

  年轻粉丝兴奋地喊着,老听众听说要唱曲也来了精神,有几位甚至拿出专业降噪录音笔——这是听名角的规矩。

  岳芸朋退到台角等着。他每次听师弟唱曲,都像第一次听戏的票友,这份得了师父真传的本事,全社独此一家。

  从《探清水河》开始,那缠绵悱恻的故事随着曲调深入人心。初听惊艳,再听入魂,等到第三遍细细品味时,每个音符都像一把小刷子,把五脏六腑都掏空了。

  王老爷子的拐杖轻敲地板,布满老年斑的手打着节拍。虽已白发苍苍,但精神气色比一般七十岁老人还要好。郭霄麟这次唱得比以往更深情,大师级的唱功全开之下,全场观众仿佛都被带入了曲中世界。

  台侧灯光映照着老爷子眼角泛起水光。能把民间小调唱到这种程度的,新世纪以来实在少之又少。看着老一辈艺术家一个个离去,王老爷子望着台上少年,既欣慰又感慨——这青黄不接的梨园行当,总算有了一个好苗子。

  老天眷顾,让他在晚年还能再次听到如此精湛的曲艺表演。

  起初大家都以为只唱一首曲子就结束,除了王老先生外,其他观众都觉得演出到此为止。

  郭霄麟转身示意,接着带来第二首曲目《秦淮景》。

  这首并非郭霄麟原创,而是改编自江南民谣《无锡景》,曾用于电影《金陵十三钗》。他用苏州评弹的唱腔演绎这首《秦淮景》!

  “我有故事一段

  请诸位细细听

  各位且安坐

  听我唱支秦淮景

  ......”

  《秦淮景》用吴语演唱,多数人虽听不懂歌词,但这并不重要。关键是郭霄麟的嗓音将江南水乡的美景娓娓道来,令人沉醉。

  他的唱功无可挑剔,王老终于确信世上真有二十出头就能达到大师水准的天才。若非亲眼所见,他断不会相信。

  只要郭霄麟坚持钻研,必成一代曲艺宗师。

  王老暗自惋惜:若郭霄麟不说相声,专攻戏曲该多好,这样就能天天邀友共赏。不过这个念头也只是想想——上苍已待他不薄,岂能贪心?